《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1 校园寻 “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仿照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适宜的探究材料。 (二)科学学问目的: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理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欢乐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场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1、4 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细致视察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讨论
2、三、学习达尔文进展寻“宝”嬉戏。 1、介绍嬉戏要求。 (活动范围及平安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场校园寻宝, 用纸和笔登记寻宝时的发觉。 4、“百宝箱”搜集珍宝。 四、流寻“宝”发觉。 l 拓展延长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存“百宝箱”,下节课带来接着讨论。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嬉戏 2 视察 “珍宝”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学习并仿照达尔文进展细致视察,能用语言或简洁的文字、图画记录被 视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科学学问目的: 视察、相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仿
3、照达尔文进展细致视察并理解视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视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珍宝”、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珍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珍宝呢?它有什么特殊吗?你是怎样发觉它 的特殊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觉了那么多。 l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视察的人才会有收获, 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 视察珍宝。板书:视察珍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视察方法 1、视察的根本过程:视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测、说明) 2、视察的根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视察珍宝 1、假设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爱好的珍宝视察,你们选哪一
4、样?准备用 什么方法去视察这个珍宝?(小组讨论) 2、汇报沟通,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3、学生视察珍宝,教师巡察指导。 4、讨论沟通。 (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珍宝”,填写记录单。 (2)分组说说你们的珍宝的特点及运用的视察方法。 (3)对于你们的珍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说明吗? (4)小结:哪个珍宝最有价值? l 拓展延长 一、活动:认领珍宝 1、视察一颗珍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珍宝 4、小结 二、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视察“珍宝” 视察的根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挚友 3 整理“百宝箱”教学目的: (一
5、)科学探究目的: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展简洁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 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肯定的标准。 2、能简洁处理搜集到的讨论材料。 (二)科学学问目的: 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理解分类要有肯定的标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 以共同特征为根底进展 简洁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展简洁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 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 引导学生仿照达尔文的做法, 整理自己的“百宝箱”。 l 教学新课 一、给“珍宝”
6、分类 1、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沟通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状况,强调分类要有肯定的标准。 二、制作标本 1、科学家为了长期讨论“珍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教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忱。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 l 拓展延长 一、标本展览,成果沟通。 二、“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板书设计: 整理“百宝箱” 一、给“珍宝”分类 二、制作标本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在视察活动中,可以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
7、,描绘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根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展简洁的分类和比拟。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视察记录。 (二) 科学学问目的: 1、能说出四周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绘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根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展简洁的分类和比拟 教学准备: 视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相识四周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四周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
8、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驾驭植 物特征,相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视察的任务及留意事项,并填写好视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展课外视察活动,教师巡察。 5、学生汇报,检查视察记录表的记载状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长 接着理解相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相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展了分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一样的记号。 2、及同学们沟通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视察到的植物根
9、据自己的分类标准进展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好玩的植物 1、学生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好玩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好玩植物的资料并互相沟通。 3、教师补充、小结。 l 拓展延长 课后接着搜集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一、相识四周的植物 二、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三、好玩的植物 2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在视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视察描绘常见动物的特 征,会根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展简洁的比拟和分类。 2、能视察记录。 3、可以完成简洁的试验条件下的定性视察。 (二)科学学问目的: 1、能说出更多常见
10、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展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相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展特征描绘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视察描绘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根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展简洁的比拟和分类;知道进展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讨论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视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许多,大约有 150 万种。2、我们相识哪些动 物呢? l 教学新课 一、相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沟通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
11、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适宜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沟通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绘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嬉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 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嬉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l 拓展延长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 l 教学新课 讨论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适宜的动物进展讨论,并确定好讨论的题目。 2、小组沟通确定讨论选题。 3、学生汇报,
12、教师对选题确实定进展指导。 4、分小组进展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沟通。 6、教师小结。 l 拓展延长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讨论: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 常见的动物 一、相识常见的动物 二、猜动物 三、讨论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第三单元 本地的土壤 教学目的: (一) 科学探究目的: 1、学习采集土样。 2、可以采纳不同的方法视察土壤。 3、可以用自己设计的方式分别土壤里的物质,并填写试验记录。 (二)科学学问目的: 1、知道土壤的概念。 2、知道本地土壤的组成。 教学重点: 设计试验方案进展试验 教学难点: 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准
13、备: 小铁铲、塑料袋、标签、 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 玻璃棒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有谁知道土壤是什么吗? 理解土壤的概念 教学新课 一、相识土壤 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动物、人类有些什么关系呢? 二、采集土样 1、想去看看土壤吗? 2、教师宣布采集时的平安事项。 3、教学生做土壤标本的方法(18 页) 4、带工具采集土样 三、活动总结 四、课后准备 将土壤样本交给教师保存。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采集来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要靠大家细致地、细致地视察 教学新课 (
14、一)视察土壤成分 1、你已经知道土壤里有哪些东西? 2、你是用什么视察方法发觉的? 3、讨论: 我们还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视察土壤? 4、用自己的方法视察土壤。 5、汇报视察结果。 (二)设计方法分别土壤 1、讨论: 你怎样把土壤中看到的物体分别开来? 2、汇报分别方法。 3、分组根据自己的方法分别土壤。 4、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发觉。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应用 1、整理器材 2、留心视察不同的土壤。 板书设计: 1 本地的土壤 (一)视察土壤成分:土壤里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 水等 (二)设计方法分别土壤:沉淀法、挑选法、挑拣法 2 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5、 1、会做土壤鉴别类型的试验。 2、可以开展小调查活动,理解本地土壤类型。 3、可以做不同的植物合适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试验。 (二)科学学问目的: 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2、理解不同的植物合适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教学重点: 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2、引起对家乡的关注。 3、通过中长期视察培育学生的坚持性。 教学难点: 可以做不同的植物合适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试验、 教学准备: 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通过你们的视察,全部的土壤都一样吗? 教学新课 (一) 相识土壤的类型 1、土壤的类型是根据砂和
16、黏土的含量来划分的。 2、开书 21 页自行理解。 (二)鉴别土壤 1、讨论: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 2、学生汇报。 3、教师补充“手捏法”。 4、学生分组对上节课采来的土壤进展鉴别。 5、学生填写试验记录。 拓展延长 小调查 1、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 2、理解本地的土壤合适种哪些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大家的小调查进展得如何? 教学新课 (一)科学调查讨论会 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进展调查的,有什么结果? 2、学生汇报,同学之间互相沟通。 3、教师宣布调查结论。 (二)讨论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 1、理解仙人球、花生合适生长在什么类型的土壤里。 2、 猜一猜, 同一种
17、植物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里会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 影响吗? 3、教会学生用试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比照试验) 4、学生动手试验。 5、 叮嘱学生做一个有科学精神的有心人, 坚持给豆子浇水、 记得每天察。 拓展活动 1、学生自己阅读理解无土栽培技术的学问。 2、教师补充说明相关学问。 板书设计: 2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 性居中 3 土壤的爱护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会推想土壤遭遇破坏的严峻后果。 2、可以参及爱护土
18、壤的活动。 (二) 科学学问目的: 知道爱护土壤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意识到爱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主动参及到爱护土壤的行动中去 教学难点: 能设计爱护土壤的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根底, 但是人类却在破坏它。 教学新课 (一)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1、出示人们破坏土壤的图片资料。 2、这样做为什么破坏了土壤? 3、列举本地土壤被破坏的情形。 4、破坏本地土壤的主要缘由有哪些? 5、生开展讨论: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地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爱护土壤 1、开书 26 页,讨论这些做法是否正确。 2、你能想到一些什
19、么方法来爱护土壤? 3、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爱护土壤? 拓展延长 1、角色扮演 (土壤的申诉) 、小试验(埋垃圾) 2、校外宣扬 3、土壤改进 板书设计: 3 土壤的爱护 (一)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二)爱护土壤 第四单元 奇异的水 1 相识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获得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绘对肯定量的水的形态变 化的视察结果。 2、能设计比拟水的多少的试验方案,并施行。能对各组施行的方案及效 果进展评价,在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易操作性、简便性的根底上, 评出 12 个最优方案。 3、学会运用量筒进展测量。 (二) 科学学问目的: 相识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肯定
20、的体积。 教学重点: 相识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肯定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设计比拟水的多少的试验方案,并施行。 教学准备: 水、烧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不同形态的其他容器若干、 尺、调匙、滴管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阅读单元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二、提问:关于水,我们有哪些相识?有哪些问题? 教学新课 一、拿出清水、杯瓶等各种容器。 二、试猜测:将水倒入这些容器中,水的形态会是什么样子? 三、学生动手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四、沟通汇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描绘容器内水的形态。 拓展延长 你能画出容器里水的形态吗?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教学新课 一、提出猜测
21、。 1、出示三瓶大小、形态、颜色不同的水。 2、谁的肚子里装的水最多呢?(学生答复) 3、教师统计学生所持观点状况。 二、试验验证。 1、你们有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汇报沟通。 (根据现有材料选择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 ) 4、方法可行吗?这须要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1)你们小组准备运用哪种试验方法?须要什么材料呢? 2)小组内的同学怎样分工? 5、分组试验,教师指导。 6、汇报沟通试验结果。 三、反思猜测。 通过刚刚的猜测和动手试验来验证,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相识量筒。 1、为了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我向大家举荐一个特地用
22、来测量水的仪 器量筒,它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小组视察量筒,相识“毫升”。 3、介绍量筒的运用方法。 4、竞赛:教师说出多少毫升水,学生立刻量出水。比一比,哪个小 组倒得快? 5、先估测,再用量筒测量一号瓶的水,并填写试验记录单。 拓展延长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有刻度的物体,可以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板书设计: 1 相识水 一、 关于水,我们有哪些相识?有哪些问题? 二、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有肯定的体积但没 有肯定的形态 2 流淌的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
23、设想,并用试验证明。能找到两种以上的 方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二) 科学学问目的: 1、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气。 2、 能初步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教学重点: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教学难点: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试验证明。 教学准备: 红萝卜、小塑料片若干、铁丝支架、水槽、烧杯或可乐瓶、及流水有关 的图片和声像资料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阅读指南车信箱,介绍古时水磨及这一技术独创给人类带来的好 处和它创建的价值。 二、提问: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教学新课 自制小水轮。 1、教师出示一个小水轮范例。 2、介绍制作小水轮的材料
24、及根本制作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 4、简洁测试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沟通制作阅历。 拓展延长 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课后做出更多的各具特色、新颖好玩 的水水轮。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一、展示学生课后制作的作品。 二、让小水轮转起来,想想,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呢? 教学新课 一、讨论讨论。 1、小组讨论: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缘由有哪些?试做猜测。 2、汇报沟通,互相补充。 二、试验探究。 1、提问:我们的小水轮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展改进? 2、学生试验尝试,教师指导。 留意引导学生思索如何限制变量。 3、汇报沟通。 通过试验体验“流淌的水有力气”和如何用好这种力气。 拓展延长 1、教师展
25、示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图片,让学生谈谈水力对人们的消费生 活有什么影响? 2、我们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水力,削减水力的危害? 板书设计: 2 流淌的水 1、 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2、 自制小水轮 3、 流淌的水有力气 3 溶解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视察溶解现象,理解溶解过程。 2、经验简洁的揣测,验证活动过程。 3、限制单个变量,进展比照试验。 (二)科学学问目的: 1、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 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重点: 视察溶解现象,理解溶解过程 教学难点: 限制单个变量,进展比照试验 教学准备: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高锰酸钾、红糖、沙子、石子、粉笔、 肥
26、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透亮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答复)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 教学新课 一、视察试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更? 1、教师出示试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相识试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视察试验的要求: 1)根据“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 长时间后”的视察依次进展细致的视察。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填写视察记录表。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3)平安提示:试验的液体不能
27、随意尝,这样很危急。只有经过教师确 定无危急,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沟通。 1、学生根据视察记录进展汇报沟通。 2、相识盐在水中的变更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 中。 三、比照试验。 1、视察沙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状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渐渐消逝、渐渐 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简洁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简洁 溶解。 拓展延长 1、你还有什么问题? 2、归纳问题,引导感爱好的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化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学生汇报沟通上节课后深化讨论的状况。 教学新课 一、提出猜测。 1、
28、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 (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料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更,并说出预料的根据。 二、视察试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 1、教师提出试验要求: 1)试验过程中细心视察,并且做好试验记录。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2)试验完毕整理视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简洁溶解、哪些材料不简洁 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沟通。 拓展延长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 2、 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及同学沟通, 比一比谁的方法 更好。 板书设计: 表一: 没放入水中时 刚放入水中时 搅拌一会儿 搅
29、拌较长时间后 盐粒的样 子 表二: 石子 红糖 粉笔 肥皂 洗衣粉 橡皮 溶解 没有溶解 教学后记 4 浮及沉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能根据生活阅历预料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试验的方法推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试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4、能找出变更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二)情感看法及价值观目的: 能意识到“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三)科学学问目的: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能设计试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
30、力; 能找出变更物体浮沉 状态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平衡尺、绳、橡皮筋、测力计、水槽、铁块、木块、塑料块、卵石、橡 皮泥、气球、吸管、蜡烛、牙膏皮、橡皮、可乐瓶、有盖和无盖的小玻 璃瓶、肥皂、萝卜、马铃薯、锡箔纸、海绵、棉线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生活阅历: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同学 们回忆一下,举例说说。 二、提问:试预料,我们将所带材料放入水中,哪些会下沉,哪些会 上浮?并说出预料的根据。 教学新课 一、视察试验: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1、我们来用试验验证预料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试验要求: 1)细致视察试验现象,刚好做好试验记
31、录。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沉入水中的物体 2)试验时,放入水中的物体,应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2、学生准备试验材料。 3、学生进展分组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沟通。 1、学生根据视察记录进展汇报沟通。 2、检查原来预料的根据是否正确,如今有什么发觉。 拓展延长 你对物体的浮及沉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是什么力气使这些物体浮在水上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讨论这个问 题。 教学新课 学生动手试验,感知浮力。 1、教师说明试验方法,提出探究问题:将空可乐瓶放入水中,它浮在 水面上。用手缓慢将可乐瓶向水中压,有什么感觉? 2、学生动手试验。 3、汇报沟通试验感
32、受,得出科学结论。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4、提问: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 有浮力呢? 5、学生提出揣测。 6、学生进展试验验证。 1)教师提出试验要求:准备好半桶水,将 23 千克的卵石装入网丝袋 中。每位同学细致体验 12 次,提牢网丝袋,慢提慢放,留意平安。另 外,让装卵石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桶底或桶壁。 2)学生预料:用手提着装了卵石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觉会变重还是 变轻。 3)学生试验,教师指导。 7、学生汇报沟通。 拓展延长 你还有哪些方法来对此进展验证? 第三课时 教学导入 教师演示沉船试验。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
33、法把沉船打捞上来呢? 教学新课 一、探究试验:怎样变更物体的浮沉状态呢? (试验前,教师为每组准备两种不同的材料) 1、分组根据教师供应的材料设计试验方案,并做好记录。 2、分组进展试验,并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沟通。 二、打捞“沉船”。 1、学生分组设计打捞方案。 2、分组试验,教师刚好指导。 3、汇报沟通。 拓展延长 1、打捞“沉船”,还有没有其它新的方法呢? 2、课后,我们可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访谈等途径搜集信 息,查阅资料,理解更多的打捞沉船的方法。 板书设计: 4 浮及沉 一、预料: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思索:为什么物体能浮在水面上?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
34、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二、汇报沟通 三打捞沉船 5 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的: 1、查阅资料,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安排比例信息。 (二) 科学学问目的: 1、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3、理解自然界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学重点: 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相识到水的无比宝贵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准备: CAI 课件、榨汁设备、蔬菜、水果、彩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四周哪里有水?冰和雪是不是水? 水还有哪些状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 教学新课 一、多媒体播放课件。 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和分布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让学生观赏漂亮的自然 水域和风景,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资源信息等。 ) 二、感受生命体内也存在水。 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动。 三、生命离不开水。 1、学生举出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的事例。 2、假设没有水,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3、将自己的观点写或画在纸上。 4、比照相识:生命离不开水。我们要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