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模式构建.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61711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模式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模式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模式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中知识转移模式构建.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模式构建摘 要基于学问转移及图书馆学问转移内涵的分析,针对学问转移自始至终贯穿于信息询问效劳中不同效劳方式,构建了其学问转移模式,指出通过询问馆员隐性学问显性化及图书馆学问库,进展有效的学问转移,实现读者的学问增值效劳。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学问转移;模式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09007203依据学问经典分类可以划分为显性学问和隐性学问两种形态。显性学问是指以文字, 图像, 符号, 数学公式等表达,用纸质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沟通的构造化学问,例如原理, 方法, 工艺等;隐性学问是指深植于人脑中的,内部的,

2、尚未被表述的学问1。在1977年,美国技术和创新管理学家teece首次提出学问转移的概念。之后,各国学者掀起学习及探讨学问转移的浪潮,并成为学问管理探讨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davenport和prusak认为,学问转移是将学问传递给潜在的承受者,并由承受者加以汲取利用的过程。nonaka的seci模型和szulanski沟通学说的根底上,对学问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进展的探讨2。及国外比拟,国内的学问转移探讨领域相对集中,主要涉及企业内和企业间以及图书馆学问转移,但很少见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方面的学问转移探讨成果,尤其实证探讨欠缺。1 图书馆学问转移1.1 学问转移学问转移是指学问承受方依托不

3、同的渠道获得学问发送方所拥有的学问,学问传输和学问汲取相互统一过程3。学问主体包括个人, 组织,个人所拥有的学问, 组织所具备的学问构成了学问载体。学问在个人间, 个人及组织间, 组织及组织间流淌,实现学问溢出。目的在于学问发送方的学问转化为学问承受方的学问之后,提升学问承受方的学问储量,进而缩短学问鸿沟,促进二者的共同开展。学问具有默会性, 专用性, 困难性和有用性的特性4,这些特性均及学问转移难度成正比,均将对学问转移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进展学问主体中学问转移,须要考虑到学问的特性,实行相应地针对性的措施,躲避学问转移的缓慢, 或失败,以期实现学问的有效转移。1.2 图书馆学问转移

4、现阶段,图书馆界探讨学问转移方兴未艾,渐渐渗透到图书馆实践中。图书馆学问转移是学问效劳领域中运行的一种高效效劳方式,借助各种先进技术或路径,组织分析图书馆内外学问源,促使由学问发送方到学问承受方之间学问输出及学问承受的一个困难系统的过程。由于学问主体自身所具备学问存在差异,造成学问呈现正向流淌,由高到低,由多至少,相互补充,实现学问共享, 共知。学问承受方及发送方可以在图书馆组织, 馆员, 读者三者之间选择,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图书馆组织汲取读者的利用图书馆形成的信息反应,即新的学问,聚集到图书馆学问库中,其中图书馆组织即是学问接收方,相应地读者转化为学问发送方。图书馆询问效劳中学

5、问组成局部主要包括询问馆员所拥有的学问和学问库。事实上,由于图书馆传统思想作怪,图书馆询问工作更重视显性学问,无视了隐性学问存在,尤其询问馆员隐性学问很少被引起重视,因此图书馆询问中学问转移的学问源很大一局部被询问馆员所驾驭,大量的是以隐性学问的形态存储在询问馆员头脑中。一是难以表达的技能;其二是心智模型;其三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其四是组织惯例。询问馆员隐性学问可以划分为3类:1图书馆工作实践中馆员所积累的学问工作经验, 技能和诀窍;2馆员的学问构造,具有深厚学科背景学问, 在及读者沟通过程中对于所属学科学问开展, 探讨的一种合理的推断;3在及读者联系, 沟通过程中所实行的方式及途径。至于学问库

6、的学问属于显性学问,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资源, 馆藏纸质文献, 电子资源以及由询问馆员汇总的常见问题解答,这些显性学问读者均可以通过学问库自助检索获得各自所需。本文界定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主要是指读者及询问馆员之间的各自所拥有学问的互动,而非馆员间, 馆员及图书馆组织间, 读者及图书馆组织间发生的学问交互。以此,本文尝试将学问转移的理念引入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之中,结合图书馆信息询问工作的实践,构建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模式,以期提高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工作的绩效。2 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模式构建2.1 传统参考询问效劳传统参考询问效劳是以图书馆馆藏为中心,依托馆藏书目和各种检索

7、工具书指导读者利用馆藏,通过面对面, 一对一的方式从事学习, 探讨工作的一种任务。传统参考询问括书目参考工作及解答询问工作两个方面5。或依据询问提问内容分为事实询问, 指导性询问和专题性询问3种类型。其效劳对象特定一般局限于本馆读者,很少有馆外读者来馆询问。效劳水平往往受询问馆员和读者的学识, 经验, 心情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以传统参考询问为中介学问转移是一种沟通行为,在转移学问的过程中融入了读者利用学问,进展学问转化,还依靠于读者的认知特性,如经验, 目标, 信仰, 期望, 行为方式和价值观6。1培训。培训是实现显性学问向隐性学问转移的常用方式。常见方式有专题培训讲座,新生入馆教化, 文献信

8、息检索课程等,是读者通过有关学习培训获得的显性学问变成自我学问的一局部来增加他们的隐性学问。2同化。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养分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改变过程。读者或询问馆员通过询问台呈现的读者须知手册, 询问规那么, 询问馆员岗位职责等显性学问,经过同化作用可形成个人自觉的行动指南,如娴熟的工作技能和诀窍, 一样的心智模式等,从而实现显性学问向个体隐性学问的转移。个人层次上的学问同化及积聚可再经社会化及其他人实现共享,开场新一轮的学问转化过程。3互动。传统参考询问的效劳方式通常是以读者到馆询问提问为主要形式,利于读者及询问馆员充分互动沟通,读者以

9、通过视察, 试验, 仿照, 沟通, 研讨等多种行动来实现学问转移。2.2 数字参考询问效劳数字参考询问效劳是图书馆学问转移实现的主要学问转移渠道之一。现阶段,读者及询问馆员交互通常发生在数字参考询问效劳中,其学问转移是指询问馆员组织, 挖掘馆内外学问源,以数字参考询问效劳系统为学问传输介质,充分利用实时型询问e-mail询问, 表单询问, faq, bbs等, 非实时型询问在线询问, qq询问等以及w2.0环境下威客, 博客, 微博等方式,以读者需求为驱动,通过信息询问效劳过程的互动性及差异化,达成学问共享和学问增值,进而满意读者学问需求的总和7。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即是询问馆员的学

10、问影响读者的过程。信息询问效劳中由于存在学问缺口,形成学问需求,势必造成学问溢出,由询问馆员及读者相互之间流淌。例如读者提出询问问题,询问馆员解答询问问题,询问馆员的学问输送给读者,呈现正向的促进作用,读者获得学问的认知, 理解及汲取,形成读者的新学问。反之亦然。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以读者需求目标为驱动,优化整合读者及询问馆员各自所拥有的学问,促使图书馆内外学问资源日益完善。读者目标驱动依托转移的学问显得特别重要。其中参考源为数字参考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供应源源不断更新的学问如刚好更新各种数据库, 新书选购等和牢靠的保证。数字参考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动机转化为学问转移行动主要取决于读者主观上对学

11、问转移的难度, 转移后的收益等的做出合理的推断。读者认为某一学问单元价值较高,主观意愿乐意承受这一学问单元,着手开场下一步学问转移行动即利用图书馆查询有效的学问源,通过假设干学问转移渠道,向询问馆员发出询问恳求,完成由询问馆员至读者一个学问转移的过程。受学问特性的影响,显性学问及隐性学问的转移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殊是运用方法,询问馆员及读者均须要通过肯定学问转移渠道数字参考询问效劳系统完成一系列学问传输和学问承受困难过程。例如显性学问学问传递。只要存在沟通及沟通,易于在询问馆员及读者之间正式地, 系统地传递及共享。充分运用自然语言或其它通用沟通方式加以陈述或表达,读者, 询问馆员及图书馆内外学

12、问源交互,并结合读者自身的学问需求目标向询问馆员发送转移恳求,询问馆员接到转移恳求后,依托自己所拥有的学问和图书馆内外学问源中遴选最适合读者需求的学问,以不同的数字参考询问效劳方式如e-mail询问, 表单询问, 在线询问等作为学问转移媒介,询问馆员及读者完成询问问题发送及接收,满意读者的学问须要。显性学问亦然。例如很多图书馆网站上数字参考询问效劳一般采纳电子表格询问和e-mail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询问效劳。2.3 综合信息询问效劳综合询问效劳融入了传统, 数字询问效劳以及自助效劳, 特性化效劳等,使得询问效劳正呈现出从文献效劳, 信息效劳向学问效劳跃升的趋势。询问馆员从事的工作不再是对读者

13、一般性学问解答效劳,而是深层次学问效劳,其中学问转移尤其显得重要。1特性化询问效劳。特性化信息询问效劳是一种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的方式,读者可以借助特性化信息技术供应的一套工具,依据所需的设定,供应和举荐相关信息,以满意读者对信息的需求。特性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定制技术, 信息推送技术, 信息的web挖掘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等。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比拟具有代表性嵌入特性化系统如mylibrary, active learning特性化工具, 特性化信息环境(perso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pie), aler-ting system等8。2学问增值询问效劳。

14、随着网络技术开展快速,人们越来越依靠搜寻引擎找寻学问和答案,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业已超越了读者查阅文献, 索取学问的功能,朝着传播学问, 沟通思想和放松身心的方向开展,主要表达在以数据挖掘, 学问管理为特征,提高学问的组织及加工水平。包括重视开发二三次文献, 供应浓缩化的数字学问产品, 注意询问效劳的质量内涵等,充分实现学问转移的学问增值,以吸引利用图书馆,满意不同层次读者的学问需求。3学科效劳。学科效劳的效劳宗旨,即是为了在图书馆及各学科读者之间建立干脆的联系,驾驭教学科研工作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扶植广袤师生读者充分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效劳,图书馆组建了学科工作组,为各学科读者设置了学科馆员

15、,对口负责本学科师生的信息效劳工作。效劳工程主要包括学科资源建立, 学科联络, 学科信息效劳, 学科信息导航等。2.4 图书馆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模式构建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是在图书馆传统, 数字及综合询问效劳的理念和新技术软件诸多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新型读者效劳方式,整合馆内外学问库,实现学问共享, 创新,满意读者学问需求的活动。询问馆员通过图书馆询问台, 网站等学问转移媒介,以传统, 数字及综合询问效劳所属各类效劳方式当面询问, 询问, 信函询问, bbs, e-mail询问, 表单询问, 在线询问等, web2.0技术和ajax技术博客, 播客, 移动博客, 微博, rss, ta

16、g, sns, folksonomy等沟通工具得以学问显性化,成为学问供应方,而读者作为学问接收方,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均能够通过这些沟通工具得到解决。同时读者也可以依据询问馆员的解答内容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进展自我展示,又成为学问供应方。如此一来,询问馆员及读者既可能是学问接收方,也可能是学问供应方,二者可以相互转换,但是,学问供应方仍以馆员为主。综上所述,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即是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向询问馆员提出询问问题,询问馆员刚好精确地解决问题,读者完成询问问题之后可以再解答的效果反应给询问馆员,询问馆员或读者也可以自助通过学问库寻求新学问。其中询问馆员是学问供应方

17、,读者为学问接收方,完成一个询问馆员学问转移媒介读者询问馆员,反之亦然,询问馆员及读者交互,形成一个学问转移的回路;或者读者及询问馆员利用学问库可以独立开展自助效劳或特性化效劳,也能够形成一个学问转移的回路。如图1所示。图1 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模式图3 结 语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的实现对读者而言其承受学问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其对学问的承受和理解程度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并且其承受过程还受检索工具和检索技巧的限制9,及询问馆员整体素养休戚相关。假如询问馆员未能娴熟运用web2.0技术,很有可能无法在最短, 最快, 最便利的时间内完成读者所询问的问题。第一,图书馆必需重视询问馆员教化

18、培训,加强教化培训工作的力度。第二,图书馆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不仅须要图书馆自身创新实力的稳步提升,还须要询问工作的效劳创新。因此,图书馆也应当加强对询问工作的政策, 资金, 人员以及技术支持,保证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顺当实现。第三,图书馆也应考虑到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的环境, 读者和询问馆员的特征,实行针对 性激励的措施,诱发学问主体询问馆员和读者爆发力,促进信息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绩效。参考文献1邓灵斌.企业隐性学问转移中的学问产权风险及其躲避探讨j.科技进步及对策,2021,4:136-138.2郭春侠,马费成,储节旺国内外学问转移探讨述评j情报理论及实践,2021,3:46647

19、03张莉,齐中英,田也壮.学问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过程探讨j.情报科学,2005,(11):1606-1609.4陈芳.管理询问效劳中学问转移的影响因素j.情报理论及实践,2007,4:460-462.5郭建峰.从传统参考询问到数字参考询问效劳的思索及探究j.现代情报,2005,4:2-4.6盛小平.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学问流及学问转移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21,1:16-20.7欧阳霞,沙勇忠.我国三大类型图书馆数字参考询问效劳比拟分析j.图书及情报,2005,3:123-1258程娟.基于博客的学问转移及一般学问转移的比拟探讨j.情报科学,2021,4:586-590.9田敏.网络环境下学问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途径分析j.情报杂志,2021,9:133-136.本文责任编辑:王 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