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环评报告书.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89621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8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环评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环评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环评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环评报告书.doc(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总论1.1项目建设意义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于长春中医学院,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内唯一一所综合性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医院新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门诊楼和住院楼的设备设施和住院条件,使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医院医疗条件和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每天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医院现有的医疗设施和接待能力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尤其是门诊楼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显得较为突出。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楼始建于1958年,原为长春中医学院教学楼,建筑面积为6528m2,砖混结构,已使用47年,接近设计使用

2、年限,虽经几次改造,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没有专门的侯诊室、急救电梯等。住院楼建于1988年,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2000m2,分为14个疗区,目前,此结构只适合于民用住宅,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疗区布置要求,难以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医疗环境。由于门诊楼存在接待能力不足、功能布局及平面布置不合理、现有建筑难以满足先进的医疗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现有门诊和病房的条件和数量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综上分析,现有的门诊楼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患者需要,急需建设新的现代化的综合门诊楼,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就诊和住院治疗的需求,使医院具有长足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就诊和住院规模,建设改造符合国家

3、关于医院就诊、医疗管理等方面要求的门诊和住院楼,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出本项目的建设。根据国务院令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长春中医学院的委托,长春黄金研究院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有关资料,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根据吉林省环保局对工作方案的意见及环评导则要求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在环评过程中,评价单位得到了吉林省环保局、长春市环保局、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谢意。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1.2.2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3)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关于

5、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1999年3月17日);(4)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10月13日);(5)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4月29日);(6)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1年2月21日); (7)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税务局国经贸20011015号文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国家环保局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及HJ

6、/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9)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10)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1.3评价目的本次环评将通过详细的工程分析。确定该项目“三废”排放情况,在区域大气、地表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基础上,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对该项目“三废”和噪声治理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论证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为有关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决策和该项目运行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1)对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

7、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2)对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中的各种工程行为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论证拟建项目的建设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可行的减轻和补偿环保工程措施,使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为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初步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1.4评价原则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确定工程评价原则如下:(1)评价中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境保护政策及法规;(2)本评价将依据本项目污染源提出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使本项目建成投产后污染物排放量可实现其总量控制

8、的要求;(3)环境影响评价将坚持为项目建设的优化和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政策性、针对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实用性;(4)评价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结论明确、对策可行;(5)为适应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和缩短评价工作周期,在满足评价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本次评价工作将尽可能利用该地区现有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6)加强类比调查,充分利用国内同类型的“三废”治理经验,力争使本项目环评更具实用性和可靠性。(7)环评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危害给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1.5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1.5.1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建成后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

9、)锅炉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2)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3)锅炉房鼓、引风机及泵类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4)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5.2评价重点根据该项目的污染特征,本着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提高报告书实用性的原则,本次环评将在加强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并以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为重点,并在对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详尽的分析论证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废水、废气的综合治理方案和环境管理措施。1.6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控制本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GB184

10、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标准要求,达到北郊污水厂进水要求;(2)控制锅炉烟气,保护项目所在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符合一级标准。;(3)控制产噪设备的噪声,使厂界环境噪声符合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类区标准,不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干扰;(4)合理处理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1.7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依据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评价级别判定方法,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及范围。1.7.1地表水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水域功能而确定的。本项目最终受纳水体为伊通河。地表水评价级别

11、判据见表11。表1-1 地表水评价级别判据废水排放情况受纳水体情况排放量(t/d)56(216.8)河 段伊通河主要污染物类型CODcr、SS、BOD5、NH3-N等水域功能分类类污染物类型非持久性污染物流量(m3/s)3.63复杂程度简单水体规模小河由表11的判据可知,本次地表水评价级别均为三级,评价范围为水厂小坝至铁路桥断面处长约20km的河段。1.7.2环境空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是由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和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其评价等级划分判据见表12。表1-2 大气评价工作级别判据 Pi(m3/h)地形Pi2.51092.5108Pi2.5109Pi2.510

12、8复杂一二三平原二三三本项目建成后废气主要为锅炉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最大等标排放量为烟尘,其值为7.6106m3/h95医院固体废物执行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1d,于5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7d。2.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原有项目概况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隶属于长春中医学院,是集医、教、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省内唯一一所综合性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杏林示范中医院”,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和“全国眼白内障医疗建设中心”。1997年,被吉

13、林省政府批准增挂“吉林省中医院”的牌子,成为全国中医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之一,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脑病科和心血管科列为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医院占地面积2.8ha,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9000m2,其中门诊用房7000m2、住院用房15000m2、教学及其他用房7000m2。资产总值16207万元,现有固定资产净值10683.7万元,现代化诊疗设备价值4300万元。医院现有职工总人数1090人,其中在职人员842人、离退休人员248人;在职人员中:医护人员742人,其他人员100人;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181人、中级职称342人、初级职称168人、其他人员1

14、51人;在职人员中:主任医师53名、副主任医师128名。拥有以任继学为首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家级名医4人、博士生导师6人、省级名医12人、教授98人、副教授167人、讲师270人。医院设有开放床位501床,其中内科系统264床、外科系统237床,可收治病种500余种。现有20个临床病区(其中手术疗区9个、内科疗区10个、ICU病房1个)、1个国家级药理中心、1个省级GCP中心、3个国家重点专病学科、1个研究所。医院现有门诊量约2000人次/d,高峰时达2346人次/d。据医院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医院收治住院病人7602人次,比上年增长1.1%,床位使用率达到76.86%,高峰时达94.

15、5%,治愈率为92.82%,平均住院天数18.18天,病床周转次数15.17。2.1.1医院现有公用工程(1)给排水医院现用水来自于市政给水管网,用水量为208.72t/d,废水排放总量为160.8t/d,污水经化粪池及消毒处理后经市政下水管网排入北郊污水处理厂。医院现有用水情况详见表5,给排水情况详见图2-1。表2-1 本项目建成后全院用水情况一览表序号类别单位数量用水量标准日用水量(m3)备注1医院职工842人60L/(人d)50.52按生活用水标准2住院患者501张(入院率80%以上)250L/(人d)100.2500张床位以上用水标准3门诊病人2000人/d20L/(人d)404食堂8

16、4锅炉房10合 计208.72损耗10.1250.52 40.4医院职工损耗19.6(31.6)100.2(160.2) 80.6(128.6)住院病人损耗 损耗8(10) 47.92(61.92) 40(50) 32(40)门诊病人及陪护总用水量 排水208.72(278.72) 160.8(216.8)损耗 3.2 8 4.8 食堂损耗 7 10 3 锅炉房注:括号内为本项目建成后全院给排水量 单位:m3/d图2-1 全院现有给排水平衡图(2)供热医院现建有一锅炉房,内置3台6t/h的燃煤锅炉(两开一备)以及1台4t/h的蒸汽锅炉。年燃煤量5000t,能够满足用热需要。(3)供电本项目用电

17、由供电管网统一供给。2.1.2污染物分析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1)废水医院现有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废水的产生量为160.8t/d,废水中各污染物浓度及折纯量详见表2-2。表2-2 原有项目废水污染物情况一览表排水量(t/a)CODcrBOD5氨氮SS粪大肠菌群余氯CWCWCWCW个/Lmg/l58692处理前40023.4822012.91352.0530017.61190000处理后28016.431549.04301.7620011.7480105注:C污染物产生浓度,mg/l;W污染物产生量,t/a。长春中医学院附院现有污水处理站,只进行简单沉淀和消毒处理,未进行二级生化处理,

18、采用FXH500型系列高效混合消毒剂发生器(2台)处理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处理能力为10t/h,日处理能力为240t,医院现有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详见图2-2投氯病区污水 化粪池 调节池或计量池 接触池 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理 消毒排出图2-2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满足北郊污水处理厂进水指标(CODcr:350mg/l、BOD5:200mg/l、SS:280mg/l),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最终汇入伊通河。(2)废气医院现有废气污染源主要为锅炉烟气及厨房油烟。锅炉烟气医院现有锅炉房内有3台6t/h的燃煤锅炉(二开一备)以及1台4t/h的蒸汽锅炉,年燃煤量为5000t,煤源为当地煤

19、,烟囱高45m,出口内径为2m,烟气量为5107m3/a,其中烟尘浓度为2000mg/m3,产生量为100t/a,SO2浓度为753 mg/m3,产生量为37.56t/a,经长春市恒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ZT型高效脱硫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4.2%、脱硫效率为41.7%)处理后排放。锅炉烟气中各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2-3。 表2-3 现有锅炉烟气排放情况一览表烟气量(m3/a)烟 囱高/内径(m/m)烟 尘SO2燃煤量(t/a)浓度(mg/m3)排放量(t/a)浓度(mg/m3)排放量(t/a)510745/2115.65.7843921.955000由表2-3可知,锅炉烟气污染物中烟尘及S

20、O2浓度满足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类区时段标准。厨房油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有几百种污染物,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其中包括烷烃类、脂肪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类等,在各种烹饪工艺中煎、炸所产生的油烟量远远大于炒、炖所产生的油烟量,现有医院设有营养食堂,可容纳60人就餐,设有3个灶头,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后,可满足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的油烟排放标准。(3)噪声医院现有噪声主要来自锅炉房的鼓、引风机等,其源强一般都在80105dB(A)之间,虽然这些设备的噪声值都很高,但均安装在锅炉房内,在对这些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后,不会对周

21、围环境产生危害性影响。(4)固废物医院现有固体废物主要有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炉渣以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医疗垃圾产生量约为100t/a,主要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有机污染废弃物,送至长春市医疗垃圾处理中心集中处理。院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73t/a,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送往城市垃圾场统一处理。炉渣产生量为1500t/a,卖与砖厂制砖。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量约为1.2t/a,经消毒后清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厂。2.2拟建项目概况2.2.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1)建设项目名称:长春中医学院附院综合门诊楼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长春市工农大路1478号。其西南

22、临工农大路,东南临隆礼路,西北为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东北为富锦路。周边为工农大路和红旗街商业闹市区。具体地理位置详见图2-3。2.2.2建设项目总投资及筹措方式本项目总投资为19633.58万元,建设投资静态部分18470.78万元,所需建设资金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4000.00万元,软贷款6000万元,硬贷款8000万元。2.2.3占地面积、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占地面积本项目占地面积2.8ha,为项目规划用地。(2)建设规模本项目建成后达到801床的规模,原有501张床位,本次扩建300张床位,门诊接待能力达到2500人次/日。(3)建设内容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有建筑物总建

23、筑面积为36948.60m2,本项目拟拆除部分建筑物,保留部分建筑物,在拆除的建筑物所在位置新建门诊综合楼,建筑面积为47069.15m2,共分5个区。具体处理方案见表2-4、2-5。表2-4现有建筑物处理方案序号处理方式建筑物名称层数面积(m2)1保留住院楼812213.542供应楼52762.10合计14975.643拆除高干病房53060.004卫校楼44463.205门诊楼49320.366制剂楼42122.407药房综合楼43007.00合计21972.96表2-5 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建(构)筑物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主要建筑物m247169.15门诊综合楼区m217520.00新建门

24、诊综合楼区m211503.80新建地下停车场区m28262.08新建门诊综合楼区m28178.03新建门诊综合楼区m21605.24新建2公用工程m2变电所m2288利旧锅炉房m2200利旧水泵房m2150利旧消防水池m2300利旧污水处理站m2200利旧3厂区工程m210300道路及硬化m25200新建绿化m25100新建2.2.4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布局(1)总平面布置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如下:门诊综合楼区位于西北角,临吉林省轻工业设计院;门诊综合楼区位于西北侧,临工农大路;地下停车场区位于场区内地下,为满铺式;门诊综合楼区位于西南侧,临工农大路,与门

25、诊综合楼区通过连廊(设置于3层)连接;门诊综合楼区位于东南侧。院区共设置三处出入口,分别位于西侧、东侧和北侧,西侧出入口临工农大路,东侧出入口临富锦路,北侧出入口为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具体平面布置详见图2-4。(2)功能布局1)门诊综合楼区门诊综合楼区建筑面积为17520.00m2,地上十层,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康复中心、门诊、住院及手术治疗等,设计床位数为240床。2) 门诊综合楼区门诊综合楼区建筑面积为11503.80m2,地上七层,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及特需治疗,设计床位数为94床。3) 地下停车场区地下停车场区建筑面积为8262.08m2,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储存药品、

26、停车、职工食堂及设备间。4)门诊综合楼区门诊综合楼区建筑面积为8178.03m2,地上七层,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普通门诊、急诊及特需治疗等。5) 门诊综合楼区门诊综合楼区建筑面积为1605.24m2,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急诊及感染治疗等。6) 门诊用房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门诊部应设在靠近医院交通入口处,与急诊部、医技部近旁,并应有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应处理好门诊部内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使病人尽快到达就诊位置,避免往返迂回,防止交叉感染。用房的组成公共部分:门厅、挂号、问讯、病历室、预检分诊、记账、收费、药房、候诊处、采血室、检验室、输液室、注射室、门诊办公室、厕所、为病人服务的公共

27、设施;各科:诊查室、治疗室、护士站、值班更衣室、污洗室、杂物贮藏室、厕所等。各科酌情设置:换药室、处置室、清创室;可单独设置、公用或利用医技科室的用房及设施:X线检查室、功能检查室。7)急诊部用房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急诊部应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应便于急救车、轮椅车的停放。急诊部与门诊部、医技部、手术部应有便捷的联系。急诊、急救应分区设置。用房组成a 应配备的用房:急救部分:抢救室、抢救监护室;急诊部分:诊查室、治疗室、清创室、换药室;共用部分:接诊分诊、护士站、输液室、观察室、污洗室、杂物贮藏室、值班更衣室、厕所。b 单独设置或利用门诊部、医技科室的用房及设施:挂号室、病历室、药房、收费

28、室、化验室、X线诊断室、功能检查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c 输液室由治疗间和输液间组成,应配供氧终端。8)住院用房出入院需配备的用房:登记、结算、探望病人管理处、为病人服务的公共设施。护理单元用房的配备:必须配备的:病房、抢救室;病人厕所、盥洗室、浴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处置室、治疗室、男女更衣值班室、医护人员厕所。配餐室、库房、污洗室;根据需要配备的:病人餐室兼活动室、主任医生办公室、换药室、病人、家属谈话室、探视用房、教学医院的示教室。病房a 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单排一般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得超4床;双排一般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得超8床。b平行二床的净距不应小于0.80m,

29、靠墙病床床沿与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0m。c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0m。d 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廊,不应通过其它用房进入病房。e 抢救室宜近护士站。f 病房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门扇应设观察窗。g 病房走道两侧墙面应设置靠墙扶手及防撞杆。儿科病房走道的扶手应符合儿童高度。护士站宜以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连通,到最远病房门口不宜超过30m,并宜与治疗室以门相连。护士站宜通视护理单元走廊。配餐室应近餐车入口处,并宜有烧开水和热饭菜的设施。病房楼不得设置垃圾管道;护理单元内不得设置垃圾管道。重症监护a 重症监护病房(ICU)宜与手术部、急诊部、

30、放射诊断部就近布置,并有快捷联系。b 心血管监护病房(CCU)宜与急诊部、介入治疗部就近布置,并有快捷联系。c 必须配备的用房:监护病房、治疗室、处置室、仪器室、护士站、污洗室。d 护士站的位置宜便于直视观察病人。e 监护病床的床间净距不应小于1.20m。监护单元每床不小于12m2。f 应配置供给氧气、吸引、压缩空气的设备管道及多个电源插座。儿科病房a 宜设在四层或四层以下。b 必须增设的用房:配奶室、奶具消毒室、隔离病房和专用厕所。c 可单独设置或利用其他科室的用房及设施: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儿童活动室。d 每间隔离病房不得多于2床。e 病房的分隔墙宜采用玻璃隔断。f 浴厕设施应适合儿童使

31、用。g 儿童用房的窗和散热器等的安全防护措施应参照有关安全防护规范。妇、产科病房a 妇科必须增设的用房:检查室、治疗室。b 产科必须增设的用房:产前检查室、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产期监护室、产休室。如条件限制,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可兼用。c 妇、产二科合为一个单元时,妇科的病房、治疗室、浴厕应与产科的产休室、产前检查室、浴厕分别设置。d 产科宜设手术室。e 产房应自成一区,入口处应设卫生通过室和浴厕。f 待产室应邻近分娩室,宜设专用厕所。g 一般分娩室平面净尺寸宜为4.20m4.80m,剖腹产手术室宜为5.40mX4.80m。h 洗手池的位置必须使医护人员在洗手时能观察临产

32、产妇的动态。i 母婴同室或家庭产房应增设家属卫生间,并与其它区域适当分隔。j 家庭产房的病床宜采用可转换为产床的病床。婴儿室a 应近分娩室。b 必须配备的用房:婴儿室、洗婴池、配奶室、奶具消毒室、隔离婴儿室、隔离洗婴池、护士室。c 婴儿室宜朝南,应设观察窗,并应有防鼠、防蚊蝇等措施。d 洗婴池应贴邻婴儿室,水嘴离地面高度为1.20m,并应有防止蒸汽窜入婴儿室的措施。e 配乳室与奶具消毒室不得与护士室合用。7)手术部手术部设置分为一般手术部与洁净手术部。手术部的环境要求必须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洁净手术部应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有关规定设计。设

33、置位置及平面布置:手术部应自成一区,并宜与外科护理单元临近,宜与相关的介入治疗科、ICU、病理科、中心供应室、血库等路径短捷。手术部不宜设在首层或高层建筑的顶层。平面布置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入口处应设医护人员卫生通过区;换鞋处应有防止洁污交叉的措施;宜有推床的洁污转换措施。通往外部的门应采用弹簧门或自动启闭门。用房组成应配备的:手术室、刷手处、术后苏醒室、换床处、护士室、麻醉师办公室、换鞋处、男女更衣室、男女浴厕、消毒敷料和消毒器械贮藏室、清洗室、消毒室、污物室(廊)、库房;根据需要宜配备的:洁净手术室、手术准备室、石膏室、冰冻切片室、医护休息室、男女值班室、敷料制作室、麻醉器械贮藏

34、室、教学设施、家属等候处。8)放射科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宜在底层设置,自成一区,宜与门急诊部、住院部邻近布置,有便捷联系。有条件时,宜采用病人通道与医护工作人员通道分开的布置方式。用房组成由放射设备机房(CT扫描室、透视室、摄片室)控制室、暗室、观片室、登记存片室组成;应设候诊处;肠胃检查室,应设调钡处和专用厕所;根据需要设置诊室、办公室等。9)核磁共振(MRI)检查室设置位置:自成一区或与放射科组成一区,宜与门(急)诊部、住院部邻近。应尽量避开强电磁波和移动磁场干扰。用房组成:扫描室、控制室、机械间(计算机、配电、空调机)、配电间。可根据需要设置诊室、办公用房。10)检验部设置位置及平面布置

35、:自成一区。宜与住院部、手术部邻近。细菌检验室应设于检验科的尽端,设无菌接种室时,应有前室,如设培养室,操作台应右侧采光。用房组成必须配备的用房:临床检验室、生化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血液实验室、细胞检查室、血清免疫、洗涤间、试剂室、材料库房。根据需要配备的用房:更衣、值班、办公。11)病理科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自成一区,宜与手术部邻近。病理解剖室宜和太平间合建,与停尸室宜有内门相通;并应设工作人员更衣及淋浴设施。用房组成必须配备的用房:取材、制片、标本处理(脱水、染色、蜡包埋、切片)、镜检、洗涤消毒、卫生通过。可单独设置或合用的设施:病理解剖、标本库。12)功能检查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超声、

36、电生理、肺功能宜各自成一区。与门诊部、住院部有便捷联系。房组成各种检查室(肺功能、脑电图、肌电图、脑血流图、心电图、超声等);处置室、医办、护士站、治疗室;病人、医护人员更衣;厕所。13)内窥镜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自成一区,与门诊部有便捷联系。各检查室宜分别设置。上、下消化道检查室应分开设置。用房组成各种纤维内窥镜检查室(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室、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室、膀胱镜检查室、支气管镜检查室、胆道镜检查室、输卵管镜检查室、腹腔镜检查室)、准备间、处置室;等候、休息、厕所;病人、医护人员更衣;下消化道检查应设置卫生间、灌肠室;根据需要设置的:观察室(麻醉)。14)理疗科理疗科设计应按疗养院建筑

37、设计规范(JGJ40-87)有关规定设计。15) 输血科(血库)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宜自成一区,宜邻近手术部。贮血与配血室应分室设置。用房组成:由贮血、配血、发血、清洗、消毒、更衣、厕所等室组成。16)药剂设置位置与平面布置:门急诊药房与住院部药房应分别设置。药库和中药煎药处均应单独设置房间。门诊、急诊药房部份的中、西药房宜分开设置。儿科和各传染病科门诊宜设单独发药处。用房组成必须配备的用房:门诊药房:发药处、调剂室、药库、办公、值班、更衣;住院药房:摆药室、药库、发药厅、办公、值班、更衣;中药房:中成药库、中草药库、煎药室。一级药品库。可根据需要或合用的用房:办公、值班、厕所。2.2.5主要医疗设备医院医疗用房及病房基本装备详见表2-6、2-7。表2-6 医疗用房基本装备一览表装备名称医疗用房产品规格说明单间装备数量间数量冰箱治疗室170升140注射室170升140病床抢救室2060W960D500900H,三折128病人圆櫈诊室可升降,无靠背1150换药室可升降,无靠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