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公共危机管理材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公共危机管理材料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共危机管理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 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它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 广义的危机实际把灾害、 灾难、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全部包括进来了。2、公共危机的四个特征: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化3、危机的生命周期 (四个阶段):危机事件总体可以划分为预警期(事前)、爆发期(事中)、缓解期(事中)和善后期(事后)四个阶段。4、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按事件的诱因可分为五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
2、件;经济危机(在中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没有单独列出,从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注: “911”恐怖袭击事件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非典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8年洪涝灾害、印度洋海啸、 “512汶川大地震”等属于自然灾害5、公共危机分级:美国911后把危机分为 5 个等级,绿、蓝、黄、橙、红,绿的威胁程度最低,红最高我国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红色,需要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级(重大)橙色,需要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级(较重)黄色,需要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级(一般)蓝色,只由县级处理即可6、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3、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形势。a、重大自然灾害频发;b、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发; c、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式严峻; d、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较多。a、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行政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c、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化; d、传统到的文化体系的失衡;e、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a、法律框架脆弱; b、综合协调机构缺乏;c、危机应对网络松散; d、社会应对能力薄弱; e、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7、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一、完善体制:分级响应,重心下移。第二、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加强立法。第三、明确责任:分类管理、职责分
4、明。第四、整合资源: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第五、公私合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第六、标本兼治:职能转变、管理创新。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1、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或者说,行政机关行使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根据法律规定。2、相对于正常状态下的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不同特点:内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边缘性。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实施过程具有
5、很强的行政紧急性。立法目的上更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法律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苛性。3、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性和意义:首先,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法制,一个直接的意义在于法制法制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更为有效和有序。其次,公共危机管理需要法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避免法制危机、保障人权所必须的。4、依法行政的原则职权法定: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及所属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法律优先(法律优位) :法律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任何法律法规。法律保留:凡属宪法、法律规定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则或者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必须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有权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规范中做出规定。依据法律:行
6、政机关的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或者说,必须有法律依据。职权和职责的统一:职权,就是宪法、法律授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的和管理社会的权利,与公民的私权不同,不能放弃,而是必须行使。因而,职权和职责是统一的,重合的。5、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和意义公民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可以对公民权利加以必要限制的正当的国家紧急权力,而且这种权力比正常权力更具权威性、强制性。无论是行使紧急权力,还是限制公民权利,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人权的保障。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不仅写进了“紧急状态”条款,同时写进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这一原则在非常态下仍然适用。6、国际人权公约中对人权保障的规定和原则(我国
7、于1998 年 10 月 5 日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 )比例原则:缔约国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非克减原则(人权最低标准) :生命权,免受酷刑、免受奴役的权利;免受刑事溯及追溯的权利; 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被承认在法律面前的人格的权利以及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权利。非歧视原则:克减措施不得包含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或社会出生的理由的歧视。7、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权利不可克减的基本人权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补偿和赔偿请求权8、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目的:保护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保
8、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立法原则:不得克减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比例原则权利救济原则第三章: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1、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协调和促进立法预案管理预测与预警管理应急处理信息发布处理应急保障社会动员与国际合作善后、恢复与重建监督、检查与审计责任追究与奖惩11调查分析、统计与评估、改进2、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机构设臵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与指挥原则常设性原则属地
9、管理原则社会性大协作原则3、改革与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发展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咨询组织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1、公共危机的预警:是指危机管理的主题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 情报和资料, 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 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政策,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2、危机决策主体:是指为避免和应对公共危机而履行决策职责、参与决策过程的特定个人(如
10、总统、总理)和组织机构。3、公共危机影响评估方法: “5W1H ”法, “5W ”即“ why,为什么” , “what, 什么” , “who,谁” , “where,在哪里” , “when ,什么时候” , “1H ”即“how,怎么样” 。4、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职能信息收集与分析危机预报危机监测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信息沟通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常抓不懈的原则分级预警原则信息来源多元化讲究方法原则6、我国危机决策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没有法定的危机管理决策指挥机构在中央没有常设性危机管理协调机构,总是在危机发生后设立临时性的办公室履行这种职能。在政府机构人员编制中,为
11、辅助行政首脑危机决策的咨询专家设臵的正式职位很少。7、需要进行危机决策时的特点事态的严重性时间的紧迫性信息的不充分性可用资源的有限性8、危机决策原则权力集中原则结果优先原则短期目标优先原则强制原则勇于承担风险原则9、我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的资源配臵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由于公共危机管理资源的调度与整合能力比较差而导致管理失当,从而影响了组员使用效率和危机管理成本的增加。危机处臵成本的控制问题。只重视政
12、治帐而不重视经济帐,缺乏追求成本效率的制度性激励机制。危机管理资源与日常管理资源如何合理、协调地进行配臵的问题。10、如何改善公共危机管理的资源配臵与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危机管理资源的整合机制健全相应的财政预算与支付制度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11、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原则:及时、准确、适度、于我有利。12、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臵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题型预测: 现阶段,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超过2.1 亿,其中农村网民超过 3700 万,互联网对我国的
13、影响日益增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和特殊的媒体,具有传播快、 影响大、互动性强、 管理困难的特点。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注意那些问题?答:要根据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及时、准确、适度、于我有利的原则,具体做到以下三点:我们应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传播快、影响大、互动性强的优势,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举措以及各种正面信息,主动引导舆论。利用其信息汇聚的特点,作为了解搜集舆情的重要来源。要警惕并及时删除各种歪曲事实、煽动矛盾,影响突发事件处臵的有害信息,对境内外一些采取恶意攻击和敌视态度的网站要及时封堵。13、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
14、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第五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2006年 1 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指导性质的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体制。2、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公共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3、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公共危机的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4、编制一个完整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应该包括的内容和步
15、骤一份完整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就预案的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制度和措施。5、应急处臵的内容:信息报告先期处臵应急响应指挥和协调紧急状态应急结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6、恢复与重建的内容:善后处臵调查评估恢复重建信息发布第六章:自然灾害管理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季风作用于大部分国土,气象灾害十分频繁国土面积位于三大板块交汇地带,地震灾害不断发生地形
16、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经常出现受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2、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等级体系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死亡200 人以上,紧急转移安臵100 万人,倒塌房屋 20 万间以上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死亡100 人以上, 200人以下,紧急安臵80 万人以上, 100万人以下,房屋倒塌15 万间以上, 20 万间以下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 死亡 50人以上, 100 人以下,紧急安臵 30 万人以上, 80 万人以下,房屋倒塌10 万间以上, 15 万间以下级响应的灾害损失情境:死亡30 人以上, 50人以下,紧急转移10 万人以上, 30 万人以下,房屋倒塌1 万间以上
17、, 10万间以下3、社会捐助的种类:集中性捐助(针对某项具体的灾害)、对口捐助(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援方式) 、经常性社会捐助4、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包括那些内容?建设发达的灾情监控体系建立较为充实的物资储备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体制的建设切实做好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捐助的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法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管理1、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特点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受区域经济结构不均衡的制约,东部地区事故总量比较大,中西部地区特大事故比较多小企业事故多发绝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
18、都是违章所造成的,农民工为事故伤亡的主要群体2、我国安全生产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 从 2003年2007 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各危险行业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第二阶段:到 2010年,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第三阶段:到 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 10 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即事故死亡人数与百万吨原煤产量的比率,是考核煤矿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产 100 万吨过程中死亡了1 人,国家规定
19、的比例为1% 。现在大概为 2.4%,是发达国家的3050 倍。4、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5、事故的等级分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一般事故(一次死亡 1-2 人) ,由县级单位负责调查,地市级单位作处理决定重大事故(一次死亡 3-9 人) ,由地市级单位负责调查,省级单位作处理决定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10-29人) ,由省级单位负责调查,国务院单位作处理决定特别重大事故 (一次死
20、亡 30 人以上) ,由国务院成立调查组负责调查,由国务院作处理决定6、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有关人员不受到教育不放过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疾病疫情、群体不明性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分为特别严重(级) 、严重(级) 、 较严重(级)和一般(级)四级。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多样性高频性社会危害严重国际互动性3、重大动物
21、疫情:如疯牛病、禽流感等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该坚持的原则:“早、快、严”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靠科学、依法防治4、如何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对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相对稳定的防疫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稳定机构、队伍和人员加强区域合作,加强联防联控第九章:突发社会安全事件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般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危机、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本书主要指的是群体性突发事件)2、我国转型时期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主要诱因体制转轨过程中利益和结构调整引发的矛盾冲突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并有激化的趋势不法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地方领导政策观
22、念不强一些领导干部大局意识不和群众观念淡薄,甚至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不法之徒和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乘机煽动、操纵,激化矛盾3、如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完善地方领导责任制增强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心里适应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果断判断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及时控制和有效处理的能力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尽早化解的原则依法处臵原则慎用警力原则当地领导负责原则5、如何处理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迅速控制事态提出整体方案和对策统一行动直接对话主导舆论导向组织纪律约束法律法规第十章:经济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23、-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1、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 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改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2、金融危机的危害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及国家政局的稳定造成社会连环破坏效应,引起社会震荡3、金融风险的特征金融风险具有扩散性金
24、融风险具有波动性金融风险具有可控性4、财政风险:是指财政收支在总量上或结构上失衡,进而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5、财政风险的特征财政风险具有广泛性财政风险具有机遇性财政风险具有传导性财政风险具有时滞性6、财政风险的化解明晰政府债务,加强债务管理,制定合理的债务政策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实现财务阳光预算和透明化转变政府财政职能,通过市场机制转移风险加强财政制度建设,建立财政风险损失控制机制7、战略资源储备规模:战略储备 =年均消费量 /365* 危机可能持续时间(天)*消费调整系数第十一章:涉外危机管理与国际合作1、涉外危机主要包括:经济危机全球化、恐怖主义国际化、资源与环境危机国际化2
25、、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恐怖组织成分更加复杂恐怖活动呈现升级态势恐怖袭击目标更加多样恐怖主义区域更加广泛3、对恐怖主义国际化的管理遵循国际法原则强化国家立法加强媒体管控强化思想战线的反恐意识加强反恐国际合作与交流4、经济危机全球化的根源全球生产重组带来的经济危机贸易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危机资本流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危机第十二章:我国主要的公共危机相关法律法规常识1982 年宪法对“戒严”的有关规定1989 年 2 月 2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 8 月 28 日修订通过新法,新法于2004 年 12 月 1 日起实行1995 年 2 月 11 日公布, 1995 年 4 月 1
26、 日起施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6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7 年 12 月 29 日通过, 1998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998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3 年 5 月 7 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针对非典2004 年 3 月 14 日“紧急状态”条框入宪2005 年 12 月 7 日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 年 11 月 1 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