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首饰1.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85477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少数民族首饰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少数民族首饰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首饰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少数民族首饰1.ppt(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汉语言902班孙范窗子 钱罗妗 钱丽丹1.什么是首饰2.中国少数民族首饰的特色3.典型少数民族的首饰 首饰是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服是服装;饰是服装的附加物或替代品。首饰,在古代通指男女头上的饰品。然而,现在专指女人饰物,例如:手镯,戒指等。现在首饰为人们佩戴的饰物的总称。也具有表现社会地位、显示财富等意义。 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首饰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具有三大特色: 1.爱情象征 2.崇高自然 3.时尚之源典型少数民族的首饰 1.傣族少数民族的首傣族少数民族的首饰饰 2.壮族少数民族的首壮族少数民族的首饰饰 3.瑶族少数民族的首瑶族少数民族的首饰饰 4.侗

2、族少数民族的首侗族少数民族的首饰饰 5.苗族少数民族的首苗族少数民族的首饰饰 -婀娜多姿 -银色世界 傣族男子的头饰:一般以白布、淡青、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 傣族男子的传统头饰保存的已经不多,傣族的传统头饰主要体现在傣族女子的头上。 云南傣族因分布区域不同,头饰也有区域性的不同。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不论老幼皆盘发成髻,饰以发梳和发簪,或是清香的花朵、鲜艳的绢花。德宏盈江、梁河一带傣族妇女婚前梳发辫盘于头顶。婚后束发于顶,外裹毛巾。进入中年后则戴用黑布缠制成的高筒帽。元阳、红河两地傣族头饰大同小异,包头为黑色,前额上端装饰有一块十寸宽的五彩刺绣,末端的三角形直竖着暴

3、露于上方。未婚者的包头末尾两截是五彩刺绣,披垂于脑后,已婚者的则无。金平傣族妇女发式或盘髻,或盘发辫。西双版纳的妇女头饰西双版纳的妇女头饰德宏盈江、梁河的妇女头饰德宏盈江、梁河的妇女头饰元阳、红河元阳、红河的妇女头饰的妇女头饰壮族的头饰 壮族男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有不同的发型。从广西花山崖画上可见早壮族男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有不同的发型。从广西花山崖画上可见早期壮人男子是剪短头发的。崖画上有少量男子头上插有两支迎风舞动的羽翎。画上有为数不期壮人男子是剪短头发的。崖画上有少量男子头上插有两支迎风舞动的羽翎。画上有为数不多的少女留长辫,有一姑娘的发梢上还缀有一朵山花。古书上记载,壮族祖先的发型还有披多

4、的少女留长辫,有一姑娘的发梢上还缀有一朵山花。古书上记载,壮族祖先的发型还有披发,以及倒螺髻形的椎髻。发,以及倒螺髻形的椎髻。 到唐代,男子仍到唐代,男子仍“露发露发”(断发断发),女子挽髻垂于后,用三、四寸的竹条斜贯其中。宋代壮族,女子挽髻垂于后,用三、四寸的竹条斜贯其中。宋代壮族地区流行椎髻。清代曾强迫小镇及读书做官的人留长辫子。但乡村男子依然剪断头发,不理地区流行椎髻。清代曾强迫小镇及读书做官的人留长辫子。但乡村男子依然剪断头发,不理清廷禁令。清廷禁令。 1949年后,各地妇女的发饰仍保持一定特色。如广西龙胜老年妇女把年后,各地妇女的发饰仍保持一定特色。如广西龙胜老年妇女把长发翻过头顶,

5、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在头顶留长发,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在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把顶心长发翻到前额,用白布扎好,插上银梳。女孩子四周剪成披衽,把顶心长发翻到前额,用白布扎好,插上银梳。女孩子的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这些发型,的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才留顶心发。这些发型,显然是古代披发的遗风。显然是古代披发的遗风。 天峨女子也是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的结髻,或梳顺后由左向右绕,用头巾扎上;未婚的反天峨女子也是留长发而不打辫,已婚的结髻,或梳顺后由左向右绕,用头巾扎上;未婚的反过来由右向左,用白印花或提花毛巾包扎

6、。桂南不大相同,有的地方少女是一条长辫加刘海;过来由右向左,用白印花或提花毛巾包扎。桂南不大相同,有的地方少女是一条长辫加刘海;少妇则梳双辫;中年老年结髻,垂于脑后。过去广东连山壮族女子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少妇则梳双辫;中年老年结髻,垂于脑后。过去广东连山壮族女子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的绸布条缠好。大多数壮族地区的少女都喜欢留刘海,并习惯于用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的绸布条缠好。大多数壮族地区的少女都喜欢留刘海,并习惯于用两股绞在一起的纱线把汗毛拔掉,特别是婚期临近的姑娘,总是把后颈的汗毛拔光,露出嫩两股绞在一起的纱线把汗毛拔掉,特别是婚期临近的姑娘,总是把后颈的汗毛拔光

7、,露出嫩白的脖颈。白的脖颈。 壮族的银饰过去曾经普遍盛行。据民国廿二年(1934)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载,百色“女子饰品,有发箍、簪及指约、手镯等。”恩降“妇女装饰,城厢多尚金玉,乡村则重玉质银器。”西林“惟女子最爱佩戴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富者用金质,贫者用银质。” 桂东南的壮家少女,也“尚戴银质簪环”。壮族银饰 的种类,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镯、脚环等。土官时代,安平妇女最多戴四个银项圈,十多个戒指(有的一指几个),加起来重一斤多。桂北壮族妇女的项链和项圈共达九个之多,胸排长方形,透雕,打成鸟兽花卉,下沿有小链穗,以银链挂在脖子上。壮人银镯式样比较丰富,有的打成

8、一指宽的薄片;有的打成一根藤;有打成多根相互缠绕;有的还嵌上绿色的小珠,等等,显示壮人的银饰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目前,在壮族地区难看到壮族妇女配戴传统的银饰了。瑶族的头饰 妇女头饰帽:瑶族妇女的头饰十分复杂,有戴帽的、缠头的,有包帕的、椎髻的,有顶板的、戴银钗的等等。广西龙胜县盘瑶妇女多戴三角形的帽子。这种三角帽是先用竹篾和麻藤编成帽型,然后蒙上布,精细地捆扎绣制而成的。广西贺县盘瑶妇女也戴三角帽,但她们的三角帽比龙胜的要高大、壮观得多,她们的三角帽呈塔形,层层叠叠,共有十余层。她们也认为,戴这种帽子进密林、入草丛,可以“打草惊蛇”,保护自身安全。与此恰好相反,金秀县的部分瑶

9、族妇女又喜欢戴一种小巧的梯形帽,这种帽子也是先用竹篾扎成型,然后外包白布制成的。它比维吾尔族的花帽还要小,只能顶在头顶。在普遍以富丽堂皇为美的众多的瑶族头饰中,确实是独树一帜,独具魅力的。 瑶族银饰居多,亦有金、铜、竹、木等饰物。妇女有头簪、头钗、耳环、项圈、串牌、链带、手钏、戒指、银铃、银鼓等。男子亦有银牌、银铃、银鼓、戒指、耳环、烟盒等。乳源过山瑶所戴的耳环呈三角形,连南排瑶的耳环为大圆并镶有穗花。过山瑶妇女的盛装胸饰挂8-16块有花纹的方形银牌,男子衣扣16对,圆形银扣或铜扣。排瑶男女喜戴大匝颈项圈,银质或铝质、锡质,过山瑶的颈饰挂长条银链。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

10、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头上挽银饰。三江侗族女子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钗等。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苗族头饰苗

11、族头饰苗族头饰苗族的头饰有苗族的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冠等。银冠是流行在施洞式、西江式、雅灰式等服饰盛装中的头部银饰之一。施洞式银冠造型仿佛由银角演化而来,远视呈倒插的巨大木梳边缘为一整块银片连成弓状又似牛角状,角尖为方孔钱式的放射纹装饰,银片表面为二龙戏珠浮雕图案,凹弓内以条状银片镶接。每条银片的顶端立有银蝴蝶或银蜻蜓,作欲飞欲立状。两龙头中央的一蝴蝶支起的球状图案,球中镶一小圆镜象征龙珠,与二龙相配成二龙戏珠的画面。两龙头上为乘飞凤双人图,再上为两只飞凤,飞凰中央及两侧银片间空旷处为3只正面站立嘴含银坠的凤鸟。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

12、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别具风格。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等。以下即对各种头饰做简单介绍。 银角银角 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 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 厘米。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银帽银帽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银围帕银围帕 苗族将五

13、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搂空银花。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银发替银发替 苗族银发替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风格而言,有的发譬纤巧细腻,灵秀生动,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 银插针银插针 苗族插针的佩戴方式各有不同。龙里苗族银插针为三个银泡,每个银泡上吊三个银铃,插于譬后。施洞苗族龙首插针大小不等,大的用于节日,小的为日常生活中所佩戴。其插法为横向贯穿顶譬,譬有留出一截替杆斜出譬顶,格外惹眼夺目。 银耳环银耳环 银耳环是苗族

14、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仅贵州省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种。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 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状型较多。苗族耳环造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 银童帽饰银童帽饰 由于苗族视银为避邪之物,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有给儿童饰银的习俗。银饰通常钉在童帽上。传统的童帽饰造型多见狮、鱼、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 福禄寿喜、长命富贵等字样及六宝等,构思巧妙,造型别致。 银饰银饰 银饰,一方面显示富有和美丽,另一方面则具有更深的社会含义:作为民族的标志,它起到维系群体的作用。在同一民族同一支系中,人们都必须佩带同样的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

15、孙紧紧的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民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根植于民族土壤中的文化的复合体。 银饰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它们在型制,纹样和工艺技术上显示出的丰富内容,是其他质量的器物无法比拟的。没有哪类物品像传统银饰那样造型别致,种类繁多、纹样丰富、工艺精致。 中国许多民族都有佩带银饰的习俗,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不同,显示出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间,银饰也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异极大的丰富了银饰的种类。银饰可分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镯、戒以及装饰

16、衣物的银片、银花等等。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镶嵌、錾花、镂空、花丝、锻造、点珠等金工技法,娴熟的技艺从另一方面成就了丰富多彩的银饰。 若论饰银之风盛行,以苗族为最甚。在清水江、都柳江、潕阳河流域,那里的苗族是一个被熠熠银光包裹着的民族。清水江畔的芦笙场上,苗族少女们佩戴的银饰重逾十公斤。贵州并非白银产地,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苗族将银饰作为本民族的群体选择,无疑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涉及到图腾信仰、历史迁涉、民俗生活等苗族文化的本质。 苗族崇巫,由“万物有灵观”产生的崇拜行为以及“生成维护”的避邪巫术,共同构筑起苗族社会的宗教氛围。崇拜与巫术,两者在苗族银饰上的反映都很充分,

17、特别是后者,它所造成的特殊的审美意识直接影响到苗族银饰的造型,于是有了鼓钉银额带、鼓钉银镯、鼓钉银梳这类银饰。苗族相信一切锐利之物都可以避邪,锐角鼓钉象征的是闪电和光明。 又如银角头饰,牛角形,但却是龙角。龙在苗族民俗中主要是以保护神的身份出现,几乎每个人都相信有一条龙在庇护着自己的村寨。银角是苗族服饰中的又一奇观。雷山大银角,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造型简朴,最具古风。佩戴时,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色羽毛,伴着姑娘的舞步,羽毛随风摇曳,使银角在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飘逸之美。 施洞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两角间设四条银片形似扇骨而得名。其上饰有“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造型栩栩如生。银片间立有6只

18、凤鸟,展翅欲飞,顶端有蝴蝶、垂穗。施洞银角是苗族银角中最为华美之作,此外还有三都式、舟溪式、榕江式、革一式各类银角。苗族银饰种类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堪称世界一流。 三三.民族配饰对现代服饰形式的启迪民族配饰对现代服饰形式的启迪 少数民族服饰的这些“附加物”丰富多彩,它们作为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更具有代用物、补充物、保护物的多种功用,因而显得十分实用,不可或缺。从更深的文化层次考察,它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历史、爱情等象征意义。 配饰为民族服饰增辉添彩,成为民族服饰的精华,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服装的一个特色。而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风格,到近几年再度燃起的民族风格,配饰对服装风格个性的强化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中,我们应进一步挖掘设计灵感,在民族风格的大前提下创造符合潮流的新的穿作风格与新的搭配形式,将中国民族风格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