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第 6 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什邡中学 刘高成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主要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和随笔。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伦理学方面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此类论述性文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审美与应用能力
2、。学生能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接触到的关于父母之爱类的文章侧重于感性方面的,而本文是社会科学论文,它把父爱、母爱上升到哲学高度来理性分析,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又加上是外国人写的,他的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对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所有这些都会造成阅读文章时理解上的障碍。但是可以说学生对父母是最为熟悉,对父爱、母爱也体验最深,所以如果学生联系自己、同学乃至同龄人的实际阅读这篇文章,应该能够读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弗洛
3、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不同阶段的爱。过程与方法:1、通过筛选信息,区别父爱与母爱,重新审视爱。2、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评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教学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联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
4、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父母之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一封家书、一件小事之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包围着你的心。父爱母爱是你身上的两重衣,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你的前后,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父爱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的重要性。当然,这些只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我们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
5、子之间的爱一文。(从最熟悉的感悟入手,营造情境,有助于学生很快入文学习)二、简介作者,背景探寻。(多媒体展示)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课前发放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做准备)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文章旨在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阐述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找
6、出关键语句;通过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能达成共识的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向老师请教。后教师予以点拨)明确如下:(多媒体展示)第一部分(第13段):爱的能力的发展。成长过程: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母亲父亲)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快速阅读,明确文章的思路,为下一步质疑做准备 )四、深入研读,质疑探究。1、文章标题为什么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而不是“父母对孩子之间的爱” ?明确: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把父爱、母爱上升到哲学高度来理性分析,即为了构建
7、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让学生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通过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提炼出了爱的价值,也唤起人们施与爱给别人,才能得到爱。2、细读第一部分内容,从文本中筛选信息,认识成长过程中人对爱的情感变化情况。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情感变化特征表(多媒体显示)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少年时期(成长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
8、,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3、找出文章中你理解有困难的词句,请提出来,大家互相探究解决。(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4、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提出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共同探究。(多媒体展示题目) 母爱与父爱各有哪些特点?二者有何区别?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句)明确:特点与区别:母爱:无条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爱:有条件。
9、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优缺点:母爱:(优点:)伟大,为人所渴求。(缺点:)不需努力,无法赢得。父爱:(优点:)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点:)必须努力获取,否则会失去。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寻找生活中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感情经历。明确:前者是一种不成熟、幼稚的爱,后者则是成熟的爱。“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
10、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这得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成熟的爱,是能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认识自己情感成熟的过程,从理性层面审视自己的情感。) 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设计这个问题还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成熟的人会融
11、合父母给自己的爱,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懂得爱父母,懂得回报社会) 。作者认为:“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而“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也就是说父爱是有条件的,这两个观点你同意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见解。(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深入研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五、拓展延伸,体会表达。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题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健康地成长,
12、并能从父母之爱延伸为他爱,由小爱向大爱升华。)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谈感受。可由刚入学时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父亲节刚过,让同学说说他们为父母所做的事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风风雨雨,大家已走过了十六七载了,在这中间,总有许多的爱包围着大家,有来自你们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2、弗罗姆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开始:给亲爱的父母或家人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者直接读給他们听。附:板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亲父亲)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