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导学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735491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亭送别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导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长亭送别导学案【精品文档】第 5 页长亭送别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把握戏曲文学的体裁特点。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学习侧重点】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课前预习案1、王实甫,字德信,元代大都人(今北京),所作杂剧根据录鬼簿记录有14种,其剧作大多以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经典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西厢记是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篇章。长亭送别选择原作的第四本第三折,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2、字

2、词正音: 筵(yn)席 余荫(yn) 蹙(c)愁眉 经忏(chn) 杯盘狼藉(j) 保揣(chi)身体 憔悴(qiocu) 暮霭(i) 胸臆(xing y) 3.词语补注: 筵席:宴饮的酒席。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4、结构层次: 长亭送别一折戏因系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与莺莺完婚之故,恩爱情人的分手才显得特别缠绵感人。戏由三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一、赴亭惜

3、别;二、把酒饯别;三、残照离别。三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结构如下: 一赴亭惜别 “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底色和基调; “西风黄叶”“意痴心醉”-各自暗相思 二把酒饯别 “合欢未已”“眼底空留”-重情轻名利 “两意徘徊”“泪眼愁眉”-意恐迟迟归 三残照离别 “夕阳古道”“烦恼填胸”-怎一个愁字了得 长亭送别情节简单,但依然具有清晰的层次,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首叙两批人物分别来到送行的地点长亭,次即长亭设宴,再次是主人公难舍难分的话别,叙写张生离去后莺莺黯然神伤的沉重心情。课中学习案1、 提问:【端

4、正好】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可讨论商量) 明确:意象:蓝天、白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 它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暮秋霜林图: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板书)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有一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 提问: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染”、“醉”二字,下得极有分量。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

5、索的秋景与悲惨的心境化而为一。这些意象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在离人眼中,霜林之所以醉,是人的离情使景物沉醉。从“离人泪”可以看出主人公离别前伤感悲凉的心境。体现情的只一个“泪”字,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的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泪”字为画龙点睛之笔。 这一支曲子是化用谁的诗词? 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词写旅次乡愁与儿女之情、相思之恨。上片写景。开篇“碧云天,黄叶地”上下辉映,写出了秋日的天高气爽,渲染

6、了澄碧的秋色。以如此广袤无垠的天地作为秋思乡愁的背景在宋词中比较少见,阔大深远的境界中所烘托出来的情感也显得格外深沉浑厚。 2、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赏析【一煞】、【收尾】两曲 (二)、(学生齐读、背诵课文)提问:一煞收尾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哪些字词用得好? 明确:【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提问:这样的景是怎样体现莺莺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的? 讨论明确: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

7、恋。 “一鞭残照里”,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她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身影,偶然见征马又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中,留下的是一片静寂。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一煞收尾写愁用了“青山”“古道”“斜阳”“淡烟”、“暮霭”这些意象。其实这也不是作者的独创,也是化用了古人的用法。你能联想到与这些意象有关的古诗句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看一下唐诗宋词中运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 4、写作特色1) 用凝练、精当的语言描摹景物,显现情感。 2)化用或借用古

8、典诗词增加文采。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下节课重点讲修辞) 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色描写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反衬)人物感情、揭示主题的作用。 5、写作启示1、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的物象(景、物)。 2、化用诗词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6、小结:我们今天学的长亭送别称得上抒写离愁别恨的绝唱。它“词句警人,余香满口”。长亭送别从头到尾不过写送别一件事,惜别一件情,但是读来不厌烦,反而为那种浓郁的画意诗情所感染,这难道不是由于语言构成的形象,意境在起作用吗?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9、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 6、作业 1、找出其它化用的词曲 2、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课后拓展案元杂剧: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剧又称为“戏曲”,这是因为“曲”的演唱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来说,中国戏曲实在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元杂剧的基本特点:一 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

10、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二 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不同的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化,也是同剧情的变化相对应的。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

11、其声情“惆帐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三 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和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的韵文。宾白既可以穿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可用于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四 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异也”。 (徐谓南词叙录)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基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