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技术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73280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康复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神经康复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康复技术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康复技术操作规程.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神经康复技术操作规程【精品文档】第 31 页 第一章 物理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治疗室工作一、治疗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各项物品应有固定位置,冬季室温应保持在1920。二、开始治疗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整理治疗床,机器,用具,药品准备等。三、仔细阅读医嘱,了解病情,如有疑问及时找医师商量。四、治疗前检查机器电源是否正常,电流表和各输出旋钮是否处于零位,输出导线有无破损。五、向患者交待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反应及注意事项。六、治疗时患者保持体位舒适,尽可能做到定床,定机治疗。七、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医嘱和操作规程。八、治疗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开治疗室,并经常寻问患

2、者感觉,观察仪器工作状况。九、根据医嘱要求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前一次告诉患者复诊时间。十、结束治疗按顺序关闭仪器,随即整理,保持整洁。十一、治疗后详细记录治疗方法,剂量及反应,发现意外及时处理。十二、体腔治疗应注意无菌操作,传染病员所用物品应隔离消毒。十三、一般治疗每日一次,急性期可每日2次.一种疗法连续治疗不应超过30次。 第二节 物理治疗操作【直流电及电流电离子导入】概述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称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直流电疗法具有镇静、止痛、消炎、促进神经再生和骨折愈合,调整神经系

3、统和内脏功能,提高肌张力等作用。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神经(根)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溃疡,伤口,放射治疗反应,深浅静脉炎(血栓性)等。禁忌证: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出血倾向者、直流电过敏等。【低频电疗法】.概述应用频率1000H以下的脉冲电流的方法,称为低频冲电疗法。目前常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有: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电睡眠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等。.作用低频脉冲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主要有:(一)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二)促进局部循环。(三)镇痛镇痛也是低频脉冲电流的重要作用之一【中频电疗法】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的方法,称为中频电

4、疗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一)干扰电疗法1概述干扰电流(又名交叉电流)疗法,是将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场。适应证(1)关节及软组织损伤(捩伤、挫伤、劳损、创伤后期积液和淤血吸收不良等),、肌痛、神经炎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缺血性肌痉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端症、等)。(2)周围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以及废用性肌萎缩等。(3)其它:内脏平滑肌张力不足(胃下垂、弛缓性便秘等)、术后尿潴留、胃肠功能紊乱、等。禁忌证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恶性肿瘤、血栓性、严重。(二)调制中频电

5、疗法1概述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是60年代应用临床的一种较新的电疗法。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1015Hz,调制深度0100。适应证(1)各种急性扭挫伤,软组织损伤;各种神经炎,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增生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网球肘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不完全肠梗阻、术后肠麻痹等;()盆腔炎、附件炎、宫缩无力;()眼科疾病:巩膜炎、角膜云翳、虹膜睫状体炎、中心性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声带麻痹等。禁忌证(1)肿瘤;(2)急性化脓性炎症;(3)出血倾向;(4)活动性肺结核;(5)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6、。【光疗法】光疗法是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线、激光)防治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一、红外线疗法(一)适应证: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神经根炎,神经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痉挛性麻痹、弛缓性麻痹,周围神经外伤,软组织外伤,慢性伤口,冻伤,烧伤创面,褥疮,慢性淋巴结炎,慢性静脉炎,注射后硬结,术后粘连,瘢痕挛缩,产后缺乳,乳头裂,外阴炎,慢性盆腔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溃疡等。(二)禁忌证: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三)注意事项(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2)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反

7、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3)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4)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5)血循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二、可见光疗法(一)适应证红光照射适用于(急性期),急性扭挫伤,急性上颌窦炎,产后会阴撕裂等。蓝光照射可用于治疗急性,急性,灼性神经痛,皮肤感觉等。蓝紫光照射可治疗新生儿核黄疸。(二)禁忌证1. 全身照射:支气管哮喘、接触性皮炎、佝偻病、骨软化症、老年骨质疏松及预防感冒、慢性湿疹、变态反应性疾病、银屑病、白癜风、荨麻疹及玫瑰糠疹等;2. 局部

8、红斑照射:气性坏疽,慢性小腿溃疡、感染伤口、银屑病及头部多发性疖肿、丹毒、慢性炎症、颈部多发性疖肿、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肌炎、哮喘、急性腰肌劳损、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静脉炎、面部及躯干部疖肿、乳腺炎、肺炎、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及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结核、淋巴结核破溃后的疮面、慢性湿疹等;3. 体腔照射:浅层溃疡性角膜炎、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鼻前庭炎、鼻前庭疖肿、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口腔炎、口腔粘膜溃疡。三、紫外线疗法(一)适应症1全身照射:支气管哮喘、接触性皮炎、佝偻病、骨软化症、老年骨质疏松及预防感冒、慢性湿疹、变态反应性疾病、银屑病、白癜风、荨麻

9、疹及玫瑰糠疹等;2局部红斑照射:气性坏疽,慢性小腿溃疡、感染伤口、银屑病及头部多发性疖肿、丹毒、慢性炎症、颈部多发性疖肿、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肌炎、哮喘、急性腰肌劳损、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静脉炎、面部及躯干部疖肿、乳腺炎、肺炎、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及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结核、淋巴结核破溃后的疮面、慢性湿疹等;3体腔照射:浅层溃疡性角膜炎、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鼻前庭炎、鼻前庭疖肿、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口腔炎、口腔粘膜溃疡。(二)禁忌证1活动性肺结核;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3恶性肿瘤;4急性肾炎、重度肾功能不全;5重度肝功能障碍;6急性心肌炎;7小

10、儿严重的渗出质。【温热疗法】一、热疗概述凡以各种热源为介体,将热直接传至机体达到作用的方法,称为温热疗法。温热疗法应用的方法有:石蜡疗法、泥类疗法、地蜡疗法、砂疗、疗法、铁砂疗法、洒醋疗法、热敷疗法等,这些温热疗法对某一些疾病有较高的疗效。二、注意事项(一)温热治疗时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有无不良反应,如、多汗、疲倦。在治疗过程中有睡眠不好、食欲减退或血沉超过36mm/时以上或脉膊加快时应中止治疗。(二)温热治疗时,可能出现局部症状一过性加重,并可能出皮疹、须注意观察,如反应不消失则应中止治疗。(三)对治疗时,要注意温热的介质要低于成人治疗的温度。对知觉障碍及血循环不良者亦应注意温热介质的温度

11、。(四)温热治疗期间应增加水分、盐类、蛋白质、糖和等物质。(五)治疗泥使用前必须先行质量鉴定与选择。三、热温治疗的时间每次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25次为一疗程。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适应症】紧张性头痛,痉挛性斜颈,痉挛性瘫痪,睑痉挛,痛经,胃肠运动过度,溃疡病,失眠,哮喘,肺气肿,喉损伤后改善发音,周围神经麻痹,肌移位手术后的再训练。【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不合作者无效【操作】一、向患者说明治疗原理,保持体位舒适,肢体放在便于训练位置,肌肉放松,室内安静。二、仪器有接地线和防干扰装置。三、放电极部位皮肤要洗净,用75%酒精去脂。四、皿型电极上涂导电胶,阴极放在训练肌肉的肌腹中央

12、,阳极放在同肌肌腹远端或肌腱处,接地电极放在两者之间。五、肌肉收缩强度以指针摆动,音量,光亮度表示,要让患者将注意力放在调节指针摆动,音量大小,光亮强弱上,而不直接控制肌肉收缩或放松。六、肌肉收缩的控制方法:(一)先选一块健康肌肉试做一下,教会患者掌握训练方法。(二)欲使肌肉收缩增强时,让患者根据仪器上反馈讯号,努力找出和掌握增强讯号的方法。(三)训练肌肉放松时,让患者根据仪器上反馈讯号,努力找出和掌握减弱讯号的方法。七、治疗时间206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八、结束治疗后,取下电极擦净皮肤,记录反馈讯号数值。九、将每次治疗的反馈讯号值用图表表示,以激励患者训练信心。【注意事项】一、在没有恢

13、复到正常以前,要每天有规律地训练,通常做过四五次以后便能充分掌握原理与做法.二、患者掌握后在家中继续训练,逐渐达到脱离仪器后仍能控制肌肉紧张和松弛。【牵引疗法】一、颈椎牵引【适应症】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病,颈椎综合症。【禁忌症】颈椎结核、肿瘤,椎管狭窄高龄且骨质疏松者。【操作】(一)向患者说明牵引要领及注意事项.(二)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前将衣领解开,取下眼镜,活动假牙,颈肩肌肉放松。(三)将领一枕悬带系好,用清洁纱布包好的泡沫塑料作垫。(四)牵引方向是颈推前屈10020。(五)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逐渐加量,无不适时可加至1015kg。(六)牵引时间2030分钟,一日2次。(七)卧位牵引

14、时枕部垫直径10cm的枕头。(八)电动牵引有持续牵引和间隙牵引,重量,时间均可自动调节。(九)牵引结束时,逐渐减少牵引力,取下牵引带,稍休息后离去。【注意事项】(一)牵引中有头晕等不良反应时应中止牵引,平卧休息。(二)牵引时有牙痛者,在上下齿间咬上一块小纱布。(三)牵引中患者躯干靠在椅背上,以免改变牵引角度。二、腰椎牵引【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禁忌症】腰椎结核、肿瘤、椎管狭窄、高龄且骨质疏松者。【操作】(一)向患者说明牵引原理和注意事项。(二)体位取仰卧屈膝位(减少前弯姿势)。(三)在牵引床上将上半身悬带和骨盆带铺开,放好,患者仰卧其上。(四)胸部用四叠

15、毛巾或浴巾包裹,将上半身悬带扎紧,上缘在腋窝下23横指。上方的连接带稍松,下方的要紧。骨盆带固定时要使髂骨脊在皮带中上方,上连接带要紧,下连接带稍松,然后挂到牵引装置上。 (五)牵引重量3080kg(等于体重或超过体重50%),时间2030分钟。 (六)用电动牵引床时,牵引时间,重量可自动控制。 (七)牵引结束,除去重量,解开皮带,稍休息后慢慢起身。 【注意事项】 (一)牵引中注意患者反应,有不适时及时调整或停止牵引。 (二)与其他物理治疗并用,如超短波,温热疗法等,应在牵引前进行,以使肌肉弛缓。 (三)为保持腰前弯姿势,在小腿下放一个小凳,再加上垫子。 三、功能性牵引 【适应症】肩、肘、髋、

16、膝、手等关节挛缩,引起功能障碍。 【禁忌症】骨质疏松、骨髓炎、结核。 【操作】 (一)患者取舒适体位,被牵引肢体放松。 (二)关节近端固定,然后利用固定带,滑轮,绳索,重锤牵伸远端肢体,使挛缩组织延长。 (三)牵引重量以引起患部有酸胀感为度,小量开始,逐渐增加。 (四)牵引时间为1530分钟,每天数次。 【注意事项】 (一)为了减轻疼痛,牵引前进行温热治疗。 (二)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使患者舒适的松弛体位或抑制反射体位,消除患者精神紧张。 (三)慎重考虑固定支持力和受力点,避免再骨折或软组织撕裂。 (四)牵引中防止局部疼痛,皮肤青紫,麻木,重量应缓慢增加。第二章 脑卒中的康复操作规程脑卒中不但发

17、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亦高,为提高存活病人的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必须注意并加强脑卒中的康复医疗。脑卒中康复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矫治各类功能障碍,提高和加强躯体控制功能,改善和增进日常生活能力,使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对于一些中风所致的功能障碍,是由脑部损害引起而无法痊愈,可能会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但经过康复医学的参与,尽管病人的某种功能不能完全复原,但其仍能达到日常活动、社会活动自理,这就是康复的含义。本章主要从康复医学的角度介绍中风后常见的功能障碍种类、判断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评定方法及一些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段。【障碍评定】(一)运动功能障碍评定。(

18、二)其他功能障碍评定:认识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精神情绪障碍评定见有关章节.【康复目标】通过采取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调整心理状态,学习使用辅助器具的目的。指导患者家庭生活,使患者能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康复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康复时间】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应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脑卒中后,只要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行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

19、、体位变换(翻身)和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而主动训练则应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且精神症状不再进展后 48小时开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要发病后1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由于SAH近期再发的可能性很大,故对未手术的病人,应观察1个月左右再谨慎地开始康复训练为宜。对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血压过高,严重的精神障碍、重度感染、急性心肌 梗死或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待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方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运动康复的禁忌证:脑水肿严重或脑出血急性期;血压过高,舒张压超过120mmHg时;低血压,收缩压低于100

20、mmHg,伴自觉症状时;安静时脉搏超过100次/分;严重心功能障碍,如严重心律失常、自发性心绞痛发作、心功能部分失代偿等;较严重肺部感染;发热38。以上;腹泻。【康复原则】1康复应尽早进行,只要不防碍治疗,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预后就越好。2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再学习、再锻炼” 调动剩余脑细胞的重组和功能重建,是一个长期艰苦的锻炼过程,应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才能取得康复疗效。 3采用综合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等。4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如对高血压、

21、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心脏病等常见病因,应同时进行全面的治疗。 5卒中的康复训练旨在建立病人的主动运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在急性期,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不仅要训练患侧,而且要训练健侧,但强调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前者。要很好地保护病人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康复评定贯穿于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恢复早期(亚急性期)、恢复中后期和后遗症期。 7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订,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8药物对康复的影响 现已证实一些药物,如苯丙胺、溴隐亭、巴氯芬等分别对肢体运动、言语功能的恢复有

22、促进作用和抑制痉挛状态;可乐定( Clonidine)、哌唑嗪(Prazoin)、苯妥英钠、地西泮类药物、苯巴比妥与多巴胺受体的拮抗剂(如氟哌啶醇)等,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产生不利影响,故在脑卒中急性期此类药物应少用或不用。【分期和流程】轻度脑卒中因残损不多或较轻,一般病人不愿康复或不需康复,经治疗后功能即可恢复。过重的病人如有意识障碍或存在其他严重影响康复的不利因素时也不适宜康复,故只是中等度到较重度的病人且有明显运动障碍等时才是康复对象。 临床上将脑卒中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急性期持续为2周,恢复期时间较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8个月后则为后遗症期。我国现通用的以1年后为后遗症期。从

23、康复角度,脑卒中可分为3个阶段:卧床期(急性期,早期),离床期和步行期。这3个时期的康复内容是不相同的。卧床期以体位交换、保持良好肢位、进行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为主;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作业疗法(OT)亦应于此时开始;步行期主要是进行步行训练,是运动功能训练中最重要的一项。可先在平行杠内训练、跨步训练、二点步行与拐杖步行训练等;如一切顺利则可做上下阶梯、跨栏等实际步行训练,最后则为独立行走训练。言语训练、认知训练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和OT应继续进行。所谓OT是指对上肢的运动功能训练的总称

24、,包括对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手部及上肢的协调性运动、技巧与技能性训练、利手交换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障碍评定】脑卒中后常有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两侧瘫、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与情感障碍等。为了治疗,康复前后的疗效对比,国内外同行间康复资料的交流和与国际接轨,就应选用国际通用的量表进行评定。脑卒中后的障碍可分为3个层次,即残损(impairment),此时可有精神、生理、解剖结构和运动功能缺失或异常。如处理得法,残损可减轻甚至恢复,否则即可成为残疾(disability)、残障(handicap)的原因。残疾时,个体能力受到限制、缺失或不能正常完成某项任务。残损和残疾均可导致残障,此时个体不

25、能充分参加社交活动,即人的基本权利活动受到影响。故在脑卒中后,即应根据以上3个层次对病人的功能进行评定。1残损水平的评定 急性脑卒中病人住院后,可根据情况除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与规定的化验检查外,尚应进行下述有关检查:意识状态的评定,如有昏迷,可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肌力的评定,即常用的Lovett 6级肌力评定法;运动功能的评定,可用Fugl-Meyer(FMA)评定法、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六阶段理论。对神经科医师来说 Brunnstrom法易被接受但量化不足,故常用的为脑卒中功能缺损量表。其中有我国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斯堪地纳维

26、亚量表(SSS)、欧洲卒中量表(ESS),各法均有其优缺点。我国缺损量表于1995年曾被重新修订,应用上尚简便,且费时不多,但对其信度、效度等方面尚未经大样本、多中心的验证,且只能用于颈内动脉系统卒中病人。上述诸表中惟一能用于颈内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是美国的NIHSS,其信度、效度标准是最好的。2残疾水平的评定 是指对能力障碍、个体残疾水平的评定,一般多通过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来评定。ADL指进食、洗澡、修饰、上厕所、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衣、大小便控制等10项活动。对ADL的评定有Barthel指数,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信度、效度较准的残疾量表,且可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预

27、后推测。其惟一不足的是量表不能反映病人的沟通与认知能力。3残障水平的评定 是指对由运动障碍和能力障碍造成人们残疾、残障水平的一种评定。残障评定目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医护、康复人员通过观察、询问进行判断的残障量表,另一类是由病人自己判断回答问题进行评定的生活质量问卷。残障量表有:格拉斯哥结局评分表,该表本为严重颅脑外伤病人结局而设计的,由于评阅者间的一致性好,已被移用于脑卒中;Rankin量表(RS),为评定独立生活水平之用,采用5级评分。【康复措施】一、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急性期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一般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相当于

28、Brunnstrom分期的12期,本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同时,配合患侧各种感觉剌激和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的康复治疗如吞咽功能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1良姿位 既可使患者感觉舒适,又可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在急性期,多数脑卒中患侧肢体主动活动不能或很弱,肌张力低。因此正确的体位与肢体摆放尤为重要。正确体位可以抗痉挛、防关节脱位、挛缩,促分离运动的出现。患侧卧位是患者最适合的良姿位,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有助于增加患侧的感觉剌激,有利于患侧肢体整

29、体伸展,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又不影响健侧的正常使用,因此多鼓励患者采用患侧卧位。此时头部要自然舒适,患侧上肢尽量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其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掌心向上;腕关节自然背伸,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曲;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侧髋、膝关节屈曲,下垫一较长软枕,踝背屈90。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在躯干前后方各置一软枕,以保持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患上肢充分前伸,肘、腕、指个关节伸展,掌心向下,肩关节屈曲100左右,患上肢下垫枕;患下肢髋膝下方垫枕,髋关节自然屈曲,并防止踝关节内翻;健侧上肢自然舒适;健侧下肢髋膝略微屈曲,自然放置。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

30、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肿。 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应垫薄枕,防止日后的后缩,患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 (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但痉挛期除外,以免足底受刺激引发紧张性反射而加重足下垂)。2患肢被动活动 为了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肿胀和僵硬,促进患侧肢体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以被动活动患肢为主。活动顺序为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患肢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患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剌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被动活动宜在无痛或少痛的范围

31、内进行,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1)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收等方向的训练应使肱骨呈外旋位,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2)前臂:容易出现旋前挛缩即旋后受限。训练时,治疗师一手固定患者上臂下部,另一手握住腕部,缓慢地充分地使前臂旋后。 (3)肘、腕、手指关节:训练时应充分对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进行伸展和屈曲,并注重拇指外展方向的运动。 (4)髋关节:保持髋关节的伸展能力非常重要。在仰卧位下,充分屈曲健侧下肢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用另一手向下方(床面方向)按压患侧膝关节,达到伸展患侧髋关节的作用。髋外展内收,利用沙袋固定健侧膝部,使健侧下肢保持在轻度外展位

32、,治疗者用双手托起患侧下肢,作外展内收运动。髋内旋,仰卧位下,患侧髋关节屈曲,治疗者一手托起小腿做髋关节的内旋运动。 (5)踝关节:治疗者用一手托起膝部呈屈膝位,另一手握住足跟,同时用右前臂将足底向背伸方向运动,牵张跟腱。 3床上活动 早期床上运动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尽早作使患者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的康复训练,特别要做抗痉挛训练。 (l)上肢被动运动:双手叉握,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Bobath握手),利用健侧上肢进行患侧上肢的被动活动。注意肘关节要充分伸展,肩关节前屈。也可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充分前屈、上举运动。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多用于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及

33、抑制上肢屈肌痉挛。 (2)翻身训练: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并可促进全身反应和肢体活动,对患者十分重要。开始应以被动为主,待患者掌握翻身动作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 让患者手采取Bobath握手,双上肢伸向天花板,健侧下肢屈起,用力支撑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较困难,开始时,需治疗者给予帮助。(3)桥式运动(仰卧屈髋屈膝挺腹运动):病人仰卧,双腿屈曲,两膝并拢,两足平放于床面上,上肢放于体侧,然后靠腰背肌、腿的支撑,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此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钟。该运动对于对抗伸肌痉挛,效果极好,同时,健侧可带动患侧活动,利用足对床的推力还有助于翻身。双侧桥式运动:治疗师帮助

34、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脚在臀下平踏床面,让患者伸髋将臀部抬离床面,下肢保持稳定,持续510秒。必要时,治疗师可以帮助将患膝稳定住。 单侧桥式运动:当患者完成双桥运动后,可让患者伸展健腿,患侧下肢支撑将臀部抬离床面。 (4)侧方移动:仰卧位,先做桥式运动,然后再向左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放至床面后,分别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 4物理因子治疗 常用的有局部的机械性剌激(如用于在肌肉表面拍打等)、功能性电剌激、肌电生物反馈和局部空气压力治疗,这些可使瘫痪肢体肌肉通过被动引发的收缩与放松逐步改善其张力。 5传统疗法 常用的有按摩和针刺治疗等,通过深浅感觉刺激有助于局部肌肉的收缩和血液循环,从而

35、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二)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本期约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23期,主要治疗目标是应减轻患肢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一般认为,发病后3个月是脑卒中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根据神经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原理、脑的可塑性(plasticity)理论和功能重组(functionl reorganization)理论,针对个体情况,综合使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和运动再学习法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36、,按照人体发育顺序,从近端到远端,反复强化训练,逐步达到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改善。1软瘫肢体强化治疗 患者通过上述体位的正确摆放和肢体的被动活动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的肢体处于软瘫期,特别是上肢和手。软瘫肢体强化治疗的治疗原则,除上述治疗仍可进行外,主要是利用躯干肌的活动,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部分恢复,通过紧张性反射、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Rood感觉剌激等手段,促进软瘫肢体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肌张力增高。应注意将患侧上肢置于患者的视线之内。(1)紧张性反射(tonic reflex):是皮层下中枢(脑干)控制的姿势反射。它有颈反射和腰反射等,又可分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在脑卒中时,因失去

37、大脑皮层的抑制和整合作用而出现。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可使面向侧的手臂伸肌张力增高;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使颈部后伸,手臂的伸肌张力增高。(2)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的运动反应。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可引起患侧肌肉收缩,但上下肢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健侧上肢抗阻运动,可引起对侧上肢相同方向的运动反应,而下肢则运动方向相反。(3)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在完成某项关节活动时,可引发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同时进行粗大、僵硬的运动。如患者抬偏瘫上臂时,出

38、现耸肩、肩胛骨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曲内收、拇指屈曲内收、指间关节屈曲等。(4) Rood感觉剌激:短时间局部皮肤冰剌激,快速逆毛发生长方向轻刷刺激和轻敲,可以刺激不同阈值的感觉神经,引起有关肌肉的收缩活动快速牵伸肌肉在关节伸到最大范围时再快速牵伸一次,在肌腹或肌腱上加压或轻叩或推拿,以及肢体关节加压(如患肢负重)可以刺激本体感受器,产生促进或易化效应,即邻近关节的肌肉收缩活动。抑制法-适用于偏瘫的痉挛期,在相应肌群表面的皮肤上给予温热刺激(30-35度),持续、缓慢牵伸痉挛或肌张力高的肌肉,缓慢地体位转换(从仰卧或俯卧到侧卧位)。2床上与床边活动 (1)上肢上举运动:方法

39、同前,只是患侧上肢主动参与的程度增大。 (2)下肢屈伸运动:仰卧位,下肢由伸展位作屈曲运动,治疗者可帮助控制足跟不离开床面或略加助力。俯卧位,在膝关节伸展下,向后屈膝,治疗者可帮助纠正足内翻。可作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休息时应避免足底的剌激,防止跟腱痉挛与足下垂。(3)桥式运动:基本动作要领同前,可酌情增加难度。 (4)卧坐转移:卧坐转移时要求在侧卧的基础上,逐步转为床边坐,开始练习该动作时,应在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从健侧位坐起时,先做翻身动作,或健侧卧位,将患侧上肢置于体前,指示患者一边用健侧臂支撑,一边抬起躯干。必要时,治疗者用一只手在患者头部给予向上的辅助,另一手帮助患侧下肢移向床边并

40、沿床缘垂下。从患侧坐起时,先取患侧卧位,Bobath握手,指示患者在用健手支撑的同时抬起上部躯干起坐。治疗者一手在患者头部给予向上的辅助,另一手扶住患侧下肢移向床边并自床缘下垂。(5)坐站转移:坐-站训练时,患者取坐位,双足平放于地面,Bobath握手伸肘,肩充分前伸,躯干前倾,将重心移至患侧下肢,抬头向前上方向,伸髋,躯干伸直。治疗者从腰部辅助患者,并用自己的膝部抵住患侧膝部,以促进患侧膝关节伸展。可通过调节座位的高度进行坐-站转移的运动控制训练。(6)床边站: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并给予其患膝一定帮助,防止膝软或膝过伸,要求双侧下肢同时负重或患侧为主,防止重心偏向健侧。3坐位活动与卧位相

41、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促进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改善。因此要尽量早坐,但必须注意坐姿。(1)床上坐位:此时多易后仰,呈半卧位,半卧位会助长躯干屈曲,激活下肢伸肌痉挛。因此,原则上不主张半卧位,仅在患者进食时、排泄等不方便的情况下采用。首先保持患者躯干端正,用大枕头垫于身后,使髋关节屈曲90,将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垫枕,以防肘部受压。(2)保持正确的坐姿:正确坐姿是头颈躯干左右对称,躯干无扭转现象,尤其患肩不得偏向后方。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均90屈曲位;臀部尽可能坐在椅子的偏后侧,以防出现臀部过度前置,引起躯干后倾,并保持双侧臀部同等负重;膝关节下的小腿部分保持与地

42、面垂直,避免出现患髋关节外展、外旋,足内翻、下垂,两侧臀部负重不均等。(3)坐位平衡训练:通过重心(左、右、前、后)转移进行坐位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开始训练时应有治疗师在患侧给予帮助指导,酌情逐步减少支持,并过渡到日常生活活动。可加强患侧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臀负重练习。(4)上肢功能活动:双侧上肢或患侧上肢肩肘关节功能活动(包括肩胛骨前伸运动),双手中线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5)下肢功能活动:双侧下肢或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功能活动,双足交替或患足踝背屈运动。4站立活动 (1)起立床训练:早期的起立床训练可预防直立性低血压;通过患肢负重,可获得直立的感觉剌激,并通过反射机制诱发肌张力。(

43、2)患侧下肢负重:健腿屈髋屈膝,足踏在矮凳上,患腿伸直负重,其髋膝部从有支持逐步过渡到无支持。(3)站立平衡训练:通过重心转移进行站立位下肢和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开始应有治疗师在患侧给予髋、膝部的支持,酌情逐步减少支持,注意在站立起始位双下肢应同时负重。患者可先扶持站立,平行杠内站立,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侧的负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进行站立三级平衡训练。(4)上下台阶运动:走路平稳后开始上下台阶训练,上台阶时,第一步健侧手扶楼梯栏杆,体重着力点移至健侧手上,第二步健侧下肢上台阶,第三步患侧下肢跟上健侧下肢,同站一台阶上,此后重复以上步骤,即健手健足患足。下台阶时,第一步健侧手

44、向前扶栏杆,第二步患侧下肢下一台阶,体重着力点移至健侧手上,第三步健侧下肢迈下台阶,即健手患足健足。上下楼梯训练的原则是上楼梯时健腿先上,下楼梯时患腿先下,治疗师可在患侧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5平行杠内行走:在患侧下肢能够适应单腿支撑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平行杠内行走,为避免患侧伸髋不充分、膝过伸或膝软,治疗师应在患侧给予帮助指导,如果患足背屈不充分,可穿戴踝足矫形器,预防可能出现的偏瘫步态。6室内行走与户外活动:在患者能较平稳地进行双侧下肢交替运动的情况下,可先行室内步行训练,必要时可加用手杖,以增加行走时的稳定性。在患者体力和患侧下肢运动控制能力较好的情况下,可行户外活动,注意开始时应有治疗师陪同

45、。7物理因子治疗:重点是针对患侧上肢的伸肌(如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改善伸肘、伸腕、伸指功能,患侧下肢的屈肌(如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改善屈膝和踝背屈功能,常用方法有功能性电剌激、肌电生物反馈和低中频电剌激等。8传统康复疗法:常用的有针刺和按摩等方法。部位选择患侧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以改善其相应的功能。9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状况选择适应其个人的作业活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作业活动一般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生活能力的水平是反映康复效果和患者能否回归社会的重要指标,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个人卫生、更衣、洗澡、步行和如厕等和应用性日常生活活动,如做家务、使

46、用交通工具、认知与交流等都应包括在内;运动性功能活动:通过相应的功能活动增大患者的肌力、耐力、平衡与协调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辅助用具使用训练: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已有的功能可配置辅助用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功能活动能力。10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对于年龄较大,步行能力相对较差,为了确保安全,可使用步行架以增加支撑面,提高行走的稳定性。若下肢瘫痪程度严重,无独立行走能力者可用轮椅代步,以扩大患者的活动范围。(三)恢复中后期康复治疗 本期约相当于Brunstrom分期的46期,主要治疗目标是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肢和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注意抑制异常的肌张力。脑卒

47、中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正常运动模式和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上。相当一部分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与其感觉缺失有关,因此,在偏瘫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改善各种感觉功能的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恢复十分重要。1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 偏瘫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较患侧下肢相对滞后,这可能与脑损害的部位和上肢功能相对较精细、复杂有关。上肢和手是人体进行功能活动必需的功能结构,尽管健侧上肢和手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代偿作用,但是,患侧上肢和手的功能缺失或屈曲挛缩仍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康复治疗中,应当重视患侧手臂的功能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能忽略患侧上肢和手。在进行患侧上肢功能性活动之前,必须先降低该肢体的屈肌张力,常用的方法为反射性抑制模式(RIP):患者仰卧,被动使其肩关节稍外展,伸肘,前臂旋后,腕背伸,伸指并拇指外展。该法通过缓慢、持续牵伸屈肌,可以明显降低上肢屈肌的张力,但效果持续时间短。为了保持上肢良好的屈肌张力,可重复使用该方法。另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肩胛骨的前伸运动也可达到降低上肢屈肌张力的目的。患手远端指间关节的被动后伸、患手部的冰疗、前臂伸肌的功能性电剌激或肌电生物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