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质量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质量分析【精品文档】第 9 页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质量分析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命题情况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和高考形式一样,总分150分。范围是高一语文第二册第一至六单元。其中有选择题(11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3 分)、翻译题(3小题,共8分)、诗歌鉴赏题(2小题,共8分)、默写题(2小题,共5分)、现代文阅读题(4小题,共21分)、语言表达(2小题,共14分)、作文(60分)。试题按考点分布如下:题型考点选择题翻译题填空简答题分值基础知识5题15分科普文阅读 3题9分文言文阅读 3题 9分翻译题 3题8
2、分古诗鉴赏2题8分默写 2题5分现代文阅读 4题21分语言运用 2题14分作文60分二、考试分析(一)总体情况班级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5960697079808990991001191201661112583.3039.39%054112020602551105688.0441.82%021111817603601236197.0566.67%1.701117231614531156497.1773.58%001213271205581055586.3334.48%01292716406521031581.525.00%046111514201、 选择题题号考查知识点存在问题失分
3、率1字音“坍”“梏”的读音错误 92%2熟语的运用熟语理解不够,不知“蔚然成风”的含义70%3病句的辨析对病因分析不当66%4语序排列对课本文章掌握不熟悉80%5科普文阅读对文意分析有误69%6科普文阅读没有从全文上去理解分析25%7科普文阅读对文意理解不当32%8加点词语的解释不能准确掌握“报”字的含义55%9词类活用理解不当67%10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没有能准确理解文章55%11对文言文意的理解不能准确翻译古文意思45%2文言句子的翻译、古诗鉴赏及默写题号考查知识点存在问题失分率12题对课本中文言文的重要字词的理解翻译不能准确落实这些词语95%13题(1)理解分析诗中白鹭的形象不能准确的
4、,具体的答出诗中形象78%13题(2)对诗歌鉴赏的能力对诗意理解不准,不会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36%14默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遗漏“之”字;错别字较多66%4现代文阅读题号考查知识点存在问题最高分/(满分)15比喻的隐含作用对句意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寓意4/416题目的双重含义脱离小说对“天职”做词语解释;答案不全6/617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未能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主题的表达联系起来6/618分析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确,用词不当6/65语言运用题号考查知识点存在问题失分率19(1)话剧中潜台词的理解仅仅是将人物台词略加改动,抄写下来95%19(2)对人物性格特
5、征的把握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性格把握不准确78%20(1)看图归纳哲理只论述表面内容,未能上升到理论层面,不形成“哲学”理论37%20(2)“木桶理论”的启示没能扣紧题目中“哲学”二字,只是谈具体现象62%21古今异义对古今词义的差异理解得不够36%22作文1动笔前没有整体构思,想到哪写到哪,思路不清,结构混乱。2作文视野过窄,思维不开阔,难出新意。3材料陈旧,语言粗糙。4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洁。5个别学生字数严重不足6所举事例不典型、不能证明观点54/60三、答卷整体评价一、二、三(111小题)是选择题(共33分):这一部分考察的是学生课内积累的情况和延伸运用的能力,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
6、尤其是基础知识的第1、2、3题和科技文阅读的第6题,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错。可见生字词、成语运用和病句分析都是我们学生的软肋。得分27及以上的人数很少,得分18分以下的却很多,部分学生甚至得分低于12分。第四题(1214小题):12小题是文言文翻译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出大概意思,但在精准翻译方面做得不理想,特别是要求准确译出的文言字词没能译出,例如“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知”是通假字,通“智”,“小知”、“大知”分别翻译为“见识短浅”和“深远的大智慧”,有的学生懂得意思却词不达意。其他理解意思的答案也不能紧扣文言原文句子来逐字翻译。13小题考查对诗词的鉴赏考查内容选的是刘
7、羽的一鹭图,难度不大的一首诗歌,主要考的是对意象和意境理解,不外乎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所提的问题亦属开放性,比较好答,但学生在答题时仍然觉得困难,得分情况没有预料中的好,包括一些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或是答得不够理想。部分学生没有紧扣诗歌内容来分析,而是自己乱写一通,有些甚至空着不写。14小题的默写占5分,能拿到34分的学生占将近半数, 不少学生对一些名句仍然记忆不牢,有些写出整句了,但句中有错别字。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文章是许行的短篇小说天职,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主题表达深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对学生的人格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此题满分22分,学生最高得21分,平均分大概16分。
8、从这道题完成的情况来看,学生能读懂小说,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小说具有一定的解读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小说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能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特别是对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能感受到其伟大的人格魅力。阅读的四个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即题目“天职”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刻画手法的分析。但从失分情况来看,学生现代文阅读方面仍存在不足,导致失分。学生没能掌握现代文阅读的规律,没有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感知,也就是还没读懂整篇文章就匆忙地做题了。又不能把握出题者的意图,未能正确理解题意,加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考虑问题无逻辑性,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欠缺,回答不完整,抓不住关键词语
9、,组织语言文字能力稍逊,出现词不达意,用词不当,写错别字等等问题,导致现代文阅读失分。具体分析如下:第五大题的四个题目中,16、18题完成情况最好,17题较好,15题失分较多。15题要求分析首段作者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有什么作用,学生失分主要是未能审清题意,不明白这里运用了比喻,就应该抓住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注意人物的医生职业,弄清楚海尔曼与手术刀之间的关系,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还要将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主题表达联系起来。很多学生只回答“突出人物性格如手术刀般坚硬、锋利,部分能回答”“形象生动”,极少数回答到“切合人物身份”,极个别人回答到“可以更好地刻画主人公形象,
10、揭示小说的主题”。学生一看到此比喻出现在首段,就想到“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沿着这个思路去回答了。16题失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未弄清题意,没有对小说中“天职”的两重含义进行阐释,只将文中提及“天职”的两个句子抄下来;一是脱离小说对“天职”做词语解释。此外,阅读文章不细心,将海尔曼说成是德国人,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混淆。17题失分主要是学生未弄明白前两件事与第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就不清楚在写中心事件之前先写海尔曼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很多学生只分析回答前两件事能表现海尔曼把救死扶伤看做他应尽的责任这一点,但较少人能回答到对中心事
11、件作了有力的铺垫,学生多回答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甚至是反面衬托。突出主人公爱国精神有少部分人答到,至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强化主题,更是少人回答得出了。学生仍是未能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主题的表达联系起来。还有少数学生理解为这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18题学生失分主要是没有注意题目要求是“简要分析”人物形象,只给人物标签式的评价,以为像填空题一样,用几个词语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就行了,没有结合文中三件事例来作简要分析。另一种情况则相反,只陈述事例,未作分析评价。此外,有的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确,用词不当,未能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分析。第六大题满分14分,学生最高11分,其中20题21题完成较好,19题
12、完成情况较差。19题考查学生对话剧中人物台词包含的潜台词的掌握情况,选的是课雷雨的一个小片段。失分率高的原因是学生对话剧接触少,不理解台词包含的“潜台词”是什么意思变成了分析人物台词或将人物台词略加改动抄下。而根据人物对话补充台词学生能答对的也很少,对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握不准确。20题是看一幅“木桶理论”图,展开联想想象,通过分析画面,将形象的画面上升为抽象的理论,道出其蕴涵的哲理,并回答从哲学上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是观察画面不仔细,未能正确理解图画的含义,如说成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做事情要适度,过度装水只会适得其反;水满则溢,要量力而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等。还
13、有的学生说我们要过低碳生活,节约水资源。(1)小题中部分学生只是分析画面,未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究其原因还是审题不清。如“木桶缺了一块,水就会流走”,“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而其余的木板再长也没用”。(2)小题学生没能扣紧题目中“哲学”二字,只是谈具体现象。21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有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失分原因主要是对古今词义的差异理解得不够,如“明年”和“穷”两个词的古义和今义差别较大,“逢迎”一词学生易将“逢”的意思单独解释出来。今后要加强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还要多进行古文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规律,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和答题方法技巧。要让学生
14、懂得,现代文阅读是有规律,需要“整体感知局部认知整体把握”的过程,最后向课外延伸,学生学习许遵循这个规律,而考试评价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后答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万无一失。还要多进行古文专项训练,多理解多比较多记忆。要加强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学生要积极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但要避免走过场,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质量,注重归纳能力的提高和用准确精美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写好读书笔记,尽可能将那些宝贵定额文化资源转化为自己的文化优势。多开展各项语文活动,如排演话剧等,与课堂紧密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成绩。(四)作文此次作文是
15、命题作文:他们需要这样的尊重。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内容,从关爱残疾人或者弱势群体的角度,谈谈生命间真正的尊重。大部分学生都能紧扣“尊重”的字眼进行写作,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1 审题不当。此次明显是命题作文,却仍有少数学生擅改原题或另拟题目。2 指代不明。极少数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楚地写明“他们”是什么人,也没有相关描述,让读者弄不清楚“他们”的职业和身份。3 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考虑材料的作用,以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邻居等入题,把他们作为描写对象,有违出题原意。根据材料提供的角度,最佳立意应该从如何对待残疾人或弱势群体入手,重点写他们需要的“尊重”是一种区别于同情和怜悯的真正的关爱,我们
16、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而不伤害他们的自尊,怎样做才是生命间真正的尊重。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地强调我们要尊重、应该尊重残疾人,却没有写出来同情怜悯和尊重的区别。4 角度欠佳。部分学生将作文写成了“我要尊重他们”,花大笔墨去论述什么是“尊严”、人人都有尊严,然后直接的得出我们应该要尊重某某人群的结论。内容要么空洞乏味,要么罗嗦重复。5 在写作过程中,有将近10个考生都写到了同样一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事例论据陈旧乏新,有的事例论据甚至不能支撑论点。6 行文结构混乱,思路不甚清晰。下笔之前没有整体构思,段与段之间过渡衔接生硬,不少学生没有点题。7 缺少议论点睛之笔。部分文章前面的部分内容丰
17、富充实,可惜在结尾处没能有精彩的议论之笔升华文章主题,未免显得头重脚轻,结笔平淡仓促。四、今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语文本身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无限广阔的。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语文,关注语文其实就是关注生活。或许学生存在很多的思想误区,认为语文的考试,复习可有可无,认为考到书本的可能性为零,所以不用重视课本的知识积累,考试时临场发挥即可。其实,这种思想是很不正确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语文的复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在课本中都可以找到相应之处,只不过是一种场合的“转移”,“换汤不换药”而已。因此,重视高
18、中语文课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语文考试对考生的要求无外乎知识、能力、文化、个性,这就对学生有了两个层次的要求:知识积累能力和拓展提升能力。其中的知识积累能力就离不开课本,如果连基本的知识储备都没有,是绝对谈不上能力的拓展和提升的。2总结归纳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的出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规范学生答题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关于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思想主旨、语言风格、意境特点等专业名词,对诗歌鉴赏也是相当有帮助的,可避免学生答题时专业词汇的贫乏。3加强文言文阅读的训练,巩固强化课内要求掌握的重点字句及文言知识点。尤其是常用的虚词和古今异义,紧抓背诵默写。语言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和积累沉淀的过
19、程,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背默的基础上,要落实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对字句的翻译,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本,翻译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反过来促进背诵。适当的抄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应有一种阅读的文体意识。一般来讲,近几年考的文言文都是人物传记,这就应该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对这个人物如何评价;二是材料中的人物经历了几个阶段,做了几件事,到了哪几个地方,先后担任过什么官职等。文体阅读的意识还包括文题互释,就是文章和题目有时候是相互解说的。这样在具体读文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最后,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考生在进行选答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材料(文段)、题干选项、尾注,三
20、者不可偏废。4拓展延伸,由此及彼,培养学生思考答辩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文体上的把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问的权利、实践的机会等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读”的实验操作中,满足求知的愿望,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
21、到教育和启迪。5根据授课内容,认真筛选一些典型的基础练习题,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限时做,及时评。让学生适应快速思考、做题的情境。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实现有效教学。6进行作文升格训练,着重训练学生作文的行文结构。加强素材积累,重视现有教材,用足现成资源。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重,此题可谓直接关乎学生的“胜败”,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体现在文采上,也应体现在选材上。材料选好了,文章就有了亮点,文中的观点就有了“落脚”之处。有的学生常抱怨没有时间读课外书,总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干巴巴的用来用去就那几个从小学就很熟悉的事例。但实际上,课本本身就是我们语文写作取材的一大“宝库”,能选入课本的都是些名
22、家名作,如果学生能把眼光集中在这点上,就不愁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了。如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就是书中常出现的名家,如果学生哪怕能选其中一个大家,详细地弄清他的身世、背景及主要的思想历程、主要的代表作,乃至于他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对学生来说,都是取之不尽的话题和材料库。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相似主题的材料归类,如关于励志类:鲁迅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爱情类:罗密欧与朱莉叶(罗密欧与朱莉叶)、刘兰芝与焦仲卿(孔雀东南飞);田园类: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归园田居);批判类: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理想类:海子的“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等,这样学生就会举一反三,有材可取。所以为了尽量为学生节约时间,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写作文时就相关话题先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篇目,再浓缩材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010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