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ppt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447736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ppt(1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考题与练习题,4.4 均衡技术,4.3 纠错编码技术,4.2 RAKE接收,4.1 分集接收,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抗衰落技术主要有哪些? 1.分集技术 2.均衡技术 3.信道编码技术,为什么使用抗衰落技术?,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 4.1 分集接收 1、 分集接收原理 (1)什么是分集接收 所谓分集接收技术,就是在若干支路上接收独立的(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信息的信号,由于独立路径在同一时刻经历深衰落的概率很小,因此通过适当的合并技术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就可以在接收端大大降低信号的衰落程度,以获得分集增益,提高接收灵敏度。,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分集的两重含义: 分散传

2、输,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 集中处理,即接收机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包括选择与组合)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最重要的条件是各个信号之间应该是“不相关”的,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2)分集方式 “宏分集” ,也称为“多基站”分集。 “微分集”是一种减小快衰落影响的分集技术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时间分集 极化分集 角度分集,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a)空间分集 空间分集就是利用快衰落的空间独立性获得抗衰落的效果,在空间不同的垂直高度上设置多副天线,同时接收一个信号,然后将多个接收信号进行合成或者选择其中某一个强信号作为输出。,(b)频率分集 用两个以上不同

3、的频率传输同一信息,并用两部以上的独立接收机来接收信号,实现频率分集。,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c)时间分集 将同一信号在不同时间区间多次重发,只要各次发送时间的间隔足够大(大于相干时间),接收机将收到的衰落独立的同一信号合并,就能减小衰落的影响。重复发送的时间间隔应该满足,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d)极化分集 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用两个位置很近但为不同极化的天线分别发送和接收信号, 以获得分集效果。 (e)角度分集 电波通过几个不同路径,并以不同角度到达接收端,而接收端利用多个方向性尖锐的接收天线能分离出不同方向来的信号分量,可以实现角度分集并获得抗衰落的效果。,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合并方式

4、接收端收到M(M2)个分集信号后,如何利用这些信号以减小衰落的影响?,图4-1 检测前合并技术和检测后合并技术,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一般均使用线性合并器,合并器输出电压r(t)为,选择不同的加权系数 ak ,就可构成不同的合并方式,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1)选择式合并。选择式合并是指检测所有分集支路的信号,以选择其中信噪比最高的那一个支路的信号作为合并器的输出。,(2) 最大比值合并。 每一支路的加权系数ak与信号包络rk成正比而与噪声功率Nk成反比, 即,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等增益合并 等增益合并无需对信号加权,各支路的信号是等增益相加的,等增益合并器输出的信号包络为,第四章 抗衰落技

5、术,4、 合并方式性能比较 (1)每一支路的噪声均为加性噪声且与信号不相 关,噪声均值为零,具有恒定均方根值; (2)信号幅度的衰落速率远低于信号的最低调制 频率 (3)各支路信号的衰落互不相关, 彼此独立。,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1) 选择式合并的性能 选择式合并器的输出信噪比,即当前选用的那个支路送入合并器的信噪比。第k个支路的信号功率为r2k/2, 噪声功率为Nk,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在选择式合并的分集接收机中,只有全部M个支路的信噪比都达不到要求,才会出现通信中断。若第k个支路中kt的概率为Pk(kt),则在M个支路情况下中断概率以PM(St)表示时,,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kt, 即r

6、2k/2Nkt,因此,设rk的起伏服从瑞利分布,可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如果各支路的信号具有相同的方差,各支路的噪声功率也相同,N1 = N2 = = N,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记平均信噪比为,,累积概率分布为,信噪比,的概率分布,由此可得选择式合并器输出的平均信噪比,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选择式合并的平均信噪比的改善因子,选择式合并的平均信噪比的改善因子随分集重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速率较小。,(2) 最大比值合并的性能 最大比值合并器输出的信号包络,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由于各支路信噪比为,可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则有,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根据许瓦尔兹不等式,最大比值合并器输出可能得到的最大

7、信噪比为各支路信噪比之和!,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最大比值合并时各支路加权系数与本路信号幅度成正比,而与本路的噪声功率成反比,合并后可获得最大信噪比输出。,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等增益合并的性能,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在最大比值合并中,各支路信号的加权系数取相同值ak = 1,便成为等增益合并,等增益合并器输出的信号包络为,如果每一支路的噪声功率均相同,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等增益合并器输出的平均信噪比,由各支路信号不相关可知,由瑞利分布的性质可知,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等增益合并器输出的平均信噪比,等增益合并的平均信噪比的改善因子,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2 三种合并方式的平均信噪比改善因子随

8、分集重数M的变化,最大比值合并的性能最好,等增益合并次之,选择式合并的性能最差,,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 4.2 均衡技术,1、 基本原理,(1)码间干扰产生的原因,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的影响,接收端将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另一方面,实际信道的频带总是有限的,当传输信号的带宽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信号将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在时域上表现为波形发生时散效应,即接收信号产生码间干扰,导致系统误码率增大。,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2)均衡技术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均衡是指各种用来克服码间干扰的算法和实现方法。均衡是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就是在接收端设计一个称为均衡器的网络,均衡器产

9、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消除由于码间干扰引起的信号失真。,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严重的码间干扰会对信息比特造成错误判决。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克服码间干扰的影响,方法就是采用信道均衡技术。,图4-3 无码间干扰的样值序列,图4-4 有码间干扰的样值序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均衡器的目的:,图4-5 信道均衡原理,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5 信道均衡原理,均衡器的作用就是把有码间干扰的接收序列xk变换为无码间干扰的输出序列yk。,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Y(z)=X(z)E(z)=H(z)E(z)=1 在信道特性给定情况下,对均衡器传输函数的要求,均衡器实际上就是等

10、效基带信道滤波器的逆滤波器,根据E(z)就可以设计所需要的均衡器。,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均衡器就是按照某种最佳的准则使ak和yk或者ak和 之间达到最佳匹配。,例如: 均方误差 最小准则 最大后验概率(MAP),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均衡器的分类、结构和算法,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2、 线性均衡技术,最基本的线性均衡器结构就是线性横向均衡器(LTE,Linear Transversal Equalizer )型结构,图4-7 线性横向滤波器结构,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8 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递归)滤波器,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均衡器的输入序列为xk

11、= (1/4, 1, 1/2),设计一个有三个抽头的横向滤波器,加权系数为(c-1, c0, c1)=(1/3, 4/3, 2/3)。对应输入序列的z变换和均衡器的传输函数分别为,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于是均衡器的输出序列的z变换,对应的抽样序列为yk=(1/12, 0, 1, 0, 1/3),图4-9 均衡器的输入输出序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1)最小峰值失真准则 峰值失真定义为,最小峰值失真准则就是在已知xk的情况下,调整抽头系数ci使峰值失真D达到最小值,同时使y0 = 1。,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2)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均方失真定义为,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就是在已知xk的情况下,调整均衡器系

12、数ci使e2有最小值,同时使y0 = 1。,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均衡器系数的计算, 使D最小的均衡器系数ci的求解,勒基(Lucky)对这类函数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指出D(ci)是一个凸函数,它的最小值就是全局最小值。在均衡前系统的峰值失真D0满足,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时的2N + 1个联立方程的解。,抽头系数必须满足的2N + 1个线性方程:,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写成矩阵形式,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在输入序列xk给定时,如果按上式方程组调整或设计各抽头系数ci,可迫使y0前后各有N个取样点上是零值。这种调整叫做“迫零”调整,所设计的均衡器称为“迫零”均衡器。,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L的最小值

13、必定发生在偏导数为零处, 使L最小的均衡器系数ci的求解,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 非线性均衡器,线性均衡器一般用在信道失真不大的场合。要使均衡器在失真严重的信道上有比较好的抗噪声性能,采用非线性均衡器会比较好,例如判决反馈均衡器、最大似然序列估计均衡器。,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1)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判决反馈均衡的基本方法是:一旦一个信息符号经检测和判决以后,在检测后续符号之前就可预测并消减该信息符号对随后信号的干扰。,图4-10 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结构和原理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和横向均衡器相比,判决反馈均衡器的优点是 在相同的抽头数情况下,残留的码间干扰更小,误码也更低。 特别是对

14、于信道特性失真十分严重的信道,其优点更为突出. 由此,这种均衡器在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2)最大似然序列估计(MLSE)均衡器,基本思想:把多径信道等效为一个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利用维特比算法在信号路径网格图上搜索似然概率最大的发送序列,而不是对接收到的符号逐个进行判决。,图4-11 信道模型,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4、 自适应均衡器,(1)自适应均衡器的概念,实际的传输系统要求均衡器必须能够实时地跟踪信道的时变特性,并基于对信道特性的测量随时调整自己的系数,以适应信道特性的变化,这种均衡器称作自适应均衡器。,(2)自适应均衡器一般包含两种工作模式:训练模式

15、和跟踪模式。,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14 自适应均衡器,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时分多址的无线系统发送数据时通常是以固定时隙长度定时发送的,特别适合使用自适应均衡技术。 均衡器可以 按顺序从第一个数据抽样到最后一个进行均衡; 利用下一时隙的训练序列对当前的数据抽样进行反向均衡; 在采用正向均衡后再采用反向均衡,比较两种均衡的误差信号的大小,输出误差小的均衡结果。,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15 训练序列置于时隙的开始位置,图4-16 训练序列置于时隙的中间,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表4-1 GSM系统的训练序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 4.3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功能,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尽量

16、减少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改善通信链路的性能,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信道编码。,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1、 编码的基本原理,在原数据码流中插入一些码元,以达到在接收端能够进行检错和纠错的目的。,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1)信道编码的分类 (a)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 (b)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 (c)按照信息码元和校验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分为线性码和非线性码。 (d)按照纠正错误的类型不同,可分为纠正随机错误码、纠正突发错误码和纠正同步错误码,以及既能纠正随机错误又能纠正突发错误的码

17、。,(2)差错控制的方式 自动请求重发方式(ARQ) 前向纠错方式(FEC) 混合纠错方式(HEC),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a)自动请求重发方式(ARQ),发送端的编码器发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检错码),接收端的译码器收到后,根据编码规则对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检查,判断收到的码序列在传输中有无错误产生,并通过反向信道把检测结果(应答信号)反馈给发送端。一旦检测出错误,发送端把接收端认为有错的那部分信息再次发送,直到接收端认为正确接收为止,从而达到正确传输的目的。,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ARQ的优点:,编译码设备比较简单 码的检错能力比纠错能力要高得多 系统的信道适应性很强。,ARQ的缺点:,必须有一

18、条从接收端至发送端的反馈信道 控制电路比较复杂 因此传输信息的连贯性和实时性较差。,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b)前向纠错方式(FEC),发送端的编码器发送具有纠错能力的码(纠错码),接收端收到这些码后,纠错译码器可以根据编码规则自动地纠正传输中的错误。,FEC的优点,不需要反馈信道,特别适合于移动通信; 译码实时性较好; 控制电路也比较简单。,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FEC的缺点,译码设备较复杂; 对信道的适应性较差; 编码效率较低。,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c)混合纠错方式(HEC),混合纠错方式是FEC和ARQ两种方式的结合。发送端的编码器发送的码不仅能够检测出错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 接

19、收端收到码后,首先检验差错情况,若发现错误个数在码的纠错能力以内,则自动进行纠错;若错误个数很多,超过了码的纠错能力,但能检测出来,则通过反馈信道请求发送端重新传送有错的消息。,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HEC的优点,具有自动纠错和检错重发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FEC方式译码设备复杂和ARQ方式信息连贯性差的缺点,并可达到较低的误码率。,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信道容量与信道编码定理,Shannon限带AWGN信道的容量,用Eb表示每比特的信号能量,Eb/N0称作比特信噪比,R是信息传输速率(bit/s)。,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4)纠错码的基本概念,图4-18 (2,1,2)卷积码编码器,第

20、四章 抗衰落技术,(n0, k0, m)卷积码是对每段k0长的信息组以一定的规则增加r0 = n0-k0个校验元,组成长为n0的码段。 n0k0个校验码元不仅与本段的信息码元有关,且与前m段的信息码元有关,当信息码元不断输入时,输出的码序列是一个半无限长的序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n0, k0, m)卷积码的码率:,R = k0/n0,与分组码的码长n相对应,在卷积码中编码约束长度:,nc = n0(m + 1),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最大似然译码方法,译码器的输出是信息序列M的估值序列 ,译码器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一定的译码规则,由接收序列R给出与发送的信息序列M最接近的估值序列,第四章 抗

21、衰落技术,2、 线性分组码,二进制线性分组码的定义,一个长度为n,有2k个码字的二进制分组码,当且仅当2k个码字构成GF(2)(Galois Field有限域)所有n维向量组成的向量空间的一个k维子空间时被称为(n,k)线性分组码。,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表4-2 (7, 3)线性分组码,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1)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由于一个(n,k)线性分组码C的,个码字组成了,维线性空间,的一个k维子空间,可以找到k,个线性独立的码字,,使得C中的任何一,个码字c都可由这k个码字的线性组合得到,即,以这k个线性独立的码字,作为行向量,,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k n,称为码C的生成矩阵,第四章

22、抗衰落技术,(7, 3)码的生成矩阵,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7,3)线性分组码的码字为(c6,c5,c4,c3, c2,c1,c0,),其中c6,c5,c4为信息位,c3,c2,c1, c0为校验位,当已知信息组时,四个校验位可以由以下线性方程组确定。,写成矩阵形式,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一般的线性分组码的H 矩阵,校验矩阵,(nk )n,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2)伴随式与标准阵列译码,(n,k)线性分组码的任一码字C,必须满足CHT=0,因此,收到R后可以用该式进行检验,说明,只与错误图样有关,与发送的码字无关。称,为R的伴随式。 当且仅当R是码字时,S=0; 当且仅当R不

23、是码字时,S0。 当S0时可以检测出错误,当S= 0时,R是码字,视R为发送码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一个重要的结论:,若(n,k)线性分组码要纠正t个错误,则要求t个错误的所有可能组合的错误图样,都应该有不同的伴随式与之对应,其充要条件是H矩阵(校验矩阵)中任何2t列线性无关。,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定理:(n,k)线性分组码有最小距离等于dmin的充要条件是,H矩阵中任意dmin1列线性无关。,译码步骤如下: (1)由接收到的R,计算伴随式S = RHT; (2)确定伴随式对应的陪集首Ej,即Ej被认 定为由信道噪声引起的错误图样; (3)将接收序列R译为码字C* = REj。,第四章 抗

24、衰落技术,(3)循环码,定义:一个(n,k)线性分组码C,如果每个码字的循环移位仍是C的一个码字,则称该码为循环码。,生成步骤:,信息多项式m(x)乘以xn-k,得到的结果xn-k m(x)除以g(x)得到余式b(x),将b(x)加上xn-k m(x),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循环码的译码:,将发送码字和接收序列写成多项式的形式:,通过一个移位寄存器除法电路可以得到伴随式,因此循环码的译码实现也很简单,复杂度很低。,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 卷积码,(1)基本概念,卷积码编码时,编码器是有记忆的,其输出的n0k0个校验位不仅与当前时刻输入的k0个信息位有关,还与之前的若干信息位有关; 卷积码译码时

25、,不仅从当前时刻收到的码组内提取有关译码信息,而且还要从以前或以后若干时刻收到的码组中提取有关信息。,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23 (3,1,2)卷积码编码器,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2)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卷积码也可由其生成矩阵或校验矩阵来描述。,若输入的信息序列为: M= (1,1,1,0,0,0,) =(1,0,0,)+(0,1,0,0,)+(0, 0,1,0,)+ 则对应的码序列为: C=(111,010,001,000,000,000,)+(000,111,010, 001,000,000,)+(000,000,111,010,001,000,) += (111,101,100,01

26、1,001,000,) 写成矩阵形式有,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称 为该卷积码的生成矩阵,它是一个半无限长的矩阵。可以看出,,的每行都是其前一行的右移n0 = 3,位,,可以由其第一行完全确定,我们称,的第一行,为该码的基本生成矩阵。,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将,中前m+1=3段,中的每一段的第j个数字用多项式,表示为:,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描述卷积码的编码过程有三种方法: 树图 状态图 格型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24 (2,1,2)卷积码,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若输入的信息序列为M= (m0, m1, m2, ) = (1,1, 0,1,1),则编码后输出的码序列为C = (c0, c1, c

27、2, ) = (11, 01, 01, 00, 01, 01, ),用半无限码树图来表示编码过程。,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25 (2,1,2)卷积码的码树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3)卷积码的状态图表示,图4-26 (2,1,2)卷积码的状态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4)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状态图能够表示卷积编码器在不同的输入信息序列下,编码器各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但并不能表示出编码器状态转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了表示这种状态与时间的关系,将状态图在时间上展开,就得到网格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27 (2, 1, 2)卷积码L = 5时的网格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5)卷积码的Vit

28、erbi译码,卷积码的概率译码的基本思路是:以接收码流为基础,逐个计算它与其他所有可能出现的、连续的网格图路径的距离,选出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条作为译码估值输出。,Viterbi译码算法不是在网格图上一次比较所有可能的 条路径(序列),而是接收一段,计算、比较一段,选择一段最可能的码段(分支),从而达到整个码序列是一个有最大似然函数的序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Viterbi译码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从某一时间单位j = m开始,对进入每一状态的所有长为j段分支的部分路径,计算部分路径度量(汉明距离)。对每一状态,挑选并存贮一条有最大度量(最小汉明距离)的部分路径及其部分度量值,称此部分路

29、径为留选(幸存)路径。 (2)j增加1,把此时刻进入每一状态的所有分支度量,和同这些分支相连的前一时刻的幸存路径的度量相加,得到了此时刻进入每一状态的幸存路径,加以存贮并删去其他所有路径,因此幸存路径延长了一个分支。 (3)若jL + m,则重复以上各步,否则停止,译码器得到了有最大路径度量的路径。,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4、 Turbo码,Turbo码又称并行级连卷积码(PCCC),是由C. Berrou等在ICC93会议上提出的,其性能和香农限只差零点几分贝。 它地将卷积码和随机交织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随机编码的思想,同时,采用软输出迭代译码(即Turbo译码)来逼近最大似然译码。,第四章

30、抗衰落技术,图4-29 Turbo编码器的原理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30 Turbo译码器的原理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5、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LDPC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校验矩阵中大部分元素为“0”,仅包含很少的非零元素。 码长为n,信息序列长为k的LDPC码C可以由校验矩阵H唯一确定,H的每一行对应一个校验方程,每一列对应码字的一个比特,满足如下方程的n维向量 即为码C的一个码字。,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根据校验矩阵行列重的不同,LDPC码可分为规则(regular)LDPC码和非规则(irregular)LDPC码。,GF(2)上的LDPC码的Tanner图,与其校验矩

31、阵,一一对应,可以表示为如下二部图:,(1)H的每一行对应于一个校验节点,记为,(2)H的每一列对应于一个变量节点,记为,(3)当且仅当,vj和校验节点ci之间有一条边相连,该边记为(vj, ci)。,时,变量节点,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31 (7, 4)线性分组码对应的Tanner图,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LDPC码的置信传播(BP)译码算法是一种基于Tanner图的迭代概率译码算法,每轮迭代中,变量节点与校验节点沿着Tanner图上的边进行概率信息传递。,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图4-32 LDPC码BP译码图模型表示,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从实现的角度看,Turbo码和LDPC码的区别在于:

32、 Turbo码的编码复杂度低,但随着码长的增 加译码复杂度将会提高很多; LDPC码的编码复杂度较高,译码复杂度相对 较低。,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小 结,本章详细介绍了通信系统性能的三种抗衰落技术:分集技术、均衡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 分集接收技术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传输中的多径信号,以改善传输可靠性的技术。,均衡是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就是在接收端设计一个与信道特性具有相反特性的均衡器,用来减小或消除由于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信道编码也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落技术,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在原数据码流中插入一些监督码元,以达到在接收端能够进行检错和纠错的目的。常

33、用的信道编码有线性分组码和卷积码。,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是宏分集和微分集?在移动通信中常采用哪几种微分集技术? 2常用的合并方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可以获得最好的平均输出信噪比?为什么? 3均衡器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抽头有限的横向均衡器不能完全消除码间干扰? 4简述判决反馈均衡器的反馈滤波器是如何消除拖尾干扰的? 5什么是码字的汉明距离?一个最小汉明距离是32的线性分组码能纠正多少个错误? 6什么是线性系统分组码?线性系统分组码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有什么特点?,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7卷积码和分组码的区别是什么?,8. 对于图4-24的(2, 1, 2)卷积码,画出其状态图;若输入的信息序列为M= (1, 1, 0, 0, 1, 0, 0),写出其编码输出,画出编码网格图并找出编码输出路径;接收序列R = (10, 10, 00, 01, 11, 01, 11),用Viterbi译码算法搜索最可能的发送信息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