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生物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生物全册教案.doc(1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 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师: 日期: 2019 年 9 月生物学 七年级 上册 目录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生态系统组成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 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 第二节种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 学 计 划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
3、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总目标在新课标下,生物课程要实现以下几点: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三、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
4、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四、具体措施1、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
5、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2、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
6、问题切入,等等。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教 学 进 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开学报名 学前教育32第一单元 第一章认识生物33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2节34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3节35复习第一单元 检测36国庆放假37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第一节 显微镜使用38第二节 植物细胞 第三节 动物细胞139第三节 动物细胞2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310第
7、二章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11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植物的结构层次 312单细胞生物 复习313期中考试314第三单元第一章 绿色植物1、2节315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2节316被子植物的一生3节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2317第三章 绿色开花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节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318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319第六章 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 复习320复习 期末考试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后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概述生物所
8、具有的共同特征。(二)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对实物的观察和比较,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三、教学难点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校园环境照片 生物的特征PPT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分钟】设疑导入提问:以下哪些是生物?PPT:校园环境照片播放。提问: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生物呢?【板书】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9、采用贴近学生的材料校园中的生物、非生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兴趣。【15分钟】比较、讨论、提要求、小组完成自学比较小组所分到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和分析,大家能不能用科学的语言归纳和概括生物都有什么特征?请把你组归纳的结果写在纸上。看哪个小组概括得准确、全面、效率又高。分组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共同归纳概括生物的特征。通过实物,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归纳,概况出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况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10分钟】分组展示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表达)。总
10、结学生的回答: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分小组展示。2倾听他人的回答,思考,提出问题。3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生物专业术语表述,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让学生自己总结生物的特征,而不是死记硬背,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提问1珊瑚和仙人球都会长大,但为何仙人球是生物而珊瑚不是生物呢?2仅凭长大这一条能不能判断该材料是生物呢?3那根据哪些特征来判断材料是生物呢?4.精讲: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
11、成的。(病毒图片)1思考;2不能;3思考、回答。4.观察分析对总结概括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探讨:要判断该物体是生物,物体应符合多条特征。【2分钟】总结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思考、讨论。总结,再次强调生物的特征。【5分钟】应用枯死的含羞草是不是生物?实验室的标本是生物吗?思考(辩论),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真正学会运用,而不是仅仅停留。记忆的层面。练习题、巩固本节知识。进一步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堂清。八、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一)生物
12、的生活需要营养(二)生物能进行呼吸(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附:小组记录表第_小组(一)观察比较相同点不同点材料1:材料2:(二)根据比较的结果,用科学的语言归纳和概括绝大多数生物的共同特征。请把你的结果写在纸上(竖着写)比一比:哪个小组概括得快速、准确、全面。九、教学反思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尝试对记录的生物进行分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三)情
13、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三、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1教师:校园部分植物、动物图片PPT2学生:调查表、笔、放大镜、尺子、照相机等。七、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分钟】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的调查图片。提问: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调查?思考,激发兴趣。【3分钟】【新课教学】明确调查方法,提醒注意事项。讲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1调查前(1)明确目的、对象、范围、分工。(2)制定合理方案。2调查中(1)抽样调查与随
14、机取样。(2)如实记录数据。3调查后(1)整理分析数据。(2)分享与交流。听课、思考、可提问。【3分钟】【新课教学】布置任务1活动流程介绍。2分组分工的要求。3调查路线的设计要求。4汇报展示要求:(1)每位同学展示一种自己调查的生物,可描述其特征,也可以描述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生物的生存环境。(2)其他组同学倾听发言,根据台上同学的描述,说出该生物的名字,猜对者为其小组加上一分。(一次展示过程中,一人只能猜一次)(3)若其他组同学还未猜出该生物的名称,可为展示组同学加一分。(4)人数不足的小组,本组同学可重复登台补足人数。(5)小组积分累计。明晰任务。【10分钟】明确分工,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
15、组织学生分组分工讨论:1咱们小组打算观察什么样的生物?怎样才能观察到尽可能多的生物?我们应该去哪里观察?2在观察地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生物?3我们需要准备什么用具吗?4如何记录我们的成果?5小组同学怎样分工合作?6还有什么其他问题需要注意(保护环境、爱护生物)?7整理观察到的生物有哪些特征?它属于哪个种类?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46人分为一组,尽量男女搭配,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尽量鼓励学生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2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调查。教师可进行协调,可为不同组学生分定调教师进行巡视,监督小组进度,解答小组问题,确保课堂高效。学生分组进行调查。【2分钟】【
16、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本节学习了调查的方法和流程,并进行了校园植物的调查。提醒下堂课任务。回忆、思考。八、板书第二节 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一、调查的方法二、流程分组、制定方案、实施调查、展示分享附:调查记录表:班级:_小组名称:_组长姓名:_观察时间:_天气状况:_调查目的:_名称位置(草地、树下、荒地)看一看(动物可从外形描述,植物可从颜色、叶、茎、花描述)摸一摸(细腻/粗糙/其他感觉)闻一闻(什么气味)量一量(植株高矮、最粗部分周长,动物可目测)观察者签名小组成员打分:姓名小组评分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17、。2尝试对记录的植物进行分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三、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学生进行了校园植物调查,每位同学准备展示一种自己调查的生物。七、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分钟】【新课导入】明确竞赛规则。回顾上节内容,强调比赛规则。1每位同学展示一种自己调查的生物,可描述其特征,也可以描述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生物的生存环境。2其他组同学倾
18、听发言,根据台上同学的描述,说出该生物的名字,猜对者为其小组加上一分。(一次展示过程中,一人只能猜一次)3若其他组同学还未猜出该生物的名称,可为展示组同学加一分。4人数不足的小组,本组同学可重复登台补足人数。5小组积分累计。回忆、思考。【30分钟】【新课教学】通过上台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听别组汇报,进一步体会调查的方法。通过“猜生物”体会归类的意义,感受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及时纠正学生科学性错误。展示、倾听、回忆、思考、提问。【2分钟】【课堂小结】总结:通过调查,我们认识了很多校园中的生物,我们可以根据特征将它们归为不同的类别,它们和所在的环境又有着密不可分
19、的关系。思考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九:教学反思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说出影响鼠妇生存的环境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2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3进行观察,并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2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二、教学重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2组织好“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四、教学
20、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每组(四人)一套:打湿的粗纸板、一半遮光的鼠妇培养盒、鼠妇20只、计时表。2课前兴趣小组学生活动学生自由结为45人一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作为实验材料,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及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钟)为了避免大量学生在调查鼠妇过程中对花坛石头等景观的破坏,课前对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环境保护培训,请他们开展鼠妇在校园内分布的调查活动,要求仔细的观察、准确地描述并记录鼠妇所在地点的环境特点,为课上开展探究实验做好准备。地点数量
21、环境特点课上出示兴趣小组填写好的观察记录表,分析捕捉到鼠妇的不同地点其环境特点中相同的因素,学生能够很容易发现:潮湿、阴暗(无阳光)是鼠妇分布地环境的共同特点。由此可见,哪些环境因素可能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学生从潮湿、阴暗会想到水分、光照对鼠妇生活有影响。能否通过实验来验证到底是水分还是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还是两者都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我们是否需要把问题分解?怎样分解?学生会想到分解成(1)水分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今天我们就先来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以观察实践为基础,基于学生对实际观察结果的分析,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问题分
22、解成容易解决的子问题为探究实验的可行性提供了方向。2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你在哪些地方发现过鼠妇?根据你对鼠妇的观察,你认为鼠妇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由此你推测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其实你依据生活经验、针对探究问题作出的推测就是在作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18分钟)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及用具:鼠妇、保湿纸板、一半折黑的培养盒,紧密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尝试制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前需思考的问题:(1)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2)怎样放置鼠妇更科学?放入鼠妇后是否需要静置2分钟?(3)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
23、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4)怎样记录实验结果比较科学?(可以参照课本15页的观察记录表,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内)教师总结: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是:单一因素;对照实验;可重复性;可操作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就会更加关注单一因素、对照实验的原则,并尽可能地减少了实验的偶然误差,为正确实施实验方案做好了准备。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0分钟)请学生把记录表中的数据转化为柱状图或折线图,能够更形象直观地看出实验效果。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5进一步思考(3分钟)如果把本班各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取平均值,和某一个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哪个更科学?为什么?汇总全
24、班数据,请同学们处理数据并进行对比。组号12345678总数平均值明亮处暗处【设计意图】为学生科学处理实验数据提供方法上的指导。6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误差的原因(5分钟)请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后,进行班级交流。课后把鼠妇放生,让其回到自己需要的生活环境中。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举例说明某种生物有哪些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4概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割裂的整体。(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二、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
25、影响,是不可割裂的整体。三、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七、教学过程(一)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0分钟)1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环境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除了水分和光照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呢?学生可能会说出空气、温度、生存空间、食物、天敌等等。2鼠妇吃什么?植物的小根及落叶,在田间,主要危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哪些动物是鼠妇的天敌?学生会回答老鼠、蟑螂等。尽可能让学生说出知道的影响鼠妇生活的所有环境因素,教师再通过查阅资料加以补充。3教师把这些因素写在黑
26、板的一角,请学生把这些因素分类。4教师总结:其实任何生物都会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生物学家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5巩固训练:请学生看课本P13页图1-12小麦田示意图,思考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要给小麦施肥?这说明小麦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列举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想到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5分钟)1如果缺乏某种非生物因素会对小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可能会想到如果没有阳光小
27、麦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能小麦无法生长,或生长的不好。2为什么只有在北方才盛产小麦?在南方却盛产水稻?学生会说出气候不同、水分不同,教师总结:可见非生物因素不仅影响生物的生存、生长发育等,还影响生物的分布。同学们去高山旅游时,常会看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往往分布阔叶林,海拔较高的地方往往分布针叶林,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中小麦如何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分析,便于理解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3学习地理我们知道地球上可以分成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地区,不同地区植被的分布有什么不同?这说明哪种因素对植被分布的不同有影响?4比较令人奇怪的是有两个地方气温相近,植被却有明显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
28、情况出现呢?请同学们看长白山和锡林郭勒草原植被不同的视频,感悟降水量(水分)对植被分布的影响。5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生活和分布有无影响?大熊猫是我国和世界的珍稀动物,对比大熊猫和鼠妇,为什么鼠妇能广泛分布?而大熊猫却濒临灭绝呢?学生可能会说这两种生物需要的生活环境不同,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环境较少,可见环境对生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设计意图】对比不同种类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因此分布不同,体会环境影响动物的分布。(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0分钟)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请你举例说明一种生物如何受到其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学生可能说出:食物影响生
29、物的生存或生长发育,天敌影响生物的生存和数量分布,教师总结这是生物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除此之外生物和生物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学生会举例说明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5分钟)1具体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特点分析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定环境下的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各种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请学生分析课本P17图片和文字资料,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课本上有关资料的讨论问题: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
30、土壤环境的?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2适应的普遍性有人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我们自身都具有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特点,否则就会被淘汰。3适应的相对性尽管在一定环境下,能存活下来的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即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但有时生物也会躲避不了天敌的危害,你能否举例说明?为什么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什么古爬行动物和古哺乳动物曾一度生活得很昌盛,后来却都灭绝了?这说明了什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吗?是永久的吗?教师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现存
31、普通生物与濒临灭绝的珍稀生物、古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便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4概括和提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可能会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你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生物进化是什么关系吗?师生共同总结: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均具有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相对性,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是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逐渐进化的。【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为学
32、生今后理解生物进化的知识做好铺垫。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不同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二)过程与方法尝试将所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二、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三、教学难点1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
33、断积累。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四、教学模式以学导教、三精两清五、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讲授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生态系统视频资料。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置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从描述中可以看出牧草的生长跟哪些因素有关?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为什么用网罩起来的牧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上。(二)生态系统(20分钟)1生态系统的组成(5分钟)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层层深入的,因此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入手。教师播放森林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
34、,也可选择其他生态系统,但在视频中最好能体现出各种组成成分。在播放之前引导学生认真的观察,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播放后请学生说出在视频中所看到的,一个学生说的可能有限,让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尽可能多地呈现出,并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正是这些成分构成了美丽的生态系统。接着引导学生,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将这些成分进行归类,并最终总结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如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等。【设计意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式层层深。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真菌所扮演的角色(5分钟)引导学生从熟
35、悉的动物入手,去分析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生活的?学生回答出动物是依靠吃其他生物为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发现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都来源于植物。引导同学们继续思考,植物又是如何生长生活的?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描述出植物是通过吸收水分、二氧化碳等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再比较二者生活所需物质能量获得的途径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动物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学生可能说出的角色名称与书本上的不同,如动物,学生可能会说出取食者、掠夺者。但通过以上分析学生能很好地认识到动物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动物是消费者,植物是生产者。教师强调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及其他生物
36、生存所需要的有机物。细菌真菌等学生感性认识很少,因此教师通过播放细菌分解动物尸体过程的音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学生看完视频资料很容易说出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具有分解作用及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教师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相互作用实现物质能量的流动。【设计意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所扮演的角色中,生产者和分解者相对较消费者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上注重根据解决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和情境。3生态系统(2分钟)在分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概括出什么是生态系统。教师提出问题,动物园是生态系统吗?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的真
37、正内涵。4食物链(5分钟)在生态系统统一的整体中,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而联系的一个重要设计意图就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的三种常见生物,让学生们理顺一下,这几种生物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把关系图展示给大家,并描述这种关系。教师以这一简单链条为基础,教会学生食物链概念和食物链写法。在讲解中要强调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并且“”指向一定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并一直到最高级的消费者为一条食物链。【设计意图】教师从简单的几个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理顺和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让学生较好的明晰食物链的构成及食物链的写法。5
38、食物网(3分钟)教师指出实际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很多,并可以试着让学生说出可能的生物种类。教师展示出89种常见的种类,引导学生用食物链的形式分析出这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完成书上的P22页观察与思考的图。学生在积极地参与每组的分析和讨论中理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食物链。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到前面展示他们的连线图,并讲解食物链条数。在一组展示的同时,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给予补充,完成连图,并总结出食物链相交错形成食物网。这一过程是对食物链知识的一个巩固,更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都直接和间接地与其他生物相互联系,食物链条是相互交错分布的,也是错
39、综复杂的。教师引导和讲述,正是因为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在食物网中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5分钟)学生观察课本第26页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对已经学习的生态系统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提高,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地给出现实生活的例子,如日本的水俣病,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最终要让学生明确,这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得到积累的现象被称为,生物富集。而处于食物链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富集程度要高于
40、食物链较低级别的生物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0分钟)以讲述食物网知识所用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1.如果食物网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员,数量发生变化,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2.如果鹰或狼等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数量增加或减少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通过已经学过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很容易分析出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带来的后果。学生思考后很容易回答出,如果某一个生物数量的变化,由于这种直接和间接的取食关系,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的变化,并且体会到位于较高层次的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更大。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人类捕杀鹰或狼使其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完
41、全去除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同学们会联想到北方草地的现状,分析出草食动物会因为失去制约而大量的繁殖,最终草地退化,从而整个草地生态系统崩溃。同学们也同样会认识到一种新的生物的加入也会打破这种平衡。通过分析,同学们能很好地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链条关系存在,但是正如这条链的细线一样,这种保持平衡的能力是有限,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整个生态系统也要发生瘫痪的,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理解了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组成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高,还是生物种类组成少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高?【设计意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42、节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根本要素,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的能力如何体现,这是认识的难点。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同种类生物数量的变化生物种类的增加或减少生物种类的多少等不同角度思考可能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什么是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八、板书设计第四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三、食物链物质和能量四、食物网食物链相交错连接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九、备课材料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
43、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1捕食食物链(牧食食物链):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物链的起点,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如草蝗虫青蛙蛇鹰。2碎屑食物链(分解食物链):是指以碎食(动植物的遗体)为起点的食物链。碎食被一些生物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在森林中,有90%的净生产是以碎屑的方式被消耗的。其构成方式为:碎食碎食消费者小型肉食性动物大型肉食性动物。3寄生食物链:是指由宿主和寄生物组成,以大型动物或植物为食物链的起点,再加上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所组成的食物链,如黄鼠跳蚤细菌噬菌体。上面三种类型的食物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