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说的课是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说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该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上下、左右、前后”的教学内容,接着在本单元将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为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方向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导向。二、说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较差,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
2、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为本课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密切联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分辨东、南、西、北的技能,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3通过活动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能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
3、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五、说教法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准确分辨出“东、南、西、北”,自主建构知识。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新课开始,我将提出问题“孩子们,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以问题导入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左右、前后”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以旧引新,感知东、南、西、北。
4、(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将学生熟悉的班级教室作为我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辨东、南、西、北。活动1: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想一想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初步辨认教室的东、南、西、北,接着让学生讨论并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物体,东、南、西、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2:指一指、转一转、辨一辨、写一写三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
5、作游戏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习兴趣,在集体游戏中初步体验东、南、西、北。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活动3:想一想、说一说“孩子们,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仍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本节课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三环节。通过大量的分层练习,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
6、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中都收获了什么?”,“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认识东南西北 (上)北 (左)西 (右)东 (下)南 顺时针相对总之,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活动情景、运用情景、问题情景”等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让“知识课堂”走进“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合作中提升能力!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各位评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