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
2、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
3、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
4、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
5、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
6、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7、。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六
8、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了解当时俄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齐读课题穷人。 二、整体感知 1、提问: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穷人?桑娜和渔夫和他们的五个孩子;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2、我们之前也学
9、过许多小说,比如(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有什么?环境、人物、情节。那么谁能结合这三要素,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齐读课文主要内容) 3、师:在这里老是有一个疑问,虽然题目叫“穷人”,但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穷”字,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哪些句子体现出穷人的穷?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体会“贫穷” 1、“渔夫的妻子补一张破帆。”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回来。” 3、“桑娜沉思菜只有鱼。” 学生自由找出以上句子,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提示: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并指名朗读。 4、提问:“菜有鱼”和“菜只有鱼”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 5、提问:
10、这样一个家庭,如果再加两个孩子,他们会过得怎样?更贫穷,丈夫会更加?不顾惜身体,桑娜会更加?辛苦操劳。不仅没有鞋穿,甚至连黑面包也没得吃。由此我们看出这一家人?生活贫穷。 6、师:同学们,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齐读这三句话。 7、提问:不仅是桑娜一家,还有谁也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西蒙。这样一群穷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屋外拍打着浪花。”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恶劣。 8、提问: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处境一定更加艰难了,像这样没有直接写出贫穷,却通过人物或环境描写来衬托出贫穷的手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9、师:伴随着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桑娜他
11、们艰苦地生活着,齐读句子。但他们虽然贫穷,却拥有许多美好品质。 四、体会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他们拥有怎样的美好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派代表发言善良、勤劳。出示填空: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贫穷,但他们却拥有()。 3、体会“勤劳”“海上睡着。” 提问:哪几个关键词直接写出桑娜勤劳?“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白色”。所以即使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孩子们才能?“安静地睡着”。 4、体会“善良”“她的心不可。” (1)提问:“这样做”指什么?收养孤儿。 (2)指名读句子,说说从蓝字“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体会到什么?内心矛盾。 (3)具体说说
12、这种矛盾,填空:如果收养了两个孩子,就会_;如果不收养,就会_。 (4)可她还是做了,而且非做不可。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怎么说?“必须这样做”,作用是?加强语气。 (5)师:由此看来,桑娜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让我们读出她这种矛盾又坚定的心情,全班齐读。 (6)提问:这样的心情在文中不止一处,谁能找到?“她忐忑不安地想也好!” A、提问:哪个关键词最能概括她的心情?忐忑不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宁,七上八下。 B、提问:她会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发言。 C、提问:除了关键词,作者还借助什么表达桑娜内心的矛盾?省略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思维断断续续。 D、师
13、:桑娜连思路都是断断续续的了,说明她心理既害怕又纠结,可最后还是做了什么决定?收养孩子。 E、师:那我们在朗读时,也要读出省略号背后的害怕、犹豫和坚定,现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自己用心体会。 F、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师评价:同学们感情真挚,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善良。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要关注标点符号的作用。 5、此时,渔夫回来了,桑娜还是告诉了他实情,对于她的决定,渔夫同意吗?同意,读24段。 (1)提问:“皱起眉”、“严肃忧虑”是对渔夫的什么进行描写?神态。这样的神态说明了什么?问题很严重。但他还是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得把醒来。” (2)提问:找到哪个关键字?“熬”,说明在他心中
14、,宁愿(),也要()。 (3)齐读渔夫的话,感受其高尚品质。 (4)师:在体会人物品质时,我们除了关键词、标点符号之外,还能借助人物描写来帮助感受。 (5)师:桑娜和渔夫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穷的,但他们有着勤劳、善良的品德,现在你还觉得他们贫穷吗?穷人不穷。 (6)全班齐读海明威名言“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五、小练笔 用上本课所学到的人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续写课文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作品童年、少年。 板书设计: 9.穷人 侧 面生活贫穷勤劳关键词 描环境恶劣善良标点符号 写穷人
15、不穷人物描写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3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理解重点句。 2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3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 里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出示图片:列夫托尔斯
16、泰 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3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依次说一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1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出穷人的“穷”。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
17、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18、。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2、板书:忐忑不安。 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三、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患读课文。 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
19、“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1、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刻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20、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2、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3)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再读课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3、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
21、时 一、学习“他会说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1、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完全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联系课文体会: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继继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读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
22、探意图,想看丈夫对这个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引读第12到19自然段,联系课文读理解。 2、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渔夫又是怎么说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引读第21-23自然段,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 4、读第24自然段。联系渔夫的沉默,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好! 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
23、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 完成句子: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5、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 二、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 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24、?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 教学反思: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本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蕴含了新的教改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是放下了架子,淡化了外在权威,真正是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探究课文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意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的参
25、与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本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真正从“师道德严的架子中走了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地位。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5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练习续写课文。 课前
26、搜集资料、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
27、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孩子们没有_;吃的是_,菜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
28、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29、。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
30、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
31、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6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
32、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
33、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
34、,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
35、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
36、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穷人; 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勤劳
37、); 探望生病的邻居; 抱回孤儿:抱回可怜的孩子(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归来:严肃-忧虑-能熬过去(关心他人) 六年级语文穷人教学设计7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抱怨、裹住、忧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环境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和环境去品读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这个世界需要爱心,有爱心才会充满温暖。 感受人物品质,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引导法、阅读法
38、、抓关键句法。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穷”字是本课的生字,上下结构,注意写的时候穴宝盖下面的两点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力在穴下意为穷,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描写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思考:这是()的穷人。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39、,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这是(贫穷但善良)的穷人。 4.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呼啸、抱怨、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倒霉、严肃 (1)各种形式读词语。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汹涌澎湃: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6.学习多音字:作:zu(作坊)zu(作业);强:qing(强大)qing(勉强)jing(倔强)。 7.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40、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想法不谋而合。 (二)了解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一家和邻居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了解背景: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
41、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三)品读人物,学习写法。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桑娜和丈夫勤劳、淳朴善良、爱帮助人 3.师小结:他们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是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桑娜夫妇这些品质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5.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