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9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433248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9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9篇初中地理教案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

2、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最后,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

3、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

4、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极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知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5、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

6、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7、,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

8、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五带的划分 2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9、,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的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产生的原因 理解产生极昼和极夜有何规律 地球公转的规律(尤其是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时间的相应变化) 描绘发生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查找与以上资料相关的媒体资料(图片,录像等) 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 制作能说明本主题原因的模型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极昼和极夜相关的知识制作成板报 (2)制

10、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初中地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重点和难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准备: 1、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时: 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 (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提出问题: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

11、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 1、丝绸之路2、马可波罗游记3、郑和下西洋4、哥伦布地理大发现5、麦哲伦环球航行 (学生互相评价) (1)组织活动 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较海洋和陆

12、地面积的大小 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学生活动 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 学生回答 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提问: 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

13、称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水球) (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问: 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吗?显然不是。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 观察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书: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14、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经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图(用展示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轮廓图,两图均标注注记),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 2、我们把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成为大洲。看教材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 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东

15、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 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南、北美洲) 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亚洲、太平洋)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 (南极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重点指导学生读2.7,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并描绘说明。 学生活动: 通过两图对比,明确其地理意义。 边查图边回答,进

16、一步熟悉巩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巩固练习: 1、填图:在教材图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在教材图2.9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初中地理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

17、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

18、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Article/Index.html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

19、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Article/I

20、ndex.html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

21、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做一做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

22、腊火山大爆发”图。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15页的“读一读”。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提问东南亚属于哪

23、个气候带?提示学生参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属热带多雨地带。) 提问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这里年均温可达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xx毫米以上。因此是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教师讲述但由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所在位置不同,它们之间的气候也存在差异,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提问这一带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问这一带每天的天气变化过程怎样?指导学生读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请一学生按图分析一天的天气

24、变化情况。(日出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地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午后两三点钟,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减少,天气转晴。) 提问这里为什么会经常产生这样的天气变化叱?提示学生可参考“降水的分布和变化”一节的内容。(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气压低,同时四周为广阔的海洋,水汽来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水滴,产生对流雨。)讲课过程中,绘制上升气流降水示意图。 正是由于这里有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长终年常绿茂盛的森林,我们叫这种植物类型为热带雨林。并且这里的农作物全年可以播种,都能收获。

25、 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季风的分布地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提问什么是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的风向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参看“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之内,随季节不同,风向有规律的变。这里一月为东北风,七月为西南风。) 教师讲授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是来自亚欧内陆的风,所以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它来自湿热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而热带季风气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师补充由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雨季、旱

26、季之分,所以这里的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复习巩固按照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填写课本第116页做一做中表格;阅读第116页“读一读”。 初中地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7、,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天气和气候 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2、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

28、(1)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2)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3)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 (1)看卫星云图。 (2)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情况。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展示“沙尘暴”、“风”的符号。 (1)结合“沙尘暴”的符号,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 (1)干旱、风力大、植被稀疏;防风固沙。 (2)第一,风杆、风尾

29、、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充当播报员,发布天气预报。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思考问题:气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和气候变暖有关系吗?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四、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了解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发展。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

30、地方经济。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四川东西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四川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经济增速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崛起的四川”。 教师活动 1.(板书)崛起的四种。 2.用多媒体展示图8.7、8.8、8.9、8.10、8.11. 3.提问: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西部的经济强省。 3.家

31、乡人民把四川建设成了我国的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最大、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较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4.提问:家乡人民发掘了哪些优势条件来发展经济?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旅游天堂。 3.(转承)“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的旅游业,地震灾后迅速复苏。20xx年,四川人民将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经增长34.8%. 4.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补充饮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等。 2.对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

32、资源 学生活动将自己列举的与老师补充的旅游资源分类。 教师活动作为学生,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P.105的活动。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转承)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四川地处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冲。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变通途,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 学生活动完成P.107的活动。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的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建设四川的责任感。 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西部的经济强省 自然旅游资源 崛起的四川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资源 高速发展的现代

33、化交通 初中地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34、、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浪迹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亚人文和景观的特色图片。教师出示悉尼歌剧院图,创设情境,引出澳大利亚之行。 板书:澳大利亚 讲授新课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旅行,开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

35、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 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学生:在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行之前,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回答:服装、饮食、语言、货币等方面做准备。 过渡语:第一站我们到悉尼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 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 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 电脑展示:动物的图片。老师做简单介绍。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你们看,前面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

36、,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声誉。 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鱼。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树袋熊:与我国大熊猫相媲美。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似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

37、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很古老。 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电脑展示:大陆漂移的图片。 分段提问: 1.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引申思考: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回答: 1

38、、6500万年前。 2、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老师补充小结: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独特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板书: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 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长期

39、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模拟播音员给大家朗诵课本74页资料。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齐答来帮助学生抓住资料当中的关键词语。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植物? 学生齐答:9000种。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鸟类? 学生齐答:450种。 老师提问:全球有多少有袋类动物分布在这里? 学生齐答:全球150种除了南美洲有几种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板书:种类繁多 过渡:参观完悉尼动物园,下面我们去墨尔本,参观牧羊

40、场。 电脑展示:墨尔本牧羊场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讲述: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 学生回答: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 教师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非常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呢? 学生:气候、地形适宜。草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电脑展示:展示澳大利亚地形空白图。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电脑展示:视频,补充大自流盆地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地形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你准备把你的牧羊场建在何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片。 教师提问: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气候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你又准备把你的牧场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综合地形和气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