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3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34322657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语文教案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华】语文教案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华】语文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语文教案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华】语文教案3篇【精华】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单、居、招、呼、快、乐”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 4、通过课文学习,初步体会到友情的重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的根本原

2、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6个汉字,积累AABB式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师谈话:这节课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大树和喜鹊的图片)?指名学生认读卡片:树、喜鹊。 2、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如:树和喜鹊是什么关系?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师过渡:要想知道这课文究竟写了什么,那就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听到了哪些内容。 3、学

3、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学习“只”这个多音字: 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只有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发现“只”在两个短语中的不同读音,学习这个多音字,并鼓励学生“只”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一声,在什么情况下读第三声。相机出示练习。 出示“鸟窝”的词卡,指名学生认读,同时出示鸟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孤单”一词,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孤单”一词的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4、强调“种”这个多音字。出示“种树”“种子”两个词,引导学生比较“种”字读音的不同。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邻居”一词,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邻”是前鼻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5)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生朗读。 出示:招呼、叽叽喳喳、安安静静三个词语,指名生认读,正音:“招、喳”是翘舌音,“静”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理解“招呼”一词: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和生活实际来立即恶(“招”是提手旁,与动作有关;“呼”是口字旁,表示说话,“招呼”放在一起表示向人打手势或说话。) 练习用“招呼”一词造句。(如:家里来客人了,我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积累AABB

5、式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两个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来。(如: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快快乐乐等。) (6)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认读“快乐”一词,引导生用近义词替换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快乐”的意思。 5、在识字学词后要求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单独出示本节课所要认的汉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识记。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师出示读书要求,想象课文中

6、树和喜鹊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生自读课文,圈画,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板书:一棵树、一只喜鹊,孤单;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快乐。 4、鼓励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通顺、完整。(最初,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他们很孤单;后来有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喜鹊,他们都很快乐。)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单、居、招、呼、快、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生交流

7、生字的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生字,重点强调:“单”字的笔顺是点、撇、竖、横折、横、横、长横、竖;“居”是半包围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半藏半露;“乐”字注意与“东”加以区别。生书空。 5、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 五、课堂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课文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那么,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3、探究树和喜鹊心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体会到朋友带给我们的

8、快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讲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根据学生的交流,师板书。 3、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到树和喜鹊的家园,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孤单和快乐,寻找他们心情变化的原因。 二、对比阅读,体会心情 1、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孤单”一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师出示图片,图上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师强调读好“只有”这个词。 (3)在学生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顺势出示“树很孤单,喜

9、鹊也很孤单”,指名学生朗读。 (4)引导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对“孤单”一词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在什么情况也体验过“孤单”,同时练习表达: 当-时,我感到很孤单,我真想-! (5)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孤单的感受。 2、学习5、6自然段,体会“快乐”一词 (1)师过渡:树和喜鹊就这样孤单地生活了很长时间,可是后来呢?他们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2)生自主朗读第5、6自然段,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喜鹊的快乐? 引导学生抓住“天一亮”“天一黑”这两个时间点喜鹊的活动,

10、从“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一起飞回窝”“安安静静地睡觉”体会到喜鹊结伴而行的快乐,并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喜鹊快乐的心情。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表达: 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天一黑,喜鹊们又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引导学生思考:树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鼓励学生移情想象,进行交流。(如:树有了邻居后,他们可以谈心聊天,说说自己的悄悄话,这让他们感到很开心;他们为喜鹊了生活的地方,也会感到开心;好多好多树在一起变成了大森林,吸引来了其他的小鸟和动物们,他们也很开心等等。) (4)配乐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感受

11、友情 1、师过渡:当树和喜鹊孤单时,我们为他们感到难过,当树和喜鹊快乐时,我们同样感到开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树和喜鹊的心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出示图片: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鸟窝、好多好多喜鹊。引导学生从“好多好多”“每棵树上都有”“每个鸟窝里都有”这些短语中感受树和鸟的多。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师:原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这才是他们从孤单变快乐的原因啊,原来生活中有了伙伴,有了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5、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12、实际谈一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四、课堂 同学们,珍贵的友情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能驱走我们心中的孤单和寒冷,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课文中的树和喜鹊那样,交上很多的朋友,收获珍贵的友情。 板书设计 6树和喜鹊 一棵树好多好多树 一只喜鹊植树造林好多好多喜鹊 孤单快乐 语文教案篇2 【学情分析】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好的故事是孩子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童年里最温馨浪漫的陪伴,孩子是听着故事甚至编着故事长大的。八年级的学生,阅读了一定的文学作品,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故事积累,甚至不满足于看别人的故事,很有可能创作的种子

13、正在他们心中萌芽。此时,教给学生编写故事一些方法,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一定会极大激起他们写作的热情。 【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写故事,通过写作训练激发学生写作故事的兴趣和自信心。 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编出情节完整、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 3.能够在故事中巧妙设置波澜,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教学过程】 导入语: 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我们都喜欢读故事,可是写好一个

14、故事却不是那么简单。作家笔下的故事写遍了人间万象,记录了世间的阴晴圆缺,描摹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常使我们如醉如痴、浮想联翩,甚至让许多人都有了当一个作家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写故事的人吧!那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怎样写就的呢? 一、故事引路,感受波澜。 故事一:蒲松龄狼(略) 故事二:猎狮 伊莉微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微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

15、莱特”。 故事三:心田上的百合花(略) 故事四:纪晓岚巧写祝寿诗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二、解析故事,探秘波澜。 讨论: 1.这四则故事精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都有精彩的情节,故事中巧妙设置波澜,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激发

16、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结:它们的结构符合下面的公式: 故事=愿望+波澜+结局 2.分析一下,它们分别有那些波澜?填写下面表格。 学生讨论。 3.这些“波澜”是如何设置的呢? 教师小结: 它们分别代表了四种方法: 层层深入法。“遇狼”、“惧狼”、“御狼”三重波澜层层深入,形势愈来愈危急,愈来愈险恶,紧紧地揪住了读者的心。 层层深入,关键在于制造愈来愈紧张的气氛,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剧情陡然反转,甚至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意外迭生法。巴布身死是一重意外,收到狮尸未收到巴布尸首又是一重意外,来电告知“巴布在狮腹内”则是第三重意外了,真是悬念迭起,意外丛生。 意外迭生,关键在于“巧”。所有的意外一一爆发,一

17、波未平一波又起,引起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矛盾冲突的强烈关注,使其产生急切期待、欲知后事如何的急切心理,使文章情节跌宕多姿,波澜起伏。 制造障碍法。故事三中,百合“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是主观障碍,杂草嘲笑、讥讽百合,蜂蝶鸟雀劝告百合是客观障碍。百合花就在克服、战胜这些障碍的过程中实现愿望,开出花朵了。 制造障碍,关键在于合理想象,使障碍的产生顺乎理,使战胜障碍的过程合乎情。 巧设误会法。首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是制造第一次误会,众人面面相觑时,他的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将误会解除;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是制造第二次误会,当满座石化时,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再次解除了误会。 制造误会,

18、关键在于“故意为之”。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使文章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为行文推波助澜,使情节扑朔迷离,令读者读来饶有兴趣。 三、课堂练笔,巧设波澜。 1.文题展示: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请以xxxxXXX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将标题补充完整。 2.确定一个主人公,为他设定一个愿望,再设计出几重波澜。 3.讨论,交流: 生1:题目青蛙看海的故事 生2:题目上学的故事 生3,题目梅的故事

19、3.小结:编写故事,其实是考查大家的构思能力和写作能力。只要我们巧妙构思,一定能使有限的篇幅里“尺水风动波澜起,一波三折妙趣生”,写就精彩的故事。 四、故事展示,尺水兴波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人物描写、分析法,识记实词,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背诵默写该诗。(重点) 2、过程与方法: 多读自赏自解,感悟诗意诗人心。体会本诗叙事和抒情结合法。(重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卖炭翁可怜遭遇,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创作背景: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二、白居易: (

20、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人称诗魔。著有白氏长庆集,其中新乐府最有名。 三、教学内容: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

21、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贱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着冰冻的车辙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上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赶着牛朝皇宫走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办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注释: 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

22、,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 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愿:希望。 晓:天亮。辗(ni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称:说。敕

23、(ch):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系(j):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四、诗内容: 一段:描写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的艰辛及目的。 二段:描写卖炭翁卖炭被宫使抢夺走。(卖炭遇宫使,炭被夺走。) 诗意:(这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难,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

24、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色:1、人物描写等画面生动。 2、灵活运用衬托、反衬、对比手法。(难点)(需要细细回味) 用“一尺雪”、“碾冰辙”侧面描述陪衬“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衣正单”正面描述。表现卖炭翁生活难上加难,可怜之状着实令人同情。 用“心忧炭贱愿天寒”反衬“身上衣裳口中食,身上衣正单”,衬出了卖炭翁炽烈的希望之火,只有天寒,炭价才能可观。 用“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的炭之多之重、价钱之少反衬“宫市”残酷的掠夺本性。用“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做外观对比,突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悬殊

25、。 名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五、教学过程: 1、重视朗读,可能条件下可在网上下载或直接使用朗读课件作为教学欣赏。 2、学习书注,读书必看注。 3、强调重点,考察教情学情的知识点。 比如:找出外貌描写句子;找出心理描写句子;找出动作描写句子。 部署作业: 朗读并默写(重点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等词语。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在反复朗

26、读与想象练说中再现文章第三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 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季羡林的生平事迹。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颂花导入了解作者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所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交流、了解德国及作者季羡林。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想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写

27、作者对德国的印象爱花,再写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3、学生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相关语句及生活体验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4、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及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养花吗?花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它瑰丽无比,花香四溢!所以很多民族都爱花,德国就是爱花的民族,这个民族爱花与众不同!今天让我们跟随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一同走进20世纪的德国,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整体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季羡林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德国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爱花、爱美)齐读课文第一段。季

28、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十年,对这个爱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怀着 三、精读感悟 1、精读“初到德国” (1)德国养花与众不同,作者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请看大屏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德国人养花的地点和目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2)德国人养花养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与我们养花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养在屋子里,他们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屋里花的脊梁)他们这样养花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真是这样吗?季羡林爷爷对德国人这样养花感到吃惊!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29、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自由读一读,读出吃惊的语气,指名读) 由于吃惊,季羡林爷爷就打听女房东。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引读,做“莞尔一笑“的动作,再师生合读)3)“正是这样”女房东说的是怎样的呢?作者在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什么?(板书:街道)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走过 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指名读,评价。 你觉得德国街

30、道窗户前的花怎样?(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理解词语。展示画面。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神清气爽)带上我们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生读,评价。 (4)季羡林爷爷看到德国人把花栽种在窗户外面,在街上又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花,感受颇深。他有什么感受?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自由

31、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颇”是什么意思?“耐人寻味”什么意思?是什么境界耐人寻味?(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联系上文同桌相互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齐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过渡:季老第一次到德国感受到了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感悟了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第二次到德国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 2、研读“再到德国” 1)齐读最后一段。 2)作者第二次到德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指什么?(鲜花是美丽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

32、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城市面貌)唯独什么没变?(“花养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的习惯没变;“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没变;“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没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没有改变。) 3)指导朗读: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街道窗户外花还是那样美、那样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依旧没有改变,你对德国充满怎样的情感?(崇敬、赞美、敬佩)怀着这样的情感齐读。注意读的时候,在“美丽”后稍有停顿,“没有改变”要拉长读重。 4)季羡林爷爷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发出由衷的感叹出示句子,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多么与众不同的民族

33、,多么了不起的民族呀!让我们大声齐读,读出对德国的敬佩,注意把奇丽、奇特拉长读重。 5)季羡林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触景生情,感叹之余,内心涌起了另一种情思。出示: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作了一个思乡的梦。” 在梦中,作者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德国街道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想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作者人虽在德国,却心系祖国,看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震撼了,他对祖国寄予由衷的希望,作者的希望是什么? 四、回顾总结 一会功夫,我们就把季老的文章读完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34、?(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作者两次到德国抓住了感受最深的东西,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优美的文章,但两次写法不一样,第一次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所见的奇丽景色和所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再到德国主要写了作者的所感-“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这样写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住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 所以季老才写出了这么美的文章。你们想像季老那样写出好文章吗?先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好吗?我们在回过头来,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内心的感受,尝试背下来。抽生读背。 五、拓展升华 大家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语言,也像季老一样到过不少的景色优美的地方,那些地方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想像季老一样把它写出来吗?请看大屏。读要求后,学生伴乐写作。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屋里:花的脊梁 初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爱花 街道: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再到德国:美丽并没有改变 【精华】语文教案3篇】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