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逐篇训练(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逐篇训练(有答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逐篇训练(有答案)【精品文档】第 114 页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逐篇训练世说新语二则(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
2、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 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相委而去(3)故人来,方与之食(4)恐其自食其言也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3、,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注释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折枝:压弯了树枝。信然:的确是这样。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尝与诸小儿游(4)唯戎不动2.下列句子中与“取之,信然”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已而之细柳军B.学而时习之C.行天下之大道D.
4、何陋之有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从乙文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论语十二章2019常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
5、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离娄下)注释 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设行:措施和作为。用事:当政,掌权。徒役:服劳役的人。穷:走投无路、困厄。滥:不加节制,乱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威武不能屈(2)军于城父(3)士不可以不弘毅(4)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义而富且贵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B.曲肱而枕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孔子迁于蔡三岁于我如浮云D.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
7、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3分)5.对甲、乙两组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诫子书2019昆明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8、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 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
9、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3)悲守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10、“”,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分)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狼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11、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有删节)注释 拊(f):拍。橐(tu):袋子。嘐(jio)嘐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
12、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其一犬坐于前(2)橐坚而不可穴也(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13、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家无井而出溉汲(2)丁氏穿井得一人(3)王信之乎(4)谓魏王曰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王信之乎友人惭,下车引之B.夫市之无虎
14、明矣逝者如斯夫C.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温故而知新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5、乙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选自笑林)注释 绐(di):哄骗。嘿然:沉默不语的样子。嘿,同“默”。赍(j):携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因往晓之(2)若屈伸呼吸(3)乃厌倦不堪(4)吏遂缚诣县2.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叶 落 树 下 树 下 先 有 落 叶 不 能 复 分 别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螳螂
16、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4.甲、乙两文中“舍然大喜”和“嘿然大喜”分别表现了杞人和楚人怎样的心态?(4分)孙权劝学2019郴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7、。(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但当涉猎(2)及鲁肃过寻阳(3)即更刮目相待(2)未穷青之技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醒能述以文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足为外人道也C.薛谭学讴于秦青皆以美于徐公D.自谓尽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抚 节 悲 歌 声 振 林 木 响 遏 行 云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卖油翁2019东营改编阅读下面文
18、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19、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 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
20、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公亦以此自矜(2)尔安敢轻吾射(3)老翁哂曰(4)乃厚赠遣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博学而笃志B.康肃忿然曰屋舍俨然C.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入则无法家拂士D.侧首让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4.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了怎样的教益?(3分)5.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陋室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21、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选自世说新语)注释 俭:年成歉收。率物:为人表率。豁:抛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有龙则灵(2)无丝竹之乱耳(3)亦缘其性真素(4)每语子弟云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标一处)(2分)(1)无 丝 竹 之 乱
22、耳(2)殷 仲 堪 既 为 荆 州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4.甲文“何陋之有”和乙文“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都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在两文中各有什么作用?(2分)5.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刘禹锡甘居陋室、殷仲堪生活节俭的行为?(2分)爱莲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23、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刘蓉习惯说)注释 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香远益清(2)陶后鲜有闻(
24、3)每履之,足若踬焉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王之蔽甚矣D.蹶然以惊必以分人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5.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乙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河中石兽2019荆门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目。甲沧
25、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26、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司马迁史记)注释 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难:驳倒。易置:撤换。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3)佯败走(4)而绝其粮道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27、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4.甲、乙两文阐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各自是如何体现的?(3分)三峡全品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28、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袁崧为郡,尝登之瞩望焉。北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崧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 峻:险峻。辨:分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1)虽乘奔御风(2)林寒涧肃(3)相去数千里(4)自非烟褰雨霁2.
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登 之 望 江 南 诸 山 数 十 百 重 莫 识 其 名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4.甲文中三峡的山和乙文中夷陵的山各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5.甲乙两文中均有引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文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答谢中书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
30、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晓雾将歇(2)夕日欲颓(3)可以去乎(4)时邻寇侵境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2分)遂 率 其 民 敌 之 力 不 继 而 死 其 家 歼 焉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寇至则去,国谁与守?4.人各有志。甲文作者和乙文中的“柯公焕”,他们各有什么“志”?请简要分析。(4分)记承天寺夜游全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31、,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隐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节选自明李流芳游西山小记)注释 匌匒(kd):重叠。七香
32、:本指七种香料,此处是繁华的意思。孟阳:程嘉燧,字孟阳。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夹道皆古柳(4)殆不能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所识贫困者得我与B.相与步于中庭所欲有甚于生者C.折而北学而不思则罔D.子将挟西湖为己有为人谋而不忠乎3.请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4.甲乙两文通过写景,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5.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4分)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33、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
34、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注释 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泰:安适。忧望:挂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时间短暂。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猛浪若奔(2)负势竞上(3)流水周于舍下(4)去我万里2
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飞泉落于檐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尽在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皆以美于徐公D.封题之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大抵若是,不能殚记。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3分)(1)文中“”这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1分)(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2分)甲文表达的情感: 乙文表达的情感: 富贵不能淫2019盐城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
36、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二章)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大将王永祚等久围永州,大兵赴救,胡一青率众迎敌,战败。同敞驰至全州,檄杨国栋兵策应,乃解去。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
37、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注释 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式耜(s):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往之女家(2)或败奔(3)同敞危坐不去(4)适同敞自灵川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C.乃
38、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4.将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5.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39、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释 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管夷吾举于士(2)困于心,衡于虑(3)四夷俱服(4)唯惧不终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征于色,发于声”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40、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休祲降于天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4.甲文开头连用六个句子形成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4分)5.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4分)愚公移山2019黄冈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
41、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
42、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节选自西汉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荷担者三夫(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3)母置之,吾计已决矣(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括母上书言于王曰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D.
43、始龀,跳往助之王终遣之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她讨得“无随坐”的承诺,说明她。(2分)周亚夫军细柳2019孝感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