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哲重点复习导 论一、哲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叫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马哲的基本特征: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一、科学的物质观及意义1、科学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二、运动观 :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泛性与普遍性。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因为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所以运动是绝对的。因为静止是特殊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所以静止是相对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若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会导致诡辩论和形而上学。四、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证明物质性表现在: 人是自然界长期生长的产物,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的。 (劳动是一种物质实践。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物质要素,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五、意识及本质: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本质)。六、马哲与党的思想路线: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共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所以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补充:物质与运动的关系:A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也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B 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实事求是 :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一、 实践的特征 :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名师资
4、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二、 实践的概念 :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两层:人特有的对象化的活动;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形式: 1、第一种基本形式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2、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3、科学实验是以认识世界
5、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是为成功地改造世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三、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1、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人类生存的另一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实践。2、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让的。3、从人的本质看,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四、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对象化活动?P77五、实践活动的结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四、 实践的环节 :1、确立实践的目的和方式。2、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 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
6、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补充 :学习科学认识论必须坚持两个统一。1、坚持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思想、认识观念与时俱进。2、坚持科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统一。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一、生产力: 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使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段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二、社会形态三、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 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政权机构、军队、
7、 警察、法庭、监狱等设施。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四、国家、政治结构及核心国家是统治阶级镇压、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关。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 政权机构、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国家政权是核心。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原因:实践的三重关系)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原因:实践的三种类型)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根本上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
8、矛盾及其相互作用)补充 :实践的三种类型: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实践实践的三种类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六、 阶层的划分标准七、阶层的两层含义:1、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或其他标准的若干层次。2、指按照特定的标准,如谋生方式把各阶级中的部分成员联合起来而构成的社会集团。第五章联系与发展一、 辩证法的总
9、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 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揭示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如何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属于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区别: 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变化: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等等。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别一种质态的飞跃
10、,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是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四、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趋合。五、决定论思想及依据决定论是指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具有因果联系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学说。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持唯物辩证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统一是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最终原因,也是具体事物这样而不是那样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制约力量。六、规律及其特征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征:七、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八、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11、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发展的三个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二、质、量、度三者概念及方法论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量也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是事物的规模、 程度、 速度以及它的构成万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方法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12、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1、坚持适度原则(要正确真正认识和把握事物,就必须由质进入到量,必须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统一起来,把握度,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原则)。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三、矛盾特殊体的多层含义矛盾特殊体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特点。主要表现在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2、矛盾地位和矛盾方面的特殊性3、解决矛盾形式的特殊性四、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只有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A
13、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C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首先是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的过程,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对立面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的准备和创造条件。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五、辩证否定观内容及意义内容:辩证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意义: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发展的契机和推动力量,是辩证法批判的革命实质所在。六、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矛盾的普遍
14、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A 矛盾的特殊性作为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 矛盾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中,共性统摄着个性。C 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形式相互区别: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更替一、两大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容、意义二、怎样看待生产力标准三、社会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社会革命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质变,其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国家政权
15、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物中,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基本标志。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从根本上说, 改革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从改革的根源来着,改革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变化。社会革命的含义: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最高的表现形式。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或某些环节和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16、 - - - - - - - - 面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四、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分析。1、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杠杆。2、科技革命成为社会革命的起点。五、历史创造者应遵循的原则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人民群众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A 经济条件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B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C 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六、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七、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决定性)与历史选择性1、 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
17、:指社会运动具有规律性。2、 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选择性:实际上是指人们活动具有选择性,即具体历史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活动。特点:直接性:直觉感知具体性: 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3、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 A 间接性B 抽象性: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八章认识与实践一、实践认识的主体、客体1、认识的主体:是指进行认识活动的人,有四种形式,即人类主体,社会主体,集团主体和个人主体。2、认
18、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基本形式有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精神形式的客体。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三、认识的本质(答案为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着就没有反映活动的发生。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先验论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的产物,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19、。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主张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2)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1)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全面说明了人的认识的社会性,主体性, 能动性,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
20、被改造的时间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2)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马哲把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论,指出人对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四、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多种关系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 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其次 ,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第三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第四,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其
21、中,实践关系是首要的和基本的关系。第九章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一、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人们由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前提是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事物的现象。关键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两者辩证统一。二、感性认识 :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人的感性直观能力, 由此而形成的认识成果是感性认识。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三、认识活动反复性的原因1、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基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2、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22、。3、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四、 认识活动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在于通过这次飞跃使认识物化工对象化,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具体的说,1、是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形成理性认识不是认识的目的,实现改造世界才是其目的。2、是实践本身的要求,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3、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还需在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第十一章真理与价值一、真理概念: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属性:客观性(本质属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二、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重点)二者是同
23、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1、 它们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 是辩证转化的三、如何理解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2、 只有实践才能满足真理的本性要求,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第十二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一、社
24、会进步的标准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二、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马克思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人的依赖性、 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1、 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与统治地位的阶段。2、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3、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后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式个性”的阶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