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感染培训课件2.24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院感染培训课件2.24ppt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院感染培训课件医院感染培训课件培训内容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工作人员防护523416手足口病简介 卫生宣教LOGO麻疹麻疹一、手足口病简介(二)(二)20142014年年3 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统计表v3 3月手足口病发病月手足口病发病153141153141例,死亡例,死亡3434例。例。一、手足口病简介(三)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三)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情况v 2014年年 2月份,全省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月份,全省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6种共种共4 465例,例,报告发病数较报告发病数较1月下降月下降25.61%,较去年同月下降,较去年同
2、月下降18.55%。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数上升的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风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数上升的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风疹、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疹、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是常见的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是常见的丙类传染病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死亡死亡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一、手足口病简介二、病原学特征v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的组的4、5、7、9、10、16型型 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的组的2、5、13型型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型 新肠道病毒新肠道病毒 最常见病毒最常见病毒 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型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
3、1型型EVv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4可可存活存活1年,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病原学特征、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v 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
4、高到低的顺序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为: 1、亲脂病毒、亲脂病毒 例如例如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等。 2、细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 3、真菌、真菌 4、亲水病毒、亲水病毒 例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例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手足手足 口病毒口病毒等。等。 5、分支杆菌、分支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龟分支杆菌等。结核分支杆菌、龟分支杆菌等。 6、细菌芽胞。、细菌芽胞。例如炭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例如炭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 7、朊毒体。、朊毒体。二、病原学特征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途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途
5、径、保护易感人群。径、保护易感人群。感染链感染链 、传染源v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三、流行病学 、传染途径v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主要经粪- -口和口和/ /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v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
6、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三、流行病学 、易感染群v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
7、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三、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v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5-7月为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流行。 三、流行病学四、防控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v 1.1.
8、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就诊,候诊及就诊区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候诊及就诊区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式清洁方式;v 2.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对双手消毒;v 3.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品等要擦拭消毒;四、
9、防控措施v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隔离治疗;v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使用;v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v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
10、控机构报告。就诊患儿就诊患儿小儿科发热与疱疹门诊小儿科发热与疱疹门诊转回所在辖区定点医院转回所在辖区定点医院手足口病隔离病房住院手足口病隔离病房住院属地定点医院留观属地定点医院留观县市区非县市区非重症患儿重症患儿普通门诊普通门诊排除排除白天白天重症重症患儿患儿留观留观患儿患儿就诊患儿就诊患儿急诊室儿科发热门诊急诊室儿科发热门诊转回所在辖区定点医院转回所在辖区定点医院手足口病隔离病房住院手足口病隔离病房住院属地定点医院留观属地定点医院留观县市区非重症县市区非重症患儿患儿急诊室儿科急诊室儿科门诊门诊排除排除夜间(包括中午)夜间(包括中午)危重患儿危重患儿留观患儿留观患儿、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v
11、1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 4、
1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6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托幼机构及学校防控措施托幼机构及学校防控措施托幼机构及学校防控措施托幼机构及学校防控措施1.1.流行季节
1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戴手套。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消毒;、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5. .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教育指导儿童养成
14、正确洗手的习惯;6.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处理;7.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假措施。、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v 1 1、洗手。洗手设施齐全:水龙头、洗手液或肥皂、干、洗手。洗手设施齐全:水龙头、洗手液或肥皂、
15、干手物品;洗手方法正确:六步洗手法,口诀手物品;洗手方法正确:六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攻内外夹攻大力腕大力腕”。v 2 2、手消毒。消毒剂选用:、手消毒。消毒剂选用:0.5%0.5%碘伏、快速手消毒剂碘伏、快速手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复配消毒液)。(聚六亚甲基胍、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复配消毒液)。杀灭微生物类别: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杀灭微生物类别: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病毒杀灭:脊髓灰质炎病毒。、消毒 1.1.随时消毒随时消毒:是指对患儿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患是指对患儿污染的物品和
16、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患儿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前往托幼机构或学校,也不可与其他儿儿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前往托幼机构或学校,也不可与其他儿童接触,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随时消毒。医疗机构应设立手足口病童接触,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随时消毒。医疗机构应设立手足口病专门病区,患儿住院期间,做好随时消毒。专门病区,患儿住院期间,做好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分泌物或排泄物(粪便、疱疹液等)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生活用具、手、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 、消毒v 2 2、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离是指传染源(包括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
17、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托幼机构、小学和特别要注意病家、托幼机构、小学和诊室、诊室、病房。病房。终末消毒的对象包括: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儿奶嘴、奶瓶、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诊疗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厕所、卫生间,垃圾,污水等。3.消毒方法、室内空气室内空气 v 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通风每天通风23次,次,每次不少于每次不少于30min。病家、
18、托幼机构和小学以自然通风为。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以自然通风为主,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医疗机主,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医疗机构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构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气进行消毒。3 3、消毒方法、消毒方法、地面、墙壁地面、墙壁v 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1000mg/
19、L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作用消毒,作用15min。泥土墙吸液量为。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平方米平方米300 ml/平方米平方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平方米平方米。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平方米平方米300ml/平方米平方米,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min
20、。 3 3、消毒方法、消毒方法、物体表面物体表面 v 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诊疗、诊疗用品、儿童玩具用品、儿童玩具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溴)500mg/L消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毒液擦拭或喷洒、浸泡、浸泡消毒,作用消毒,作用15min,必要时用清水擦,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3 3、消毒方法、消毒方法、污染物污染物 v 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吐物,每1000mL 可加漂白粉可
21、加漂白粉50g或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搅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含有效氯),或含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溴)含有效氯(溴)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
22、,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作用60min后清理。后清理。3 3、消毒方法、消毒方法、衣物、被褥等织物 患儿的衣服、被褥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min,患儿所用毛巾、擦手巾、尿布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min。 、奶瓶和食饮具 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min后使用。食饮具每天煮沸消毒20min,也可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v 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三分开”与与“六消毒六消毒”。v “三分开三分开”是指:是指: 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分
23、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 分饮食;分饮食; 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v “六消毒六消毒”是指:是指: 消毒排泄物(粪便);消毒排泄物(粪便); 消毒生活用具;消毒生活用具; 消毒双手;消毒双手; 消毒衣服、被单;消毒衣服、被单; 消毒患者居室;消毒患者居室; 消毒生活污水、污物。消毒生活污水、污物。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管理的“三分开三分开”与与“六消毒六消毒”v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
24、是否接触非完整的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v 、额外预防: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一般防护v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v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v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v 认真执行手卫生。认真执行手卫生。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一级防护v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手足口门诊、专用病区的医务人员。适用于发热门(急
25、)诊、手足口门诊、专用病区的医务人员。v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v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v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必要时戴乳胶手套。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戴面罩或防护眼睛。套。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戴面罩或防护眼睛。v 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v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v 1.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
26、童洗手,不要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v 2.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手,并妥善处理污物;v 3.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五、卫生宣教v 4.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27、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晒衣被;v 5.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五、卫生宣教培训内容一、感染一、感染12三、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三、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3四、医院感染案例分析四、医院感染案例分析4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28、一、感染一、感染(一)感染的概念(一)感染的概念 (一)感染的概念(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由微生物入侵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反应叫做感染。 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所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体、原虫、蠕等所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二)感染类型(二)感染类型 (二)感染类型:分五类(二)感染类型:分五类 1 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 2 2、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分潜伏期、恢复期和“健康”携带。 “健康”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点是能排出病
29、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 健康携带者和慢性携带者常不易为人们识别(如MRSA携带者),在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二)感染类型(二)感染类型 3 3、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或患某一传染病后,病原体寄生于人体某一部位,机体免疫将病原体局限不显示临床表现,也不能将病原体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时,病原体又大量复制或繁殖,出现临床表现。 如器官移植后的CMV感染 4 4、隐形感染、隐形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仅引起宿主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度组织损伤,无明显的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但宿主能排出病原体。 医院感染流行
30、的病原体重要来源 (二)感染类型(二)感染类型 5 5、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系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仅引起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和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发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三)感染临床分期(三)感染临床分期 1、潜伏期:对医院感染非常重要,不仅确诊某些感染是否发生在院内,也是医学观察、检疫、隔离、留观期限的依据。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与再燃:进入恢复期后,以稳定退热一定时间,而病原体再度繁殖以致原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在恢复期,体温尚未完全正常,有再度体温上升,症状加重,称再燃。复发再燃不属于医院感染。 6、后遗症期(四)感染临
31、床表现(四)感染临床表现 1、发热与毒血症大多数感染者有发热、寒战、发热伴脉速是感染常见的前驱征象。可作为诊断、评估感染过程和治疗效果价值。在免疫反应的个体,可以不发热或低体温,如:老年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不管发热还是低体温,均发生全身不适、软弱、炎症、肌痛等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瞻妄、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表现。 (四)感染临床表现(四)感染临床表现 2、炎性体征局部红、肿、热、痛表现;内脏压痛,邻近部位体液出现炎性改变,X片、B超有特征性表现,器官功能改变等。 3、皮炎 4、单核巨细胞系统反应该系统呈充血、增生反应。该系统呈充血、增生反应。 临床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上表现
32、为肝、脾、淋巴结肿大。 (四)感染临床表现(四)感染临床表现 5 5、外周血中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外周血中嗜中性粒细胞增多 6 6、其它:血清蛋白组成的变化,、其它:血清蛋白组成的变化,C C蛋白反应增高。蛋白反应增高。 感染的特征、临床症状、体征有所了解,对感染的诊感染的特征、临床症状、体征有所了解,对感染的诊断并断并不不难,关键在于鉴别是院内还是院外的。难,关键在于鉴别是院内还是院外的。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医院感染定义(一)医院感染定义v 医院感染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
33、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定义(一)医院感染定义v A、广义: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 感染地点-医院 感染对象-病人(住院、门诊、急诊) 陪护、探视 医务人员vB.B.窄义: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窄义: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入院前不存在,入院后获得入院前不存在,入院后获得住院过程获得,出院后发病住院过程获得,出院后发病与医务人员、医疗设施、医院环境中的病原体同源与医务人员、医疗设施、医院环境中的病原体同源与诊疗操作相关与诊疗操作相关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二)医院感染分类(二)医院感染分类v按病原
34、体来源分按病原体来源分医医院院感感染染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自身感染v 按预防的难易度分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难以预防性感染难以预防性感染可预防性感染可预防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医医院院感感染染 (二)医院感染分类(二)医院感染分类-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植入物相关感染植入物相关感染如人工关节相关感染如人工关节相关感染病原体来源病原体来源:外环境外环境其它病人污染其它病人污染的医用设施的医用设施医务人员手医务人员手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如如(SARS)输注性感染输注性感染如乙如乙(丙丙)型肝炎型肝炎 (二)医院感染分类(二)医院感染分
35、类-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源: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源:(二)医院感染分类(二)医院感染分类-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包括: (三)医院感染诊断程序(三)医院感染诊断程序确确定定感感染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感染部位诊断感染部位诊断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同社会性同社会性感染感染1.入院至发病时间入院至发病时间2.潜伏期潜伏期3.与医院环境设施与医院环境设施的同源性的同源性培养培养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影像学影像学 (四)医院感染诊断依据(四)医院感染诊断依据 医院感染诊断依据: 1、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 2、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 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易
36、感因素 5、流行病学资料 6、入院至发病时间 7、该感染平均潜伏期 (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v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规定入院48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的感染为医院感染。具有明显潜伏期者具有明显潜伏期者平均潜伏期平均潜伏期 无明显潜伏期者无明显潜伏期者4848h h注意:潜伏期注意: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平均潜伏期+48+48h h发病 入院 (五)医
37、院感染诊断原则(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l 病人发生急性多发性创伤、烧伤和急性脑卒中,几小时内即入院,病人发生急性多发性创伤、烧伤和急性脑卒中,几小时内即入院,病前健康无感染。这类病人发生感染即使发生在病前健康无感染。这类病人发生感染即使发生在4848h h以内也列入以内也列入医院感染,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者自身细菌可短期即引起感染,如医院感染,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者自身细菌可短期即引起感染,如上呼吸道细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另外,严重创伤可致全身炎症上呼吸道细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另外,严重创伤可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肠道细菌移位也可发生在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肠道细菌移位也可发生在2424小时左右。
38、小时左右。l 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2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如如: :输血相关感染输血相关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 (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3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合感染) )的感染。的感染。u 注意:注意: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u 肺炎肺
39、炎败血症,属新的医院感染败血症,属新的医院感染u 迁徙灶不算医院感染:迁徙灶不算医院感染:u 败血症后在远隔器官或组织形成病灶,如肝、肾、盆败血症后在远隔器官或组织形成病灶,如肝、肾、盆 腔等部位出现继腔等部位出现继发脓肿。发脓肿。感染性疾病本身并发症不列人医院感染,如阑尾炎穿孔感染性疾病本身并发症不列人医院感染,如阑尾炎穿孔并腹膜炎;菌血症并肝脓肿。并腹膜炎;菌血症并肝脓肿。u 另外邻近部位感染的自然扩散也不列入医院感染统计,如肺部感另外邻近部位感染的自然扩散也不列入医院感染统计,如肺部感染所致脓胸。染所致脓胸。 (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4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
40、获得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注意:宫内感染与新生儿感染鉴别:注意:宫内感染与新生儿感染鉴别:宫内感染 新生儿感染 一般反应差一般反应差 一般反应好一般反应好口鼻腔分泌物涂片脓球(口鼻腔分泌物涂片脓球(+) 涂片脓球(涂片脓球(-)出生后出生后48h内出现明显临床症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状和体征 出生出生48h以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以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体征 (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5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疱疹病毒、如疱疹病毒、TBTB杆菌等的感杆菌等的感染。染。 u 注意:潜在性感染激活注意:潜在性感染
41、激活:u 人体首次感染疱疹病毒、结核等,一般不发病,人体首次感染疱疹病毒、结核等,一般不发病, u 细菌或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免疫功能低下或在某些诱因的激细菌或病毒在体内潜伏下来,当免疫功能低下或在某些诱因的激发下,如创伤、放射治疗、使用激素等,病原体重新活动起来,发下,如创伤、放射治疗、使用激素等,病原体重新活动起来,引起机体组织损伤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 6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五)医院感染诊断原则v 输液反应与医院感染鉴别:输液反应与医院感染鉴别: 出现输液反应,出现输液反应,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除,
42、为热原反应,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除,为热原反应,不算医院感染。如不算医院感染。如10小时后高热不退,血常规小时后高热不退,血常规WBC计数计数或血或血培养(培养(+),应考虑医院感染。),应考虑医院感染。v 医院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诊断,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诊断,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三、常见三、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v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体温发热,体温3838超过超过2 2天,并伴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天,并伴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注意: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注意: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
43、(如过敏)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症。v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 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并不难。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并不难。 1 1、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稳定期必须在半月以上,、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稳定期必须在半月以上,X X线胸片或病原体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复发复燃均不算医院感染。线胸片或病原体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复发复燃均不算医院感染。 2 2、病人同时有上、下呼吸道感染仅报告下呼吸道感染。病变局限于气、病人同时有上、下呼吸道感染仅报告下呼吸道感染。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为医院感染肺炎道者,为医院感染
44、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分别标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分别标明。 (一)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 3 3、肺炎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以下几点:、肺炎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以下几点:v 不发热,肺部可听见罗音,要与心衰鉴别。不发热,肺部可听见罗音,要与心衰鉴别。v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累及呼吸系统,临床上常出现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累及呼吸系统,临床上常出现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的症状和体征,炎的症状和体征,X X光片有显示,不算医院感染。经激素等治疗控制后光片有显示,不算医院感染。经激素等治疗控制后再出现肺炎表现,应列为医院感染。再出现肺炎表现,应
45、列为医院感染。 4 4、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算医院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算医院感染v 诊断吸入性肺炎必须对吸人物的性质、吸入后自然吸收情况及是否发生诊断吸入性肺炎必须对吸人物的性质、吸入后自然吸收情况及是否发生感染性肺炎进行分析。除外宫内窒息窘迫等因素造成的宫内肺炎。感染性肺炎进行分析。除外宫内窒息窘迫等因素造成的宫内肺炎。v 若为急产、窒息、助产士未及时清理呼吸道所致的吸人性肺炎多为医院若为急产、窒息、助产士未及时清理呼吸道所致的吸人性肺炎多为医院内感染。吸入乳汁、羊水后内感染。吸入乳汁、羊水后6868小时后即缓解不列为感染,但若持续加小时后即缓解不列为感染,
46、但若持续加重继发感染则列入医院感染。重继发感染则列入医院感染。 (二)腹部和消化系统v 1 1、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临床诊断:符合下列3 3条之一即可诊断。条之一即可诊断。 急性腹泻每天急性腹泻每天3 3次以上,连续次以上,连续2 2天,或天,或1 1天水泻天水泻5 5次以上者。次以上者。 急性腹泻,便常规镜检白细胞急性腹泻,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10个个/ /高倍视野。高倍视野。 急性腹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急性腹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v 注意:应排除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注意:应排除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慢性腹泻的急性发
47、作及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腹泻。性因素所致的腹泻。v 2 2、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 患者出现发热(患者出现发热(3838)、恶心、呕吐和)、恶心、呕吐和/ /或腹痛、腹泻、无其他原因解或腹痛、腹泻、无其他原因解释。释。 (二)腹部和消化系统排 除 非 感 染 因 素 所 致 腹 泻导泻肠道站位性病变肠黏膜水肿(低蛋白血症)消化酶降低l慢性感染急性发作l腹腔或盆腔手术肠 炎 (排除下列因素) (二)腹部和消化系统v 3 3、腹(盆)腔内组织感染、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
48、计为医院感染。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三)泌尿系统 WHOWHO提示:临床泌尿系感染提示:临床泌尿系感染70-80%70-80%与插管有关与插管有关 (1 1)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出现尿道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2 2)尿检尿检WBCWBC数:男性数:男性55个个/ /高倍视野,女性高倍视野,女性1010个个/ /高倍视野。高倍视野。 (3 3)病原菌: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不同种类细菌标准也不病原菌: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不同种类细菌标准也不一样。一样。 (三)泌尿系统说明:说明:
49、u 非导尿或穿刺留取的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非导尿或穿刺留取的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应考虑有污染可能,需重新留标本送检。细菌,应考虑有污染可能,需重新留标本送检。u 尿标本应及时送检,若在室温下放置超过尿标本应及时送检,若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 2小时,即使培养结果小时,即使培养结果细菌数细菌数10104 4cfu/mlcfu/ml或或10105 5cfu/mlcfu/ml,亦不作为诊断依据,应重新,亦不作为诊断依据,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留取标本送检。u 女性患者尿液中细菌数女性患者尿液中细菌数10105 5cfu/mlcfu/ml,先排除阴道炎,再考虑泌,先
50、排除阴道炎,再考虑泌尿道感染。尿道感染。u 尿培养霉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算医院感染。但重新送检尿尿培养霉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算医院感染。但重新送检尿标本,连续两次以上培养阳性应诊断标本,连续两次以上培养阳性应诊断。 (四)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官(或腔隙)感染。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感染发生于术后无植入物手术,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天内; 有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工关节等)术有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工关节等)术后后1年内发生与手术有关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