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专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专题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专题第一专题地球概况和地球运动地球概况和地球运动 第二专题 资源、人口与环境资源、人口与环境四、重难点分析四、重难点分析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及九大行星二、太阳及九大行星三、地球形状和大小三、地球形状和大小四、地球的外部圈层四、地球的外部圈层五、地球的内部圈层五、地球的内部圈层六、地球的表在形态六、地球的表在形态一、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 必须懂得什么是天体系统必须懂得什么是天体系统2、几个概念的理解:宇宙、恒星、几个概念的理解:宇宙、恒星(难点是:恒星光度和亮度的区别)(难点是:恒星光度和亮度的区别)3、认识银河系
2、、认识银河系1、首先懂得天体系统、首先懂得天体系统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宇宙银河系银河系太阳系太阳系地球地球这一由大到小的组成系统这一由大到小的组成系统2、了解宇宙和恒星、了解宇宙和恒星(难点:恒星的光度和亮度)(难点:恒星的光度和亮度)v 宇宙和恒星的概念:宇宙和恒星的概念:宇宙:宇宙:是天体万物,是一切存在的总称。宇宙是是天体万物,是一切存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恒星:恒星: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太
3、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或类似球形的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特点是飞快地运动着、一般能发光发热特点是飞快地运动着、一般能发光发热光度光度亮度亮度:恒星本身的发光程度,即它表面所发光量的强弱,用绝对星表示:恒星在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肉眼所见恒星明亮程度的大小,用视星等表示视星等分为六级,一级最亮,六级最暗v 搞清恒星的光度和亮度的区别搞清恒星的光度和亮度的区别宇宙中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太阳位于银盘的一个旋臂上,距银心有一段距离宇宙中已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称为总星系形态如铁饼状的圆盘体3、对银河系的认识、对银河系的认识v 搞清太阳在其中的位置搞清太阳在其中的位置中部较厚:核球四周较薄:银盘二
4、、太阳及九大行星二、太阳及九大行星(这是本章的第一个重点内容)(这是本章的第一个重点内容)1、记住太阳外部的三个圈层的名称、记住太阳外部的三个圈层的名称 和相对位置和相对位置2、记住九大行星的名称和相对位置、记住九大行星的名称和相对位置分别认识类地行星和类要行星分别认识类地行星和类要行星的位置和特征上的差异的位置和特征上的差异日冕色球光 球太阳内部底层为光球,厚度500千米,在太阳大气中密度最高,是整个太阳中最明亮的部分,光辐射从这里发出,人们所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光球中层不色球,厚度约2000千米,亮度仅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密度也较低,边缘呈锯齿形(日饵),是强烈的上升气流所致外层为日冕,厚度为太阳
5、半径的几倍,密度、亮度很低,其气体粒子不断向外扩散,形成太阳风温度1、太阳的外部圈层、太阳的外部圈层太阳是地球能源的真正来源太阳是地球能源的真正来源2.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掌握九大行星的位置(水星离太阳最近,地球掌握九大行星的位置(水星离太阳最近,地球离太阳第三位远,金星和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离太阳第三位远,金星和火星是地球的近邻)(除冥王星)类型包括行星代表行星特 点类地行星(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球离太阳距离近,质量较小,密度高,重量高,表面温度高,自转速度慢,卫星少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离太阳的距离远,质量大,密度低,质量轻,多无固体表面,温度很低外行
6、星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指所有行星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几乎 近于圆形:所有行星的公转轨道面都是比较接近的, 大体在一个平面上,与地球轨道面的交 角都不大:指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相同的,也 同太阳自转的方面一致总结性的问题:总结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如何回答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v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以及行星、卫星及慧星、流星和星际物质,主要是太阳和九大行星v 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太阳上,光和热也来源于太阳v 行星有九大行星:包括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v 太阳的特征:以太阳为中心,行星、卫星及慧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环绕太阳公转v 太阳大体上是个球体
7、三、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三、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知道地球的形态知道地球的形态记住地球的半径数据记住地球的半径数据2、认识地球特征的意义、认识地球特征的意义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日地平均距离1.196 108千米 梨状体赤道半径大于两极半径,且北极略 突、南极略平 巨大的体积: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地半径6357千米、体积1.0831012立方千米 巨大的质量:5.976 1027克接受太阳热辐射是适中的,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对生命圈的出现十分重要形成强大的引力,避免地表大气逸散到外层空间去,对生命的存在有利是地表自然环境产生的基础也是生命产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球状的形态
8、使地球上各处太阳高度不同,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然现象的复杂多样四、地球的外部圈层四、地球的外部圈层(这是这一节的第二个重点)(这是这一节的第二个重点)1、先搞清同心圈层的概念、先搞清同心圈层的概念2、记住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记住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3、知道每个圈层的作用、知道每个圈层的作用(特别认识大气层的最底层的作用)(特别认识大气层的最底层的作用)1、同心圈层:、同心圈层: 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P44页的示意图以固态的地球表面为界,以外部分为外部圈层,以内部分为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超外圈磁层人类居住场所地球的
9、圈层结构示意图内部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相互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圈层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汽态水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和大气圈、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3、大气层最底层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有关、大气层最底层对流层与人类生活有关(查看教材(查看教材P45“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图)图)v 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v 水圈中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对流层有关 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气密度最大,并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
10、象的活动场所; 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五、地球的内部圈层五、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理解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要求理解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是这一节的难点内容)(是这一节的难点内容) 要求认识地壳部分陆壳和洋壳的区别要求认识地壳部分陆壳和洋壳的区别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 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各自又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各自又分为两部分分为两部分 地壳部分很重要:地壳部分很重要: 与人类生活有很大关系,如地震与人类生活有很大关系,如地震现象、矿产资源现象、矿产资源 人类对地球内部相对了解最
11、为详人类对地球内部相对了解最为详尽的部分尽的部分大陆型地壳为双层结构,大洋型地壳单层结构(1)地壳结构:质量占全球极小,密度小空间上分布为陆壳和洋壳以康拉德面分为两层:上层(硅铝层)和下层(硅美层)富含氧化硅和氧化铝富含氧化硅和氧化镁(2)地幔:质量占全球约七成,密度向内逐渐增大结构:上地幔(含软流圈)、下地幔位置:位于岩石圈之下,在上地幔60250千米深度范围内地质意义:可能是岩浆的源地,并与地球表面的许多活动 有密切的关系,造成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和板 块构造,在地表出现地震和火山现象,形成有 用的矿藏。软流圈 地壳和上地幔底部统称为岩石圈,为坚硬的岩石组成。结构:外核由铁、硅、镍等构成,呈
12、熔融态或近于液态内核由铁和镍构成,可能为固态作用:由于外核流体的运动,根据磁流体力学的规律而形成地球磁场(3)地核:质量占全球三成,密度高(4)地球表层 是一个独特的物质体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交错重叠的复杂综合体,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六、地球的表面形态六、地球的表面形态1、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含义和分布2、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形态,特别是陆地部分1.海洋和陆地的含义和分布海洋和陆地的含义和分布海洋海洋 :地球以海洋为主,地球以海洋为主, 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陆地陆地 :陆地与海洋面积相关悬殊,没有统一的陆地与海洋面积相关悬殊,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世界大陆特点: 海洋面积
13、占有突出优势 (70.8%)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十分不均(北半球陆地多于南半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 海洋的平均浓度远大于陆地的平均高度(马里亚纳海沟、珠穆朗玛峰) 洋是主体和中心(89%), 海是次要的(11%),位于大洋的边缘 世界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地中海、内海和边缘海四大洋 海洋底部地貌形态: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2.海洋和陆地的形态海洋和陆地的形态v 世界大陆组成: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洲大陆v 陆地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 、盆地六大洲历次考题:1、地球表层是一独特的物质体系,实质上是由大气圈、 、 和岩石圈互相
14、渗透、交错重叠的复杂综合体。2、太阳的高温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能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氢核 为氦核的核反应中产生的。3、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A、沿海平原 B、大陆架 C、大陆坡 D、大洋盆地4、简答地球表层的鲜明特征。水圈生物圈聚变c一、学习要求一、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和理解:重点掌握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和时间3.2 3.2 天体的运行天体的运行不作教学要求:不作教学要求:天气、气候、大气环流二、学习方法指导二、学习方法指导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抓住两点:特征,即规律性和影响,即自然现象上的反映要认识地球的运动对人类的活动带来的重大影响2、季节和历
15、法、季节和历法主要是季节和时间,要求知道如何规定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只作一般了解三、学习资源三、学习资源1、文字材料:、文字材料: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主教材第主教材第193-215页页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辅导材料辅导材料2、 IP课件第七讲课件第七讲四、重难点分析四、重难点分析一、地球的自转一、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二、地球的公转三、四季和五带三、四季和五带四、时间和时区四、时间和时区一、地球的自转基本要求:1、了解有关概念 2、掌握地球自转特点及其影响1、自转、自转 几个基本概念 赤道:垂直于地轴的最大的圆(00) 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南北两极为900) 经线:被南、北两极
16、等分而成的半圆(子午线)(向东向西各从00 到1800) 本初子线: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00)地心赤道地轴北极南极纬线经线 地球自转特征(即规律性):v方向: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逆时针)v周期:周期性的运动,周期为一日恒星日(3600 ,时间是23时56分)太阳日(360059,时间是24小时,是地 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周期)v速度:角速度(150/小时,全球一致) 线速度(纬度不同而不同,赤道上最大,山顶上的大于地面的) 地球自转的影响(即自然现象上的反映):v 天体的周日变化: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如太阳的 周日运动,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v 地转偏向力:对地球大气和洋流的运动有影响
17、使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是一种惯性力 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速率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在不同纬度上线速度不同引起的(物体静止时或在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二、地球的公转二、地球的公转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公转特征体现在轨道、周期和速度上2、公转影响表现在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上 几个基本概念 近日点: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点 远日点: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点 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地轴倾斜:地球沿轨道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不垂直始终指向北极), 也即赤道面与黄道面不重合1、公转的特征(规律性):1) 严格的轨道 有三点说明:第一,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第二,公转方
18、向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第三,公转是倾斜的,与黄道面有交角2)周期:有四种周期真正周期 恒星年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0所需时间)实际使用 回归年:365.2422日(太阳在黄道上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与地球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3)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角速度:3600/年,平均线速度29.78千米/秒(近日点最大、 远日点最慢) 公转的影响公转的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上间接影响造成了四季的演变 原因:地球始终倾斜着绕太阳公转 中国大部分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然后逐渐减小,冬至日反之。 讨论题:讨论题:请判断一系列自然现象,请判断一系列自然现象
19、,如昼夜、四季、极昼、极夜、如昼夜、四季、极昼、极夜、动物的行居、鸟类的迁徙等现动物的行居、鸟类的迁徙等现象是否与自转或公转有关,是象是否与自转或公转有关,是分别造成的原因,还是共同影分别造成的原因,还是共同影响的结果。响的结果。三、四季和五带基本要求:了解四季产生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产生的原因与地球公转的存在、公转的规律有联系由于地球倾斜公转,造成太阳光射向地面的倾斜程度(即太阳高度)和照射时间(即昼夜长短)的变化,使得地球获得热量有差异。季节季节中点时间太阳直射点春季春分点3月21日赤道夏季夏至点6月22日北回归线(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秋季秋分点9月23日赤道冬季冬至日12月
20、22日南回归线(南极圈极夜)(北极圈极昼)2、五带的划分类型: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划分标准: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标准定出的纬度地带纬度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北寒带北温带热 带南温带南寒带有极昼现象有极夜现象北极圈南极圈无极昼极夜无直射阳光有直射阳光无直射阳光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五带天文特征热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太阳高度最大为900 光照最强烈昼夜长短变化不大南温带太阳终年不会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大值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昼夜变化幅度随纬度增加而扩大北温带南寒带太阳高度很低,光照强度小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夏季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昼(间隔时间为半年,且同一时间特征相反)北寒带
21、四、时间和时区1、要认识时间的类型和区别2、学会时区的换算 (是地球知识的难点)区分:时刻和时段度量: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标准日:以地球自转为基础,计量时间 的基本单位分为:时:一个平太阳日分为24个平太阳时分:一个平太阳时等分为60个平太阳分秒:一个平太阳分等分为60个平太阳秒地方时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不同的经线上各地都有自己的正午时刻标准时一定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全球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为15度,全球24个时区)1、时间、时间 标准时与地方时有什么区别?标准时与地方时有什么区别?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刻相差4分;经度相差1分,地方时刻相差4秒。2、时区的换算时区分
22、布特点:在世界地图上由零度经线向东为东时区,由东一区逐渐过渡到东十二区;向西为西时区,由西一区到西十二区同一时区内标准时是相同的,相差一个时区就相隔一个小时时区换算规律:位于本时区以东:时间要增加,向西时间要减少举例:如东八区为9时,则东十区为11时如东八区为20:00,则西十二区是2:00第一专题重点提要第一专题重点提要 太阳大气的三个圈层:太阳大气的三个圈层:光球、色球和日冕光球、色球和日冕 类地行星组成:类地行星组成: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特点:类地行星特点: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距太阳近,体积小,质量小,密度大,表面温度主密度大,表面温度主 行星的运
23、动规律:行星的运动规律: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一)地球概况(一)地球概况 同心圈层:同心圈层: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同心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地壳:地壳:空间分布区别空间分布区别陆壳、洋壳陆壳、洋壳 内部结构区别内部结构区别硅铝层、硅美层硅铝层、硅美层 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是一切存在的总称。宇宙是天地万物,是一切存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
24、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是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大陆组成:大陆组成: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 陆地地貌陆地地貌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的规律:体现在确定的体现在确定的方向方向、周期周期和和速度速度上上地球的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的影响:表现为表现为天体的周日运动天体的周日运动和和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体现在严格的体现在严
25、格的轨道轨道、周期周期和和速度速度上上地球公转的直接影响:地球公转的直接影响:表现在表现在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和和昼夜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上的变化上(二)天体运行(二)天体运行 地球五带:地球五带:指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指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时刻:时刻:分为分为地方时地方时: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 本经度的时间本经度的时间 标准时标准时:一定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一定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又分为又分为区时区时和和法定时法定时国际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规定:规定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减少一天界线时日期减少一天1、教材、教
26、材P156 D5、D9、D13 P219 D19、D272、P219 D34,在书上做,下节课,在书上做,下节课对答案对答案3、网上讨论题(见前面)、网上讨论题(见前面)第二专题 资源、人口与环境(IP课) 5.1 地球上的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7.1 人类生存的环境7.2 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7.3 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包涵内容包涵内容学习目的学习目的通过学习资源、人口、环境的特征和现状,认识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要认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起忧患意识,保护好自然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学习方式学习方式1、先了解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要求、先了解本专题
27、内容的学习要求、 重难点内容重难点内容2、对照学习要求和重难点听、对照学习要求和重难点听 IP 课件课件(第八讲)(第八讲)3、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难点提示一、学习目的一、学习目的 5.1 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资源问题作为当今世界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难题之一,要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保护自然资源已迫在眉睫学习指导学习指导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1、先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现状三、重难点分析三、重难点分析一、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由此产生的资源问题和由此产生的
28、资源问题二、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二、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一、学习目的一、学习目的7.17.1 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1、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2、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自觉保护生态、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自觉保护生态平衡。平衡。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1、先认识环境的概念及作用、先认识环境的概念及作用2、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类型类型3、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认识保持、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认识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生态平衡的意义1、环境及其作用、环境及其作用(难点)(难点)首先搞清环境的概念首先搞清环境的概念其次掌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
29、系其次掌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重点)(重点)首先搞清概念和结构,通过实例理解首先搞清概念和结构,通过实例理解其次知道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其次知道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三、重难点分析三、重难点分析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难点)(难点)关键是:关键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二者间形式上的异同者间形式上的异同(二者的作用、不同的特征、相互的联系)(二者的作用、不同的特征、相互的联系)4、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 要求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知道破坏要求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知道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的严
30、重性生态平衡的后果的严重性7.27.2 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一、学习目的一、学习目的了解有关人口的三个问题:了解有关人口的三个问题:1、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2、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人口问题及其对策、人口问题及其对策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1、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分布的状况2、理解和掌握人口问题的产生、影响和对策3、有所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的状况三、重难点分析三、重难点分析1、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了解增长过程:缓慢增长稳定增长迅速增长 掌握我国人口状况的三个特征 理解所谓的“地大物博”2、人口问题
31、的影响和对策、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人口问题四个方面的影响人口问题四个方面的影响对待世界人口问题的两个途径对待世界人口问题的两个途径我国的基本国策和长期战略任务我国的基本国策和长期战略任务我国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政策7.37.3 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一、学习目的一、学习目的 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认识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理解解决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理解解决环境发展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法是发展问题的唯一可行方法是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学习要求二、学习要求1、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2、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理解人类活
32、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了解传统发展观,理解可持续发展观、了解传统发展观,理解可持续发展观4、对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的内容不作教、对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的内容不作教学要求学要求三、重难点分析三、重难点分析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要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特别是大气和土壤的影响及成因2、发展与环境、发展与环境(重点内容)(重点内容) 大致了解传统发展观大致了解传统发展观 重点掌握重点掌握“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点观点认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认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理解其概念、含义。理解其概念、含义。播放播放IP 课件(第八讲)课件(第八讲)(50分钟)分钟)本专题重难
33、点内容提示本专题重难点内容提示一、一、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1、概念:、概念:自然环境中人类现在和将来可以直接获得或加以利用,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和条件o 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o 可利用的部分o 其范围随着人类利用能力的增强而扩大 5.1 5.1 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 2、类型、类型自然要素分类: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再生性质分类: 不可更新的资源(矿产)可更新的资源(水、生物、土壤)(搞清楚四大资源类型属于何种再生类型)3、 资源问题资源问题1)、两层含义:)、两层含义: 可再生资源被强烈破坏和过度利用,可再生资源被强烈破坏和过度利用,再生速度和能力逐渐降低,导致环境质再
34、生速度和能力逐渐降低,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量下降 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加强,变得越来越少不断加强,变得越来越少2)、造成原因)、造成原因造成原因造成原因:资源供需方面的资源供需方面的两种两种“不平衡不平衡”造成的造成的第一种:第一种:人类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人类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总量之间的不平衡和地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总量之间的不平衡第二种第二种: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布的不均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资源拥有和消费方面的不平衡在资源拥有和消费方面的不平
35、衡二、各类资源的特征二、各类资源的特征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理解它的双重属性理解它的双重属性 既有既有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的一面,也越来越的一面,也越来越爱到爱到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影响。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重点以特征和现状为主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o 土地类型多样o 可利用土地相对数量少o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衡o 具有生产能力o 数量有限(这两个是最基本的特征)o 具有时间性(季节性)o 有固定的空间和地域认识土地资源的四个基本特征:2、水资源、水资源 基本特征:o 淡水资源所占比例小o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o水资源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状况之
36、间存在许多矛盾o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o空间分布不均匀o时间上分配不均一、环境及其作用一、环境及其作用(这是一个难点)(这是一个难点)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7.17.1 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首先搞清环境的概念首先搞清环境的概念其次掌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掌握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1、环境的概念 无机环境有机环境:大气、水、土壤:生物(对人和生物来说,环境概念上的差异)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注意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改变大气成分: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生物影响了水循环:森林的作用生物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
37、态适应:保护色、拟态生理适应:仙人掌、骆驼行为的适应:生物钟、迁徙 生物的生存受该地区的温度、水分、地形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结构(重点、难点内容)(重点、难点内容)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先了解其概念和结构概念用图示结构上一个小池塘为例说明2、再了解生态系统类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生物非生物1、生态系统概念和结构两层含义:一是组成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二是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等其他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中型肉食动物四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微生物、小型动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温度、光土壤水
38、、二氧化碳、氧有机物等生物成分(生物群落)非生物成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小池塘为例:结构和功能学习结构时注意:学习结构时注意:要重视其中生物成分的各级层次,特别是消费者的组成之间的联系,是逐级消费的关系2、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三、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是一个难点)(这是一个难点)主要渠道主要渠道:通过营养关系,以食物链的:通过营养关系,以食物链的形式相互联系在一起形式相互联系在一起食物链: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以植物为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以植物为起点,各种生物点,各种生物 有机体通过食物的关系有
39、机体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关联而形成的一彼此关联而形成的一 个能量与物质的流个能量与物质的流通系统,称为食物链。通系统,称为食物链。 如植物如植物-昆虫昆虫-青蛙青蛙-蛇蛇-鹰鹰能量流动过程:能量流动过程:太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三级消费者热分解者散发到空气中物质循环过程:物质循环过程:生产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三级消费者土地、空气、海洋等 作用:作用:传递营养物质和生活活动需要的能量传递营养物质和生活活动需要的能量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的演化是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的演化是可循环的二者的联系:二者的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两者能量流
40、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而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而逐步转移,成为能流;逐步转移,成为能流;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从自然环境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从自然环境进入生物界而形成循环过程进入生物界而形成循环过程。四、四、 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概念 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输入输出=2、涵义、涵义v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和谐稳定的状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v 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v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界限
41、,调节难以有成效而使生态失衡3、生态失衡的后果、生态失衡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1、 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缓慢发展起伏增长迅速发展人口膨胀我国人口状况的三个特征:我国人口状况的三个特征:增长快、基数大、老龄化7.27.2 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人口的状况和人口问题2、 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标志:标志: 人口翻番的间隔越来越短人口翻番的间隔越来越短 世界人口增长率失控世界人口增长率失控 人口超过人口超过5000万的大国激增万的大国激增1)、产生原因和标志)、产生原因和标志2)、人口问题的影响)、人口问题的影响 对资源、
42、环境的压力加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剧 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严重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严重 城市人口膨胀,城乡矛盾激化城市人口膨胀,城乡矛盾激化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3)、人口问题的对策:)、人口问题的对策: 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大养育人口的能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大养育人口的能力;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逐步稳定人口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逐步稳定人口 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两个途径:两个途径:我国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7.37.3 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
43、层都有影响对大气:“三大元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大量燃烧)对土壤:土壤退化(过度放牧、耕种、盐碱化、森林砍伐)二、发展与环境二、发展与环境(重点)(重点)传统的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 标志: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标志: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志,发展的唯一标志,后果后果:经济发展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经济发展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础而难以持续础而难以持续原因原因:片面追求产值的增长:片面追求产值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概念:概念: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长篇报告会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
44、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不危及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1994年,中国政府批准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实质实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内容:内容:包括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追求的是三方面的协调统一。 核心思想:核心思想: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目标: 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既要
45、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危害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及资 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全球要联合行动 可持续发展定义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含义:1、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2、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3、强调代
46、际之间机会均等4、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5、要求建立机关报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观念1、教材、教材P374,D 1,3 教材教材P509,D7、8、19、292、小论文(讨论题):、小论文(讨论题):对当今世界存在的重大自然问题的认识对当今世界存在的重大自然问题的认识(网上递交(网上递交)3、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与评价、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与评价(第四次课)(第四次课)课后准备课后准备1、预习化学专题知识的重难点2、化学专题学习方法:小组学习内容安排内容安排第一小组:自然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量和量浓度第二小组:氧化还原反应第三小组:卤族、氧族和碱金属元素要求:要求:每一小组派出成员说明这部分知每一小组派出成员说明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发言加形考分)识的重难点(发言加形考分)进行重难点解析进行重难点解析124 结束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