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送别.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送 别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送别,能够用柔美的声音和合适的力度演唱歌曲,表达歌曲中的离愁别绪;2、通过哼唱旋律划旋律线,体会歌曲中四句旋律的走向和表现出的忧伤;3、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李叔同及其主要贡献,了解歌曲送别的曲调来源和学堂乐歌。重点:用柔美的声音和合适的力度演唱歌曲,表达歌曲中的离愁别绪难点:歌曲情绪的表达教学方法:视唱法、哼唱法、感受法一、导入1、默读诗句,体会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呢,请同学们先来默读一下屏幕上的诗句,感受一下诗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教师请几位学
2、生说说诗句表达的情感。2、朗诵送别歌词师:这几句诗都是送别诗中流传千古的佳句,它们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送别。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的母题,“送别诗”更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表达送别友人时离愁别绪的词,请大家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师:从这首送别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温婉苍凉和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解释“觚”)那么是谁写下了那么优秀的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大师。二、相关知识介绍1、认识李叔同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出生在天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李叔同从日本留
3、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他一生笃信佛教,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被人尊称为弘一大师,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先驱者。2、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曲调来源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听到了日本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创作的歌谣旅愁,对歌谣的旋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李叔同在经历了与挚友许幻园离别的场景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李叔同的送别以歌曲的形式流传至今,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首送别。三、学习歌曲送别1、听歌曲范唱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唱完后问学生感受如何。2、视唱乐谱师:这首歌的旋律你们熟悉吗?让我一起来唱一唱吧!(1)教师逐
4、句教唱乐谱(题示容易出错的地方)(2)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四个乐句的旋律走向(随歌曲的伴奏)师:歌曲的旋律流畅,四个乐句都是下行的,更能表现出离别时的忧伤,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产生凄凉、悲伤的情感。(3)教师指导学生随钢琴伴奏用“wu”音完整哼唱乐谱(4)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诵一下歌词吧!3、学唱歌词(1)师逐句教唱第一段歌词,之后请学生完整唱。(提示学生的声音)(2)师弹伴奏,请学生直接唱第二段词。4、歌曲演唱中的力度处理师:这首歌曲歌词的前半部分并没有直接描写离别的场景,而是全部用来写景: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这些都是离别的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依旧,但是在离别时听起来却倍感凄凉
5、。后半段以“今宵别梦寒”“惟有别离多”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离别的无奈。我们在演唱中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这种情感呢?(1)教师逐句范唱,并引导学生为歌曲标上合适的力度记号。(2)教师指导学生随伴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三、了解学堂乐歌师:在李叔同生活的那个时代,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兴起了一种为音乐课而编创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是以选曲填词的方式创作,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采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这类歌曲被叫作学堂乐歌。我们今天唱的这首送别的曲调就是取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是学堂乐歌中的一首代表性的歌曲。四、拓展师:这首送别被作为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从而流传的更加广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1、欣赏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听辨电影中歌曲的演唱形式。(合唱)2、说说欣赏感受师:电影中的送别是用合唱的形式表现的,丰富的声部配合更加富有表现力,渲染了离别的忧伤和无奈的情绪。我们音乐书上的歌曲也配上了简单的二声部,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五、总结下课师:我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感谢同学们和老师的配合,让我们一起唱着送别这首歌来告别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