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D打印技术的创意实体课程设计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3D打印技术的创意实体课程设计探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资料3D打印技术的创意实体课程设计探究.3D打印技术的创意实体课程设计探究作者:王昊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23期随着创客教育的不断发展,3D打印课程也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组成部分。然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设计与实施3D打印课程,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3D打印课程需要从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来保证对学生想象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确定课程目标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介入,不仅为创新教育奠定了实物验证的基础,更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环境。笔者认为,3D打印课程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确定。一是知识与技能:了解3D打印在工业时
2、代的价值和意义;理解3D打印的基本原理,知道相关硬件及软件的名称和基本知识;掌握工业设计的常识,掌握事物造型设计图的绘制;了解3D建模的原理,形成空间思维能力,能掌握3D建模的基本方法;了解3D打印的基本流程和各环节的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进行基本的操作与简单应用。二是过程与方法: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实物进行数据测量,并结合实际物体进行体积和尺寸的评估和设计;能多视角绘制设计图,并合理准确地标注设计的尺寸;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设备的功能,设计合理可行的造型;通过3D打印的实物进行实地使用验证,能根据验证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调整。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技术与生活的关系,关注信息技
3、术的发展,树立利用信息技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测量、设计、建模、加工的过程中,感受事物造型设计加工的快乐和成就,并通过一系列的创造实践过程,能客观、科学地认识事物相关联的知识和规律;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发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需求点,激发自我的求知与探索精神,形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生活的兴趣和习惯。四是行为与创新:勤思考善动脑,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利用3D建模打印技术实现创新思想,通过实践判断真伪,验证想法;规范安全使用3D打印的相关设备,养成合理地应用技术设备的行为习惯,并懂得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尊重他人作品,不轻易破坏拆卸他人作品,遵守公众领域的
4、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选择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设计与建模技术是3D打印的核心技术,是学生实现自主造型设计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技能,也是本课程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课程以“3D打印机为重要设备,建模技术为必备技能,创新思想为核心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进行内容建构。首先,3D打印机是实现设计物化的基础和保障。在设计打印的过程中,掌握了解3D打印的基本原理,能够操作3D打印机,懂得排除打印机的简单故障,能将设计的三维模型打印成型,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没有打印机的最终的成型出品,所有设计也都是纸上谈兵。其次,掌握造型设计的绘图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并根据前期设计草图,利用3D建模软件设计三维模型,
5、这也是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因此这里的设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创意实体的设计思路,另一方面是对建模软件的设计能力。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能根据实际环境的因素,合理巧妙地进行创意实体的想象与构建。这不但需要有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而且需要有立体空间感知和迭代更新的思考验证能力。基于以上原因,课程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模块。一是设计与测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分析问题找准关键点。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设计思路。能根据设计思路想法,脑中形成事物的基本造型。能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如游标卡尺、角尺、卡钳等)。准确记录测量物体的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计算无法测量数据。二是绘图
6、与建模。通过观察测量,能根据数据推断预设要加工制造物体的尺寸大小。理解从不同视角设计绘制物体的原理和方法。能按照实际比例绘制物体的不同平面度,并科学合理地标注出设计尺寸的数值。根据设计图,运用建模软件准确绘制事物平面轮廓。掌握三维建模软件基本术语和其对应的操作方法(如倒角、扫掠、阵列等)。掌握平面图形转三维造型的方法,能参照不同视角的设计图创建立体模型。能灵活运用软件中的各种工具(如壳体、投影、切割等),并根据模型的特点,创造性地综合应用工具进行模型的创建。能识别判断模型创建时出现的错误(如破面、尺寸等),并及时调整和修正。三是打印与调试。认识建模文件和可供打印机打印的文件类型。掌握打印切片软
7、件的操作使用,科学摆放模型文件并进行模型切片。学会3D打印机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认识PLA和ABS耗材的区别。能判断并排除3D打印机的简单故障(如翘边、堵丝等)。利用工具规范安全地对打印支撑进行处理。 课程开设建议课程具体开设时,学校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软硬件情况、校本特色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制订课程开设的形式、年段及课时。在形式上,本课程可以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拓展模块供学生选修,也可以作为一个拓展延伸项目融入学科教学,形成“3D打印+”的学科模式,如3D打印+科学、3D打印+数学等,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协调發展。学校可以整合本区域信息技术学科、校本课程或其他相关学
8、科课程进行适当设计。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常规教学形式进行,也可以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社团小组的形式进行。在开设年段上,笔者建议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为小学五年级,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也可以选择小学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开设课程。一些确有条件提前开设3D打印课程的学校或地区,前期授课时可以参与体验为主。从用3D打印技术解决学科或生活问题的角度考虑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将3D打印作为一种基本的研究工具来对待,特别要注意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认知状态的健康发展。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用每周12课时,如开设每周2课时,可两课连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操作性。在授课教师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多学科联合,如
9、科学或综合实践教师配合信息技术教师授课,启发带领学生对主题进行观察研究。 教学实践策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第一,坚持启智导学,引导学生从需求出发,发现问题思考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情境,鼓励学生研讨协作,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观察推演、设计模型并修改完善。除了积累成功经验,还要记录每一次的问题,避免在后续操作过程中出现同样错误。第二,注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教学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法、做法的研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实际认知相关联。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针对同一个造型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通过不同的建模过程对比,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法
10、。尊重学生兴趣和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组织实施个别辅导和分层教学的方式,为具有兴趣特长与能力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第三,重视能力培养,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在教授3D打印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创建真实问题情境,从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健康的主题模型設计。在学习活动中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品质的成长,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其胜不骄败不馁、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第四,构建任务驱动课堂模式。教学中教师应构建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具体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具体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前期绘制测量工作,通过多次测量绘制验证数据的准确度,从而确保打印物件的实用性,真实解决
11、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用整体设计、局部建模的方法,预算机器打印的误差值,确保实物的衔接和组合。通过实际打印的过程演示,帮助学生了解模型文件的可输出性。第五,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方搜集、制作资源提供给学生,以达到激发兴趣、解决疑难、拓展思维的效果。鼓励从事3D打印教学的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沟通,保证3D打印技术教学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学形成更紧密的联系。第六,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评价,关注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技能、设计品质、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考察评估学生综合能力指数。具体来说,可以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下表是笔者设计的课程学习评价表。总之,基于3D打印技术的创意实体课程设计,要本着发展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信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学生对实践创造的兴趣必将越来越浓,并对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