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 全册精品.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47600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1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 全册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 全册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 全册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 全册精品.doc(1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多属载体式知识,高考卷中难以独立成题,区域考查多以某一要素为主。重点放在学习区域的方法上和3S技术的应用方面。二、自学自练(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空间 单位。它是人们在 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指标 和 方法 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 区位 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 和 界线 。有的区域界线明确,行政区域;有的区域界线模糊,如自然区域。2特性: 整体 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差异 性。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

2、致,但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特性不同。 层次 性。区域的划分目的和尺度不同,必然出现不同等级的区域,同等级的区域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等级越高,差异性越强,反之,等级越低,共性越强。一个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一级区域。 可变 性。任何区域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异同比较(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点地理位置北纬 30 附近,我国东 部 沿 海 地区的中部, 长江 的入海口北纬 43 48 ,我国 东北 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

3、季风 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季节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以 水田 为主,较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以 旱地 为主,集中成片,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较丰富(丰富的石油资源)相同点都是 平原 地区(地形),并都位于我国的 东部季风 区(气候)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农作物 水稻 、油菜、棉花 春 小麦 、玉米、大豆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工业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

4、工业,成为 重化工业 基地商业贸易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三)区域的开发方式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原因: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开垦 困难;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2)农业社会: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原因: a船的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湖稠密使交通变得方便;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土壤的开垦不再困难;c北方人口的南迁使人口增多,为水稻的精耕细作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3)工商业社会:在全国的农业地位有所下降。 原因:

5、 a人均耕地面积 少 ,耕地破碎,粮食商品率 低 ;b“粮仓”地位让位于 东北 平原;c棉花生产不如新疆南部 和 华北 平原。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区域的特点区域是空间单位,差异性是永恒的,一致性是相对的,有的区域界线明确,如行政区域;有的区域界线模糊,如自然区域。1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如下图所示: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既有自然环境的差异也有人类活动的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3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相对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

6、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划分方案。例如,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2012启东高二检测)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2)与图示区域C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行政区政治文化区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山东省和青

7、岛市ABC D【解析】(1)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2)热量带、干湿区和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答案】(1)A(2)D考点二:区域比较区域比较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类比的内容有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资源、工业、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等方面。区域具有整体性特点,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和特征。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图1图2(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

8、两省区的自然特征。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矿产资源丰富,以_为主较少(2)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1)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2)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3)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发展

9、条件。【答案】(1) 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3)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四、 堂内练习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地C区域是在地里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区域含义及划分的理解

10、,区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是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关于松嫩平原与其他区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属于三江平原B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C松嫩平原和东北平原相邻D松嫩平原属于湿地区【解析】此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平原分布以及湿地的概念。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完成36题。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4主要分布在辽南各地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玉米、高粱 B大豆、甜菜、棉花C冬小麦、棉花 D春小麦、棉花5

1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林业基地畜牧业基地A BC D6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位于东部沿海南部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水稻土水田水稻种植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旱地耕作业A BC D【解析】第3题,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同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第4题,辽南属于暖温带,春小麦、甜菜等属于中温带农作物。第5题,东北可建成农、林基地,但棉花生产条件并不优越,畜牧业也不十分发达。第6题,长江三角洲位于东部沿海的中部,与松嫩平原相比,气候的海洋性较强,是综合性工业基地,为水田耕作业。【答案】3.C

12、4C5.C6.B7、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解析】从文字中强调后窗,房子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所以“后”是北面。北方在冬季吹西北风,所以没有后窗。8、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A雨热同期的气候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解析】长江中下游河流多,土壤中含水量大,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的生产资料不便开发此地区。9、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位置优越B地形平坦C气候温和D劳动力充足【解析】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又在东部沿海中线区域,地理位置优越。10、下列不属于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的是

13、( )A广阔的经济腹地B高素质的劳动力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D矿产资源丰富【解析】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矿产资源贪乏。11、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其区位因素的共同条件是( )A自然地理条件B经济地理条件C地理位置D资源条件【解析】把握题意,找共同条件。在题中出现两个“最大”。商业中心及港口都强调上海经济腹地广。五、课后练习1.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解析】总体而言,南方的土壤呈酸性,红色土壤。而农田大多为人工培育土。长江三角洲地区种植水稻,培育成水稻土。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

14、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16个市。都分别在江苏省、浙江省及上海地区。这些地区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地势低。3.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解析】南方民居的方位体现的不明显,大多城市是沿河分布,门朝河流;沿山前平原分布,房屋背靠山;沿山谷或河谷分布,房屋背靠山面朝河。整体与方向无关。而北方平原广阔,聚落呈方形,团块状,棋盘式。有明显的方位布局,尤其以北京城最明显南方房屋房檐宽主要是遮阳和避雨。4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长

15、三角发展水田耕作业,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方向B发展水平 C生活特点D发展条件【解析】本题在课本中有原文。地理环境总体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而本题问的是水热条件组合好,发展水田。假设水热条件不好,那能发展什么?所以本题着重发展方向。5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A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解析】联系必修二季风水田的特点。单产高,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机械化程度不高。6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

16、一组是 A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C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D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解析】分析此类题目,则必需清楚他们的地理位置。再结合作物的生长特点,很容易就能分析到位。北方:小麦、大豆、甜菜、花生。南方:油菜、甘蔗、水稻、橡胶。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21),完成79题。7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解析】根据题意看图,d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表的辐射多;且该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降雨少,晴天多。所以d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图21Aa Bb Cc Dd8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

17、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a洪涝灾害 Bb热量条件 Cc土壤肥力 Dd灌溉水源【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问题主要是旱涝灾害。9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解析】从图中分析,c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植被具有典型的沿海至内陆的地域分异。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材料二下图为河

18、西走廊简图(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2)河西走廊地区重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_。(3)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危害却很小,分析其原因。(4)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水源条件是决定生产、生活的主要条件。第(2)题,河西走廊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第(3)题,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风力作用强劲,降水稀少。第(4)题,由于气候干燥及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现象严重。【答案】(1)特点:多沿河流分布。原因: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可以作为水源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19、(2)资源丰富(3)河西走廊多大风天气,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北方土壤呈碱性,扬尘、扬沙可以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河西走廊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4)荒漠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主备人:徐光海 审核人:古丽贤一 高考预测从考查内容上看,3S技术的功能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考查重点,尤其侧重国土资源调查、野外考察、交通工具等实际应用。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国、表格数据图等形式出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二 自学自练(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0、主要包括 遥感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 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2应用(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资源探测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 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2)大众化应用: GPS汽车导航 、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二)、遥感(RS)1概念:是人们在 航空器 (如飞机、高空气球)或 航天器 (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 技术装备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遥感的关键装置: 传感器 3主要环节 目标物:物体 反射或辐射 电磁波传感器:收集、接受电磁波传输:图像胶片或 数据磁带 .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4特点:监测的范围 广 ,

21、速度快 ,节省人力、财力 ,提高 效率 。5作用:遥感信息是重要的 信息源 ,为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到 定量 、从静态到动态 、从过程到 模式 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定位 、 导航 的系统。2组成 空间部分 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特点:提供精密的 三维 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 连续性 和实时性的特点。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 地理位置 (经度和纬

22、度)、 高程 (海拔)。(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 地理空间 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简要程序信息源: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社会经济统计等获得的数据数据处理:建立 空间 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库:若干 图层 组成GIS数据库空间分析 表达:形式有 地图 、数字、 ;图像 、统计图表等3应用 (1)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空间信息 。 (2)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更为精确的 分析 、 加工 。 (3)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监测 及 评估预测 。 (4)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 地理信息技术 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2数字地

23、球是指 数字化 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三考点讲解1.方法技巧列表对比法如何区分“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主要组成部分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获取信息卫星(飞机)、传感器、地面接收站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定位GPS卫星星座、GPS信号接收机、地面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计算机系统2.运用顾名思义法记忆遥感的概念和主要环节:遥感的的概念中抓住关键词一是“远距离”,二是“感知”。 3.遥感探测的范围、获取资料的速度和周期、对地物的分辨率与运载工具飞行高度的关系:4.运用归纳法记忆遥感的关键装置传

24、感器的重要作用: 5.遥感技术的应用(1)资源调查;(2)环境监测;(3)自然灾害防御、监测;(4)农业方面(见下图)。 6.运用联系图式记忆全球定位系统概念、组成和主要工作过程以及“3S”技术之间的关系全球定位系统概念: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工作过程:“3S”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做关于3S技术中如何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应选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则应用GIS。四 堂内练习1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监测耕地变化

25、 调查作物分布 估测粮食产量 跟踪产品流向 A. B. C. D. 2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3.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GIS BGPS CRS D手工绘图4.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56题。5为了迅速获取地震灾区情况,应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

26、CGIS D数字地球6灾后玉树新县城的规划和建设随即展开,在此过程中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人工测绘GPSGISRSA BC D据英国每日邮报消息: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完成78题。7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8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2012江苏卷地理)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4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

27、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 、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等。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五课

28、后练习1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2009年7月8日凌晨,台风“莫拉克”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登陆。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以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气象预报2005年山东夏蝗发生面积达到450万亩左右,属大面积发生,占全国发生面积的一半。针对往年飞机灭蝗时定位不准,有时误将农药撒入池塘等问题,今年在蝗虫发生的高密度区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掌握防治区域。据材料完成34题

29、。3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A遥感技术 B卫星技术C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4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左右,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与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动车追尾,造成40人遇难,百余人受伤。据此回答56题。5保障动车安全运行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RSCRS和GPS DGPS和GIS6“723”

30、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救护车为将伤者尽快送入医院,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MSCGIS DGPS72011年7月19日,飞机前往目的地途中每位营员都可随时查阅自己的位置及飞临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采用的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82011年7月22日,该地学夏令营的营员们在野外考察时,使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屏幕上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营员们可能()地理坐标400000N1150000E海拔2 882m误差5mA.在测量太行山山脉中某山峰的高度B在泰山采集岩石标本C在河西走廊调查荒漠化状况D在云贵高原调

31、查植被破坏情况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回答910题。9图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相符的是( )A梯田 层层稻花香 B 风吹草低现牛羊 C 山歌阵阵采茶忙 D 翠竹青青有人家10制作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图,优先采用的技术是( ) RS技术 GPS技术 GIS技术 Internet技术 A B C D11(2011淮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于2009年10月21日出征南极。本次考察队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还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考察期间,考察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层冰芯钻探的场地。(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

32、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五、 自学自练(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2 资源探测 自然灾害 GPS汽车导航(二)、遥感(

33、RS)1 航空器 航天器 技术装备 2传感器 3反射或辐射 数据磁带4 广 快 人力、财力 效率 。5信息源 定量 动态 模式(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 定位 导航 2 GPS卫星星座3三维 连续性 地理位置 高程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地理空间 2空间 图层 地图 图像3空间信息 分析 加工 动态监测 评估预测 (五)1地理信息技术 2数字化 四堂内练习1【答案】:A【解析】考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平台能动态监测耕地变化,调查农作物分布和病虫害,监测农作物长势而估测粮食产量等(产品的市场跟踪是GIS的功能),选A.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

34、用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卫星云图需要远距离感知,可利用遥感技术;查询地理数据和选择考察路线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3【答案】A 【解析】注意审题,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资料后,再进行分析处理采取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GIS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作用。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3S技术及其应用。对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在监测自然灾害的应用。遥感技术平台能动态监测到受灾区域的范围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种类。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

35、应用。在题中可以看到关键字“卫星照片”、“监测”;就可以看出是遥感技术手段。8.【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注意关键点“30年的数据”、“动态显示”、“预测变化趋势”。对信息源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所需数据。熟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过程。9【解析】 第(1)题,联系热点考查南极的主要自然特征。极地考察一般选择在当地极昼时,但此题是考查光学仪器的天文观测,因此在当地极夜最好。第(2)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对某地的三维坐标进行定位和监测,并能对某物体的行动轨迹进行跟踪定位。第(3)题,考查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处于西风带、西风漂流地区,因此风高浪急;同时该地纬度

36、较高,常有冰山漂浮。第(4)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澳大利亚大陆既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5)题,考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条件。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带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该地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极夜(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37、【评析】: 昆仑站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回答时应从气候、大气层厚度和人类影响三个方面回答,能24小时观测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某点地理坐标应该是全球定位系统具备的功能;科考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难回答需要考虑当地位于极地东风带、纬度高温度低冰川广布,逆流行驶等问题;图中P大陆是澳大利亚,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符合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的则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两者影响因素分别为热量和水分;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带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草场、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如农业

38、技术、交通和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尽量回答全面。课后练习1.A【解析】本题考查GIS的应用。“为设计合理的线路”就得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2. A【解析】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题干中说明“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并“及时预警”,最佳的应是遥感技术。34C、A【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在治蝗过程中,首先通过遥感技术来获知地面作物受蝗虫影响的情况,然后通过卫星定位技术来精确定位、进行防治,故C项正确。第4题,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所反射的光谱与正常作物反射的光谱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可通过遥感技术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5-6D、C【解析】第5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动车运行中的车况,需运用GP

39、S技术进行监控;调整其运行状况需用到GIS技术。第6题,为尽快将伤者送入医院,需运用GIS技术,了解路况信息及最近的医院的位置,为救护车选择合适路线。78D、A【解析】第7题,营员查阅自己的位置采用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查阅飞临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采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第8题,考查接收机的应用和地理位置的判断。该地坐标是(40N,115E),海拔高度是2 882m,因此,该地位于太行山。9.D【解析】在我国黄土高原西侧河西走廊附近,在秦岭以北,生产小麦。大部分处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在华北平原地区。茶大部分在酸性土壤的丘陵地带种植,总体南方种茶。在我国西南地区,水热组合好,丘陵山地为主,种植竹子

40、多。在我国两广地区在我国浙江、福建地区,丘陵为主。10.B【解析】本题制成区域植被图。首先得用RS进行区域探测,结合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信息用GIS进行分析得出植被区域图。11(1)GPSRS(2)C(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举任意两例即可)第一章质量检测主备人:徐光海 审核人:古丽贤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13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2下列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