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第课孟子两章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第课孟子两章教案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七课孟子两章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1理解“天时”地利” “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二、 【重点难点】1重点:(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2. 难点:(1)增强对国家
2、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2)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 ”) 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预习展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3、- - - - - 孟子 (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9) ,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
4、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 ?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整体感知1. 字音夫( f ) 米粟( s ) 亲戚畔之( p n ) 2. 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得 道 者/多 助, 失 道 者/ 寡 助。 寡 助 / 之 至,亲 戚/ 畔 之;多 助/ 之 至,天 下
5、/顺 之。3. 对照书下注释,指名学生疏通文句。4. 老师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 “城” 为内城, “郭” 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域民”: “域” ,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威天下”: “威” ,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寡助之至” : “之” ,动词,作“到”讲。“畔
6、”: “叛”的通假字,背叛。合作探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
7、,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2.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明确: 2、3 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 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 ,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 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 “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 “米粟非不多” ,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
8、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3.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 段?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第 4 段的作用是在前3 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 “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 段绝非多余的闲笔。注意下列词语:“故曰”,在文章中起承接作用。 “故”一笔概括了上文三段,“曰”总领发起下文议论。“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归纳:第 4 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4. 应该怎样看待孟子得“人和”的
9、主张?充分讨论明确: 孟子提出的 “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 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 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五、 【效果检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10、 - - - 六、 【课堂小结】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 ,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七、 【布置作业】八、 【板书设计】第 2 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入新课一位 动物学家 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繁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群强,而且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一分钟要快13 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别呢?原来,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羚羊群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在他们缺少了一群天敌。预习展示述:首先,我们先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出处。学生答:作者是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
11、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整体感知1. 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2.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合作探究1. 朗读课文,体会交流。(1)听范读。强调句子的节奏。“舜 / 发于 / 畎亩之中,傅说 / 举于 / 版筑之间,胶鬲 /
12、举于 /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 士,孙叔敖 / 举于 / 海,百里奚 / 举于/ 市。 ”“故 / 天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必先/ 苦/ 其心志,劳 / 其筋骨,饿 / 其体肤,空乏 / 其身,行/ 拂乱 / 其所为”(2)自由朗读。(3)齐读。2. 检查自学效果。(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舜 发于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曾益 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请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忙纠正。(2)翻译下面加横线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13、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学生依次回答,如有错,请学生更正,学生不会,教师更正。(3)学生快速对照相关译文,自我检查。3. 小组讨论交流。下面,请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 第 1 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明确:六位。即“舜” “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2) 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明确: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
14、干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了一番出色的事业。(3) 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4)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题难度较大,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答出:本课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5)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提示: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
15、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积极进取。五、 【效果检测】六、 【课堂小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 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既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七、 【布置作业】八、 【板书设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