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弹性学分制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研究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弹性学分制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研究 .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28 弹性学分制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弹性学分制教案的特点提出了以基础教案为契机,利用弹性学分制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弹性学分制;应用型;人才培养 西安理工大学是陕西省属重点院校,作为试点于2004年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的教案管理模式,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院根据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弹性学分制教案的特点,提出了以基础教案为契机,利用弹性学分制,培养综合能力,加大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基础
2、教案强化素质,树立目标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编译原理及操作系统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能力都可以向下分解成为专业基础课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教案配置流程如图1所示。 2 弹性学分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多类型人才 弹性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安排进程,这给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同,可以考虑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为研究型、工程型及应用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性质。
3、因此,在结束基础教育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所选方向,自主安排进程、选择学习时间和所需要的辅助课程。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开阔眼界,根据自己发展方向,依靠弹性学分制的优势,建立学科横向联合,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优势。 选择研究型方向的学生,需要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应该在基础课程上多投入精力,教师应鼓励其选择适当的数学基础课程,如离散数学、矩阵分析等课程,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选择工程型方向的学生,应鼓励其选择电路、电子及电工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对于软件编程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应鼓励其尽快选修足够学分,然后加强
4、实践编程的练习。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在教案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软件工程意识,适当布置大作业,让学生自由分组,教师再进行指导、检查及评分,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研究学习,实现在学习中把握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术。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承担着核心任务,因此除了掌握必要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2 / 28 应用软件以外,还应该了解该单位的专业背景。同具体的应用领域的人才相比,此类人才了解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例如,对
5、于喜欢图形绘制、动画制作以及声像处理的同学来说,可以相应选修艺术类、设计类等相关课程。如果想涉猎金融管理方面,就应该选修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课程,熟悉金融管理的规律、工作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3 强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应对社会选择的能力 目前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的实践经验只是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的一些简单的实践,比如拆装机实验、组网实验、简单的编程语言练习等,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对某个系统开发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但是企业招聘时都特别强调工作经验,原因在于企业不愿承担学生到岗后前期工作培训的成本以及培训后员工跳槽的风险损失。因此,在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分阶段对学生
6、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制定了充实的实践环节,如表 2所示。 在大学一年级设立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等,我们实行课时与机时,一比一平均分配,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能及时上机练习;大学二年级接触到专业基础课,如数据库、面向对象技术、C语言等,除了配备相应的上机练习以外,还在课程结束时开展课程设计环节,强化编程技能,积累编程经验,突出规范化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大学三年级,我们组织学生结合专业进行生产实习,学校与校外多家单位建立签订协议,作为学生定向生产实习基地,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实习,使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直接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软件人才。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
7、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四年级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和仿真训练,同时应该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制定适合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通过以上系统训练,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欣 . 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景的调研分析报告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225-226. 2 王荣德 . 地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5:92-94. 3 高玉杰 ,刘勇 . 高校弹性学分制教案管理模式探讨J. 辽宁教育研究,2005,(12:61
8、-62. 4 李桂春 . 关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怎样学习才能适应市场需求J. 科技信息 (学术版 ,2006,(5:136-137. 5 陈世琼 ,黎华 .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浅析J. 科技信息 (学术版 ,2006,(7:331-332. 摘要:本文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案中心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介绍了中心在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3 / 28 件系列实验改革中的做法和探索,详细阐述了对于微机接口实验课程的具体改进和创新举措。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微机;接口;实验;教案 1新的课程体系
9、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减,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已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针对当今国际电子设计业界对人才培养能力的普遍认同标准,必须强化学生嵌入式开发技术技能的培养。基于这点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列实验课程采取了全新的层次递进的方式,分阶段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特点。如图1所示: 新的课程体系的特点是:从第四学期到第七学期硬件实验不断线,层次逐步提高,实验内容衔接连贯;通过重组实验教案环境,构建反映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系列实验课程;强调各门课程明确分工、分层次培养学
10、生的独立组织硬件实验的能力,软件仿真验证能力,测量仪器使用能力;为提高教案效果,教师都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实验范例,还收到明显成效。 为体现分层次实验教案,加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设计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效结合学生在校所学习相应理论知识的内容,合理安排实验内容,从时间和内容上与理论课程相呼应,达到实验层次逐步提高,实验内容衔接连贯的目的;通过重组实验教案环境,构建反映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和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系列实验课程;强调各门课程明确分工、分层次递进地培养学生的独立组织硬件实验的能力,软件仿真验证能力,测量仪器使用能力;为提高教案效果,教师精心设计实验范例。实验内容从初级
11、实验开始,以一定的梯度逐步提升实验层次,最后完成设计一个综合实验。 2新的指导思想 “ 软硬件实验环境一体化、实验平台综合化、实验内容系统化” 是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单纯的软件实验和单纯的硬件实验都不利于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相分离的设计方法已经成为阻碍设计和实现复杂大规模系统的关键因素,构建软硬件一体化实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综合的实验平台可以进行多课程内容交叉的综合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需求的迅速提升推动系统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功能实现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系统化设计能力,实验内容的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
12、生的系统化设计的思想和能力。 3新的教案理念 (1 构建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开放型计算机实验教案大平台 中心提出着力构建多功能、开放型计算机实验教案大平台的建设思路,并将这一思想确定为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实验教案中心不但要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改革成果和一流的教案质量,同时还要高标准地建成多功能、开放式的实验教案中心和平台。该平台由通识实验教案和创新实验教案两部分组成,通识实验教案主要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创新实验教案主要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所开展的实验工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
13、8 页4 / 28 以综合设计、自主创新实验为主。 (2 实行针对 “ 拔尖 ” 学生的 “ 个性化 ” 培养模式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给“ 拔尖 ” 学生提供创新训练环境与条件,中心除建有“ 数字逻辑与电路 ” 、“ 嵌入式系统 ” 、 “ 可编程逻辑及数字系统” 等基础实验室外,还建有“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 软件创新实验室” 、“ 嵌入式创新实验室” 等创新训练环境,并相应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这些实验室主要用于对“ 拔尖 ” 学生进行 “ 个性化 ” 培养、电子赛事培训及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制作。经过此环节的训练,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创新能力均可得到较大的提高。 4新的
14、教案手段 为了提高教案质量,目前中心各实验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所有实验课都采用电子教案授课。同时,为方便实验室开放、实验教案管理,中心建立了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案中心网站,开发了实验室开放教案管理系统,各实验室开发的CAI 课件等多媒体实验教案材料均挂于中心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预习、准备、下载实验内容和相关应用软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成绩管理等实验教案活动;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学生预约及上课情况。 筹划建设网上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层次,扩大开放的覆盖面,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代化实验教案手段,中心积极筹划建设网上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室。该实
15、验室能够实现真实实验环境的虚拟,学生可通过网络,在远程操控实验设备与器件,并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这一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实验教案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案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5逐步完善的实验教材建设体系 为了确保实验教案质量,课题组的成员编写了数字逻辑实验教材、计算机部件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组成实验指导书,这些教材着重强调了实验规则、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巧、相关实验理论、实验预习、实验报告等方面的特点、注意事项和要求,其内容丰富且前后衔接连贯,使一个个孤立的实验,综合成一个知识的整体;课题组的成员准备将上述教材重新整理,编辑成系列教材正式出版。这些教材和已获校级重点教材由哈尔滨工程大
16、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电路与可编程技术实验教程及正准备组稿的ARM 技术实验教程、 FPGA技术实验教程一起成为新实验教案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 6微机接口实验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微机接口实验属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案中心所开设硬件系列课程体系中的提高课程。该课程是计算机本科硬件实验系列教案中的最后一门主干实验课程,是对数字逻辑实验、计算机部件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的最终学习内容的一次综合应用的检验,见图2。 目前的实验教案内容,仍单一的停留在考核学生计算机接口课程本身的工程阶段,多数实验工程只着重于学生对已有接口知识的检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基于此,在实
17、验教案研究的过程中,中心在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实施和探索: (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5 / 28 采取设计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挥创造才能,设计较新颖的实验,选用不同电路和不同编程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地掌握微机接口知识。 首先教师诱导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布置学生广开思路,设计实验方案。这可以使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究,从而达到拓宽、延伸课堂教案内容,强化教案效果的目的。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事物的方法和能力参差不齐,设计的方案也不尽如意,教
18、师必须认真检查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指导,使其完善。可挑选部分优秀方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可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的微机接口思维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微机实验教案中,尽可能地不给学生所谓的“ 标准答案 ” ,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对接口电路实行不同连接,芯片选择不同,结果可能不同,鼓励持不同意见者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进行争论。因为,只有通过争论,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促进思维发生飞跃,才能得到最佳结果。
19、如图3所示。 (2 分阶段批次培养,结合实验室开放采取跳跃式选拔模式。通过微机接口实验的基本教案环节,筛选和选拔表现较突出,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进行跳跃式培养。 通过实验室开放,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障,结合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技术保障。接下来教师设计出尽可能多的综合性实验工程(目前为 5-10个 ,鼓励这些较优秀的学生独立思维和探索。 通过通过学生良好的反馈作用,不断完善和修改实验内容,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并适当调整综合性实验内容的难度和知识覆盖程度,进入一个教案和实践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以教案小组为试点,从教师自身提高,积极开展实验教案内容和研究的探索。在结合现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20、充分挖掘现有实验平台和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用空间,通过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研发新的实验内容和具体实验工程。 7改革的成效 目前已完成的综合性实验内容有:基于嵌入式ARM 平台的五子棋程序、触摸评汉字输入模块、点对点通讯测试模块,图象编辑画板等。通过实验教案改革,培养一大批具有鲜明的创新思想,实践能力突出的本科生同学,他们在各种全国性的嵌入式大赛中均获得了突出的成绩。 中心通过实施 “ 个性化 ” 培养、计算机软硬件创新设计和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支持学生科技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使实验教案的范畴不单纯拘泥于中心本身所开设的选题。“自主学习、独立创新” 的学研结合模式在极
21、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攻关和自我创新的意识。微机接口实验的综合性教案内容还有待丰富和提高,这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6 / 28 相信随着嵌入式技术的提高,产品性能的不断改进,微机接口实验将越来越向生产实际倾斜,这也将是高校教案和科研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本文出自:计算机毕业网 1 武俊鹏 ,孙建国 ,张国印 . 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案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07,(24.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
22、2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 美 Vince J. Virtual Reality SystemsM. Addison Wesle 摘要 :本文结合作者承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设置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课程建设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无论其规模扩展还是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网络就是计算机” 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计算机网
23、络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方向,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内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同其他学科方向广泛交叉 ,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对其他学科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同时,由于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不能采用简单的一门课程来覆盖 ,需要一个经过规划的课程群才能较为系统地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体系总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大部分,如图 1所示。
24、(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基于分层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设计要点、基础理论、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主流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构建、使用和管理的各种实用技术。 (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到各个应用领域和学科的应用而产生的新的学科方向及其技术。 图1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 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庞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多种多样,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覆盖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是不现实的,所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在知识体系的三个层次中精心挑
25、选重要的内容,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案中组织建设若干门核心课程,建设好理论知识和实践两个环节,为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8 页7 / 28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 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工作,首先需要界定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确定哪些方面的知识涵盖进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去。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划分 ,要涵盖进网络课程群的重要内容包括现行主流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现行主流网络的核心协议的分析与设计
26、、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规划与构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以及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 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做了如下规划,如图 2所示。 图 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规划 (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基础性课程,为课程群中所有课程的先导性课程。主要讲授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参考模型,网络中各层的设计要点、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流行网络的网络协议的模型和原理等内容。 (2 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实践环节之一。主要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以及网络各层中核心协议的分析
27、和原理性实现。 (3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另一个实践环节。同样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和验证环节,与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同的是,所选取的实验是一些粒度更大、综合性更强的实验,需要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技巧,并具备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背景,才能出色地完成实验内容。部分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网络编程的知识。 (4TCP/IP 协议分析 :TCP/IP参考模型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为Internet所采用的协议族,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分析 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主要协议。主要包括Internet的设计原理、编址和路由选择技术、基于TCP
28、的编程技术和一些应用,如:域名系统、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邮件和万维网等应用。 (5 下一代互联网 :针对现有 Internet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 IPv4存在的问题 ,现有 Internet会最终缓慢过渡到下一代 Internet(IPv6, 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主要包括 IPv6的寻址结构、扩展头、身份验证和安全性、对任意点播和组播的支持以及对相关协议的影响,以及 IPv4向 IPv6过渡的策略和应用。 (6 网络规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本课程从系统方法学和网络工程的角度探讨网络分析、规划和设计方面的问题,系统地介绍网络规划及逻辑设计流程中每
29、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实践指导等。主要包括、网络互连技术概述、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工具、需求分析、流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和网络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设计、网络管理设计、网络安全设计、案例分析等。 (7 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 ,计算机网络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就是为保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8 / 28 计算机网络的稳定、高效运行而对网络设备所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措施。在本
30、课程中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核心协议(主要是 SNMP协议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工具以及简单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机制等实践环节。 (8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的应用学科方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为一系列课程,如电子商务、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Web服务等课程 ,在教案中可以自由开设。 2.2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经过我校计算机学院网络课程组全体教师若干年的努力,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初具规模、成效显著。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已经开设“ 计算机网络课程”(基础
31、学位课 ,必修 、“ 计算机网络实验 ”(基础学位课 ,必修 、“ 计算机课程设计”(基础学位课 ,必修 、“TCP/IP 协议分析 ”( 专业方向限选课 、“ 下一代互联网 ”( 专业方向限选课、“ 网络规划 ”( 专业方向限选课、“ 计算机网络管理 ”(专业方向限选课等核心课程 ,并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课程中开设了“ 电子商务”( 专业方向任选课和“ 网格计算课程”(专业方向任选课,并计划开设 “ 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 课程 (专业方向任选课和“Web 服务 ” 课程 (专业方向任选课。在每一门课程(实践课程除外 中 ,理论性知识讲解的同时,鼓励增加实践环节。这些课程基本上满足了计算机
32、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要。 (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9 / 28 “ 计算机网络 ” 、“ 计算机网络实验” 、“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 TCP/IP 协议分析 ” 以及 “ 下一代互联网 ” 等课程为学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础,该层次的课程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体系结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又介绍现在 Internet的主流协议族TCP/IP 协议族的进一步剖析,并介绍了未来Internet的发展和主流技术 IPv6。 (2 “ 网络规划 ” 和“
33、 计算机网络管理” 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用性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网络管理和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基础。 (3 “ 电子商务 ” 、“ 网格计算 ” 等新兴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在进一步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 ,为学生开阔了眼界,提供了接触新兴学科前沿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 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开展教案实践的关键和课程群建设的成果体现形式,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一贯得到了重视。 (1 注重引进相关课程的优秀教材1-7,如在 “ 计算机网络 ” 课程中中引进了世界经典教材Andrew S. Tanenbaum著的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这些经典教材使得相关课程的
34、建设与国内外优秀大学的课程教案站在了同一起点上。 (2 重视针对一些缺乏精品教材的课程开展了自编教材的工作,鼓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自身的教案经验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教材的成果,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 “ 计算机网络实验” 采用自编的内部指导教材。 “ 计算机网络 ” 课程设计的指导教材已于2009年6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从 2007级学生开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启用新编的教材。 “ TCP/IP 协议分析 ” 及应用教材于 2007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已在 “ TCP/IP 协议分析” 课程中采用 ,该教材荣获 2008年北京市精品教材。 “ 计算机网
35、络管理” 的教材已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现在已完成初稿编写工作,计划 2009年10月份完成校稿,2018年2月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 20092018学年第2学期的 “ 计算机网络管理” 课程中采用。 此外计划编写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中相关课程的教材还有: “ 网格计算 ” 课程教材和 “ 网络规划” 课程教材。 此外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重视对教案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积极开展教案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教案研究成果8-9。 3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承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目标和规划进行了初步的
36、探讨,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设实践,对三个知识层次中所包含的课程进行了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8 页10 / 28 绍,给出了一个课程群的初步的轮廓,希望能够对高摘要:本文在认识“ 学” 与“ 术” 和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规范了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 “ 学” 、“ 术” 范畴,并通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以及课时的合理分配,探索一种既有 “ 学” 又有 “ 术” 、“
37、 学”“术 ” 和谐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案模式。 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网络工程;学与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1对 “ 学” 与“ 术 ” 的认识 基础理论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的平衡与协调问题,可归结为“ 学” 与“ 术” 的关系问题。在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基础知识即为“ 学” ,专业技能即为“ 术” ,“ 学”、“ 术” 结合并且相互协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否则,有“ 学” 无“ 术”或有 “ 术” 无“ 学” 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来说都是不合格的。 2网络工程专业的“ 学 ” 与“ 术” 2.1网络工程的专业特点 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编码是080
38、613W,属于自然科学门类中的工学学科,其专业教案的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工程的需求与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布线、组网、应用开发、测试、运营、管理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是以合理的性价比实现需求说明中要求的网络设施和网络服务,其中包括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工程性特点。 从网络工程专业教案内容的层次看,各部分教案内容中均都包含基础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相关协议与标准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会通过不同的网络产品(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体现出来。另外,由于网络工程所完成的是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
39、、国防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还会涉及更多的法律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网络工程专业从工程性特点出发,还会进一步细化出技术特点、管理特点、标准特点和法律特点。因此,网络工程专业教案不仅需要基础知识教育,更需要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训练,还要强调工程思想和法律意识的养成,形成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2.2网络工程专业的“ 学”依据 “ 学主知 ” 的功能划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 学” ,从而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工科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40、与数理统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语言与翻译系统、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与系统管理、数据库技术与信息处理等;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Internet以及网络应用等;网络工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标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标准;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标准;网络应用开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精选学习资料 - - - -
41、-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8 页11 / 28 、网站设计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案例等。 2.3网络工程专业的“ 术”依据 “ 术主行 ” 的功能划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 术” ,从而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和常用外部设备 熟练的操作和一定的维护能力;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能力;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通讯、安防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能力;网络系统的性能分析能力;网络服务的配置与管理能力;一定程度的互联网络系统安全防范与跟
42、踪分析能力;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等。 3专业教案中的“ 学”“术 ” 和谐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学” 与“ 术” 和谐,可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时分配、理论与实践、考核体系等五个方面来考虑。 3.1课程体系和谐 根据网络工程的特点,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拓展课程四个层次来构建,课程内容既要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更要区别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在强调基础理论和系统性的同时,突显专业的应用型特点。 (1 公共基础课 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他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相似,可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与其他专
43、业使用相同的教案平台。 (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和技术平台四大模块。其中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概论等软硬件基础内容,并通过强化实践环节,训练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网络通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交换技术等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层次结构模型与协议集、TCP/IP 协议集与 Internet技术等网络基础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以及
44、网络互联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 按标准 /协议 /规程学习网络技术、规划网络系统、管理网络设施、开发网络应用 ” 等规范意识;技术平台模块目前可选择基于MS Windows 系统的 .net平台和 Linux 环境下的 Java平台,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功能与性能介绍、安装与使用、开发工具等。四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可构成网络规划、设计、管理、开发、应用、维护等网络工程各环节的专业基础。 (3 专业方向课 专业方向课主要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可选择一种主流平台(.net/Java作为技术支撑,各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将以此平台为基础,构成专业方向所需的知识框架
45、。其中后两个模块与技术平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首先掌握相应的平台技术。 1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包括网络工程技术、结构化综合布线、现代交换技术、网络设备的互联与调试等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工程实施方法,网络产品的技术性能、功能以及配置技术,结构化综合布线的基本知识、布线标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8 页12 / 28 传输介质的选择方法以及施工、测试、验收等诸多环节。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覆盖“ 规划 设计 选型
46、 施工 测试 验收 使用 管理维护 ” 网络工程全过程的技术能力。 2 网络管理与安全 网络管理与安全模块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协议分析与跟踪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仿真技术与性能分析等内容。其中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重点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网络管理平台、网络管理标准等更高层的管理技术,超越操作系统中简单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内容。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掌握几种具体的安全防范技术和网络性能分析技术。 除了对网络功能、性能、安全等技术性管理和维护外,网络管理还包括对网络工作人员的管理和
47、网络资源的管理,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资源管理和网络运营管理方面的内容。 3 网络应用系统开发 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模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技术内容,一方面是基于C/S结构的各类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另一方面是基于B/S结构的各类 Web网站开发技术。因此,主要课程包括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站的规划与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 4 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主要可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新技术课程,如NGN/NGI 技术,网格技术,移动多媒体网络技术,P2P技术、全光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二是与应用方向相关的课程,如网络游戏开发方向的游戏创意和美工处理,网站管理方向的网络运营课程等;三是研
48、究性、方法类课程以及其他需要拓展的课程,如MATLAB 应用编程、神经网络模型等。拓展课程将更好的匹配各类学生(考研、网络设计、应用开发、网络管理、网站运营等的特殊需求。 3.2课程内容和谐 课程内容的和谐是课程体系和谐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之间的严重重复、关系不明等问题。从专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 1 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 2 新课程的内容规范; 3
49、 各门课程中理论教案与实践教案内容的优化; 4 各门课程中工程化思想的体现; 5 新技术的融入。 通过课程内容优化,在减少不必要重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平衡课程内部的“ 学” 与“ 术 ” ,同时将相近课程合并形成新的课程。比如,原来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 和“ 计算机体系结构” 课程,就可以整合为“ 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 一门课程;原来的“ 汇编语言 ” 和“ 微型计算机技术” 可以整合成新的“ 微型计算机技术 ” 一门课,这样,所节省的课时可以开设必须的专业课程。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50、- - - - -第 12 页,共 28 页13 / 28 3.3课时分配和谐 课时分配包括以下四个层面:一是课程内部理论教案与实验教案的课时分配,参照教高20072号文件中 “ 实践教案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 ” 的基本要求,合理规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案课时与实验教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框架层面、功能层面、应用层面和支撑层面对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以我院为个案,探讨了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中“ 建网、建库、建队、建制” 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为其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信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