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43611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精品文档】第 11 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2009-8-5 15:24:14 阅读数:2261 网友评论:0 (顶:0,踩:0) 条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要想使学生获得有成效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

2、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

3、良好的学习习惯。 2、目前学校实际情况: 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2、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5、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6、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7、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老师教

4、学工作被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制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督促、学生的自我管理下,养成如下习惯: 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3、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善于动脑,不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有自己个性; 5、学习自觉,作业不懒散,做事不拖拉; 6、善于使用工具书,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养成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

5、调查研究法:本课题通过精心设计师生问卷,在各班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关内容的数据。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与研究改进方法、提倡素质和能力,实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4、观察法: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教师的反应。 5、案例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模拟在校选择的师生典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3-5月 、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制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教学环境研究”子课题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

6、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2009年6月2010年10月 、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底 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七、课题成果与形式 1、子课题研究报告 2、编撰若干与该课题相关的论文,争取发表或获奖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来源: 加入时间:2009-10-15 已读次数1806 一、

7、课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意义 1是适应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联系非常密切。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小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学习习惯与人格养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2是适应素

8、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发展赢得了更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社会的未来青少年们更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面对形势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9、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是一系列具体素质培养,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3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积累已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正呈几何级数增长,人要在这个世界立足、发展就必须和这个发展着的世界同步,必须顺应这个世界。因此,人的学习也走向终身化、自动化。*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刻指出了学习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新课程理念是“以人为本”,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学会

10、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结果更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的小学生,正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再养成就很难了。孩子要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的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的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意念教育。这其实就是一种行为习

11、惯的教育,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参与社会的竞争,成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 4适应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重庆市教科院牵头组织精干力量实施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开展了特色学校理念与实践的系列研究。我校本着以为人民服务,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程进行研究,以突出优势项目,形成

12、强势项目,突出自身特色,打造品牌学校。 (二)课题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学习习惯的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查阅教育研究资料,可以查找到许多关于学习习惯方面的资源,他们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地位测量、分类、成因分析、矫正方法和培养途径方面都有不同深度的论述。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强调,人的行为既受外在因素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制约。这一观点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日本心理学家调查过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所以

13、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各地各校对类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早有研究。如关鸿羽教授在齐鲁晚报现代教育工作室和济南南洋学校联合举办的活动中作了“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他的这种研究侧重于养成教育;又如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的眭海涛老师发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求”,他的研究则侧重于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等等。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学习习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实践范例。但是,这些研究总的来说,也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和修正的地方。比如学习习惯培养的面不够宽,方法也比较简单,缺乏相应的评价与反馈的弊端,结合我校的

14、实际情况,准备在本次研究中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如何拓展。 2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学习的态度、方式、方法如何形成。 3如何操作学习习惯的评价。 4形成系统性学习习惯培养,把学习习惯同学生的人格形成联系起来。 (三)研究基础。 我校是永川城区的一所有着40余年办学经历的老牌学校。我校环境优美,各类功能室齐全,互联网直接进入校园。办学几十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城区学校前矛,多次获得永川区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特等奖(优秀奖),教学质量一等奖。我校办学特色突出,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最佳校刊评比一等奖,重庆市推广普通话及汉语拼音方案先进集体,重庆市体育传统项

15、目学校,重庆市少儿羽毛球永川训练基地等。 近年来,我校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向,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形成了较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我校现有9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都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在2008年度中,我校的语文高段教研组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研组,万显凤老师获得优秀教研组长的光荣称号。学校曾参与永川区级课题研究五次,其中课题体育课程标准学习评价方法实践研究在“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并编入小学体育教材。 我校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23人。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4人,具有专科学历的50人,重庆市骨干

16、教师1人,永川区名师1人,永川区级骨干教师8人。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的经验看,这支队伍非常出色。同时,我们这次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委相关领导和专家的直接关心和指导。这些有利条件无疑都为我校课题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概念的界定。 1习惯: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 2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

17、动的、自主化的持久的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都属于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要将这些常规习惯逐步打造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

18、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全面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总结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2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方法,构建策略体系。 3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阅读等方面的习惯,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5构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校本教材体系。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

19、一种素质而长久地固定下来,坏的习惯总是在无意识地机械重复中养成。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为研究对策提供了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他们对学习的要求,一部分学生习惯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习惯较差。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能自始至终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工作。形成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有的是家庭环境差,有的是父母忙于工作,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学生自身,他们的自控能力差

20、,不能持之以恒。 2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方法、策略的研究。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课堂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如学生学习的第一天,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静静地等待老师上课,以后的课堂再进一步强化,学生自然而然就形成的课前准备的习

21、惯;又如课堂教学中采取师生换位教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老师,让老师听课,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实践中锻炼,师生共同研究问题,使教学信息的来源全方位化,促使学生去收集和探索学习的一些前沿、新颖的内容,将学生学习的空间从学校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也就培养了学生阅读与收集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应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

22、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还可以利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家长愿意配合,学生良好的习惯不难养成,只会日益促进。 内外因素相结合,双管齐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我们阐明意义,反复教育,从点滴抓起,逐步积累,针对低、中、高年级

23、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特别是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完善和巩固,一定能使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强化。 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内容的研究 我校根据调查报告的信息反馈,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拟订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 各科都必须培养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学会分析的习惯、讲究效率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科着重培养的习惯:语言积累与运用的习惯(1、2年级),课外阅读的习惯(3、4年

24、级),感悟语言美与体验语言美的习惯(5、6年级)。 数学学科着重培养的习惯:计算仔细的习惯(1、2年级)、探索规律的习惯(3、4年级)、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5、6年级)。 其他学科着重培养的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动脑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 4、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编成童谣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传唱,时刻牢记良好的学习习惯。派专人收集整理国内国外成功人士有关良好学习习惯的事例,编成故事会,让学生从阅读中受到启发。收集整理学生良好习惯的先进事迹和学习习惯转变较大的学生的事例,在学生中广泛宣传,起到示范的作用。 四、研

25、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题研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得出适合时代生活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2、教育性原则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它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为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主体。只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展性原则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服务,为学

26、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小学时学生能考多少分,而是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培养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所以,要了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予以引导和纠正,在反复强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方法主要由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等。 第一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来摸清学生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品质的现状,弄清问题所在。参研教师通过广泛地查阅国内外文献吸取先进的理念,并进行整理与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作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为进行实验作准备。第二阶段,行动研究是根据调查的结果在教学中结合学科教学或者教研活

27、动,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实践尝试和总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个案研究是实践尝试后的分析和归纳。第三阶段侧重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研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学笔记,记载点滴收获,记下瞬间思想,及时分析总结调整,将实践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形成各类实施报告,经验总结等。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向学生进行实地研究、进行实践活动以及调查实验结果,从而总结出经验以及实际经验

28、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在今后的相关教育教学能力。 五、研究的对象、周期、步骤 1、研究对象: 红专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周期: 2009年4月2012年3月 3、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42009.9) 1、成立课题组,调查搜集相关资料,确立研究课题,拟定实施方案,进行课题论证,学习宣传发动。 2、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参加培训,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的理论。 3、制定实验方案,向区教研室进行课题申报。 4、经区教研室批准后开题。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09.102011.10) 1、修改课题方案、启动和开展课题研究,收集积累研究资

29、料,不断总结优化整合的要素。在过程研究中获得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中期评估。 2、循序渐进、开展实践活动。并对方案进行运行调整。 3、指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102012.3) 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编写校本教材,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3、开展结题活动。 六、组织机构与分工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计划的制订,课题统筹安排,指导检查实验工作,撰写实验报告) 2、成立研究实施小组。(根据课题实施总方案,制定学科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实施实验,收集材料,撰写实验总结)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30、 课题研究的成果主件: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成果附件:教育论文、经验总结、教育案例、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校本教材、问卷设计、音像资料、学生作品、测查报告 八、研究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男教师50岁以下、女教师45岁以下必须参加课题研究,其余教师鼓励参加。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诸如课题组活动、学习、实验、资料积累等方面的制度,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工作来抓。建立一定的倾斜政策,参研人员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评选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经费保障。学校提供科研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逐年适当增加投入,统一购买一批和实验课题有关的书籍。各实验小组可根据实验过程中所需经费向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提出申请,由领导小组研究后决定。对于在研究活动中贡献巨大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九、附:主要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 2001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务院 1993 (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关鸿羽 新世界出版社 2003 (4)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孙云晓张梅玲 北京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