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教案.doc

上传人:jx****3 文档编号:3353256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劝学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0 劝学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虚词,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并背诵全文。2.了解荀子的生平、成就,及其思想主张,积累文化常识。3.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文的论证手法。教学难点: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多元融合,让“终身学习”的理念大步跨进了新纪元。从小我们就受到“学习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劝学,看看荀子对于学习的看法。二、写作背景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认为,人的本性

2、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三、 作者介绍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苟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

3、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勢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警喻。荀子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四、题目解读 劝学是苟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六、全文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提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课

4、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2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3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4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而废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2、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是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提示: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文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

5、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荀子“劝”人们学习,这“学习”也就是学习如何提高品德修养。3、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提示:“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

6、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提示:这就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提示: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注重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先反面后正面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6、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

7、?提示:与“学而时习之”相比,荀子借君子之口说出的“学不可以已”对纠正人们在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错误更有针对性。就强调的程度来看,孔子虽然也“劝学”,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荀子则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就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7、“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本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理,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特点。提示:(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例如,为了说明“学不可以已”的

8、道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样化深奧为浅显,由抽象到具体,令人一目了然。(2)比喻形式灵活多样。反复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连用“豉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與马”“假舟楫”五个比喻,引出君子“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正面设喻。如“青青于蓝”“冰寒于水”等,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能够发展提高,实现超越。正反面对比设喻。如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蚯蚓和螃蟹对比,说明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七、中心思想本文围绕“学

9、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八、写作特点1、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文中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却无板滞生硬之感,相反,随着用喻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2、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中简短的排比句式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于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文章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也很有特色。如在阐述学习要专心的道理时,作者用“蚓”和“蟹”作对比,突出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九、课堂小结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

10、论点,取警设喻,生动而深刻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说明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以及学习必须勤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道理。十、小试牛刀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A. B. C. D.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古今义都指“上到高处”。吉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古今义都指“极短的时间,片刻”。古今义都指“风和雨”。古义:寄居,存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2.答案:C解析: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其余三项是名词作状语。3.答案:A解析:例句和A项都是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4.答案:C解析:C项“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错。“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千里马的别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