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年级数学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二年级数学 2.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介绍一、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四、具体内容主题图设计了四个活动:看木偶戏、跷跷板乐园、玩沙包、买面包。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学生观察图时, 开始说得可能比
3、较概括,进一步引导他们描述每个情境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学生可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对于一步计算的,可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 - - - - - - - - - 由此情境,引出了后面三个例题。例 1(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1)由看木偶戏引出,通过人数的变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4、。(2)给出了学生三种不同的解法。例 2(教学使用小括号)(1)是一个买面包的热闹场面,通过对话给出信息和所求问题。(2)呈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小括号。例 3(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1)以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教学用乘加两步运算解决问题。(2)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做一做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学习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可提出下面一些问题。关于鸟:现在有几只鸟?(可用加、减两步运算解答)关于花:一共有多少朵花?(可用乘加两步运算解答)五、教学建议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联系。由于例题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
5、以在例题教学时,最好先由主题图引入,让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学生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实际价值的素材, 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这部分内容,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解答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如数的方法),保护学生解
6、决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解答方法的优化,要允许学生通过交流、反思自主选择。“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介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一、教学内容1除法的初步认识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
7、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编排特点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原通用教材只安排一个例题,教学“平均分” 含义。实验教材将 “平均分” 列为一小节,安排 3 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 的含义, 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利用学过的连加、
8、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解决问题” 的内容, 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四、具体内容(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5 页 - - - -
9、 - - - - - 1平均分主题图(1)呈现了二 (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 “每份同样多” 的例子:矿泉水每份2 瓶,面包每份2 个,橘子每份3 个,糖每份 6 块。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主题图。例 1(引出“平均分” )(1)由学生分糖和橘子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由上,引出“平均分” 。例 2(探讨“平均
10、分”的方法)(1)由主题图分橘子引出:把15 个橘子平均分成5 份,怎样分?(2)探讨分的方法: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 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 个,也可能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法比较快。(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做一做(第14 页)呈现 12 瓶矿泉水的实物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3 份,说说是怎样分的。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可增加矿泉水的瓶数,如15 瓶、18 瓶,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快的方法。例 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1
1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均分来解决。(2)可用直观方法,每4 人站在一起,数有几个4。这里不要求列算式。(3)学完除法后,可回头来列式解答。做一做(第15 页)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5 页 - - - - - - - - -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加法: 1 位 2 根,2 位 4 根, 6 位 12 根。减法: 1 位分 2 根,还剩 10 根;再给 1 位
12、分 2 根,剩 8 根。乘法: 1 位 2 根,6 位几根。2除法例 4(教学除法的含义)通过熊猫把12 个竹笋平均分成4 份,每份 3 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例 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熊猫每4 个一盘地分20 个竹笋,分了5 盘。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二)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1)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 的)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
13、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2)被除数不超过36。 (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例 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1)除法的结果,前面学生已学会通过分、连线等直观方法得出,这儿的重点是探讨求商的方法。(2)从猴妈妈分桃,引出两个除法计算问题。(3)第( 1)题:多种算法:连减(算剩下的)、乘法口诀(算分掉的) ,小精灵用口诀求商。(4)提出:你喜欢哪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不同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快。(5)第( 2)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例 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1)呈现学生植树情境,用乘
14、法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一个乘法算式)。(2)结合情境和乘法算出的结果,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对照乘法算式,想口诀求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5 页 - - - - - - - - - (3) “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做一做(第24 页)第 1 题(被除数不超过12,配合例 1)没有插图和乘法算式,每组是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鼓励学生直接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第 2 题(被除数不超过3
15、6,配合例 2)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编排在一组,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方法。填完得数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三)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1)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孕伏。第20 页第 2、3 题,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2)在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孕伏。如例 1,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3)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内容的呈现,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 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
16、动的素材。如例3(15 个小朋友做游戏) ,例 4(用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展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例 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呈现 15 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3 组,每组5 人) ,由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分别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式解答。(2)紧扣题意说明单位名称的写法。(3) “如果又来了3 人,每组平均应用几人?”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对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直接把又来的3 人,每组分1 人,得到每组平均6 人。列除法算式计算:183=6。做一做(第29 页)设计了一
17、个小刺猬运苹果的童话情境,从中教材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每次运3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个,几次可以运完?让学生解答。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还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例 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了儿童商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对话呈现了需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2)通过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对话揭示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时,可让学
18、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仿照教材,看图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做一做(第31 页)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 “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不变,改条件: “每 3 盆花摆一个图案” “每 2 盆花摆一个图案”等。 )五、教学建议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 “平均分” 的实践活动,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
19、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介绍一、教学内容1锐角和钝角2平移和旋转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25 页 - - - - - - - - - 2
20、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1)不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1)认识锐角和钝角时,通过动手做、动手画锐角、钝角和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2)学习平移和旋转时,通过拉转圆片;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画出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平
21、移后的图形,使学生感知旋转、平移。四、具体内容1主题图(1)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主要概念。三种角。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组成的直角,秋千架上的直角, 观览车上的锐角,滑梯上的钝角。平移和旋转。 如,火车在铁轨上直行是平移现象,大风车、 观览车、 转椅都是旋转现象。另外,学生滑滑梯也是一种平移现象,但不同于本单元所讲的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而秋千、跷跷板都属于摆动现象。(2)利用主题图教学。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 那些不是直角的角是什么角,从而引出锐角和钝角的课题。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这幅主题图,判断一下图上哪些是
22、锐角,哪些是钝角. 教学图形变换时,既可以用主题图上的情境引入课题,也可以在学生学完了平移和旋转后,判断图上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2锐角和钝角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25 页 - - - - - - - - - 锐角和钝角(1)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2)从图上抽取三个角的局部进行放大,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这三个角的大小不同。(3)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的图形,给
23、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顺序,符合儿童认识数学概念的规律。做一做(第38 页)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折纸、用铅笔搭、做活动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形式的活动。此外,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活动认识各种角。3平移和旋转例 1(平移)(1)引入平移现象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观光缆车和推拉窗的移动。还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教具或课件把平移的过程动态展示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帮助理解平移。学生在描述平移时,可能说得不够准确,教师要注意及时
24、点拨、引导。关键是把握住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学生说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2)在方格纸上平移通过在方格纸上按不同的方向平移小房子,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 移动的距离。以向上平移5 格、向右平移 7 格示例,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其他两种情形让学生填完整。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 格理解成两个房子中间的空格是7格,教学中可以通过用学具展示平移过程加以引导。还可以利用这个图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如提问:最右边的房子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格就回到原来的位置了?做一做(第42 页)让学生利用学具,用平移的方式画一排小鸭子,感受用数学的愉悦。教学时,
25、 先让学生想: 怎样才能使鸭子学具的移动是平移?启发学生在教材上的鸭子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25 页 - - - - - - - - - 部向右画一条横线,以这条横线为基准,画出的鸭子就是平移得到的。当然,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种方式来画,只要学生能基本按照平移的思路来画就可以了。例 2(旋转,编排思路与平移基本一致。)(1)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2)教学时,只要学生举出的例子大致符合旋转的
26、概念就可以了。关键是把握住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做一做(第42 页)圆片上按一定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以后,看到的是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粉红色。不必向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理,只要让学生通过活动看到旋转可以引起这么神奇的结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了。还可将书后第129 页中的其他圆片,做成旋转学具,拉一拉,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五、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
27、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学
28、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 (或钝角) 就可以了。 再如,本单元对平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25 页 - - - - - - - - - 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实践活动:剪一剪一、教学内容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1剪出排成
29、一排的小纸人。2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二、目的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学生要求不易过高,有初步的认识即可。三、教学建议1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2留给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比如蝴蝶、雪花等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介绍一、教学内容1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
30、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三、编排特点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 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具体内容1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25 页 - - - - - - -
31、- - 主题图(1)展示了准备“欢乐的节日”情境,其中有三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会自然地想到相应的除法问题,以其中的做小旗的问题引出例1。(2)其他几个问题,教学例1 之后让学生解答。例 1(主题图的继续)(1)依次由其中的两个问题,引出除法算式568、567。(2)引导学生探索568 的解法, 567 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第49 页)相关的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成组编排,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用口诀求商的算理。2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二级上册教学了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
32、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及解答方法;例3,解决实际问题。例 2 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10 根( 2 个 5 根)与 5 根” “15 根( 3 个 5 根)与 5 根”的倍数关系, 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例 3 (1)脱离实物操作,利用文艺演出的情境,通过对话和舞台上清晰可见的跳舞人数,给出问题全貌: “唱歌的有35 人,跳舞的有7 人,唱歌的人数是的几倍?”。(2)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做一做(第55 页)呈现运动会的局部场景:三组学生(跑
33、步、踢球、练武术)。根据各组人数的倍数关系,教材提出一个“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继续提问题。3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例 4 (1)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25 页 - - - - - - - - - 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2)有序出示两幅图表示上面情景,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3)两幅图有序出示,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
34、题提供了有序思路。(4)自主探索,展示学生两种解法:分步、列综合算式。通过“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法。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生已学习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1)由具体到抽象。例2 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由抽象回
35、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 是 3 的 4 倍。3加强基本练习。“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介绍一、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数、写数, 数的组成, 数位的含义,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让学生进
36、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三、编排特点1优化教材知识结构。(1)仍分两段(同义教)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2)不同的是:把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和认数结合起来,有利于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再分开教学。把数的读、写、组成结合起来教学。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1)创设丰富的
37、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情境。如体育馆、长江大桥、广场上的鸽子、空中气球、树林里的树、飞机、火车、轮船的速度及可载人数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数,体会数在各方面的用处,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2)用生活中的用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的关系。(3)培养估计意识,增加近似数的教学。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用木块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千是一万。整理万以内数位表,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四、具体内容1千以内数的认识主题图(1)呈现一个体育馆(能坐10000 人)开运动会的场景图。(2)猜猜大约能坐多少人,让学生在具体
38、情境中感受大数,培养数感。也可使用本地(校)大型集会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其中的人数,感受大数。例(认识计数单位千)(1)通过数方木块,认识计数单位“千”。(2) “怎样数更大的数?”启发学生:一百一百地数。(3) “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更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做一做(第68 页)克服数数难点,重点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下一个数该怎样数。例 2(教学 1000 以内数的读、写)(1)写出计数器的数,再读出来,并说出各个数的组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39、 - - - 第 14 页,共 25 页 - - - - - - - - - (2)教学 304、580 时,提醒学生看哪位上没有珠子,该怎样读写。例 3(教学比较1000 以内数的大小)(1)借助计数器,直观比较,可以从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去比较。(2)分两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3)不给学生概括比较数的大小的抽象法则。做一做(第70 页)第 2 题通过在计数器上表示数,体会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可以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些类似的数,让学生加深体会。第 3 题,通过“少一些” “多得多”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培养数感。2万以内数的认识情境图(1)
40、呈现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给出其公路桥的长度和铁路桥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2)可以提供贴近本地学生的与万以内数有关的情境,增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例 4(认识计数单位“万” )(1)借助方木块和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2)可以先用方木块数,再在计数器上数;也可配合着数:每用方木块数一千,就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3)提供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10000 的大小。如课前可让学生数出10000 粒粮食,课堂上交流是怎样数的,并感受10000 粒粮食有多少。再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过的万以内数的情境。例 5(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1)用方木
41、块表示数,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读、写,并说出数的组成。(2)明确数位顺序,让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例 6(教学中间、末尾有0 的数的读、写)(1)同 1000 以内数一样(例2) ,借助计数器教学读写。(2)总结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学时可通过读写具体的数,进行总结。例 7(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有两种情况: 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借助两种家用电器的价钱);位数相同的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25 页 - - - - - - - -
42、 - 比较大小(直接出数比较)。(2)加强对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的指导,如2859 和 2895,3010 和 3100 的大小比较等。(3)可多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材料让学生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例 8(教学近似数)(1)不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通过两个情境,对比育英小学和新长镇的准确人数和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2)列举生活中碰到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用途。(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只要接近都可以称作近似数。1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例 9(教学整千数的加、减法)(1)通过计算老爷爷家新添的两件家用电器一共花多少钱,教学加法,通过计算冰箱比彩电贵多少钱,教学减法。(2)鼓励学生
43、探讨算法,但应通过交流优化算法。例 10(教学整十数、整百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加减法对照编排,引导学生归结为20 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五、教学建议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主要体现:(1)在现实素材中感受万以内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体会万以内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进行估计。(4)会用万以内数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和交流信息。2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位等。难点: ()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多位数中的数位的意义,以及十进关系。()中间、末尾有0 的数的读、写。“第六单元克和千克”介绍一、教学内
44、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1 千克 =1000 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编排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编写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
45、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 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 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
46、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 分硬币和一袋1 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 克和 1 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 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克和1 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
47、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四、具体内容1主题图。教材第 85 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7 页,共 25 页 - - - - - - - - - 习兴趣。2克和千克的认识。认识质量单位,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地是了解每一个
48、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 克、1 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3认识常见的秤。教材第 86 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 电子秤、 弹簧秤等, 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4解决问题。教材第 87 页选择
49、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 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 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 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 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5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在学生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 页“做一做”中第2 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
50、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介绍一、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 以内),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8 页,共 25 页 - - - - - - - - -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