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堂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一堂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教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良好。现把本节教学反思如下。教材问题:现有两根木条 a 和 b,a 长 10cm ,b 长 3cm ,如果再找一根木条 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板,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同时教材还有一个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 ,9cm ,6cm的木条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跟a 和 b 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教者教学时,让学生用纸条代替木条进行探究, 很快发现 14cm的木条太长, 6cm的木条太短, 9cm的木条
2、可以与木条a 和 b 钉成三角形木框。通过探究,感知木条c 要有一个范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接下来回忆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内容实际有两部分,一是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本学期第七章三角形中作为重要结论学习,学生有较多的经验;二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是本章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得到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然后学生探索解题。设木条c 长为 xcm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列出不等
3、式。课本给出两个不等式x10+3,x10-3。最后,类比方程组的概念,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现在让我们重点分析学生的探索解题过程。备课时教者的问题有:学生能否列出和课本相同的不等式?如果得不到我们如何引导?如果得到的是其他的不等式我们如何处理?列出了不等式,是否也能说出列不等式的理由?通过教学时的观察,学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 有一部分学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 和 10-3x。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 列出这样的不等式的同学, 自然是直接运用了数量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些同学受到复习内容的影响较大。 2 列出不等式 x10+3和 x10-3 的同
4、学思维要多一步, 根据不等式的对称性由不等式10+3x 和 10-3x 转化而来。或是把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转化为三角形的一边应小于另外两边之和,且大于另外两边之差。更简单一些说, 三角形的第三边不能太长, 最长也要小于已知两边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这些同学思维较灵活。 3 有一部分同学列出了x+310,10+3x,x+10 3 中的两个或三个。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列不等式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5、-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如果给与指导,他们就会加以筛选,只列出前两个。根据经验,在三条线段中只要看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就可以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 利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们是 10-3x,3-10 x,x-103,10-x3,x-3 10,3-x 10。学生很少有这样做的,如何筛选也比较困难。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思维品质的不同,其解题的方法也不相同。 面对学生各种解法,笔者让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然后全班讨论,对各种解法及思维过程给
6、与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暴露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要经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现从中走出来的过程, 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 评价学生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他们在分析中学会思考, 需要把面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
7、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等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后学得缜密。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 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
8、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 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 新的知识一经建立, 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三、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让学生在 心求通而未通 、口欲书而不能 的愤徘状态之中,这种 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 的思维激发,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的兴趣。名师资料
9、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得到提高。赞可夫有可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