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3360578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教学设计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主讲人:罗永艳教学准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填表、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态度:通过古代选官制度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二)教学重难点及依据(1)重点: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难点:选官制度的影响教法学情分析:我们说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教学实际中,通过高一对必修的学习

2、, 他们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有所了解,但掌握不好, 理解不一定透彻。因此,本课主要采用讲述法、分析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借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等各种能力。教学设计与过程教学设计:根据我校开展的“优质教学”行动研究课题,我确定了“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这一课题及校情学情来设计的,分六步进行。第一:备:即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第二:提:即前一节告诉学生本节教学目标、重难点并提出问题,要求

3、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上网查材料; 第三:查,即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查材料、上网,解决问题;第四:议,即在教学中学生回答布置的问题,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第五:测,即做练习,理解本专题内容,使知识得到巩固;第六:小结,即总结本课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导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国家的诞生而诞生,它的产生为政治服务,也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历代选官制度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多种选官途径,但是每一历史时期,总有一

4、两种选官途径处于主导地位,它们对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是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代表形式。提问:大家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历史上我国古代选官制度,萌芽于何时?(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 ,教师补充:它的正式形成,则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事情。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阶段。即:世官制、察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2 制和科举制三个时代。一、 古代选官制度的萌芽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只能依靠共同劳动来维持生存,而

5、且生产工具和劳动所获都归集体所有,大家共尽义务,享有同等权利,所以这时还没有作为统治者的“官”也没有作为被统治者“民”。部落首领只是部落事务的管理者。中国古代黄帝和尧舜禹相“禅让”的传说,具体的反映了当时的选拔人才的情况。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死后,其子启破坏了禅让制度。礼记 ?礼运记述了当时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官制。这里的“大人”,旧注释为“诸侯” ,实际还包括官吏,而“世及”之法不仅仅是诸侯的传位原则,同时也是官吏的任用规程。在这种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

6、鼎盛时期。提问:周世官制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那些担任王室和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接受国学的教育,然后便受封为各级封君。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事实上,封建制度确立以前的“世卿世禄”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选官制度,就是因为“选”这个字并没有能够体现出来。因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真正的发展时期应该在春秋战国以后。(一)、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王室衰微,诸侯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传统的分封制的安排,“礼崩乐坏”、旧的宗法制度,

7、世官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一些大国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唯贤唯功的新选官制渐建立,世官制由此告终。例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废除了世官制,开始按军功受爵,打破了贵族的世官制度。(二) 、两汉的察举制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大一统时期。秦始皇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有三公九卿,地方有郡守和县令,这一系列官员的产生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通过掌握官吏任免权而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人事大权,皇帝任免的官吏都是他信任的大臣,间接地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汉朝建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大,幅员辽阔,自然需要大批官吏。众多的官员显然需要相对稳定的选官制度。汉朝首创了察举制度。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

8、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的最主要途径。汉武帝以前,是察举制产生,确立时期。察举制初期以 “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此外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汉武帝以后则是察举制的规范发展时期,按郡国人口率察举,每岁举孝廉,秀才两科,即岁举性科目。察举制的确立和实施,对当时统治人才的选拔、任用以及社会的安定,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东汉以后,察举制度日趋腐朽,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东汉中期以后,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东汉末,由

9、于天下丧乱,人士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名存实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3 (三)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延续了曹操时的用人政策,并且又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并一直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授官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他们在

10、评定品级时,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选官任人主要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隋唐之间发生了祸及天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在战争中士族和门阀势力衰落,中小地主逐渐兴起,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四)、隋唐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科举制在中国实行了1300 年左右,其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科举制,产生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概况: 1、产生: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完善:

11、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3、发展: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北宋的科举制可以说是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公正录取,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两宋时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夏、金,以及宋之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都无一例外的延用了科举制度。4、成熟和衰落: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12、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其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905 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评价:(学生合作讨论)(多媒体显示)积极作用: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师讲解:科举制在开创之初的隋唐之际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的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

13、生机和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和学识结合起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4 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的繁荣。(多媒体显示)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士人的思想,脱离实际的学风盛行。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讲解:科举制使选拔官吏的方法,从当时世界范

14、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随着中央集权政治的高度发展,明清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明清“八股取士”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这严重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清末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直到1905 年,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最终被废除。小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到清朝末年“科举制”的废除止,在中国历史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合作探究及拓展:

15、共有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评价科举考试的作用?二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规律?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应吸取的历史教训?通过思考、讨论完成,突破难点。课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增加课的容量,使知识更加系统,有利于理解教材内容;同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本质所在;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足,如对学生引导、启发还不够,探究问题给学生的时间还短,对课件的处理不够好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