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
2、怎样产生的, 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 发声体在振动 ” 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 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 真空不能传声 ” ,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 想想议议 ” 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教法建议1. 本
3、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 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 应以实验为主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3.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
4、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 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教学设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学重点: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
5、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器材: 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新课教学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如图 3-1-1 ,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 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
6、实验(二):拨动尺子让学生快速度拨动尺子,分别体会尺子振动时和静止时手的感觉,认识尺子发声时,尺子在振动实验(三):用碎纸屑和收音机演示(纸盆外露,上放碎纸屑)请同学观察播放音乐前后,碎纸屑在纸盆上的情况实验(四):用蜡烛和少先队队鼓演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用彩纸做成高约10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实验(五):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
7、,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简介 :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教学方法: 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可共选择的实验:演示:如图 3-1-3 所示,左边音叉被敲响,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生将小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右边音叉的发生是靠空气传播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解释此实验 :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
8、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 可看书图 3-4 解释,也可做成课件)叉股振动 压缩周围空气振动 空气发生疏密变化 形成声波 向远处传播敲击一次音叉, 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土电话 ” 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真空罩演示 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 伏地听声 ” 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
9、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空气中:( 15C ) 340四、回声根据图片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以上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
10、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总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六、板书设计阅读资料交混回响建筑物里,由于距离较小, 反射声波(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分不开,感觉效果是原来的声音加强并且延长了这种现象称为交混回响声源发出声音后, 声强减弱到原来声强的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建筑物的交混回响时间,是描述建
11、筑物的声学特性的重要参数适当的交混回响时间可以使声音变得浑厚、好听, 增加感染力, 教堂和音乐厅建筑都注意这一点当交混回响时间太长会使音乐的节奏和语言模糊不清交混回响时间一般以1秒2秒为宜交混回响时间与建筑物大小,墙壁、地面和天花板材料都由关系,还受到建筑物内人的多少以至服饰的影响例如,首都剧场空座时的交响回响时间是 3.3 秒, 满座时的交混回响时间大约是1.36 秒人民大会堂满座时的交混回响时间大约是1.8 秒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
12、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我们周围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噪声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 响度、音调和音色. 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
13、性认识,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 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 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 教法建议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
14、联系起来. 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3)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 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
15、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 教法: 学生参与实验教具: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 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噪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6、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方法 1: 播放录音 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方法 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 (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二)新课教学一、 音调方法 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实验 1 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实验 1 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
17、方法 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 先介绍发声齿轮, 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 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 响度:1 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 方法 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
18、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 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 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方法 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 实验感受 :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 总结结论 . 2 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 声音的高低 一词, 而没有使用 声音的大小 ,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 参考书 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三、 音色:小活动:请出几
19、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 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 板书设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力和运动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 穿针
20、引线 ” 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复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重点和难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具和学具 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8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要点内容1. 力的概念(5分钟)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本章知识都列出了一个框架,下面请同学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同学们已整理出了一些思路,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在梳理过程中,你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或是有哪些新见解请随时提出。什么是力?顾名思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 那么,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需要相互接触吗?能举例说明吗?我们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呢?那就是说 , 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 ,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投影学生设计的知识框架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2、.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 , 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 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地球与地球表面物体间的作用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 , 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 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 , 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 . 例如手拍桌子 , 手对桌子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 , 但人的手感到痛 , 这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 , 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力的作用。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通过举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
23、案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 请举例。那要看是针对哪个力而言。对于手拍桌子,施力的是手,受力的是桌子,而手觉得痛,施力的是桌子,受力的是手。由此可见,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 不能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就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 . 那么,是否同一个物体既可以说它是施力物体, 又可以说它是受力物体呢?2.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2分钟)对物体施加力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 , 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賊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 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 . 完全
24、正确,而且可以判断这物体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 (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把物体拉伸、 压缩或弯曲 .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是否只要出现上述一种情况, 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 二力的合成(5分钟)什么是合力?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如何合成?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互成角度,那么它们的合力可以用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二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 这个
25、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 a.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 如果在同一直线上, 且方向相同 , 则其合力大小为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合力方向跟这二个力的方向相同 . b.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 如果在同一直线上, 但方向相反 , 则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何求合力呢?师生互动,补充“ 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4. 惯性( 8分钟)惯性指的是什么?是的。因此 , 可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这里的运动运动状态不变,也是指静止状态和匀
26、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况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2、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 , 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 , 物体都具有惯性这种性质。3、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针对每种情况,教师举例说明)学生交流举例。关于惯性,我们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能进一步说说吗?对惯性的理解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里老师应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5. 力和运动(12分钟)
27、演示二力平衡实验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哪些条件,我们则称之为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称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 0。此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与不受力时是一样的。但不能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如二力平衡的条件为: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 如果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那两个平衡力的合力应该为0是吗?那是否可以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
28、优秀教案何?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也叫惯性定律 ) 所归纳的规律. 演示伽利略斜面实验。强调:惯性定律是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推导结论,这种理性化思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 , 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动 , 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它的含义是:物体原来静止仍然静止 , 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 注意:原来运动的以受平衡力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保持原来的运动。(教师举例说明)运动状态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3、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 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即其运动方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具体指的什么?这是一个很多同学不太
29、理解的问题,老师在这里应着重讲解,并举适当的题例。6、物体的浮沉条件( 13分钟)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如何?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当重力浮力或重力浮力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作用。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这里学生的答案中有不恰当的地方,这是好多学生易错的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物体必然运动,且由静止作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取决于合力的方向。因此,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下
30、沉。当重力浮力时,物体上浮。这点老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物体的最后状态怎样?那刚才上面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问题?很好,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可能悬浮或漂浮,但物体浸没时是不可能同时漂浮。那么,物体悬浮的含义是什么?对,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受平衡力,根据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物体应处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之为悬浮。那悬浮与漂浮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分清问题的前提和条件,切不可死记结论或死搬公式。对于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什么因素?上浮的最后状态是漂浮, 下沉的最后状态应是沉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应悬浮,不可能漂浮。物体处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31、动状态。漂浮时物体静止,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浮力重力; 悬浮时物体静止,浮力重力。 但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不可能既可以漂浮又可以悬浮的。取决于 物与 液的大小关系。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解决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那我们如何来改变液体中物体运动状态?能举例说明吗?可见,不管物体处在液体中,还是在气体中,其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 物 液时,物体下沉。当 物 液时,物体上浮。当 物= 液时,物体悬浮。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例如,潜水艇在水中的上浮和下沉通过向水舱内排进水的方法改变重力的大小,来实现浮沉的。沉在水中的鸡蛋可以通过向水中加盐的方法,实现悬浮、漂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