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XX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浏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单元知识结构】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本课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重点: 分封制、宗法制难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考点知识内容梳理
2、】王位世袭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继承权的演变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 中央有相、 卿士,地方封侯、 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1.1 西周的分封制时间: 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内容: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3、,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公在推行分封制中起很大的作用。分封制规定,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这些受分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衰亡: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增派赋役的独立性。一些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事件,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战国末年,周天子完全失去分封大权。秦
4、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1.2 西周的宗法制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里),分封制(外) 。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受分封的诸侯与卿大夫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实质:宗法制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内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
5、就是分封制。周王的嫡长子、 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为大宗。 次之、庶子的后裔称为小宗。形成森严的等级。由血缘系统,形成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作用(目的)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商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消极),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这西周层层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缺陷?诸侯再次分封后的臣民不直接从属于周王,产生一种离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重
6、亲缘而轻法度,缺乏对诸侯的约束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宗法制维系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反映出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严密复杂的一面。1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
7、和浓厚的专制色彩。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本课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重点: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2.1 皇帝制度背景: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前提: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 年至公元前221 年,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
8、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帝的名号有两点含义:一是创立皇帝称号;二是其中含有序号,自己为始皇帝, 以下顺序为二世、 三世, 直至万世。 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 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历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沿用了“皇帝”的称号。皇帝的特殊权力和地位使得皇位继承意义重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政治动荡,导致无序、失控。皇太子继承制是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把父系家族内部的继承秩序稳定下来,并且明确化、
9、法律化。特点:( 1)皇帝神圣皇帝地位至尊。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 ,令为“诏”,印称“玺” 。在讲此问题时,可以找如下资料进行补充,使学生了解皇帝至尊的地位。名号制度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包括皇帝以及附属的皇后妃嫔、太上皇、皇太后、皇子、皇太子、皇孙、公主等在内的皇帝宗族名号系列,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称号系列,突出皇帝制度的神圣、尊严。有祭祀天地山川的权利,显示其联系上天与人间的特殊身分。有历法、年号、礼首创皇帝制度实质评价健全中央官制度完善地方官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作用影响秦的统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10、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仪、乘舆、宫廷、陵寝等一系列体现正统与等级的规章制度,表现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形象。有后妃制度、宗室制度、以及有关皇子、公主、外戚等的一系列制度来保护、协调家族利益,其核心是宗法制度。有皇太子继承制体现皇权的延续和稳定,并保障皇权的顺利交接。皇室开支有财政保证。有宦官制度为之服务。( 2)皇权至上皇帝权力至上。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比如最高决策权、政务的最高决定权、财政的最高支配权、立法和司法权、官吏任免权、军事指挥权,等等。皇帝是封建社会政治权力金字塔形结构的尖,他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官僚机构来处理日常事务,实现政治统治。君权神授、三
11、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以皇帝制度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皇帝制将国家的一切大权,即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手中,并且实行皇位继承制。这都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高度集中的权力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另外,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的官制和行政机构。意义: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2 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的职能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主持军事。 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
12、、太仆、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职位职务地位补充丞相帮助皇上处理全国的政事最高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次于丞相太尉负责全国军务等同丞相未任命,秦始皇亲自掌权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上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最终使军国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2.3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背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内容: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六
13、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加至四十余郡。郡守是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促所属各县。县, 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者县长,由朝廷任命, 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 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考察,对县令、县长的工作进行考察。作用: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 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评价:秦朝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
14、,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秦朝郡县制的管理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特点为: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实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是: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2.4 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地主阶级专制主义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 、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
15、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 、消极: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补充: 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16、。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原因(必然性) :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思想根源:法家思想;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央到地方
17、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课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本课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重点:三省六部、行省制度难点:如何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1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一、 三省六部1.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体制。2.隋朝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是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3.唐朝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是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具体分工为: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
18、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作用: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期,在尚书省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此后历史朝代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2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朝1.汉初在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各国,郡国二制并行。2.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 州。州设刺史(秦朝的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3.东汉时期,刺史逐步添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4.东汉末年,州逐渐变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二、隋朝1.隋文帝因地方行政机构重叠,
19、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三、唐朝1.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10 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逐渐变为州之上的行政实体。2.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四、宋朝1.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消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由中央派出文臣做地方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的重现。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完善继续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
20、朝的“道”改成“路”,在州县之上。五、元朝1.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记忆表格朝代地方政治制度汉初郡国二制并行东汉末年州、郡、县隋初州、县唐道、州、县宋州、郡、路元行省制度,行省之下为路、府、州、县意义: 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它的创立,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评价:(15 积极作用, 6 局限性)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
21、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郡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重点: 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难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4.1 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明初沿袭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2、。内容:1.1376 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部政司、 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秦朝的御史大夫,汉朝的刺史) ,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2.1380 年,因丞相胡惟庸试图造反,被明太祖诛杀, 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4.2 内阁的创立内容:丞相废除后,全国重大事务由明太祖亲自处理,深感处理全国事务的疲惫,于是设殿阁大学士,作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又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成立(明成祖) 。明宣宗时, 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
23、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特别是万历初年,张居正当权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但是内阁只是顾问,票拟的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意义:内阁时郡主专制的强化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4.3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内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由八国旗主“共治国事”。皇太极极为后,为销弱旗主的力量, 增加议政的人数。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将原来的旗主全部封王,议政会议即称为 “议政王大臣会议” ,同时还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由于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会议决定的事,皇帝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康熙亲
24、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务,替皇上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 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写成文,经过皇帝审批后,传达中央各部的地方官员执行。于是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的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相继撤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明朝清朝设三司设内阁、置六部废中书省和丞相设南书房设内阁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封建制度的衰落违背时代潮流阻碍社会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25、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1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主要依据是()A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B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C实行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D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D历史的进步3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A远古传说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4下列关于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B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整统
26、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 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D确立于公元前12 世纪5 孟子告子载: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 ”这段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6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B生产力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生产关系的变化8.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B其体现了封
27、建主义的残暴性C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9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10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废分封, 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BCD1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世卿世禄制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BC1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
28、源是()A巩固皇权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地方割据混战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13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下列哪项最接近史实()A“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 所以殄灭而降辱者, (亡于)六王之后也” D“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4 “生男慎勿举(举,生育),生女哺(喂养)用脯(干肉),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首民谣说明了A 秦朝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B长城是秦徭役繁重的见证C 秦朝兵役繁重法律严酷D大泽乡起义酝酿已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
29、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5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 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D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6公元前106 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 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17汉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突出措施是()A不给武将实权B扩大尚书台权力C推行察举制D完善中央监察制度18宋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B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
30、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19元朝时,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是( ) A中书省B枢密院C宣政院D行省2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 省” 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21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BCD22.清初,掌握军国机要的机构是()A内阁B六部C 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23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A顺治帝时B康熙帝时C雍正帝时D乾隆帝时24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
31、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A秦朝实行郡县制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北宋设文臣知州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25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北宋设三司使元朝行省制度ABCD二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4 小题, 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0 分第 29 题 14 分共5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时代,经过夏、商的演化,到西周最后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贵族的大宗和天下的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
32、宗地位, 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诸侯,诸侯对于周天于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 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宗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 依此类推,按血缘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室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为兄弟,异姓多为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材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
33、血缘宗亲关系, 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法政治又一特色。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纵与横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西周的史实,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 适
34、于掌握之内, 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 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材料二:汉有天下, 矫秦之枉, 徇周之制, 剖海内而立宗子、 封功臣。 数年之间, 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 ,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泰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
35、封建乎?曰: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请回答:(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三问答题28秦朝的制度如此完备,为何二世就亡了呢?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教训?以此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29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1662-1796) ,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试分析“康乾盛世” 局面形成的原因。与同一时期西欧相比,中国存在哪些潜在危机?最后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参考
36、答案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单项选择题:1D 2 C 3B 4D 5 A 6A 7B 8D 9A 10。B 11。C 12。 B 3。D 14。B 15。C 16。A 17。B 18。D 19。 B 20。C 21。D 22。D 23。C 24。B 25。B 二材料解析题26 (1)宗法制的实质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亲疏关系实行分封,形成以王族为主体,联结许多旁系、支系贵族形成的政治制度。(2)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
37、风、反智主义等。27 (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 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2)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绝对不行。(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 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三。问答题28参考思路: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无论怎样好的政治制度,都不能保证政府在施政中不出问题。这是因为好的进步的制度,还要求正确地运用,还在于
38、是否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来保证。没有这些,良好的国家制度也会做出不好的,乃至祸国殃民的事情。29原因:清初统治者吸取明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沿用明朝管制,增设军机处,加强政治控制,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危机: 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中国仍出在封建的农业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初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进一步强化。西方对外加强侵略扩张掠夺;中国则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后果:封建制度更加腐朽没落。清政府统治晚期,昏庸腐败。中国国力下降,落伍与世界。中国遭西方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