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过秦论》教学设计教案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过秦论》教学设计教案详案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过秦论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授课年级:高一年级(第一册第21 课)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过秦论 (第一课时内容)计划学时1 课时教学目标( 结 合 教学 内 容 及新 课 程 三个 目 标 维度 进 行 具体描述)1、 知识与技能:了解贾谊和赋的特点,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即:排偶句的运用。积累文言知识,尤其是词类活用知识;归纳掌握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 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串译法;学习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秦一统天下的壮观气势,探究其迅速灭亡的教训。培养正确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观。教 学 重 点
2、( 重 点 内容 及 解 决措 施 和 方法)1.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 理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教 学 难 点( 难 点 内容 及 解 决措 施 和 方法)2. 掌握文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利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了解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分析秦的迅速灭亡的原因,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涵义。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诵读法、串译法、合作法。教学媒体印发导学案,准备录音或范读。板书设计过秦论1、贾谊的介绍2、写作的背景、写作意图3、解题:过秦论(赋)4、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提问:小组讨论:秦国在秦孝公时代崛起的三大条件是什么?6、翻译练习
3、:第一段两句,第二段三句。7、在第二段课文中,此阶段的秦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秦国战胜六国的原因有哪些?面对秦国的发展强盛,诸侯国有什么对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介绍作者2、介绍写作背景3、介绍写作意图2 分钟1 分钟2 分钟2 分钟(一)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论史的古文,在上课前我先来考考大家的历史知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强大的秦国为什么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汉大才子贾谊对此作出了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
4、的过秦论 ,探讨秦亡的原因。1、文章作者贾谊(前 200前 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 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所著政论文有: 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2、写作背景春秋战国 ,群雄争霸 ,战乱纷争。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最后秦兼并了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秦朝灭亡。3、写作意图西汉初期, 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办呢?(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同学们说得很好,面对这种情况
5、, 统治者应该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也就是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施行“仁政” 。贾谊针对这种现实写下了过秦论。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学生倾听教师的提问 ,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第一问,答: ( 秦朝 ) 、第二问答: (陈胜吴广起义 ) 学生聆听教师介绍。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假设性问题并回答。 学生倾听教师的评价小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写作背景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教学活动时间序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解
6、题(二)整体感悟;找出中心句( 三 )研 读 第一段3 分钟5 分钟12 分钟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4、解题过秦:指出秦的过失。过:指出的过失论,表明文体是一篇议论文。本文也是汉赋中著名的一篇。“赋”作为一种文体,它的特点:1)用词:辞藻华丽。2)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3)讲究声韵的美4)内容上:咏物说理,通过山水、风物、鸟兽、等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尾议论,寄托讽喻。贾谊的过秦论 被鲁迅评为 “西汉鸿文”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录音,读文章,感受这种它的语言风格。(二) 整体感悟:
7、 听录音, 了解文章内容,找出中心句。教师疑问: 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要求学生听录音,了解文章内容,找出中心句?教师说明中心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三)研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注意读出节奏和气势。2、小组讨论翻译。?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词类活用现象: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3、翻译测试。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学生思考课文题目用意, 倾听教师关于“汉赋”的讲解和对本文的评价。学生听录音默读课文,寻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齐读课文第一段,学生按要求翻译。
8、学生小组讨论翻译。学生小组讨论翻译。了解文学“汉赋”的常识。通过解题了解本课论述的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了解本文中心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研读第二段。(五)课堂总结10 分钟。6 分钟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4、教师提问:这一段叙述(秦孝公)时期的秦国(崛起)阶段。5、 、小组讨论:秦国在秦孝公时代崛起的三大条件是什么?(四)研读第二段。1、齐读第二段。 小组合作选择翻译译第二段的三个句子
9、。孝公既没, 惠文、 武、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 会盟而谋弱秦,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 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 相举为一。尝以十倍之地, 百万之师, 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 , 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教师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并提示注意该段重点的翻译词和句式。(五)课堂总结1、在第二段课文中,此阶段的秦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秦国战胜六国的原因有哪些?引导:答案在哪里找?第二段中哪些是些秦国的句子?找出来概括。2、面对秦国的发展强盛,诸侯国有什么对策?3、 教师讲解总结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
10、回答括号内内容。学生思考回答:a秦 的 地 理 优 势b、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统一天下c、正确有效的内政外策(耕战、 连衡)学生齐读第二段,翻译三个句子。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1、领土日益扩大。 诸侯国臣服朝拜。 原因:蒙故业, 因遗策。2、采用合纵政策(原文: 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广纳人才,组建军队,仰关攻秦学生记录教师第一课时内容总结。积累文言知识,尤其是词类活用知识;归纳掌握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了解文学常识和翻译特殊句式的方法。认识秦强盛统一六国的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 后 作业 (书面 、 研究 性 、操作性 、 实践 性 及综 合 性作业)预习第三至五段,完成语文练习册过秦论。教 师 课后 自 我评 价 及反思教师(签名) :年月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