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火把节的由来和火把节的盛况,表达了白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文章开篇采用重复句式,写出了火把节欢快、热烈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介绍了火把节的由来。然后详细地描述了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最后整个苍山洱海汇成了火的海洋。 文章语言生动,字里行间充满喜庆、热烈的气氛,教学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由来,感受节日欢快、热烈的氛围。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
2、关“火把节”的资料,使学生对火把节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丰富学生对火把节、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可按如下思路进行教学: 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介绍了火把节的哪几个方面,找出体现火把节欢快、热烈气氛的词语或句子。 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结合搜集的资料,交流学习体会,积累语言。 3.读写结合 本单元学习了两篇介绍民风民俗的文章,可以进行一次小练笔,引导学生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火的
3、节日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民间节日。 4.结合学生和老师准备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参考资料 1.那家伦:白族,1938年生于云南大理。1950年参军从医,后改行从事军事文学创作与编辑工作。几十年来,发表大量散文、小说、散文诗、诗歌、电影文学、文艺评论以及杂文随笔等。其作品民族特色浓郁。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人爱水,崇尚水,因
4、此,被称为“水的民族”。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成千上万的人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相互泼水以示祝福,初始由掸变扬,继而由扬变泼,由泼变倒,变倾,最后每个人都成了“水做的人”。泼水节,是傣家的狂欢节。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 教学重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火把节欢快、热烈的气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火把节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很多有关白族火把节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5、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展示资料) 2.同学们对白族火把节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随着白族作家那家伦走进火的节日。板书课题:火的节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2.出示下列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船舷祭奠寡不敌众气氛婴儿喷香 其中容易错误的读音,提醒大家注意: 船舷(xin)喷()香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气氛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复句式,可以渲染气氛) 2.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火把节的哪些方面?(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节
6、的经过) 3.简单说说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象征着什么?为什么? 4.火把节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能体现火把节欢快、热烈气氛的词语或句子。 5.学生反馈。指导朗读重点句段。 句子:啊,整个村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彩旗飘动,红灯闪烁,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落。 段落:夜幕降临爱美的姑娘爱甜的小伙儿贴着喜字 段落:在鼓乐和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的仪式开始了, 6.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情节和大家分享。 (可以读原文,也可以边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边用自己的话说。) 四、作业 1.抄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想想哪些字容易写错。 2.搜集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
7、习导入 1.听写生字,同桌检查,反馈:哪些字错得比较多,错在哪里,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吗? 2.回顾课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火的节日? 3.说说火把节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 二、分析写作方法 1.学生总结课文的叙述顺序。 火把节来临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三、交流资料,练习写作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请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资料。 2.全班交流。 3.小练笔。 大家搜集了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的资料,为了让每个人都对这些节日有所了解,我们班准备整理出一本
8、传统节日知识读本,供大家课余传阅。下面请把你搜集的节日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可以仿照火的节日进行介绍。 四、总结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非我们课堂内能讲完的,希望同学们课余能博览群书。 板书: 火的节日 欢快 火把节来临 热烈 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那家伦简介 那家伦:白族,1938年生于云南大理。1950年参军从医,后改行从事军事文学创作与编辑工作。几十年来,发表大量散文、小说、散文诗、诗歌、电影文学、文艺评论以及杂文随笔等。其作品民族特色浓郁。 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
9、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人爱水,崇尚水,因此,被称为“水的民族”。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成千上万的人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相互泼水以示祝福,初始由掸变扬,继而由扬变泼,由泼变倒,变倾,最后每个人都成了“水做的人”。泼水节,是傣家的狂欢节。 彝族人的火把节 早听说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彝家山寨便老少云集,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火把节。“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每当
10、想起这描写火把节美丽迷人壮观场面的诗词,“跃跃欲往”的心情总想到大凉山去看一看彝家山寨火把节的风彩。去年有机会到四川凉山彝族区,目睹了布拖坝子火把节的热烈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到达了美丽迷人的布拖坝子,闻着漫山遍野争相竞放的索玛花芳香,心情感到十分畅快。听说这里的火把节要连续过三天,更是心喜若狂。六月二十四那天,整个布施坝子沉醉在节日的气氛中。早上,各个村寨都忙于杀猪宰牛,将肉砍成大小均匀的坨坨放在锅里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煮坨坨肉”。吃过别具特色的坨坨肉之后,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这平坦的坝子里,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整个布拖坝子瞬时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的开展斗牛
11、、斗羊、摔跤、跑马及弹月琴等活动,女的则摆动着漂亮的百褶裙子跳起舞、唱起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时而拨弄口弦,时而端起酒杯向自己爱慕的男伴频频敬酒。歌声阵阵,乐音萦绕,欢乐融融的节日气氛洋溢着山山岭岭,村村寨寨。 到了傍晚,夜幕徐徐降临,每家每户都举行点火把仪式,由一家之主点燃用蒿秆扎成的火把,照亮屋里上方每一个角落,口中还念着“烧掉一切害人虫,驱除妖魔鬼怪,确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家平安”等祝辞。接着举起灿烂的火炬,经过牛圈、羊圈最后加入到如潮涌的村寨火把队伍中,走到村头寨尾、田边地角、荒山野岭,尽情欢度火把节之夜。手中的火把有时游动成一条火龙,有时舞成花环旋转,颇为壮观。 随着人们的歌声
12、和“喔吼喔吼”的欢呼声响起,那变化无常的火龙、火圈、火花、火环便组成各种游动的“图案”,星星点点,闪闪烁烁,时隐时现。远望山寨欢乐的火把节之夜,正像那“列炬参差竞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的美丽迷人壮观场面。第二天,人们照常举行各种活动,第三天,由少数人把火把的灰渣扫起来,用酒肉相随远送出山寨撒到指定的山林里。置身十这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之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彝家阿普给我们讲述过的凉山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个凶神,名叫斯热阿比,他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经常到人间来派粮派款,收租催税,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激起了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广大彝族人共同推举一位叫阿提拉巴的民族英雄去同
13、凶神作战。拉巴机智勇敢,与凶神既斗智又斗勇,斗了九天九夜,终于把凶神杀死,为民除了大害。可是凶神被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天庭,天王大怒,立即放下“天虫”来吃庄稼,企图把人们饿死。这时正是六月,洋芋结薯,荞子开花,苞谷背苞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又三夜,眼看庄稼将被吃光,彝家人心如刀割。这时彝族人民又集聚山头蒙格(开会)。商量用火把烧“火虫”的办法。于是彝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举起火把到田里去烧“天虫”。火把举了三天又三夜,终于烧死了“天虫”,保护了庄稼,夺得了丰收。但是有一部分没有烧死的“天虫”,钻进庄稼地里,第二年六月又出来吃庄稼。因此,彝族人又举起火把烧“天虫”彝族人民的火把就
14、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并逐渐发展成为彝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彝族人民都要高举火炬,欢唱彝歌来欢度这传统佳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 那达慕”其实是蒙语“游乐”的意思。蒙古族过去一向以游牧为生。他们生活在蒙古包里,蒙古包随着牲畜的放牧而在草原上迁移。到了每年阴历的六七月份,经过春夏在牧草丰富的草原上放牧,此时牛羊正肥,于是,牧民们纷纷将蒙古包固定下来,宰牛杀羊,准备庆祝一年的丰收。同时,牧民们在完成了半年多的辛苦放牧以后,也很想痛痛快快娱乐玩耍一下了。这种心情,与我们过春节的心情是一样的。 这时,蒙古族人就在牧民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召开“那达慕”大会,举行他们拿手
15、的娱乐活动:赛马、摔跤、拔河等比赛。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文化活动,比如歌舞、演戏等。现在的“那达慕”已经加进去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比如体育活动要进行各种球类比赛,文化活动加进去电影、电视。除此之外,还要进行集市贸易、农副产品展销等商业活动。 “那达慕”大会是从蒙古族人民的宗教祭神活动开始的。这种形式,从蒙古族的领导成吉思汗开始,直到明、清,已经在蒙古族人民中广为开展了。现在,它已经成为蒙古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学
16、重点: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难点:表达通顺、连贯。 作前准备: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姥姥的剪纸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看老师带来的几幅剪纸作品。(实物投影) 3请分别给这些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4,剪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这多么神奇,真令人叹为观止! 一、 看图练说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说,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17、人物以及经过。 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 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 三、放飞想象 1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 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四、展开联想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选择学生代表交流“想象”成果。 注意: 1剪纸的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3说联想。 二、对照要求,师生集体评议。 三、构思布局,酝酿习作。 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四、选代表交流草稿,并进行
18、修改。 五、誊写作文。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4,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课文中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课文首先总说对读书的感受,体会强烈;接着叙述幼年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的快乐;然后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读书的经验体会:读好书;最后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
19、点。 4.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交流自己读过的有关书籍和搜集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2.搜集信息,了解。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岂”“聊”容易写错;要求认识的字中“斋”和“煞”都是翘舌音,“浒”“觅”也容易读错,要注意强调。 2.阅读教学 (1)了解预习情况,联系学生预习或读书情况导入新课后,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出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再品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切身体会,回忆了自己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哪些往事,然后逐一引导学生精读。在精读的过程
20、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讲述自己读书体会的语句认真感悟,认识到读者对一本书的喜好不是简单地从个人的感情出发,而是从书中读出历史、读出生活、读出人间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益处。 (2)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3)以下词语可供理解课文时参考: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章回小说:长篇小说的一种,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 3.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读了哪些书?是怎样读这些书的?你是否也读过在文中所列举的书呢?”这道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由一
21、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到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有帮助的事。忆自己读水浒传的过程。忆自己背满江红和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忆读茶花女遗事和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说一说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读书好: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能激起感情,获得美的享受;能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帮助;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书的范围要广博,数量要多,读万卷书。读好书:要对书的优劣比较选择,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 (2)拓展与运用 “与同学讨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你都读过哪些好书,它们给你带来
22、怎样的快乐?”此题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那些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文中写自己读书过程中或引用书中原话,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样的内容找出来并试着列一个表格。”此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与交流”第一题来回答,或引用书中原话,或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 (3)积累 悬念: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情。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酷爱:非常爱好。风骨:(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荒唐: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行
23、为)放荡,没有节制。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忆读书是冰心老人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本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文章看起来形很散,但有线索贯穿。学生对这样的构文方式,把握起来会有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理出“忆”这条线索,并抓住它研读课文。这样就能够体会到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 相关资料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
24、她度过了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1921年参加了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1923年留学美国,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声誉不衰的小说诗文。她19岁成名,直至老年,度过80多个创作春秋,“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用古人赞玫瑰花开季节长的诗句来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她的散文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她的小说构思灵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诗语言清新,格调自然。她的成功,和她4岁始认字,7岁始读三国演义,11岁就读过“多部丛书”,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
25、作有着密切关系。读书创作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凝成了忆读书一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4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
26、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27、(1)下面,让我们跟着,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生齐读) 师:这就是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 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
28、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师: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是
29、怎样的一种感受?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清
30、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也就是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原因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物老朋友 树林我知己 相 朋友 融(情) 山雨教
31、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32、,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无字的歌谣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
33、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
34、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对山雨的无比喜爱。)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把雨声比作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
35、阅读。 1、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5 教材分析: 习作7本次的习作训练与阅读紧密结合,是对阅读的补充,是对阅读的检测,同时也是一次自由表达的训练,内容是自由选择的,习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做好两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反复阅读,做好阅读指导。阅读是本次习作的基础,也是习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自由表达。 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谈话导入,
36、激情激趣,创设游戏,寻找故事,阅读链接,充实内容,学生练笔,故事沙龙,展示习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7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
37、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文中的发现的隐藏的故事。老师将学生交流的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隐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和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 ,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
38、拟文题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写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习作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7 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的故事 读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7,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6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是选读课文。记叙了小女孩儿卡特琳发现一只被抛弃的小海豹,把它抱回家喂养的故事。 课文按照“发现小海豹、抱回家、喂食、教游泳、学捕鱼”的顺序叙述。先讲卡特琳发现了小海豹;接着讲卡特琳得到爸爸的同意后将小
39、海豹抱回了家;再讲卡特琳精心喂养小海豹,小海豹和卡特琳产生了感情;最后讲卡特琳教小海豹游泳、捕鱼。字里行间表达出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喜爱。 学习这篇课文要鼓励学生自读、多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上课先让学生交流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然后引出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篇幅较长,但结构很明晰,抓住“卡特琳为小海豹做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
40、的叙述顺序,并用小标题归纳。这样便于学生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 参考资料 海豹是鳍足类中分布最广的动物,从南极到北极,从大海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迹。海豹是鳍足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共有19种。其中有鼻子能膨胀的象海豹;头形似和尚的僧海豹;身披白色带纹的带纹海豹;体色斑驳的斑海豹;雄兽头上具有鸡冠状黑皮囊的冠海豹。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为了获取海豹身上珍贵的皮毛,海豹几乎被人类灭绝。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规定禁捕或限量捕杀海豹。我国已经将海豹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荷兰北部沃登海区的海豹正面临着猎杀、海水污染和瘟热症的威胁。一位叫伦尼哈特的女士挺身而出,在沃登海的彼得布伦地区建
41、立起一个海豹养护所,积极投入营救工作。目前,在她的海豹养护所中生活着近千只海豹,约占当地海豹总量的20%。哈特女士还通过媒体向人们发出保护海豹生存环境的呼吁。她的努力不仅改变了当地海豹的命运,而且大大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 教学难点 理解卡特琳的行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海豹的资料以及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平时你听过或见过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吗?交流资料。 2。你见过海
42、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儿和一只小海豹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全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 蹒跚(pnshn)舔(tin)笨拙(zhu) 3。讨论交流。 (1)这个小女孩儿怎么样?这是一只怎样的海豹? (2)她和小海豹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理清脉络 第部分(第16自然段):发现小海豹。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决定养小海豹。 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喂养小海豹。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教小海豹游泳。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小海豹吃鱼、学捕鱼。 四、理解内容 1。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画记有关语句。 2。小海豹对卡特琳产生了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 3。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读一读有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