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
2、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3、。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
4、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1)出示题目:
5、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
6、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7、: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
8、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
9、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
10、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
11、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
12、创造美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3 教科书100页。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
13、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14、(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15、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这个数
16、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
17、、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
18、教案5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为复习内容 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3)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加深理解,并融会贯通。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关键: (1)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帮助他们树
19、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都能树立自信心,有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时划分: 4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719周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
20、.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
21、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
22、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
23、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
24、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第二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
25、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
26、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
27、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
28、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
29、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 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
30、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
31、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
32、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
33、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 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
34、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35、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
36、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
37、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38、。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第 31 页 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