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1 教学背景:20xx年5月19日,浙江省萧山中学 一、江南好 师: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一首词,韦庄的菩萨蛮。大家说说看,学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 师:读,一个字,最朴素的,又是最关键最实用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就开始读这首词。第一遍读,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菩萨蛮,轻声地,预备起。 (学生轻轻地读) 师:很好,第二遍读,我们默读,读的时候可以看看文中的注解。来,把所有声音都放进心底,“人人尽说江南好”,在心里读,预备起。 (学生默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语调平淡) 师:说说看,她读的节奏对不对
2、? 生2:我觉得读得挺对的。 师:是吗?大家一起来看练习一的相关提示。“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平仄,词的格律比诗更为严格,而且同一词牌还有变体。这首词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下面几句话一起来读:“诵读时,遇平声韵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作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些。” 师:这位同学,你再来说说自己读得对不对? 生1:不对,读的时候长音和急促音都没读出来。 师:你的节奏、急缓完全是一样的,停顿节拍也都是一样的。诗词诵读时,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大家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来,我们再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有进步了。好,现在你来读一下。 (另一女生读,整
3、体读得快了) 师:你看,语速快了。记住,古诗文诵读一定要沉得住气,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一起来试试看。 (齐读) 师: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是 生:江南。 师:我们会读到已经深嵌在我们文学记忆库里的一句非常熟悉的诗句 生:“江南好”。白居易写的。 师:那就先一起读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起读读。 (生有感情地诵读) 师:接下来,再把这首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句子读出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这“好”的味道可以读得更浓些。摇头晃脑地自由地读读。 生(自由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
4、腕凝霜雪。 师:读出韵律美,还要读出画面美。韦庄也写到江南之好,这四句话分属于上下两阕,但又自成一体。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看,读慢一点。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江南好,就在这四句里得到了集中体现。那江南之好,好在哪里呢?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轻轻读,思考) 生3:江南好,因为春天的水非常绿。 师:哪里体现? 生3:“碧于天”。 师:春水一片碧绿,胜过天色。因此江南好,好在春水碧波。 生4:后面那句写到人儿很美,“垆边人似月”。 师:这人是江南的什么人?加上一个字。 生5:美人。 生6:女人。 师:对,那江南的女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的美? 生6
5、: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的,她的双臂洁白如雪,人就像月亮一样多情。 师:多情,从形象说到内韵,真好。词人把她比成天上月亮,月亮是非常皎洁、澄澈的,江南女子呢,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一句比喻极写江南人物之美。来,读读看,读出人物的美。 生6(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声音响亮) 师:你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7:我觉得声音过高,月亮嘛,还是要轻柔些。 师:说得有道理,美女只能温柔地欣赏,太大声会吓跑她的。(生笑)一起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月亮般光彩照人的江南美女。 生(齐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因此,江南的美女很美。 生8:“画船听雨眠”,人躺在船上听着江南的雨声,写
6、出了江南的生活非常的闲适。 师:读读这句话。 生8(读):画船听雨眠。 师:大家听听看是不是闲适的味道? 生9:闲适的感觉读的时候要缓慢一些。 师:对,从容,安静,在读的时候是渐渐慢下来的,再来试试看。 (生8再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 生8:这个雨感觉是小雨。大雨应该不会这样悠闲。 师:有道理,能揣摩出雨的大小了。那哪个字上你还可以看出这句不能读得响? 生8:“眠”。 师:这是要睡觉,所以在读的时候千万不能用大声去惊扰这一场春天江南的雨中之梦。读得轻轻柔柔的。齐读这四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感觉上来了,这就是江南的美好。江南之好,在词人眼
7、里好在什么地方? 生10:景色好,人好,生活的情趣好。 师:这就构成了这幅美丽的江南图。我们再一起把这美丽的图读出来好不好?考虑下对好的事物、美的事物在朗读的过程中怎么读? 生11:读得慢一些。 生12:充满对江南的憧憬与期待。 师:要细细地进入文字当中,仿佛自己就已经融入到这个江南的山水之间,所以每一个字都要很真很真地去读。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感觉越来越好) (一女生再读) 师:记住了,“天”和“眠”相对都是长音。另外,这四句之间,你觉得哪一处停顿要更长一些。 生13:“眠”和“垆边”之间停顿更长一些。 师:为什么? 生13:上阕和下阕之间的停顿。
8、 师:所以,同学们,即使是两个拖长的音调,这两个音调的节拍也是不同的。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第二句“眠”字读的时候尤其要沉得住气。声音慢慢地由高到低,由微到无,要“眠”到心里面去,然后垆边那个人就站出来了。所以,同学们,读,也是考验你风度和耐心的时候。记住,读“春水”的时候那种憧憬感还是要读出来。 (再请两位男生读) 师:两位同学一比较,大家感觉到了么?读“春水”的“春”字的时候,一幅江南美景刚拉开,这个时候所有的希冀、憧憬、期待也刚刚拉开帷幕,因此这个“春”字的情绪尤其重要,它要引出整个江南好。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本翻到22页,请看单元导读第二段。“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
9、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所以同学们,声音不到是因为你的心不到。心里把这个春天赶走了,再用声音外加去表现春天美丽,这个时候你就是刻意而为了。要记住,这个春天就在你的眼前,在你的心里。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齐背诵) 师:再背诵一下白居易的“江南好”。 (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二、江南老 师:白居易写江南的诗句,跟韦庄写江南的诗句一起读,觉得哪一句是非常相似的? 生14:都写到春天的江水。 师:韦庄五字,白居易七字。我们把两句一起读读。
10、 (齐读“春水碧于天”“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春水碧于天”,我想把这个“于”字改成白居易的“如”字,“春水碧如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韦庄为什么不用“如”字? 生15:后面那句“画船听雨眠”第四个字是“雨”,前面用“于”的话,有音韵美。 师:还真有音韵的感觉。你是从前后句用词上去思考问题,这是一个角度。 生16:我觉得词人着力要表现的不是天的碧绿,而是要显现出春水的碧绿。 生17:“春水碧于天”的主体是春水,“春天碧如天”的话,主体就变成了天。 师:应该说大家的视线就可能被天给带去了,虽然是水天一色。词人着力观察描绘的还必须是眼前的“春水”,再想一想,还有吗? 生18:“春水碧于天”,碧绿
11、在程度上更深一点。 师:哪个字? 生18:“于”,比的意思。 生19:“春水碧于天”说明春水比天还要碧,然后感觉天就印在了水里,好像水比天还要大。 师:也就是说此时眼里更多的是关注那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春水引发了他此时无限的思绪。那么同学们,望着这流动的春水,词人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20:这么美的景色,我要在这里多玩几天。 生21:这边的景色好,人也一定是很好的。 师:所以引出了后边的垆边佳人,是吗?再回到前面23页第三段,“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字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在阅读时一定要对这
12、些写景佳句多加涵泳、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艺来。”再看最后一段,对于写景的句子“我们切不可以单纯的景语视之,而应揣摩、感悟其中蕴涵的诗情”。要想读懂这一江春水,我们还是先读读其他你可以感受到的句子。词人此时在江南的美景中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22:闲适的。 师:哪句? 生22:画船听雨眠。 师:我们都读出了这里面的闲适。闲适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生23:优美的意境。 师:优美的意境落在哪些词上? 生23:“听雨”“眠”,我感觉只有江南这种温柔的气氛才能孕育这种闲适。 师:再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碧江春雨下美丽的画船,感受那“听雨眠”的情趣。 (生齐读)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24:我觉得这好像是欣
13、喜得不能入眠。 师:哦,原来写“眠”,实际是“不眠”,高! 生25:我倒觉得词人有种淡淡的哀愁,无法入眠。 师:你看,矛盾了不是?你来具体说说。 生25:听雨,让我联想起余光中的文章听听那冷雨,雨声最后总会让人产生出愁思。 师:想到余光中了,这个“眠”字,看似在眠,其实他听雨,就不能眠了,我们到了赏析景物描写诗句时的关键处了。都说听雨不眠,这写景诗句里究竟包含了些什么?词人究竟为什么不眠?再读读诗句吧。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2 教学目标 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14、,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 安,未能脱
15、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
16、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 (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 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留恋江南,合平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好处。这是侧面写。“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
17、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这样美好的江南,怎么不令人留连?写江南生活之美。三四句具体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之“好”:写得极富有诗意。 词的下片紧承江南好而状江南女子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不令人陶醉?写江南人之美,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这几句,一气贯通,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说得人人信服。 (2)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18、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对下面的古人的评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5、探究 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同属花间,但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试从这两首花间派的词分析温韦两人的风格特点的不同。 明确: 意象选用上: 温词意象迭出,结构跳跃,;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 韦词则意象疏朗,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温词如周舫、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蹙金结绿。 韦词则如吴道子笔下之淡妆美人,疏朗清秀; 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则如(夏承焘语),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情感表达上: 温词多客观描绘,感情的表达隐约含蓄,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
19、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 韦词多是对自己感情的主观书写,细腻婉约,浅近自然;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风格上: 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诗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婉含蓄而已。 此首则写梦醒时之情思也。全首以人物之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为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读这首长如同观赏一幅著名的簪花仕女图那样,词人以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图中的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从而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贵族女子娇慵不可方物的情态。 韦庄的菩萨蛮则直抒胸臆,显而疏,自然。读这首词如同观赏吴道子的名画天王送子图,薄施淡彩,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