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doc

上传人:长青 文档编号:3325443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言文作为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几千年来唯一的书面语言古雅唯尚、简约精炼,创作了浩如烟海的典籍、经文。让学生从小学习文言文,通过经典的文章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很有意义的。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选编浅显易懂的小古文进入小学教材其目的和任务是让小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打破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为中学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

2、文,杨氏之子更有其独特的教学意义:消除学习古文的传统畏难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文言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全书共一千多则小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杨氏之子编在“言语”门。由此可见,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要表现人物之间的言语机智,主要不是来刻画一个“聪惠”的儿童形象。题目为编者所加,给人错觉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其实这应该是描写对话场景的一篇小古文。言语智慧体现在哪里呢?显然是主客之间的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如果仅仅是让学

3、生把文言直译为白话文,这两句话极为普通。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果子。”难道不是吗?是杨氏子自家端出来招待客人的啊?孩子立马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你家的鸟。”孔雀为珍禽,家养的确不大可能。一问一答让人一头雾水。而联系到双方的姓氏,再去琢磨这一来一回的两句话就体悟出语言的精妙、应答的精巧了。这组对话体现了辩驳的一个重要方法:“按照其观点继续推敲,发现后面结论是错误的,证明其错误。” “杨梅与杨氏同有一个杨字,可划为一类,是一家人。”这是孔君平的逻辑,由此推出一个结论:“孔雀与孔君平同有一个孔字,是一家人。”这个结论成立吗?“未闻”,没听说过,显然不对,因此,孔君平的逻辑推理

4、也是错误的。而且,杨梅是植物,植物常得古代文人喜爱,杨梅虽没有什么格外高尚的寓意,倒也没什么负面意义;孔雀虽惹人喜爱,终究属于禽类,夫子可不想让人比作什么鸟。由此,双方论辩,杨氏子完胜。儿童天生好胜,小学生在感悟到这对话的言外之意,感受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应对,定然是对古人智慧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本文文字浅显,借助注释完全可以读懂,就给了学生一个印象:读懂文言文并不难,反而是那么有趣。这就完成了杨氏之子作为文言启蒙的使命了。古代文人雅士崇尚的不仅仅是满腹诗书,还要能口吐莲花。杨氏之子作为世说新语的典型篇目,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雅致所在。杨氏之子究竟是谁?如此聪慧长大之后有何成就?我们不得

5、而知。但这巧妙的应答流传甚广。所以杨氏之子一文教学的重点就不是引导学生去认识一位聪慧的小孩,而是去感受、领略语言艺术。这也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惠”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把握好文言文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文言文与现行白话文在断句上有很多不同,古今词义也发生很多变化,因此,朗读的目标设定为正确朗读,把握停顿,更有现实意义。文章仅有55个字,读起来颇有韵味,在引导学生诵读的同时练习背诵,也是学生能达到的目标。目标3的设定着重考量学生初学文言文,

6、降低学习难度,指向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把握好文言文的停顿,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体会杨氏之子应对的巧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1、课前玩接话游戏。老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学生交流类似的句子。 3、简介文言文(游戏无疑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优秀媒介,以学生熟识的文言名句来接话,唤醒学生的已知经验,拉开了文言学习的序幕,自然过渡到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一、揭题,释题。1、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2、释题:读了课题,谁能说说课文写的是谁呢?相机理解“之”的意

7、思。杨氏之子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二、初读,读正确。1、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读起来与平常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2、指名读,正音。注意指导多音字“为”、“应”的读音。3、师范读。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本。4、生练习读文。5、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相机纠正。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6、齐读。(初读文言文,难免拗口,教师的范读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教师的范读和节奏划分的帮助下,努力让学生读得正确,逐步做到有板有眼,初步领会文言文的音律美。)三、再读,读明白。1、提示学习方法,生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句子的意

8、思。(方法提示: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展开想象;结合课文插图等)2、生读书自学。 3、全班交流对句子的理解。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以下语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解释”甚“”聪惠“,提示”惠“是个通假字,并指导写字:惠。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闻”、“应声”的意思。4、同桌合作,说说课文的意思。5、指名说说课文的意思。(读通了古文 ,根据学习方法的提示自读、猜想,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 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 从读不通到能读通, 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

9、说这个故事, 步步晋阶。)四、三读,悟精妙。过渡:读到现在,我们知道了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板书:甚聪惠)1、生默读课文,找出体现“甚聪惠”的文字,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体会。2、全班交流。预设交流:一是从“应声答曰”中体会到孩子反应快;二是从“未闻”“为设果”中体会到孩子有礼貌。3、聚焦对话,体会智慧:A.出示二者对话的语句:“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思考:孔君平会以什么语气说这句话?他的用意是什么?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B.让学生畅谈发现后点拨:这组对话体现了辩驳的一个重要方法:“按照其观点继续推敲,发现后面结论是错误的,证明其错误。” “杨梅与杨氏

10、同有一个杨字,可划为一类,是一家人。”这是孔君平的逻辑,由此推出一个结论:“孔雀与孔君平同有一个孔字,是一家人。”这个结论成立吗?“未闻”,没听说过,显然不对,因此,孔君平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双方论辩,杨氏子完胜。 C.师生对读,同桌对读,辅以动作表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杨氏子应对的巧妙、高明。D.拓展说话。如果来的是李君平呢?如果来的是黄君平呢?(杨氏子的回答无疑是本文的关键句子, 他的回答为什么巧妙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本环节设计以体会“甚聪惠”为抓手,重点聚焦两者之间对话的巧妙,从而体会感受古人的聪慧和言语的智慧。 为了把课堂还给孩子,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分析,宜采用 “以读代讲”的

11、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咀嚼、品味、欣赏语言蕴含的智慧和神韵。拓展训练,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由情境与语境共同搭设的平台之中, 没有老师生硬的说教, 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五、四读,背诵课文。配乐,师生一起试着背诵课文。六、总结,布置作业。作业:1、抄写生字。2、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故事,尝试读懂,并说说言语的精妙体现在哪里。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不是学习的终结。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 语言简练, 符合学生的理解力, 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板书设计:10 杨氏之子甚聪惠反应快回答妙有礼貌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