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新授课 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3、“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
4、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
5、,“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巩固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3题,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四、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地理填充图册1-3页 五、全课总结,课后
6、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更加明确和了解了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请你回家用地图册和今天这节课上的收获,做一名小小讲解员,将这一重要知识讲给你的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些高大绵长的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你能说说我国最典型的事那一条吗? 2、指名交流,及时补充。 3、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型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 4、揭示课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
8、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教学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 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 讲述:我国面积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类型多,地势高低差异大,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差异等自然社会条件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请学生读几遍四大区域的名称。 3、播放四大区域不同的自然景观,请同学分辨其所属区域,再说自己家乡属哪个区域,并描述自己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 4、指导学生读四大区域图,说出各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 出示(播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问: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及北方地区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比较是否相似?这条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这条
9、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 师:出示(播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1月那条等温线和多少毫米等等水量线大致一致?这条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大致与1月0C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这条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气候和降水。 师:出示播放我国三级阶梯图片 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大致与那两级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看图回答,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大致吻合,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三、活动与巩固练习 1、讲述:四大地理区域虽然是
10、一种综合的区划,但是,确定某一条界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是一种或两种。 2、学生将教材图5.5与5.1对照,依次讨论图5.5中A、B、C三条界线的确定所考虑的主导因素,完成“活动” 3、指导学生完成“活动”,让学生归纳四大地理区域在气温、降水、地形方面的突出特点和相互的差异。 界线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水分) 界线B大致与1月1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 界线C与地势的第一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4、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地4页
11、 四、师课堂评价、小结: 师:四大地理区域是体现我国宏观地理差异的一级区划,每个大的地理区域范围都很大,所以,其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例如:北方地区还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等。 生:同桌相互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珠江的源头、所注入的海洋、沿途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以及主要入海口;掌握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形成及主要城市,掌握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明确珠江三角洲的一大特色-华人华侨众多,是著名侨乡;掌握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特色和有利条件;掌握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过程与方法引导学
12、生结合课本的图表、数据资料以及联系身边的实际,对珠江三角洲进行分析、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其中,海外华人华侨为家乡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明确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竞赛活动法:针对学科现状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
13、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而且让学生会的注意力更持久。所以本节课将全程运用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2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
14、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 干湿
15、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 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 雨水、积雪融水、 雨水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 苹果、梨、板栗、核桃 茶树 土壤 棕壤 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旱地,种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种水稻,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降水少,热量较少;南方降水充沛
16、,热量充足。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马车等 水运,船 北方平原广阔,河流少,南方河流多,不结冰,水运发达。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便于通风散热,屋顶陡利于排水。 生活习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 以大米为主,爱好游泳、划龙舟。 北方盛产小麦,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有利于溜冰,平原辽阔有利于骑马;南方盛产水稻,河流多,水量大,利于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山地
17、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6.你知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18、、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宁夏平原)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解读经典名题 例1:(20xx恩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B、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D、美化旅游环境 解析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最脆弱,干旱是
19、其自然特征。本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C 例2(20xx上海)读我国四大农业区图,回答: 我国幅员辽阔,农畜产品丰富。现要大量采购表中所列农畜产品,请在表中填入这些农畜产品集中产地所属的农业区名称及其在图中的数码。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 小麦 哈密瓜 西北干旱农业区 甘蔗 藏绵羊毛 图中数码和表示的农业区大致以 为界。 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盛产优质棉花 B都盛产亚热带水果C都以畜牧业为主 D都大量种植耐寒喜凉的作物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我国农业
20、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地区主要为河谷农业。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一线。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是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 小麦 北方旱地农业区 哈密瓜 甘蔗 南方水田农业区 藏绵羊毛 青藏高原农业区 .秦岭-淮河 .C 例3(20xx大兴安岭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A是_地区,B是_ 地区。 C区与D区的地理分界线E是_ _。 请你任选一地区,说说该地区人们 的生活特点为_ _。 解析该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
21、分界线 及主要特点。A为西北地区、B为青藏 地区、C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 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和淮河一线。各地区人们的生活 特点,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 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答案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秦岭和淮河一线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例4(20xx上海)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
22、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小题 从图上观察可知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半湿润区。第2小题从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可以看出,占 比重最大的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第3小题从邮票上可知该 民族为回族,集中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 、半干旱 增加 、草地 A 、宁夏回族 直击重点考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
23、渤海经济带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山东省 D.长江经济带 2.山东省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6.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24、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平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8.下列环境问题产生与人们行为连线正确的是 A.西北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 B.东北平原水土流失广种薄收 c.长江中上游山地滑坡过度放牧 D.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大量使用农药 9.山东的平原区,建设农田林网的目的是 A.防止土地荒漠化 B.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农田生态D.防止海风危害. 10.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11.(2
25、0xx淄博)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2.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C.秦岭 D.南岭 13.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确切地说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平原是 ( )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成都平原 D
26、.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15.有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正确的组合是 ( )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A.B.C. D. 16.下列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的城市是: (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17.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 以灌溉农业为主 C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 “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8.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漠河附近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27、 20.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四个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E, 该分界线的东段是 (河流),西 段是 (山脉)。这一线大致与我国 的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与一 月份 等温线相当。 (3)填下表,比较A、B两个地区的差异: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D 22.读我国三级阶梯图,完成要求 .在图上划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 并把字母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
28、(西北地 区) D(青藏地区)填入图 中相应区域 .AB两区界线与 _(山) _河分布大体一致 BC两区界线大体与_毫米年降 水量线一致D区主要位于我国 第_级阶梯 .从ABCD四地区中,选1个说出: 位置和范围_ 对该区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_ 23.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图,完成问题 .该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和_。 .在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地形组合表现为_。 .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人们利用_和 _,发展了灌溉农业。 .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尤以_地区最容易发生,古代新疆的绿洲 居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成功作法是建设_引水工程。 .国家开发西部的能源战略中,在新疆开发的能源
29、主要是_和_。 .西北地区的城市、人口及农业分布呈现_状和_状特点。 24读我国四城市气温与降水量图 .四市中属北方地区的是_,_ 属南方地区的是_,_ .比较后填下表 最冷月气温(高或低于0cC) 年降水量(多或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归纳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_冬季_ .气候对南北方农村景观影响较大,写出影响下列现象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民居: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_ 作物熟制:南方一年二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_ 25.(20xx聊城)读中国略图和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A西侧的地形区是_。 (2)为四条等降水量线,其中是_毫米等
30、降水量线。 (3)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 (4)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平均气温变化图,反映的是:_(1月、7月)气温分布状况,标出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 第十五单元 中国的地理差异 1C 2A 3D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1)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淮河 秦岭 800 0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等 D 水田 水稻 油菜等 22.略 .秦岭 淮河400 一 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能
31、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说明即可 23 .高原、盆地.三山夹两盆.水源(水).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土地沙漠化绿洲边缘坎尔井.石油天然气6.点、带 24.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北方地区低于O,少;南方地区高于0多.高温多雨,温和湿润.降水气温 25.黄土高原400逐渐减少7月,该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低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
32、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
33、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
34、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类型齐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降水东南多,
35、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我国气温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多,流量大,属于外流区;西北部非季风区河流少,多内流河,属于内流区。东部地区河流南方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北方地区流量小,冬季有结冰期。 我国东南部水资源丰富,西北部水资源匮乏。 我国东部平原多耕地,种植业发达;西部高原多草地,畜牧业发达;东北和西南山区多林地,林业发达;南方多河湖的地区以及东部沿海渔业发达。 我国北方树木冬季落叶,南方树木四季常绿;北部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植被越来越稀疏。 我国东
36、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 我国传统民居;我国传统节日;居民饮食 3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活动: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够看出,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要素的分布甚至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是一种巧合还是有原因的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教师由简单到复杂示范12个实例。 例1: 例2: 3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
37、流,预设学生例证如下。 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多,平原多,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多高原山地,以畜牧业为主。 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工业、农业都发达,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业也发达。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多,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以北降水少,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四季常绿,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树木冬季落叶。 我国有“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是因为南方盛产水稻,北方盛产小麦。 受气温影响,从北向南我国作物熟制从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哈尔滨因为冬天寒冷,所以有冰灯节,西双版纳由于气候较热所以有泼水节。 4师生共同小结:区域位置不同,其地
38、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区域的人文景观也不同。也就是说,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当然区域人文要素反过来对区域自然要素也会产生影响。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感悟: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不同,最终决定了其人文景观也不同。即,区域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 (三)地理区域划分 活动:怎样划分区域更合理 1教师提出探究主题: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中国如此广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区域特征也就千差万别。倘若要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还是把她分
39、成尺度更小的区域分别进行研究更方便。你认为怎样划分区域更合理呢?请说明理由。(提示:关注重要地理分界线)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并将本小组的划分办法画在屏幕上。列举学生的划分办法如下。 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划分成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多平原、丘陵,气候温暖,降水多,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达;西北部多高原山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多草地和沙漠,以畜牧业为主,人口、城市稀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 以三级阶梯的界线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自西向东地形越来越平坦,人口、城市也越来越稠密,农业、工业、交通等越来越发达。 沿青藏高原的边缘,将青藏高原单
40、独划分出来:这里地势高,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场多,以畜牧业为主,人口稀少,生产落后,交通不便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分成南方和北方两部分: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树木四季常绿,河流水量大,冬季不结冰,耕地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三熟;北方气温低,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冬季结冰,耕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作物仅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 3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将屏幕上各种划分方案中大多数同学赞同的分界线留下,看到的就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分界,然后师生共同对分界线进行细节上的调整和修改,最后请同学们给每个区域命名。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尝试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中明确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分界线的地理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依据、决定因素以及区域划分的意义。 4活动:欢迎到我家乡来 将学生分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组,组内讨论本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