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上语文《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上语文《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均”“萎”等4个生字,会写“虎”“隙”等8个生字,理解“巴住”“逐渐”等词语的意思。(二)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三)通过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三、教学过程(一)提出疑问,引入新课1.借助图片,导入新课。导入:瞧,那些绿绿的植物就是爬山虎,它们带给你什么感觉呢?(出示爬山虎图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关注生字“虎”的写法)3.针对课题提问。预设一:爬山虎是植物,怎么会有脚呢?预设二:“爬山虎的脚”指的是什么呢
2、?4.了解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写下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爬山虎的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认读字词。(1)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单,梳理字词重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字音:柄bng,多音字“曲”;指导书写“隙”“叠”,学生完成作业本第一题,交流评议)(2)检测。下列选项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弯曲(q)痕迹B.嫩(nng)叶叶柄C.操(co)场牢固D.均(jn)匀休想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特点,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第三到第五自然段)(2)交流课前学习单。(相机板书
3、关键词:生长位置、叶子、脚)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3)借助板书回顾小结。课文共5个自然段,作者用了3个自然段来写“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读这部分内容。(三)品读语句,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1.品读语句,体会表达。(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在旁边简单批注)(2)交流并出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3)(出示3张图)请学生说说哪一幅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根据交流情况,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4、预设一: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脚的“位置”。预设二: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引导学生抓住“枝状”“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些关键词句,关注爬山虎脚的“形状”;随机出示图片,引导比较“细丝”和“蜗牛的触角”,感受描写的生动形象。预设三: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脚的“颜色”。(4)多种形式练读。(5)提炼表达方法。小结:作者对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得很逼真从细丝隐蔽的位置、精确的数量、细小而卷曲的形态中,可见作者观察十分细致。2.抓关键词,讲清过程。(1)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
5、上爬的?(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怎么爬”的一系列动作,填写学习单。(相机板书:触、巴、拉、贴)读课文,填一填,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小结:作者抓住“他”的一系列动作,把爬山虎在墙上攀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很有序,这离不开作者细致的观察。(3)品读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讨论交流一:“触”能换成“碰”吗?“巴”能换成“粘”吗?预设一:“触”的感觉更柔软。预设二:“巴”表现出很有力,很牢固。(随机引导学生做动作来体会,并指导朗读:“触”要读得轻一点,“巴”“拉”要读得有力一些)讨论交流二:为什么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为什么不说“一步一步”往上爬呢?(随机引导学生动作演示,评议;出示爬山
6、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图)小结:爬山虎不像动物那样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只有不断长出新脚,才能不断往上爬。所以,作者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十分准确而且生动。3.研读变化,学习观察。(1)体会细致的观察。提问一: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有什么不同吗?(预设:没触着墙的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提问二:这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有多牢固呢?(引导学生联系“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来理解“牢固”)小结: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脚细微的变化过程。(2)体会连续的观察。过渡:通过爬
7、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和脚逐渐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这些观察的结果,是上下子可以得到的吗?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比如“不几天”“逐渐”,发现叶圣陶先生进行了长期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抓住爬山虎脚的外形变化,体会叶圣陶先生进行了长期的细致观察。点拨:第四自然段中,他发现细丝原先是直的,后来弯曲了。只有经过长期观察,他才能发现爬山虎细丝的变化。(四)尝试介绍,回顾拓展1.观看视频。(播放爬山虎的生长攀爬过程视频)2.引导学生根据板书,介绍“爬山虎的脚”。3.小练笔。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脚。4.交流评议。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经过长期的细致观察,才能有新发现。希
8、望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学问。附板书:爬山虎的脚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正确认读“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占”等13个生字。(二)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往上爬的过程。(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培养连续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1.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出示爬山虎的图片)2.针对课题提问。读着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运用“提问策略”,从内容和写法等角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叫爬山虎?爬山虎怎么会有脚?爬山虎是
9、怎么爬的?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么写的?(随机板书)3.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提出了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明确任务。提示: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2.检查反馈,认读生字。(出示词语)操场 嫩红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蜗牛 弯曲 枯萎 牢固 蛟龙 漾起波纹3.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曲”“空”)4.学生观察字形。(重点指导书写“叠”“瞧”“隙”)5.学生抄写生字,交流反馈评议。(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主要从
10、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出示课件)2.师生交流评议。(预设: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形状,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墙过程、爬山虎脚的变化)(四)精读片段,学习“观察”1.过渡。刚才很多同学都对爬山虎的脚特别感兴趣,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2.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学生独立阅读,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思考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又是如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的。(2)集体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段)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品读句子
11、一:茎上长叶柄的地方。预设:写的是位置。(随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指导朗读。品读句子二: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预设:写的是形状。(随机出示蜗牛触角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后,尝试用彩笔画出爬山虎的脚。小组评议学生的标画情况。指导朗读句子。品读句子三: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预设:“嫩红”写的是颜色。指导朗读句子。(3)师生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3.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脚是怎样向上爬的。(1)过渡。那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自然段,小组合作进行探秘。(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描写爬山虎怎
12、么爬的词语,然后完成下图)(3)集体交流学习成果。(相机板书:触、巴、拉、贴)(4)品味用词准确、生动。教师将上述表示动作的词语在句中调换顺序,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写是否可以,并说明理由,从而进一步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预设: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写得准确;按照生长顺序,写得有序;通过连续的观察,写得细致。(相机板书:准确、有序、细致)(5)进一步学习表达方法。过渡:原来作者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爬”的过程,你觉得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妙招,使这个过程这样生动形象?引出句子:“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融入想象,运用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板书:想象)(6)齐读第四自然段。(7)课件演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完成的图示,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语句,解说攀爬过程。4.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以及它攀爬墙的过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心的观察以及准确的表达。如果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会怎么样?它的叶子又是怎么样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附板书:爬山虎的脚位置(1)叶子(2)准确 有序 细致 想象脚(3-5)触 巴 拉 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