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爱莲说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1 1、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衬托的手法。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衬托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流千古,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
2、找答案。 二、讨论点拨 1、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从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三、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1、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爱莲花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仅此而已吗?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种人的化身?说依据。
3、“莲,花之君子者也” 2、读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完成两幅莲花拼图,第一幅写上了莲花的一种特点。另外一幅,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3、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
4、,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四、学习衬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 1、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写另外的两种花是为了衬托莲花 2、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写三种花的目的是要写三种人,是要再现他们的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最终表明作者周敦颐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志向,不消极避世,能洁身自好。 3、最后引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探讨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个“噫”字,它的含义是“表示叹息”,结合后面语句,你认为其中包含了哪几种不同的情感? 明确:分别为
5、惋惜,讽刺,慨叹。 六、小结。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本文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古文。本文以花喻人,以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在讲析课文时要抓住“人一一花一一人”的线索结构来讲。由人引出各自所爱之花,通过对花的描写:菊的因怕污染而隐逸为正衬;以牡丹的富贵为反衬。来写莲花的高洁品质,然后以花喻人,花即其人,来点明题旨。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的: 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理解正反衬的运用。 重点难点: 把握一些词、语、句,疏通文意;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表达文章的主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课题 提
6、问:所示之图为何物? 明确:荷花。 提问:看到荷花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 明确:“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板书课题: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进入课题 提问:标题的“说”字为何意? 明确:与马说中的“说”一样是指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 三、检察预习,翻译课文 1、打出重点字词的翻译及注音: 蕃:fan多 濯:zhuo洗 蔓:(名词作动词)牵牵连连 枝:(名词作动词)枝枝节节 亵:xie玩弄 鲜:xian少 2、请学生口头试译 四、讲析课文 提问:本文共写了多少种花? 明确:三种。 提问:哪些人分别爱何种花? 明确:爱菊之人有陶渊明;爱牡丹之人世人都爱之;我只爱
7、莲花。 提问:为何我只爱莲花? 明确:“出污泥而不染”本身出身于不干净的环境却能保持住 自身的清白,体现了莲花的高洁的品格近墨面己黑“濯清涟而不妖”虽然在水中洗过南昌不显过于妖媚,表现了它朴质的品格与上句对映,于不好环境中“不染”,于好的条件下不“骄”。 “中通外直”内心虚心,外面挺直,表现了它的正直。 “不蔓不枝”不枝枝节节,不去攀附比它高之物。 “香远益清”它的芳香并不因为离得远而无,而是将美好的东西远远传播。 “亭亭净植”站得直直的,表现了它刚直不阿。 “可远观不可亵玩”不容许别人的侵犯,表现了它令人恭敬的形象。 提问:本文写莲花,为何要写其它两种花? 明确:菊开放于秋于不与其它的花同放
8、,表现了它不与世同污的隐逸品格,用来正衬莲花的高洁品质;牡丹是世人皆爱之物,与莲正好相反,用它来反衬莲。这样就更突出了莲的高尚品格。 提问:本文只是写花之文吗? 明确:请看预习提示,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求富贵之人;莲比喻品行高洁之人。本文对各种爱花之人有不同态度:爱菊者“鲜有闻”感叹世上真的隐士不多了;爱莲者“同予者何人?”叹惜世上象我一样的君子就更少了;爱牡丹者“宜乎众”批判现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五、小结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托物言志,寄寓
9、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六、堂上作业 七、课外作业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3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巩固对中心意思的理解。 对中心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CAI课件) 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几位同学能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状? 2、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它的区徽主要以什么作图案?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理由什么? 、它的区徽主要以荷花作图案,因为澳门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 同学们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莲花、秋
10、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门人民之所以用莲花作为区徽的图案,由此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义。对莲的这种认识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人颂莲言志的短文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诵,初领文意(CAI课件)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认真地听一遍本课的配乐朗诵,听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 、把你对莲的描绘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上横线; 、思考如何复述课文内容。 三、课文复述,感知文意(学生发言) 刚才听了一遍课文朗诵,之前,同学们在预习课上已经结合课下的注释,对本课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几位同学能为我们复述一遍课文内容? 四、录像欣赏,加深文意(CAI课件)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
11、把握、理解课文,请欣赏、感知一段精彩的录像。 五、课文分析,探究文意(CAI课件,展现莲的定格画面) 悠扬的音乐、声声入耳;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段精彩的录像,确实把我们带入了对莲的一片遐思之中。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我们一起对课文作进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有表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带着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出示CAI课件) 1、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把莲比作君子。 2、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君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语句来展现莲
12、花的品格?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写体态、香气方面的句子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以上几位同学对莲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对赞美莲的语句找得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莲的美好印象,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莲的语句齐诵一遍。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4 一、引入新课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
13、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美中生趣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爱莲说(周敦颐)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
14、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三)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
15、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
16、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 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
17、“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全文以“爱”为线索(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草木之花(蕃)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莲(独) 三种类型: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
18、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六、课外延伸: 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七、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
19、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5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
20、、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二、介绍“说”的文体知识 “
21、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又名敦实,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四、背景介绍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
22、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五、组织活动 (一)听莲: 听课文朗读,教师范读。 (二)读莲: 1、让学生跟老师读。 2、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图片,领读生字。 3、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三)品莲: a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过渡:莲花是美的。美在哪里呢?我们先看课文爱莲说,文章哪一段写“莲”? 1、读第一段: 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
23、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 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 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4、师: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 生:有,攀附权贵的人。莲是不是这样?不是。 5、师:香远益清,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 生:美名远扬。 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 生:仪态端庄。 7、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亵玩一词的含义。这
24、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特点? 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 生:不是! 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出淤泥而不染”刚才我们说过,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污浊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
25、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我们说,只有具备了这七种高尚的品德,我们才称之为“君子”。 10、师: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生:托物言志。 b品文之美: 11、师: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学生讨论回答) 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赞赏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
26、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视的态度。(屏幕显示板书设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12、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诵课文。 13、小结: 第一段以总述开头,接下来对莲花进行描写。第二段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开头三句构成排比是议论的写法,后面以“噫!”字开始,是抒情的写法。全文仅119个字,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不愧是“说”文体中的精品。 14、下面让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
27、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 老师(带头起兴说一句):我特别喜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艳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美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因此,我爱牡丹。 生:我特别喜爱梅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许多中华儿女都拥有梅花这
28、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与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为首。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爱梅花,更喜爱梅花的精神。 15、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积累背诵历代文人笔下的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唐李商隐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宋苏轼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 素花别门多
29、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唐陆龟蒙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唐郑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师: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积累有关诗句。 六、布置作业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练地背诵及默写文章;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总结莲花的特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30、树立自身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莲花形象描写,衬托的写法。 3、课文注释中必须掌握的词语。 三、教学思路 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熟读课文,基础巩固全文解读,描绘莲花重点分析,能力培养拓展延伸,知识归纳布置作业,能力测试。 四、教学方法 1、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采用朗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手段 板书教学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1、设迷导入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
31、小窟窿。 师:同学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生:莲花。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看样子大家对莲花并不陌生,自古以来莲花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描写莲花的诗句相当之多,比如说:江南江南可采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等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 (二)、了解本文的体裁和作者。 1、题解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些疑惑其实这个“说”是一种文体的象征。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用于描写、议论与抒情但偏重于论述道理。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解释为:说说爱好莲
32、花的道理。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作者简介 周敦颐,注意颐字的写法,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教师补充: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熟读课文,掌握基础
33、 (1)示范朗读 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听一遍文章的配音示范朗读,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及句子停顿,把握文章节奏。(放录音)文中有些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蕃(fn)濯(zhu)蔓(mn)亵(xi)鲜(xi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停顿把握。 (2)指名朗读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评:字的读音与停顿之处都没有问题,但是节奏感还不太到位,第二段在读描写莲花的句子时是充满喜爱之情的,节奏可适当的加快,(老师范读)最会一段的会半部分还应读出感叹之情来(老师范读)。 总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
34、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四)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甚:很,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李唐就是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成为李唐。作者先写陶渊明与世人的爱好目的就是要突出自己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句就在着重描写莲花,为了让大家对莲花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35、我这里有一幅图,大家可以好好欣赏一下。(将莲花图贴在黑板上)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将图撕下来给同学们指出来)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蔓、枝在这里都是动词,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植:立,亵玩:玩弄。 (2)好,下面我们具体地来分析作者笔下的莲花是什么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这主要是从莲花的生长环境来写莲花,是说呀,它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
36、的本质。师:那么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总结到:在艰苦的环境都可以忍受突出了它的坚贞对不对,优裕也不失淳朴突出了它的质朴。好莲花坚贞、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豁达、,正直(就像竹子一样中通外直,很多诗人在诗词也多用竹子这一意象它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常借竹言志,托竹寓情。)“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37、清纯、端庄。是圣洁的象征。 (3)以上我们总结出了莲花的品质坚贞、质朴、豁达、正直、清纯、端庄,现在我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了吧。可是作者的题目是“爱莲说”他也在着重写莲花,可是为什么又写了菊花与牡丹花呢?衬托(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高洁的品质。 衬托手法显得含蓄委婉但是在突出对象方面则更加有力。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使用。 学习第二小节 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大家齐声朗读一遍。(齐读)然后简单评点。“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
38、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谓”:以为,认为(解释句子: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抒情“噫”:唉,叹词。(解释句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菊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牡丹富贵者(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
39、。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莲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
40、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总结: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点拨: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寄托事物来表达志向)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以“说”写一篇小文章。(200字左右) 九、总结(本课完成之后) 第 30 页 共 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