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乘法的意义后,学习乘法口诀的延续。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明确乘加、乘减试题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说乘法,学生会不由得想到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在这节课里,既要让孩子明确,通过苹果图,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结合图,能理解先算乘法。关键的是如何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用乘加乘减的式题体现,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多媒体的帮助理解。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感受解决乘加、乘减的不同方法,明确算理。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4)培养
3、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4、教学重点: 理解乘加、乘减先算乘法的道理。 5、教学难点: 如何列出乘加、乘减算式 二、说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的教学重和难点,我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利用苹果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横看竖看,理解几个几加减几,从而引出新知,并解决。 2、让学生观察比较,与以往学习内容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并且明确计算过程。 3、运用迁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程
4、序:复习旧知、探索新知、习题巩固、反馈总结。 (一)复习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找准新知识起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出示苹果图,先出示1列3个苹果,再出示第二列,列式3+3=6(个),32=6(个),学生明确1个3+3,再出示1列苹果,引出新知,学生类推。 (二)探究新知 1、乘加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3列苹果图 学生明确并说出2个3+3就是3个3 列式33=9(个) 或32+3=9(个) 先算3乘2等于6,再加3等于9、都用口诀三三得九 在此基础上,学生类推33+3也就是43。 为了呈现横着看,又设计了放大一行行的苹果。 学生知计算乘加可以先算乘法,也可用口诀计算。 (先练习类似的口算题
5、,再类推乘减的式题就更好了) 2、不能直接用口诀的(转化为口诀)乘加乘减 最后增加1列只有2个苹果。 学生自然地得出:4个3+2,列式43+2 (课程中,有孩子想到此过程,先让孩子说,再出示这个图就更好了,即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又那么自然) 为了引导学生列出乘减的式题,设计了借一个苹果,又还去,借来的苹果,变成虚的苹果,学生更好的借助图,理解乘减式题的由来,也能呈现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学生理解了算理,进而算法迎刃而解。 先借1个苹果,列式44 再还1个苹果,列式441 五、说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1个3+3就是2个32个3+3就是3个3 3+3=6(个)33=9(个) 32=6(个)32+
6、3=9(个) 3个3+3就是4个34个3+2 33+3=12(个)34+2=14(个) 34=12(个)441=14(个) 六、反思 本来使用多媒体,自己就不熟练,再加上自己不会制作,多数情况下直接下载使用,往往用的不顺手,且不适合学生的口味。为了得到乘加乘减的算式,以及如何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我费了好大的劲做的这张苹果图,一列列的呈现,让学生知道相邻口诀间的联系,又能得到乘加的算式,还理解了算理。同样横着看图,列出同样的算式的道理。丰富了学生同样算式的理解。 下一步重点引导学生得到乘减的算式,通过借还苹果的环节,再把此过程呈现,为了学生的理解,变成虚线的苹果,学生更能把握乘减算式的由来,算理
7、自然得到。这样,孩子的意识中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 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2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计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口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图,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
8、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活动,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本节的“乘加、乘减”是让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结算出结果。 在设计本课中,我力求在“算”与“用”教学的结合点上有所突破。通过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乘加、乘减式题,试想体现以用引算的做法。当得出乘加、乘减式题后,要让学生及时感知算式与实际背景问题的联系,真正理解式题的含义(“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图与式的结合来探究算理,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
9、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1、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乘加、
10、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教室、小黑板 (一)激情导课: 1、师生谈话: 师: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什么?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称号后面的数叫什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师: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生答)乘加是什么意思?(生答)乘减呢?(生答)一年级我们学过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说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生答)有小括号又该怎么计算?谁能大胆的来猜测一下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生答) 2、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过渡: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我们大家有信心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刚才大家的猜测吗?(生答)老师
11、期待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 (二)民主导学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5 (1)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12、(3)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4)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5)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13、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检测导结 1、练习十二的4题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计算 535= 53+5= 54+5= 52=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画的方法,自己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4、反思总结 师:回过头来看一开始我们的猜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大家真了不起!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自己的猜
14、测,成了小小数学家,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你能给大家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 3+3+3+233+211(个) 3+3+3+3143111(个)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我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15、。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中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通过练习我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