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697312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职业倦怠”,即当个体在面临过大的工作压力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衰竭状况。教师职业作为助人职业的典型,其从业者的职业倦怠问题早已成为国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数量较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始于20XX年。围绕教师职业倦怠,国内学者主要从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结果等不同方面开展实证研究。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因素,学者大致从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层面、工作层面和组织层面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个体层

2、面上,学者主要关注个体本身的特点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在工作层面上,学者主要关注教师工作本身的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在组织层面上,我国学者也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在组织层面上探讨了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集体效能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纵观这类研究发现,在个体层面上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表现得特别活跃,而对后两类影响因素的探讨则较少。 1.人口学统计变量与倦怠。教龄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主题。如果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几个阶段的话,最开始的15年属于“关注生存阶段”。此时的教师会把搞好师生关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的适应和经验的积累也会随着成就感的提升而逐渐增长。610年

3、的阶段被称为“关注情境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通常关注的焦点是提高学生成绩、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问题。同时,很多教师也开始担当毕业班教学和管理的重任。但这时他们的教学技能还远未成熟,随着对新工作热情的逐渐消失,以及来自教学、人际关系和学生的压力逐渐增加,教师的情感便会逐渐衰竭,产生“倦怠”情绪。而进入10年之后的“成熟阶段”之后,随着工作经验和教学技能的增长,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轻车熟路,对工作中的压力应对方式也逐渐成熟,成就感又会逐步上升。 在国内的研究中,关于性别对倦怠的影响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论。毕增重的研究表明,中小学女教师的情绪衰竭状况和去个性化程度要比男教师轻,

4、成就感要比男教师高。邵海燕通过研究认为,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教师,但是差异不显著。此外,有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女教师情绪衰竭高于男教师,男教师去个性化高于女教师。赵玉芳等的研究结果则有所差异,其在研究中发现,男教师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度上的分数都显著高于女教师,而两者在成就感维度上差别则不显著。 2.工作压力与倦怠。工作压力的大小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刘晓明以199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典型相关研究的方法考察了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压力将导致中小学教师出现

5、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症状,职业压力越大,则职业倦怠的程度就越严重。徐富明的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且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另一项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也表明,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在情感衰竭上有显著正相关,其中的压力源,如角色期待、工作负荷和考试压力对小学教师的情感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 3.社会支持与倦怠。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具有直觉上的关系。有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特别指出可以从物质、情感与信息三方面对教师提供支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的研究显示,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个人成就感的作用最大,其中,特别是领导

6、支持和学生支持,以及情感型支持对降低衰竭更为有效。但是,不足的是,现有的研究虽包括了社会支持的来源和类型两个方面,但却未能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加以考察。 4.人格特质与倦怠。在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把职业倦怠和人格因素结合起来考察。研究中涉及到的人格因素有自我概念、控制源和人格模型等。关于职业倦怠和自我概念的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与成就感的相关要高于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相关;对人格维度的研究发现,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总体上看并不明显。总相关研究得出,情绪衰竭与开放性有显著正的低相关,而低成就感与社交性呈显著负的低相关。A型人格个体的职

7、业倦怠发生率也较高。 5.应付方式与倦怠。应付方式通常被定义为操纵、降低或容忍由于不能满足的要求所产生压力的认知的和行为的具有倾向性的努力。研究表明,应付方式与教师职业倦怠具有密切的关系。采取直接应付方式的教师有利于降低职业倦怠,而采取间接应付方式的教师却容易增加职业倦怠。如刘毅的研究显示,当教师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求助解决问题)时,可以有效降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的产生,提高个人成就感。非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作用刚好相反。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倦怠对教师心理健康和工作绩效两个方面。 1.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研究以596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职业

8、压力、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另一项研究表明,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情感耗竭能显著的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这可能是因为情感耗竭主要受工作要求影响的缘故,过高的工作要求导致个体过多的心理与生理能量的投入,从而导致其健康水平的下降。另外,在教师群体中,成就感降低对于心理健康状况的预测也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这说明,过低的成就感可能会引发教师对自我的评价降低,导致其职业自尊的下降。 2.倦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有研究考察398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状况,采用纵向研究方法,以揭示其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

9、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满意感通过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维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职业倦怠中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低落维度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另有研究显示,以从个体工作的角度来看,工作倦怠首先会导致个体工作绩效水平的降低。其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能够比较稳定地预测个体的工作绩效变量(工作奉献、任务绩效和人际促进)。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展望 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得时间早,研究的人员也较多,因而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无论是在整体上把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对其进行概念化的界定,还是从更深层次挖掘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探寻其发生的根源,进而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等方面,都进行了大

10、量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对教育改革给教师所带来的变化的深刻认识,探讨了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对教师压力与倦怠的影响,这为我们了解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处境提供了参考。 相比较而言,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仍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化和完善。 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工具比较单一。尽管有职业倦怠自评问卷、职业倦怠他评问卷和客观生理指标测量法等多种方法,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只采用自评问卷一种方法,而较少采用客观生理指标测量。另一方面,在自评问卷的使用中,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多种自编和修订的职业倦怠问卷,这些问卷经过编制者检验也具备了很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是

11、普遍缺乏更广泛的运用和检验。最后,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多采用横断研究。目前,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长时期的纵向的追踪研究还非常少。因此,我们除了采用对部分教师群体进行广泛的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以外,还要加强对个别教师的长期跟踪研究,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做到点面结合、横向与纵向的结合及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最终我们才能把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在研究内容方面,目前国内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前因变量和后因变量均有一定的涉及,但是研究结论比较孤立、分散,特别是在有关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与经验模型方面尚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次,各研究者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尚不深入,还未提出特别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此外,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职业倦怠的跨文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发生倦怠的过程、原因及外部表现的特点都有差异,因此如何根据文化差异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仍有待深入研究。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