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章节测试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章节测试试卷(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B铁和盐酸混合:2Fe+ 6HC1=2
2、FeCl3+3H2C检验二氧化碳:CO2 +Ca(OH)2CaCO3 + H2OD用稀硫酸除去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验满B稀释浓硫酸C取固体粉末D蒸干滤液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4、下列生活中的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
3、A用扇子扇炉火提高煤的着火点B用糯米酿制米酒糯米发生了缓慢氧化C用生石灰制作发热包CaO与水反应吸收热量D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活性炭能吸附所有杂质AABBCCDD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无色B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片立即熔化并剧烈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6、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都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熔点比其中任何一种金
4、属都低、硬度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大、性能更好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7、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A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C电解一定质量的水D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在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检验氧气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B打开盛
5、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粒观点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一一气体分子本身变大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一一质子数相同D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一一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填写下表实验内容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_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
6、稀盐酸_2、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时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_。(2)市售某种“自热米饭”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CaO)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上,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空间站做了一个维生素C泡腾片实验。泡腾片浸入蓝色水球后,产生很多气泡但是都没有破裂,水球样貌变得与地球十分相像,画面非常炫彩夺目,令人震撼。如果想验证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你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量稀盐酸和生锈
7、的铁钉_;_。_;_;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某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以下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1)某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_色,向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3)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类别应为_(填“酸”“碱”或“盐”)。(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填化学符号)。(5)为了验证性质4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填字母代号)。ANa2CO3BHClCFeCl3DBa(N
8、O3)2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化学式)表示:(1)硅元素_;(2)两个铜离子_;(3)8个二氧化氮分子_;(4)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_;(5)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占78%的气体是_;(8)食品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取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剩余的3.4克固体物质是_,该物质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_。(2)求所
9、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转化为碳酸钠。现称取一久置于空气中的烧碱样品20g完全溶于蒸馏水中配成100g溶液,现取100g的稀盐酸,分四次滴加到样品溶液中,产生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滴加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产生气体的质量(g) 2.24.44.4 4.4(1)第_次恰好完全反应。(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3、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0、(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中的阳离子为_。(2)图二点C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_种。(3)计算恰好中和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g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40g。(1)如图中a、b、c三溶液能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_溶液,b溶液中微粒有 (写微粒符号)。(2)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1%,下同)(3)求c点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5、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盐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
11、,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填写化学符号)。(2)pH=7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g。(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Na2SO4
12、猜想二:_ 猜想三:Na2SO4和NaOH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猜想_,理由是_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_。产生气泡猜想二成立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_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I.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1)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2)同学们从下图装
13、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其中仪器a的名称为_,从A-E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填序号),F装置的优点是_。II.同学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和CaCO3猜想三:CaCl2和_(写化学式)(理论分析)小华认为上述猜想中猜想_肯定不成立,理由是_。(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分析实验结论1.小明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_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猜想三正确2.小红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少
14、量镁条观察到_3.小刚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氧化铁粉末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_色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与评价)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生成物,二是_。3、某兴趣小组探究了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1)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洗涤干燥后的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12,你认为原因是_。乙同学认为
15、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Mg;Mg(OH)C1;Mg(OH)2(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的试管中。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适量_(填物质名称)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不含有Mg实验2加热试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滤纸条变红生成_实验3加热试管,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生成_(讨论分析)灰白色沉淀的组成为_,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知识回顾)氢氧化钠的俗名是_。(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
16、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_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含义是_。(得出结论1)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实验探究2)甲同学利用图2装置来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图3是实验中测得相对压强变化曲线。(1)将三颈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将盛有20mL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预先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的注射器和盛有20mL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溶液的注射器分别固定到三颈瓶上,并将相对压强传感器连接。(2)用文具夹子夹
17、住盛有盐酸溶液的注射器活塞,防止瓶内压强减小时,注射器内盐酸被大气压压至三颈瓶内,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三颈瓶中,通过相对压强传感器测量瓶内压强的改变。充分振荡装置,直至压强不再改变为止,压强从迅速降到的主要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取下文具夹子,将注射器中的盐酸溶液压进三颈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瓶内有气泡产生,红色消失,测得压强从一直增加到,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用文具夹子固定,测量压强的变化。(交流与反思)(1)压强从增加到的原因是注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压缩瓶内的气体。(2)图中到压强稳定的原因是_。(3)为什么
18、增加盐酸后压强反而超过了原来的压强_。(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能否说明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_(填“是”或“否”)。 (结论与反思)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起到了主要作用。5、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 HCOOH 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另一种氧化物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某些气体中的水分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色, 说明蚁酸显酸性。(2)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
19、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是 CO2; 猜想是_。(3)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 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先通N2的目的是_; 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 _(填“成立”或“不成立”); 装置C中的反应现象是_; 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 _; 结论(4)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讨论交流(5)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_。 拓展延伸(6)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 C 装置中 20g 氧化铜样品(杂质不 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 C 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2468
20、10固体质量/g18.617.61716.816.8分析表中数据,请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_ 。(写出计算过程,不写计算过程不得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A错误;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B错误;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C错误;D、铁锈的成分为Fe2O3,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
21、)3+3H2O,故D正确。故选D。【点睛】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C【详解】A.二氧化碳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上面造成液滴飞溅,操作错误;C.取用固体粉末,先将试管横放或稍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竖立起试管即可,操作正确;D.蒸干滤液时要在蒸发皿中进行操作,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操作错误;故选C。【点睛】3、B【详解】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碳酸钙不是金属
22、,故推理不正确;B、石墨与钻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但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推理正确;C、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KClO3也含有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故推理不正确;D、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推理不正确。故选B。【点睛】4、B【详解】A、用扇子扇炉火可以加快空气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更充分,并不能提高煤的着火点,此选项表述不正确;B、用糯米酿制米酒过程中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此选项表述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故可用于制作发热包,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活性炭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并
23、不能吸附所有杂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B。【点睛】5、D【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加热时碳酸分解,使溶液变为紫色(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故A错误;B、铝的熔点为660,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其熔点高于铝,故熔化而不滴落,不会剧烈燃烧,故B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生成黑色固体,故C错误;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正确,故D正确;故选D。6、B【详解】A、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改变反应
24、速率,但是不是所有反应都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选项A错误;B、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熔点比其组成的纯金属都低、硬度大、性能更好,选项B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选项C错误;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不是单质,选项D错误。故选:B。7、D【详解】A、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产生氧气的质量,因此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因为
25、水的pH为7,所以随着水的不断加入,会无限接近于7,而不会低于7 。故B错误;C、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因为纵坐标为气体的质量,所以图像不正确。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加入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稀盐酸过量后,不再继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故选:D。8、C【详解】A、铁丝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氧气的检验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为氧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故选项C符合题意;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
26、-5%的碳酸氢钠溶液,说法正确,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9、C【详解】A 、白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故B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颜色描述不正确,故C错误;D、氧化铜为黑色固体,铜为红色固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可看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故D正确;故选C。10、A【详解】A、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一一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大,错误;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水分子分成氢氧原子,氢氧原子重组
27、成新分子,正确;C、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一一质子数相同,正确;D、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一一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1、产生蓝色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沉淀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Cu(OH)2+2HCl=CuCl2+2H2O 【详解】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铜和水。因此:实验内容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消失,溶液变成蓝色Cu
28、(OH)2+2HCl=CuCl2+2H2O2、(1)碳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2)(3)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解析】(1)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时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碳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以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3、铁钉表面的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Fe2O3+6HCl=2FeCl3+3H2O Fe + 2HCl = FeCl2 + H2 【分析】铁锈的主要成分为
29、氧化铁,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由于稀盐酸过量,铁锈反应掉后,铁会继续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现象为:铁钉表面的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对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现象为: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2 + H2。4、(1) 红 NaOH+HCl=NaCl+H2O (2)CO2+2NaOH=Na2CO3+H2O(3)酸(4)OH-(5)AC【解析】(1)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故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30、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所以向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所以为防止氢氧化钠变质,必须密封保存。(3)碱溶液的通性除了和酸碱指示剂作用,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和某些盐溶液反应以外,还可以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类别应为酸。(4)在碱溶液中,碱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OH-),故碱溶液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5)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1、是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能反应,故A可以验证性质4;盐酸属于酸,不满足题意;氯化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故C可以验证性质4;硝酸钡不和碱溶液反应,不能验证性质4。故选AC。【点睛】通过复分解反应,一般只有强酸制备弱酸,强碱制备弱碱。而Ca(OH2)+Na2CO3=CaCO3+2NaOH则是弱碱制备强碱的反应,反应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时,生成了沉淀。5、(1)Si(2)2Cu2+(3)8NO2(4)P2O5(5)CO(6)Al(7)N2(8)CaO【解析】(1)硅元素表示符号为:Si;(2)两个铜离子表示为:2Cu2+;(3)表示几个分子,即在
32、该物质的化学式前放上相应的数字,8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8NO2;(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根据物质的名称就可以写出,表示为:P2O5;(5)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表示为:Al;(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占78%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8)食品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三、计算题1、(1) 铜 68% (2)解:设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x=19.6%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分析】(1)取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
33、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最后剩余的3.4克固体物质是铜,氧化铜的质量为:5g-3.4g=1.6g;该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2)见答案。2、(1)2(2)设: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47%【分析】向变质的烧碱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锰。(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5g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2.2g 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二次加入25g 的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4.4g-2.2g=2.2g,第三次、第四次加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盐酸有剩余,反应已完全。
34、故填:2。(2)详见答案。3、(1)Na+(2)两(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x=1.17g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恰好中和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925%。【分析】(1)从A到B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过程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为:Na+;(2)图二C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此时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两种;(3)见答案。4、(1)b c K+、Cl-、H2O(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x=1.4g,y=1.8
35、625g答: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c点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答:c点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3.1%。【分析】(1)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b点溶液的pH=7,显中性,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是b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c点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c溶液,b点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b溶液中微粒有K+、Cl-、H2O,故填:b;c; K+、Cl-、H2O;(2)见答案;(3)见答案。【点睛】5、(1)Na+、H+、Cl-(2)0.8(3)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x=0.73g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6、%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解析】(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a点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则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H+、Cl-;(2)pH=7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5%=0.8g;(3)见答案四、实验探究1、 和 三 滴有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是中性或酸性 铁粉或碳酸钠等 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之后又有气泡产生 B 【详解】(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反应,溶质只有硫酸钠;若酸过量,溶质有稀硫酸和硫酸钠;若碱过量,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故猜想二为:和。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后,溶
37、液显示无色,说明溶液是中性或酸性的,故可以直接排除猜想三;理由是滴有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是中性或酸性,而猜想三中有碱存在。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由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说明溶液中有稀硫酸,由实验现象产生气泡可知,向试管中可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故填铁粉或碳酸钠等;由实验操作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得出猜想二成立可知,生锈的铁钉与稀硫酸反应,故实验现象为: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之后又有气泡产生。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应该倒入废液缸,故选B。2、 锥形瓶 BE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HCl 二 碳酸钙难溶于水 石蕊 产生气泡 黄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38、详解】(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需要加热,则选固液不加热装置;且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选择BE;F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与关来控制固液药品的接触与分离,其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锥形瓶;BE;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猜想与假设: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和盐酸有可能过量,所以溶质可能只有氯化钙或者有氯化钙和氯化氢,所以猜想三填HCl;故填:HCl;理论分析:猜想二肯定不成立,
39、因为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溶于于水形成溶质;故填:二;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实验: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而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则是加入了石蕊溶液;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可观察到溶液变成黄色,方程式为;故填:石蕊;产生气泡;黄;反思与评价: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生成物,二是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填:反应物是否有剩余。3、 氯化镁可溶 稀盐酸或稀硫酸 HCl#氯化氢 H2O Mg(OH)Cl、Mg(OH)2 【详解】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提出假设因为氯化镁可溶于水,所以洗涤后氯化镁溶于水被洗涤除去
40、。实验探究实验1:沉淀消失,并且结论为不含Mg(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如果有镁会产生气泡),说明加入了酸,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实验2: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变红,说明生成了酸性气体,为HCl气体。实验3: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说明生成了水;讨论分析因为加热有HCl气体和水生成,所以灰白色沉淀的组成为Mg(OH)C1和Mg(OH)2。实验2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4、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 红 NaOH+HCl=NaCl+H2O 恰好完全反应 H+和OH-反应生成水分子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CO2已被反应完了 因为注射
41、器未被拉回原位置 是 【详解】知识回顾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烧碱、火碱、苛性钠,任选其一即可。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pH等于7,则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出结论1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实验探究2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三颈瓶中,通过相对压强传感器测量瓶内压强的改变。充分振荡装置,直至压强不再改
42、变为止,压强从迅速降到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大量消耗是气压快速下降,方程式为;取下文具夹子,将注射器中的盐酸溶液压进三颈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瓶内有气泡产生,红色消失,测得压强从一直增加到,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消耗全部的碳酸钠,生成氯化钠呈中性,酚酞变为无色,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交流与反思(1)压强从增加到的原因是注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压缩瓶内的气体;(2)图中到压强稳定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或氢氧化钠被消耗完,反应停止;(3)加入稀盐酸后,过量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被全部反应,但加入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占据了一部分体积(注射器未被拉回原位置)导致气体量不变,但体积减小,所以气压高于反应前的气压;(4)曲线后段下降,则是气压缓慢降低且低于反应前气压,即可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气压降低。5、(1)红(2)一氧化碳(3) 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不成立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4)(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6)解: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xx=80%答: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80%【分析】(1)蚁酸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