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专题训练试卷(名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专题训练试卷(名师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B大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系统的中
2、枢部分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D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2、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绿化祖国”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园林城市”创建,再到现在的“绿色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更加优美。黔西市正在掀起“全民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下列措施符合要求的是( )将垃圾分类处理;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为了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BCD3、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中,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水、无机盐、蛋白质B维生素、糖类、脂肪C水、无机盐、维生素D糖类、脂肪、蛋白质4、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3、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部位,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卵巢睾丸输卵管子宫输精管附睾ABCD5、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B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和C和相连的血管都是静脉D从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6、如图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示意图。从图中可见,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实现碳一氧平衡,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外,最为有效的措施还有A开荒种田B发展工业C发展牧业D植树造林7、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视神经C大脑、大脑D视网膜、大脑8、眼球内部是一个“暗室”,
4、使眼球成为暗室的主要结构是()A角膜B瞳孔C脉络膜D玻璃体9、下列有关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淀粉遇碘会变蓝色B蛋白质遇高温会凝固成固态物质C燃烧脂肪会发出阵阵臭味D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10、下列关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血浆只负责运输养料B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C小伤口流血不易止住,与血小板数量较多有关D红细胞能运输氧,是因为其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或分离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近视眼是指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会落到视网膜的_
5、方。(填“前”或“后”)2、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食物中含有的_、_、_、无机盐、蛋白质和维生素。3、当病人需要输血时,应以输_血为原则,4、人体通过_和_来协调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5、闹钟响起,吴铮匆匆穿衣起床,这属于_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即反射弧的参与,它由_,_,_,_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示意图,判断相关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小题(1)(2)(3)(4)示意图相关叙述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在载玻片中央要先滴加生理盐水在“绿叶在光下
6、制造有机物”实验的脱色装置中,小烧杯中的液体A是清水,大烧杯中的液体B是酒精甲、乙分别装有萌发和煮熟的种子,24小时后,伸入点燃的蜡烛,甲中蜡烛熄灭了,说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图中序号3所示的血管是将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判断(_)(_)(_)(_)2、脑和脊髓的基本结构中,白质内主要是神经元的细胞体,灰质内主要是神经纤维。(_)3、贮存和输送精子的结构是睾丸。(_)4、动脉里流动的都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_)5、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静脉。(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科学家为了研究胰岛
7、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切除狗的胰腺后,狗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的一些症状。实验二: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胰腺外部萎缩,只有内部的胰岛活着,狗的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实验三: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被称为胰岛素),用该物质治疗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请分析回答:(1)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最终流入_(填“胃”或“小肠”)。(2)实验一、二结果表明:_在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究该结构发挥作用的方式,科学家作出的假设是:_。加拿大科学家班廷通过实验三证明了上述假设。(3)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需要做_实验。(4)
8、1965年,王应睐组织领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现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_(填“注射”或“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为什么用这种方式?_2、依据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在“呼吸处”缓慢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填“A”或“B”)试管内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了,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
9、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_,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_。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是否会影响唾液对米粉的消化?试管标号1234米粉碎屑或粉条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搅拌搅拌温度37371000时间10分钟碘液2滴3、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据此回答问题: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是否搅拌温度水浴时间检测试剂实验现象1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10分钟碘液2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3馒头碎屑
10、+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4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0(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糖类与食物中的_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_。(2)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3)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_试管进行对照。(4)预测实验现象,只有_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_。(5)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探究结果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_。4、入冬以来,我市多地频现雾霾天气,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某同学做出“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的假设,并做了实验,步骤如下:在三个玻璃瓶中装入等量清水,并分别向水中加入等量的碳酸氢钠。用打
11、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1cm的叶圆片30片,各取10片浸没在3个玻璃瓶的液体中,抽气使其沉入瓶底,然后密封。将玻璃瓶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玻璃罩中。甲装置不放卫生香,乙装置内点燃1根卫生香,丙装置内点燃2根卫生香,如上图。打开台灯照射30分钟,观察到甲、乙、丙装置内叶圆片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请回答:(1)步骤中向清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让清水富含_(气体)。(2)步骤中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摸拟_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起_作用。(3)步骤中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_(气体),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_(填甲、乙或丙)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此实验证明
12、了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_(填“有”或“无”)影响。(4)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你建议该同学应该_。(5)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等,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颗粒物会堵塞叶片的_,从而阻碍气体进出叶片。-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B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
13、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错误。C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C错误。D由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D正确。故选D。2、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详解】将垃圾分类可以利于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生态理念,符合题意;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可以防治大气污染,符合生态理念,符合题意;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生态理念,不符合题意;
14、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符合生态理念,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3、D【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故选D
15、。4、B【分析】(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2)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3)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人体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睾丸;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子宫。故选B。5、B【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
16、心房心室动脉。观图可知: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详解】A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A正确。B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流的是静脉血,因此,流的是动脉血,流的是静脉血,B错误。C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C正确。D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因此,由右心室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D正确。故选B。6、D【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空气的碳-氧平衡。【详解】A绿色植物
17、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量,开荒种田会减少其它植物的量,故A不符合题意。B发展工业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保持碳-氧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C发展牧业会增加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保持碳-氧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D植树造林能减少二氧化碳的量,利于保持碳-氧平衡,故D符合题意。故选D。7、D【分析】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详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
18、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选D。8、C【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详解】A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错误。B瞳孔是眼睛中央使光线进入的黑色小孔,错误。C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
19、眼球内部成为“暗室”, 正确。D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错误。故选C。9、C【分析】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是: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脂肪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据此解答。【详解】A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A正确。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B错误;C蛋白质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
20、,而不是脂肪,C正确。D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也是有机物,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D正确。故选C。10、D【分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详解】A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A错误。B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但是,此时白细胞数量仍然少于红细胞数量,B错误。C血小
21、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小伤口流血不易止住,与血小板数量较少有关,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红细胞能运输氧,是因为其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或分离,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前【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
22、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2、脂肪 脂肪 脂肪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23、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维生素和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3、同型【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4、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 【详解】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
24、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5、复杂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
25、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按照反射的形成过程可将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因此,闹钟响起,吴铮匆匆穿衣起床,属于复杂的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即反射弧的参与,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26、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三、判断题1、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详解】(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所以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即可,说法错误。(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是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可以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正确的脱色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所以,装置中A是酒精,B是清水,说法错误。(3)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甲蜡烛熄灭只能说明瓶中氧气减少,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不能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27、,要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说法错误。(4)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所以,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说法正确。2、错误【详解】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在脑和脊髓里,细胞体密集的地方,色泽灰暗,叫灰质;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
28、系统里,在脑和脊髓里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亮白叫白质。因此灰质内主要是神经元的细胞体,白质内主要是神经纤维。题干说法错误。3、错误【分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是精子发育、成熟和贮存的器官。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结构。【详解】贮存和输送精子的结构分别是附睾和输精管,故题干错误。4、错误【详解】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但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故题干观点错误。5、错误【详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
29、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题干说法错误。四、实验探究1、(1)小肠(2) 胰岛 胰岛是通过分泌的一种物质来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的 (3)重复(4) 注射 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 【分析】胰岛散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1)胰
30、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2)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由于切除了胰腺,胰腺内的胰岛被切除了,不能分泌胰岛素,所以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高,多余的葡萄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可见通过实验一、二结果表明:胰岛在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胰岛发挥作用的方式,根据胰岛是位于胰腺内的一簇簇细胞,故可做出假设:胰岛是通过分泌的一种物质来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的。(3)在科
31、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4)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2、(1) B 二氧化碳 作对照 (2) 2ml清水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 温度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当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像皮管,外界环
32、境中的空气进入A试管,再进入人体;当呼气时,夹紧A管橡皮管,人体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再排到外界环境。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则在“呼吸处”进行多次缓慢呼吸后,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这就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设置A试管进行对照,即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作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2)选取1号试管和2号试管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则本实验的变量为唾液的有无,设计有唾液和无唾液两种情况,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因此1号试管中有2ml唾液,则2号试管中A处为2ml清水。在1号试管中,米粉
33、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完全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蓝,则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1号试管、3号试管和4试管唯一的不同是温度(1号试管的温度为37,3号试管的温度为100,4号试管的温度为0),则选取1号、3号和4号试管探究的问题是温度是否会影响唾液对米粉的消化?3、(1) 脂肪、蛋白质 提供能量 (2)唾液是否影响淀粉的消化?(3)1、4(4) 1 该试管加入了唾液,并进行了充分搅拌,唾液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被完全分解 (5)细嚼慢咽【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
34、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1)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故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糖类与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唾液,故探究的问题是唾液是否影响淀粉的消化?(3)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1、4试管进行对照,1号试管在37的环境中,4号试管在0的
35、环境中。(4)预测实验现象,只有1号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该试管加入了唾液,并进行了充分搅拌,唾液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被分解。(5)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所以,为了让食物充分消化,我们在日常进餐是要注意细嚼慢咽。而如果人在进食时,若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会增加胃和小肠所示器官的消化负担,容易使人患胃肠疾病。故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探究结果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4、(1)二氧化碳(2) 雾霾 对照 (3) 氧气 甲 有 (4)多次重复实验(5)气孔【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
36、叫光合作用。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1)步骤中向清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让清水富含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叶片内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2)卫生香燃烧放出大量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2.5大量增加,其中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所以步骤,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模拟雾霾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3)在步骤各装置中的圆形叶片上浮,是因为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叶片上浮,甲装置的叶片上浮的多,说
37、明甲装置释放的氧气量最多,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而乙和丙装置内叶片上浮较少,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较少。因此,步骤中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甲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此实验证明了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4)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该同学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此,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该同学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误差。(5)叶片的表皮上有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入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等,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颗粒物会堵塞叶片气孔,从而阻碍气体进出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