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普心(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年普心(附参考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 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研究方向:各方向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4分,共40分)1. 认知2. 无意识3. 神经回路4. 似动5. 白日梦与幻想6. 基本情绪7. 依恋8. 能力9. 定势10. 超我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 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2. 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3. 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4. 人格结构包含了哪些成分?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1. 论述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影响因素。2. 论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参考答案首
2、都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 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研究方向:各方向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4分,共40分)1.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认知过程。2.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比如人在睡梦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另外人们在听觉或视觉过程中,有一些刺激没有意识到,但是却保持了下来,
3、在某种情况下又得到了注意。无意识现象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4.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因为光点缺乏任何视觉的框架作参照,只要附近出现其他刺激因素,那么这个现象就渐趋消失。似动现象的发生是因为眼睛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时肌肉动觉线索被解释为物体运动的缘故。因而眼睛距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改变,而非实际物体的移动才是我们产生运动知觉的必要条件。6. 基本情绪: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绪。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
4、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7. 依恋: 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一般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依恋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8. 能力: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9. 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因素,其影响有积
5、极的,也有消极的。人们常常形成一些习惯型思维,阻碍人们解决问题的开拓性。因此很多时候需要突破定势的影响。10. 超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超我大致与所谓的“良心”是相同的东西。在心理生活里,它代表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可以”和“不可以”的联合力量。这些力量使能们透过双亲、教师、宗教影响和其他道德权威形式的接触而形成我们心理上的一部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 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意义?答: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首先,个体
6、差异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对脑损伤、脑老化和酒精中毒等个体差异的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对个体差异相对而言不敏感。其次,从个体发生的角度看,内隐记忆的发展要早于外显记忆,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与外显记忆不同的特点。另外,内隐记忆的神经心理学基础也有较大差异。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前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存在着以有控制的、分析性和逻辑性为特征的认知过程为中心的倾向,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有明确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1。然而仅从这种抽象、外显的认知功能、意识性思维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不全面的,应当从综合、历史、辩证的角度看待人类
7、的认知功能及其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隐认知现象开始受到关注,有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不断突破以目的性、逻辑性的外显认知为研究中心的局面,日益深入地揭示出内隐认知过程的特点和心理机制,为深刻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内隐记忆对保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映了人类认知加工机制的多样性,为认识人类认知能力的实质和发展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外显认知的新窗口。毫无疑问,内隐和外显机制都是人类认知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地发挥各自作用,但这两种机制并不是绝对割裂的。积极利用不同认知机制的优势,并促成两者的协同活动将最大可能地提高个体认识过
8、程的效率。内隐记忆是研究人类认知和学习的深层次结构的很好途径。因此是当前与传统外显记忆相对独立的全新的记忆研究领域。2. 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答: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表象的特征是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表现为:(1)表现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性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性来说,它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来说,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例如,对“水果”这个概
9、念,孩子们常常用苹果、梨、香蕉等具体形象来说明。另外,表象的形成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例如在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和支持,如工程师在审阅建筑施工图纸时,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利用建筑物的形象帮助思维。另外,在进行推理时也需要表象的作用。比如人们比较人的身高时,常常需要以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体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3. 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答: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
10、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个部分组成。情绪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怕的呼救。情绪时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在成人的生活中,情绪直接反应人们的生存状况,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晴雨表。通过情绪,人们能了解自身与他人,适应社会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2)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的源泉,是动机系统的基本成分。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3)组织功能:表现在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效果。情绪
11、的组织作用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比如当人们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个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4)信号功能:情绪具有人际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表情是思想的信号,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是通过信号的交流作用来实现的。4. 人格结构包含了哪些成分?人格的核心成分是什么?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很多成分,其中主要是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
12、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内控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则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人格的
13、核心成分是性格,它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所谓态度就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行为方式上主要是在面临不同的环境时人们采取的行为反应。性格是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1. 论述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影响因素。答: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多种思维成分的综合表现。既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
14、,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散思维的结合。包括理论思维,也离不开创造想象等。创造性人格因素:(1)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2)有强烈的好奇心;(3)沉醉于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4)感受性高;(5)思维独立性强;(6)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觉;(7)不迷信权威;(8)敢于冒险;(9)富于幽默感;(10)态度乐观;(11)成就动机高;(12)想象力强。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爱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即对创造活动做了积极反应并采取行动的一种行为表现。这三种心理成分一般是协调一致的。它
15、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1)个体的原有知识结构。(2)在创造性过程中的思维策略的运用。(3)创造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完成任务的意志坚定性等品格。(4)兴趣、观察力和想象力等。2. 论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答:归因理论是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本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创立了动机的情绪的归因理论。韦纳的主要观点是:(1)人类行为的归因不单由饥、渴、性等驱力或需要所驱使,而且也由其认识(尤其是思维)所控制。(2)从产生不用结果(成败)的原因中确定几种可觉察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的构成成分,并探讨它们与行为和情绪的关
16、系。韦纳提出了归因的三个基本成分,即部位(内部对外部)、稳定性(稳定对不稳定)和控制性(可控制性对不可控制)。据此韦纳创立了归因的三因素模式部位稳定性控制性。用这三成分可构成8种不同原因成分的分类组合。从这里可以找出归因与行为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规律。韦纳发现原因的稳定性影响人的期望,原因的部位和控制性影响人的情感等等。(3)学生成就结果的归因基本上有四种: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他们在部位上和稳定性上是不同的。韦纳的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要求归因时不仅从行为上进行分析,而且从认知(特别是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中来分析。他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成败的原因主要是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为改变差生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