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ocx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3248121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跨文化交际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 要: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论述了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翻译的动机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的反应接受度。在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在翻译中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过分归化或者过分异化都完成不了翻译,实现不了跨文化交际。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4)11-019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4.0521 . 引言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国际

2、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广泛的交流,各国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地球村”“全球化”正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促使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成为人类文化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传播不同文化、传递交际意义的桥梁。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则是翻译活动中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一对翻译方法,一直以来成为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2 .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

3、背景的人们(异国或本国不同亚文化)之间的交际过程(葛朝霞、史明兰,2001)。它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不同民族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媒介,文化则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功能和习惯(孙晓慧,2002)。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民族社会文化的反映,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保存、传播和继承文化,通过语言,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等文化内容;文化包含语言,并通过语言来表达传递。文

4、化的发展,能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形式,是一种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不同的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作为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桥梁,翻译担负着语言转换和文化信息交流的作用。从表象来看,翻译是在进行一种语言的转换,即把源语(source language)转换成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但从实质上看,翻译就是一种文化的转换和传播,也可称之为跨文化交际,它是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借助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因此,翻译是一种文化的语言交际活

5、动,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3 . 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3 . 1 归化和异化的发展历史归化和异化最早起源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于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他在这篇文章里指出,翻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当时他并没有给这两种翻译方法以特定术语。在此基础上,1995年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正式提出归化法和异化法这两个翻译术语,他认为归化即采用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

6、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本。异化则是对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调(Venuti, 1995)。在中国,归化和异化这两个术语最开始并不是应用于翻译研究。辞海对归化的解释是:旧称归服于教化;“入籍”的旧称。对异化的解释是:指语音上的异化;它属于外来词,德文“enthfremdug”的音译(夏征农,1999)。早在韦努蒂之前,中国学者就已经讨论过归化和异化的问题了,鲁迅是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人。他明确地提出了归化和洋气两个术语,他说:“动笔之前,就得先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凡是翻译,必须兼顾这两面(陈福康,1

7、992)。1934年,鲁迅又几次论述了欧化问题,他主张在翻译中尽量保存原作的洋气以体现异国情调。因此,鲁迅的观点是典型的异化翻译法。同样支持鲁迅的欧化和保存洋气说法的还有瞿秋白、茅盾等人。而归化法,则以严复和林纾为代表,严复所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基本上采用了归化法;林纾翻译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归化翻译在中国的普遍接受性。3 . 2 影响归化法和异化法的因素3.2.1 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在中西方翻译界里,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争论由来已久,近年来尤为激烈,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归化翻译法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的概念。他认为译文基本上应该是与

8、源语信息最相近的自然对等,目的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接受与源语读者对原文的接受应大体一致。归化法主张译文应以目的语、目的语文化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即在翻译中应尽量适应目的语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减少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自然流畅的译文,以避免读者遇到语言文化障碍。归化法是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中心,是语言形式上或语言形式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倾向于目的语的一种翻译策略。与归化相反,异化是指在语言形式上或者语言形式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上倾向于源语的翻译策略,它提倡保留源语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主张译文以源语、源语文化或原文作者为归宿,提倡译文应尽量去适应照顾源语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词用字习惯。异化法旨在保留原作者所

9、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忠实地传播文化,让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中的异国文化。韦努蒂是异化派的著名代表。3.2.2 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3.2.2.1 翻译的动机和目的不同的翻译动机和目的决定了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动机目的不同,手段方法的选择就不同。例如,杨宪益版和David Hawkes版对红楼梦的翻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杨宪益)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David Hawkes)杨宪益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向外传播中国文化和文明,他的翻译是尽量忠实于原著的,而David Hawkes的翻译采用的是归化的

10、翻译策略,是为了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的规范,较好地迎合英美读者的阅读习惯。3.2.2.2 文本类型不同文本类型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它要求译者遵循不同的翻译原则。一些以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应尽量采用异化法翻译,最大限度地展现异域文化和语体风格。另外一些非文学类的实用性文体,如新闻报道、广告、传媒写作、科技资料、宣传等,以信息传递功能为主,一般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采用归化法。由此可见,译者的翻译应针对文本的不同类型灵活采用翻译策略。3.2.2.3 读者的反应和接受度根据美国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文与原文应该分别对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产生

11、相同的效果,使读者作出一样的反应。读者是变化的,他们对原文和译文的反应随着自身的文化程度、社会的发展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考虑读者的反应、需求和接受程度,事先预测读者的期望值,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调整翻译策略,以达到读者与译文的共鸣。3 . 3 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中的运用在翻译过程中,虽然归化和异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是相互补充、辩证统一的,并存在于每一次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各有其特点,从总体上看,归化翻译更加顺畅简洁、清楚通俗,本土味浓,容易为读者接受;异化则显得不自然、不熟悉,甚至是拗口,充满异质感,洋味浓,但能丰富本土语的匮乏和单一,促进本土语的发展。因此,

12、译者在翻译时,不能只局限于一种翻译策略,应根据文本的类型、译者的文化态度和翻译目的以及读者的接受度来决定采取何种策略,甚至还可以将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比如文学作品的翻译,主要采用的是异化翻译,因为文学作品是要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风情,感受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但同时也要适当地用到归化法,从语言层面上,跨越语言理解的障碍,使读者通顺自然地把握原作的思想意义。所以文学作品的翻译主要采用异化策略,一定程度上结合归化策略,从文化传真的角度,让读者充分理解外来文化,但说到底在文化传达上的异化是为了最终使得读者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做到真正的归化,也就是说使读者把源语经译者所传达的

13、异域视野经自身的文化修养过滤、对比、沉淀重新定位,在对比中做到对自身文化和源语文化的再认识,即在文化意义上完成真正的归化。因此,归化和异化并非水火不容。另外,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的问题,只有把握好度,才可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过犹不及、事倍功半。翻译亦如此,一方面,如果过度强调归化,夜郎自大,译文势必会失去异国情调,读者所阅读的都是被“同化”了的译文,无法领略到源语中不同的风格、文体以及内涵;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异化,过于崇洋媚外,译文的流畅性就会受到影响,晦涩难懂,让读者不知所云。所以在翻译中,对于归化和异化的选择,翻译工作者应该选择一个接近读者和作者的融合点。这个融合点不是居中点

14、,它可以距离读者近,也可以距离作者近,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接近作者时,也不能距离读者太远。也就是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还应坚持对语言形式进行归化翻译,对文化因素进行异化翻译,这样才能使两者扬其长避其短,共同发展。4 . 结束语当今世界正处于频繁的跨文化交流潮流之中,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冲突和融合吸收的过程,在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是跨语言的交流,又是跨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两种交流手段,一种文化的内容才能转换成另一

15、种文化内容。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是翻译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手段,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并存于每一次翻译实践中。但过分强调归化法或异化法,都会使翻译工作走向极端,只有二者结合,把握一定的度,才能将一种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言语的意义和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的信、达、雅。参考文献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夏征农.辞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