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笔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笔记 .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教育学笔记¥1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考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考点广义: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 身心施加 影响, 促使他 们朝着期 望方向变 化的活动。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 1.学校教育 制度在形式上 的发展 :教育 制度 的发展 经历了从 前制度 化教育 到 制度 化教育 再到 非制度 化教育 的过 程。a。前制度 化教育 前制度 化教育 没有形成一定的 制度
2、 。b。制度 化教育选择 :近代 学校 系统 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 新阶段 。从 17-19 世纪末 ,资本主义 国家建立近代学校 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 化教育:主要 所指的是正 规教育, 也就是指具有 层次结构 的按年龄分级 的教育 制度 ,它从初等 学校 延伸到大 学,并且除了普 通的学 术性 学习以外 ,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 的许多专 业 课程 和机构,制度 化教育指 向形 成 系统的 各级各类 学校。考点: 中 国近代制度 化教育 兴起 的标志 是: 清朝末年 的“ 废科举 ,兴学校 ” 。中国近代系统 的学 制产生 于 1902 年的钦定学 堂章 程 ,又称壬寅 学
3、制 及 1903 年的 奏 定学 堂章 程 ,又称癸卯 制 。2.现代 教育 制度发展 的 趋势 二战 以后现代 教育 发展 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 并注视与小 学教育的 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 延 长义务教育 年限。3.普通教育 与职业 教育 朝着 相互渗透 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 类型 日益多样 化。5.学历教育 与非学历教育的 界限逐渐淡 化。6.教育 制度 有利于国 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社会a。古代中国:在奴隶 社会 初期 夏代,就有 了学校教育的 形态。到西周 建立了 典型 的政教合一的 官学 体系。形成 了以 礼乐为中 心,文 武兼备 的六艺 教育,
4、由六门课 组成。 礼、 乐、射、御、书、数。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内容 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 五 经 。考点: 四书 : 大学 中庸论语孟 子 五经: 书 经 诗经 易 经 礼 记 春秋 考点: 古希腊 的两大教育 体系:古 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 多种才能的 政 治家 和商人, 注重身心 的和 谐发展 ,教育 内容 比较丰富 ,教育 方 法比较灵 活。古代 斯巴达 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 治阶级 强悍的军人,强调军 式体育训练 和政治道德灌输 , 教育 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3.近代 教育考点: 机械化工 业革命 的基本 完成和 电气 化工 业革命 的兴起 ,提
5、出了普 及初等 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 教育的 普及提供了物质 基础。4.20 世纪以 后的教育考点: 二战 以后,教育的 改革 和 发展 ,呈现出 一些新的特点: a。教育的 终身 化 b。教育的 群民 化 c。教育的 民主化 d。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2 教育的 多元化 e。教育的 现 代化( 简答 )$2 教育学的发展考点: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 现象、教育 问题为研究对 象,探索 教育 规律的科学。
6、 (填空 )一、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考点: 孔子 是中国古代最伟 大的教育 家和教育思想 家。以他 为 代表的儒家文化,对 于 中国 文化教育的 发展 ,产生 了极其深刻 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 集 中 在论语中 。 (选择 ,填空 )考点: 孔子 主张“ 性相 近也 ,习相远也”“有教 无类”“克己复 礼 ”“不愤不 启,不悱不 发” 。战过 后期, 学记系统 的阐发了 教育的作用和 任务,教育教学的 制度 原则 和方法,教 师的地位 和作用, 师生关系和 同学关 系等 ,是 罕见 的世界 教育思想 遗产。 学记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 由学” 。“ 建国 君民 ,教学
7、 为先 ” 。 “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 必有居学” 。 学记设计了从 基 层到 中央完整的教育 体制,提 出了 严密的视导和考试 制度 , 学记主张 启发式 教学 ,“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 达” ,主 张“ 学 不 足邋 等” ,即循序 渐进。(二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考点: 苏格拉底 问答法 :第一步 成为 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定义, 第三步叫助 产 术。柏拉图 的教育思想, 集中在他 的 代表 作 理想国中 。亚里士 多德的思想 反映 在他 的著 作 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一)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作 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萌芽 于夸梅纽 斯的大 教学 论 ( 163
8、2)法国 的卢梭 对自然 性的强调到了使 之 与现代 文明对立的程度 ,他的 自然 主义教育 理想的作 品 爱米尔 (1762)洛克 在教育 漫话 中 提出了 “ 白板说 ” ,认为人的 心灵如同白板 ,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二 )规范教育学的 建立考点: 规范教学的 建立 通常是以 赫尔 巴特 的普通教育学 为标志 。教育学作 为一门课 程在大 学里讲授 , 最早始 于康德 。1835 年,赫尔 巴特 出版了教育学 讲授 提纲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 为科 学,并认 为应以伦理 学和 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 理论基础。贡献 在于 把 教学 理论建立在心 理学的基 础 上,把道德 教育 理论建
9、立在 伦理 学的基 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 学教育学的基 础。在教学 上形 成 了 教 师中 心、教 材中心 、课堂中 心 的特点, 被看作是传 统教育学的 代表人物。杜威 作为现代 教育学的 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是 民本主义 与教育 ,他主张“ 教育 即生活 ”“教育 即 生长”“在做 中学” 。他强调 儿童 在教育 中 的中心地位 ,主 张教师应以学生的 发展 为目的, 围绕 学生的 需 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 中心主义著称 ,针对赫尔 巴特 的三中心提 出新 的三 中心: 以 学生 为中 心,以经验 为中 心 ,以 活动 为中 心。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考点: 1939 年苏联 教育 理
10、论 家 凯洛夫 以马 克思主义 理论为 指导,编写 教育学 ,在 我国产生 重大影响。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 政治经济制度 对教育的 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 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受 教育的 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目的4.教育 相对独立于 政治 经济制度二、教育对 政治经济制度 的影响1.教育 为政 治经济制度 培养 所需要的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 经济的舆论力量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1、14 页 - - - - - - - - - 3 3.教育 可以促 进民主。总之 ,政治经济制度 直接 制约着教育的 性质和发展方向 ,教育 又对一定的 政治经济有不 可忽视的影响, 但教育对 政治经济 的变革不 起决定作用。$2 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 力对教育的 决定作用1.生产 力水平决 定教育的 规模和速度。2.生产 力水平 制约着教育 结构 的变化。3.生产 力发展 水平 制约 着教育的 内容 和手段 。4.教育 相对独立于 生产 力的发展 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 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 来实现:教育 再生产 劳动力; 教育 再生产 科学知识。2.人力资本
12、理论 舒尔茨1960 年,美国经济学 家舒尔茨做的 “ 人力资本投资” 的 讲演,被成为“ 人力资本理论” 的“ 宪章” 。人 力资本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 “ 人力资本” 它指的 好似 人 所拥有的 诸如知识、技能 及其 他类似的可以 影响生产 性 工作的能 力,它是资本的 形态,因为 它是未来 薪水 和报酬 的源泉; 它 是人的 资 本形态,因 为它体现在 人 身上 , 属于人的一 部分。考点: 舒尔茨根据人 力资本理论 ,通过教育 资本储量 的分析方法, 推算 教育对 国民收入 增长的 贡献 。教育 资本储量 是指 国家在 某一时 期内 教育 支出的总额 。$3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 科学技
13、 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 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 术能够影响 受 教育者的 数量和教育 质量3.科学技 术可以影响教育的 内容 、方法和手 段(二 )教育对 科学技 术发展 的作用1.教育能 完成科学知识的 再生2.教育 推进科学的 体制 化3.教育具有 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 推进科学技 术研究的功能(三 )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 人们 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 人们 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日 益成熟和 普及,为实现教育的 第三 次飞跃 提供了平台信息 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经历了 三 次革命 性的突破 :电 报、电话 和无线电的诞生;第二次 是电 视机
14、 、计 算机和人 造卫星的发 明与应用;第三 次是信息技 术革命 以计算机与 网络 技术为标志 。$4 教育与文化(一)教育 与文化是 相互 依赖 、相互 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 特殊的文化 现象考点: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 现 象,是 整个 人类文化的有 机组成 部 分。2。教育 与文化的 相互 依存 、 相互 制约的关系(二 )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 界说考点:学校文化是指学校 全体成 员或部 分成员习得且 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 其中最具有 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 特别是价值 观。2.学校文化的 特征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 合性 较 强的文化c。学校文化
15、以传递文化的传 统为己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4 d。校 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 缩 影学校的 物质 化有 二中 表达 方式 :一,学校 环境 文化 二,设 施文化学校的组织和制度 文化有 三种表达 方式 :一、 保障 组织正 常运行 的组织 形态,二,规章制度 , 三,角色 规范学校的 精神 文化 或观念文化是校 园文化的 核心。学校的 精神 文化 可分解 为四 种基本成 分:一、 认知成 分;二、情
16、感 成分;三、价值 成分;四、 理想成 分考点: 校风是学校 中物质 文化、 制度 文化、 精神 文化的 统一体。(三 )学生文化学生文化的 特征:1.过渡性:学生文化是 介于儿童 世界与 成人 世界的一种文化 现象 ,是学生 从儿童 迈向成人的一种过 渡性的产 物。2.非正式性 :学生文化 往往 都是 在日 常的相互交 往中表现出 来的, 它对学生 所形 成的影响 也是非正式的。3.多样 性 4.互补性来源 :考试 大-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 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 个体身心发展 的概念概念: 个人身心发展 是指作 为复杂 整体的个体在从 生 命开始到 生命结束的全部
17、人生过 程 中, 不断发生的 变化过 程,特别是指 个体的身心 特点像 积 极的方面变化的过 程。(二 )个体身心发展 的动 因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 调人的 身心发展 的力量 主要 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 的顺序也是由身心 成 熟机制决定的。孟子 、威尔 逊、格塞尔2.外铄论(考点 ) 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 发展 主要 依靠 外在 的力量 ,诸如环境 的刺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 、洛克、华生3.多因素相互 作用 论辨证唯 物主义 认为,人的 发展 是 个体 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 在 个体活动 中相互 作用的 结果。(三 )个体身心发展 的一 般规律(考点)1.个体
18、身心 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 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 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 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 的个别差异 性$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 身心发展 的水平 受到 多种因 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 遗传素 质,成 熟环境 和个体实践 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 的环境 ,它对个体的发展 有 着特 殊的意义。(一) 遗传对 个体发展 的影响1.遗传的 概念:遗传是指 从上代 继承下来的生 理 解剖 上的特点, 如机体 的结构 , 形态,感官和神 经系统等 的特 点, 也叫做 遗传素 质。2.遗传素质的意义:a。遗传素质是人的 发展 的前提, 为个体的身心发展 提 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差
19、异 对人的 身心发展 有一定的影响作用。c。遗传在人的 发展 中 的作用是 不能夸大的。遗传 素质不 能预定或决 定人的 发展 。(二 )成 熟对个体发展 的影响人的 机体 的成 熟程度制 约着身心发展 的程度 和特点, 它为一定 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 出现 提供了 可能和 限制。(三 )环境 对个体发展 的影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5 1.环境 的概念:环境 泛指个体生活 其中,影响 个体 身心发展
20、的一 切外 部因 素。 按环境 的性质来分,可分 为自然 环境 和社会 环境 ,按环境的 范围 分,可分 为大环境 和小环境 。2.环境 对个体的影响a.环境 对个体的 发展 提供了多种可能, 包括 机 遇、条件 和对 象。b.环境 对个体发展 的影响有 积极和消极之分 。c.人在接受环境 影响和作用 时,也不是消极的, 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的, 环境决 定论的观点, 也 是错误 的。(四 )学校教育对 个体发展 的特 殊功能学校 在人的 身心发展 中其主导作用学校对 个体的特殊功能 表现在 : 1.学校教育 按社会对 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 的方向 与方面做出社会 性规 范。2.学校
21、教育具有加速个 体发展 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 尤其是基 础教育对 个体发展 的影响 不仅具有 即时 的价值 , 而且具有 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 个 体特殊才能和 发展 个 性的功能。教育 不是万能的,教育 既不能超越 它所 遗存的社会 条件 ,去发 挥它的作用, 也不能违背 儿童 身心发展 的客观规律,去任意 决定人的 发展 。$4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考点: 初中生: 13、14-16、17 岁, 处在少年时期,心理学家将少 年期 称为 “ 危险 期” 或“ 心里断乳 期” 。第四章 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 意义1.概念:
22、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 期望 ,即人们 希望受 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 诸方面发生什么 样的 变化。狭义: 是国家 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 什么 样的人 才的总要求。2.意义和作用考点:教育目的是一 切教育工作的 出发 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 是教育活动的 归宿 ,它 贯穿 于教育活动的 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 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 激励 作用 。3.教育目的的 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教育目的( 国家 ) 培养目 标(学校) 教学目 标(教 师)2.各级各类 学校培养目 标考点: 各级各类 学校培养目 标是 根据
23、 各级各类 学校 任务确定的对 所培养的人的 特 殊要求。教育目的 与培养目 标之间的关系 。普 通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 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 出的, 而培养目 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 象提出的。教育目 标与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之间 的关系:是具 体与 抽象的关 系,他们彼此 相关,但互相 不 能取代。$2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特定的社会 政治、经 济、文化 背景我国 教育目的是 建立在 马克思关 于人的 全面发展 的学 说基础上 的。教育 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 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 的唯一方法 。$3 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 年 6
2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 了关于深化教育 改革 ,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 。其中提出教育要 “ 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 道德 、有文化、 守纪律 的,德智体美 等全 面发展 的社会主 意事 业建 设者和 接班人。 ”我国 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意事 业的建设 者和 接班人, 因此要坚持 政 治思想 道德 素质与科 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25、- - - - - - 6 2.我们要求学生 在德智 体美等方 面全面发展 ,要求 坚持脑 力与体 力两方面 的和 谐发展 。3.适应时 代要求, 强调 学生 个性的创造精神 和实践能力。二、 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素质 教育的 内涵: (考点)1.素质教育是 面向全 体 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 全面发展 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 促进学生 个性发展 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 以培养 创 新精神 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 发展 教育的组成 部分:德育、 智 育、 体育、 美 育、 劳动技 术教育。德育: 是培养学生正 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 观, 使学生具有 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正 确 的政 治观
26、念, 形成学生正 确的思想 方法的教育。智育: 是授予学生 系统 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技能,发展他 们的 智 力和与学习有关 的非认知因素 的教育。体育:是 授予学生 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 们的 体 力,增 强 他们的 自我保 健意 识和 体 制,培养 参加体育活动的 需要和习 惯,增 强其意志力的 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他 们鉴赏 美,创造美 的能 力,培养 他们的 高尚情操与文 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 术教育:是 引导学生 掌握 劳动技 术知识和技能, 形成劳动观点和 习惯的教育。* 为 什么 说素质教育 必须以培养 创新 精神 为重点?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 智力特征
27、,更是一种人 格特征,是一种 精神 状态。2.创新精神 与创新能力 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是现代 教育 与传 统教育的根本 区别所在 。知识的学 习成为手段,成 为认识 科学本 质,训练 思 维能力,掌握 学 习方 法的手段。第五章 学生与老师$1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 学习的主 体,具有能动 性 的教育对 象,学生是学 习的主 体 有事教育的 课题。 (辨析)二、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 身份和法律地位1989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大 会通过的 儿童 权利公约 的核心精神 。体现了 儿童 的身 份和法律地位 ,体现这一精神 的基本 原则 :儿童 利益 最佳原
28、则;尊重儿童 尊严原则 。 ;尊重儿童 观点 原则 ;无歧视原则 。2.学生 享有的 合法权利学生是 权利的主 体,享有法律 所规 定的 各项社会 权利 。我国有 关法律 中规定的未成 年学生的主要 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 权、受教育 权 。$2 教师一、教 师职业 的性质与特点1.职业 的性质:(1).教师职业 是一种 专门 职业 ,教 师是专业 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 师职业 是促进个体 社会化的 职业 。2.教师职业 的特点:(1) 。传 道者角色(2) 。授业、解惑者角色(3) 。示范者角色(4) 。管理者角色(5) 。朋友 角色(6) 。研究者 角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
29、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 - - - - - - - - 7 二、教 师职业 专业化的 条件国家 实行 教师资格制度 ,一 名教 师是 否真正具 备从事教师的职业 条件 ,根本 上还在于 教师的专 业素养。1.教师的学 科专 业素养教师 的学 科专 业素养是教 师胜任 教学工作的基 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 科的基 础性 知识和技能。(2)了解 与该学科相 关的知识。(3)了解 学科的发展 脉络。(4)了解 该学科领域 的思 维 方式 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
30、育 专业素养(1)具有 先进的教育 理念(2)具有 良好的教育能 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三、教 师的人 格特征教师 的人 格特征是指 教师的个性 、情 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 的品质等。$3 学生和教师的 关系师生 关系是指学生和教 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 相互 关系 ,包括 彼此 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 相互 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 在一定的 师 生关系维系下进 行的。师生 关系:1.师生在教育 内容 的教学 上构 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 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 社会 道德 上是相互 促进的 关系第六 章课程$1 课程概 述课程 改革 是教育
31、改革 的核心(选择 、 填空 )课程 概念又广义、狭义 之分广义: 指学生 在校期间所学内容 的综 合及进程安排狭义 :特指某一门学科在我 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 科书二、 课程的分类1.根据 课程任务,可以分 为基础型课 程,拓 展性 课程、研究 型课 程研究 型课 程从 问题的提 出、方案 的设 计到实施以 及结论的得出,完 全由学生 自己来作, 重研究过 程甚于注重结论。2.根据 课程制 定者 或管 理层次 ,可分为国家 课程、地方课程、学校 课程问答 题:学校 课程以 及开发形式 :所谓 学校 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 课 程和地方课程的前 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
32、 行 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 课程资 源,开 发 多样 性可供学生 选择 ,其目的 在于 尽可能的 满足各社 区学校学生 之间客 观存在的差异 性,因而 具有一定的 适应性和参与性。通 常以选 修课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 。学校 课程 的开发 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 和单项活动 设计等。三、 制约课程的主要 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 是制约学校 课 程的 三大因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 - - - - - - - - 8 1
33、.一定 历史时期社会 发展 的要求 以及提供的 可能2.一定 时代人类文化 及科 学技 术发展 水平3.学生的 年龄 特征、知识、能 力基础及其可 能接受性4.课程理论$2 课 程目 标一、 课程目标与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 标的关系课程 目标是知道整个 课程编制过 程的 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 特定 阶段 的学校 课程所 要达到的预 期结 果。教学目 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 步具 体化,是指 导、实施 和评价教学的基本 依据,是 师生在 学科教学活动 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 果、标准。二、 课程目标的依据课程 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三方面: 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 课程
34、设计一、 什么 是课程设计课程 设计是 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 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以及教科书 等系统 化活动 。二、 课程文件的三个 层次1.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是 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 依据,是学校 课程与 教学活动的 依据。也是制 定分科标 准、编写 教科书 和设计其 他教材的依据。我国 义务教育的教育计划具有三个 基本 特征:一是 强制性 、二是 普遍性、三是基 础性。2.教学 大纲(课程标准)教学 大纲又称 学科课 程标准,是 课程 计划 中每一门学科。以纲要的 形式 编定的,有 关学科教学 内容 的指 导性文件 。3.教学 大纲的构成: 说明 部分、文本
35、部分。$4 课程 实施一、 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 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 付诸实 践的过 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 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 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 课程表2.分析教学 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 确定教学 模式5.规划教学 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 程 与结果$5 课 程评价课程 评价的主要 模式1.目标评价模 式:是以 目标为中 心而展开 的评价模 式目标 评价模 式是在泰勒 的“ 评价原理” 和“ 课程原理” 的基 础上形 成的。2.目标游离 评价模 式该模 式是由美国学者 斯克 里文针 对目 标 评价模 式的弊病 而提 出来的。主 张把评价的重 点从
36、 “ 课程计划 预 期的结果” 转向“ 课程计划 实际的结果 ” 上来3.背景 、输入、过 程、成 果(CIPP)评 价模 式该模 式包括 四个步 骤:a。背景评 价b。输入评价c。过 程评价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 - - - 9 d。成 果评 价第七 章 教学(上)$1 教学 工作 的意义 和任务一、教学的 概念教学是 教育目的 规范下的,教 师 的教 与学生的学 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 教育
37、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的 统一活动。二、教学的 意义?三、教学的 任务(简答 )1.传授系统 的科学基 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 学生能 力、体力 和创造能力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 审美情 趣,奠定学生的 科学世界观基 础4.关注学生 个性发展$2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 程的基本 概念教学过 程是教 师根据教学目的 任 务和学生 身心发展 的 特点,通过指 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 系统 的文化 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 学生 智 力和 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 道德 品质发展 个性的过 程。如何 认识教学过 程的实质:1.教学过 程是一种 认识过
38、 程2.教学过 程是一种 特殊 的认识过 程为什么 说教学过 程是一种 特殊的 认识过 程?1.认识的 间接性2.认识的 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 性4.有领导的认识二、教学过 程的基本 特点1.简介经验 与直接 经验 相结合辨析 :教学 中学生 直接 经验的 获得 与人类时间活动 中 直接 经验的 获得方式 不尽相同,教学 中往往将 直接 经验 典型 化,简约 化,主要 方式 是实验、 演示 、教学 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 劳 动、社会 调查、 设置模拟的生活 情景让学生 体验 等。2.掌握 知识 与发展 智力 相统一简述 :1.掌握 知识是 发展 智力的基 础2.智力发展 是掌握 知识的 重要条
39、件3.掌握 知识 与发展 智力 相互 转化的 内在机制3.教学过 程中知、 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 巴特 率 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生能动 性相结合为什么 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生能动 性相 结合 ? 1.教师在教学 中处于组织者的 地位 ,应充分发 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 。2.学生 在教学过 程中作 为主体的地位 ,应充 分发 挥学生 参与教学的主 体 能动 性。3.建立合 作、 友爱、民 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 系。三、教学过 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 知识4.运用知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40、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 - - - - - - - - 10 5.检查 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3 教学 原则 和教学 方法一、教学 原则概念: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 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 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学 记中 总结“ 教学 相长 ” ,“ 启发 诱导” , “ 藏息相辅”“预” ,“ 时” ,“ 孙” , “ 摩” ,“ 长善救失 ” 都 属于教学 原则 的范围 。2.我国中学教学 原则 及 运用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 原则3.巩固 性原则4.循序 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
4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进 行案例 分析二、教学 方法1.概述:教学 方 法包括 教师教的 方法和学生学的 方法, 是教 师引 导学生,掌握 知识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 而共 同活动的 方法。选择 与运用教学 方法的基本 依据:a。教学目的和 任务的要求 b。课程性 质和教 材特点 c。学生 特点 d。教学 时间、设备、条件 e。教 师业 务水平 、实际经验 及个性特点2.中学常用的教学 方法讲授 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 法、 实验法、谈话 法第八 章教学( 下)$1 教学 工作 的基本程 序教师 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备课 、上课、作 业的检查 与批改 、课外辅导、学生成 绩的检查 与评定。教学
42、工作 以上 课为中 心环节。备课 :包括 1,钻研教 材 2,了解 学生 3,制定教学进 度计划 :a。学 期教学进 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 般 包括以 下项目: 班级、学 科名 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 、教学 方法,教具,教学进 程,备注 。二、 上课1.课的类型 和结构(1)课的类型 :单一 课综合课根据教学 任务划分课的类型 ,一 般可 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2)课的结构 :课的基本组成 部分及各 组成 部分进 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 关系 。一般 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 部 分有: 组织教学、 检查 复习,讲授 新教材,巩固 新教材,布置
43、 课外作业等 。 (考点)2.上好课的具 体要求:(1)目 标明确(2)内容 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 清晰(5)气氛热烈三、作 业检查 与批改四、 课外辅导五、学 业成绩考查与评定学业 的检查 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 以测验的 形式 定量的评定,学生 个人的能 力得 到了结 果 。$2 教学 组织形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 - - - 11 教学组织 形式 是指未 为成特定的教学 任务,教 师和学生 按一
44、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 行活动的 结构 。影响 较大的教学组织 形式 有: 个别教学 制、班级上 课制,分组教学和 道尔顿制。班级上 课制是一种 集体教学 形式 ,它 把一定 数量的学生 按年龄 与知识 程度 编程固定的 班级,根据用 课 表和作 息时 间表,安排 教师有计划的 向全 班学生 集 体上 课。班级 授课制是随着大 机器生产的 发展 而出现 的。 1632 年,捷克 著名教育 家夸梅纽 斯出版了 大教学 论 , 最早从理论上 对班级授课 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 论基础。我国 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1862 年清政 府在背景 设立 的京师同 文馆。直到现在 班级授课制仍然
45、是我国 各级 各类 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 优缺 点:a。有 利于经济有效的, 大面积的培养人 才b。有 利于发 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c。有 利于发 挥班 集体 的教学作用d。班级授课制也 有它 的缺点: 强调系统 的书本知识的学 习; 容易产生 理论与 实 际脱 离;强调教学过 程 的标准 、同步、统一、 难以完全适 应学生的 个别 差异 ,不利因材施 教。3.分纲教学 制一般 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 内 部分 组$3 教学 策略一、 什么 是教学 策略1.对教学 策略 的理解教学 策略 是为达到某 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 多种教学 行动的 综合方 案,就是 在教学目 标确定
46、以后,根据 已定的教学 任务和学生的 特征,有 针对性的选择 与 组合有关的教学 内容 、教学组织 形式 、教学 方法和技 术, 以便形成具有 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 方案。2.教学 策略 的基本 特征a。综合性b。可操作性c。灵活性二、教学 策略 的主要 类型可按 教学 策略 的构成因素区分a。内容型b。形式 型c。方法型d。综合型第九 章德育$1 德 育的 意义 、目 标和内容一、 德育的 概念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道德 教育的 总 称。学校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和 受教育者, 品 德形成的 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 施加 社会思想 道德 影响, 并
47、通过 受教育者 品德内部矛盾 运 动, 以使 其形成教育者 所期望 的品德的活动。二、 德育的 意义( 简答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和 保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12 2.德育是 青少年健康成 长的条件 和保证。3.德育是 实现教育目的的 条件 和保证。三、 德育目 标?四、 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4.道德 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 任务:a。培养学
48、生 良好的心 理素质b。排除学生的 心理障 碍c。进 行心理咨询 与治 疗心理 健康教育的 内容 :学 习辅导 、生活 辅导、择业 辅导。$2 德育过程1.德育过 程的概念德育过 程是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 双 方借助于德育内容 和 方法,进 行施教传 道和受教修养的 统 一活动过 程,是 促进使受 教育者 道德 认识、 道德 情感 、道德 意志 和道德 行为发展 的过 程,是 个体社会化 与社会 规范个 体化的 统一过 程。2.德育过 程与品德形成过 程的关系德育过 程与品德形成过 程即相互 联系 又相互 区别。德育过 程是教育过 程,品德形 成过 程是发展 过程。二、 德育过 程的结构 和矛盾
49、1.德育过 程的结构德育过 程是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 内容 、德育方法四个要素组成的 。2.德育过 程的矛盾德育过 程的矛盾 是社会通过教 师 向学生提 出的道德 要求 与学生 已 有品德水平 之间 的矛盾 。三、 德育过 程的规律1.学生的 知、 情、意、 行诸因 素统一发展 的 规律a。知、 情、意 、行是 构成思想 品德的四个基本要 素b。知、 情、意、行之 间的关 系及其发展知、 情、意、行四个基本要 素是 相互 作用的, 其中 ,“ 知” 是基 础, “ 行” 是关键:在德育具 体实施过程 中具有 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 品德发展 的具 体情况, 导之 以行开始,或 从动之以 情
50、开始,从锻炼 品德意志 开始 ,最后达到使 学生 品德在知、 情、意、行等方 面的和 谐发展 。2.学生 在活动和 交往中 形成思想 品德规律(填空 )教育者 应把 组织活动和 交往 看做 德育过 程的基 础。a。德育过 程中的活动和 交往的主要 特点( 简答 )b。具有 引导性、目的 性和组织 性c。不脱离学生学 习这 一主 导活动和主要 交往对象的教 师和同学。d。具有 科学性和有 效 性,是 按照学生 品德发展规 律和教育学、 心理学原理 组织的, 因 而能更加有效 地影响学生 品德的形成。3.学生思想 内部矛盾 转 化规律4.学生思想 品德形成的 长期性 和反复性规 律$3 德 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