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2202070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碳循环过程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等内容,并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探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以及如何缓解,让学生重视环境保护。教材第 5 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

2、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 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首先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探讨” 引入, 而后讲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形式和过程、 物质循环概念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但本身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与其它各部分的知识联系也非常密切,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多设计问题让学生及时回顾原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知识,并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并

3、启发引导联系事例,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2、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4、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2、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展示法、讲解法(讲述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七、教学用具:导读评价单、图示八、教学过程1. 用导言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和其他动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每天也要饮水, 但是为什么氧气和水一直都没有被我们消耗完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其实这就牵扯到了我们今

5、天要讲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 描述定义让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中有物质交流,这个物质交流是循环的过程,描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3. 思考与讨论(1)C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 、碳酸盐(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体间的传递渠道?食物链(网)(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4. 碳循环过程讲解(1)引导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将碳循环的几个主体引出(2)引导学生描述几个主体之间的关系(3)数出途径,用“一来四去”记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6、-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4)总结出碳循环的主要特点:循环流动,反复利用(5)思考:碳在无机境和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CO2(6)引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 温室效应(1)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将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

7、)我们应该如何缓解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6.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九、教学反思这节课作为我人生中的第一节完整的课,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备课,在这个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第一次了解到准备一节课是多么的复杂。但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收获很大,基本上了解了教案的撰写过程,以及对于一节课应该如何下手如何进行。最重要的是明白了简单的想与具体计划之间的差距。本节课是第5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 3节,主要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本节课我首先从引导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开始,让学生先思考物质循环的可能的概念, 之后从生态系统的定义引出循环的定义,之后是碳循

8、环。 本节课在碳循环的主体和过程上用了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对此有一个较深刻的记忆。从碳循环总结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 并让学生与能量流动作比较发现异同,这也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之后讲了温室消音, 这个词学生们都听过,但是对于它有很多人都没有深入了解,在此讲温室效应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只是,并且可以跟碳循环产生一定的联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生态系

9、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所带班级为太谷二中高三年级一个普通班,虽然以前已经学过该内容,但由于学生掌握不扎实而且所学时间间隔比较长,不熟悉甚至遗忘的现象很严重,所以在本节课进行的时候基本上还是按照新授课的模式进行。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首先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探讨” 引入, 而后讲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形式和过程、物质循环概念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但本身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与其它各部分的知识联系也非常密切,因而在教学中要注

10、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多设计问题让学生及时回顾原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知识,并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并启发引导联系事例,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能力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解决方法 物质循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物质循环的存在。以碳循环为例, 分析物质循环过程。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解

11、决方法 通过讨论 , 列表比较来学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五、教学过程详见教学过程,请点击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导读单和课本内容采用学生先自学,再讨论, 再展示解决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中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比较多,在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及展示图片的引领下,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十分活跃,在展示过程的掌控和时间安排方面还有些问题,本来一节课可以结束的内容,快下课时还没有进行总结归纳,拖延了时间, 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积极解决。 另外, 对于学生展示后的评价不能及时和恰当也是我自己在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后要改进, 我相信学生的学习在有了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后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对于他们自己自信心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自己可以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资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第一部分内容包括物质循环的“物质”“范围”“循环”“特点”第二部分内容包括碳循环的过程、特点及温室效应。第三部分内容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于联

13、系。本节内容上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接生态系统的稳定还以第三章中新陈代谢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为基础对生态系统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通过本节课创新教学的尝试我体会到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2、合理重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学得轻松。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与评价。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