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219670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15 专题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性认识第二讲 上)本讲主题:本次讨论围绕“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展开,王磊教授、刘克文博士、杨梓生老师、胡久华老师以及化学学科专家和尚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探讨。讨论的主要问题集中于:1 一线教师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2 如何看课程内容中关于“大学内容下放”问题?3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削弱了基础性”?4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差”?通过实际的讨论,明确了理解新课程的课程内容,要同时关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模块特色,以及具体模块的教育价值和定位。同时还需要从模块、从课程结构、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时代性、以及学生化

2、学学习水平的基础性等问题。一、一线教师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 胡久华 课程内容是由课程标准来决定的,当老师们看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时,老师们会看到什么内容呢?会关注哪些内容?会有哪些疑问?我们首先来看看场外老师们的讨论。教师 1:我看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以后,发现和过去的教案大纲相比,存在以下几个差别:首先是课程标准的教案内容部分减少了过去我们认为在教案大纲中最为重要的“难度要求”栏目。其次,在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增加了很多内容。过去的实验活动内容非常少,而现在活动和探究建议非常多,是不是每个活动探究建议要求?我觉得这是给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的广阔空间。还有,我觉得在内

3、容标准的指导上面很符合我们的想法。比如必修1 模块中的主题一与主题二,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能主动交流,我觉得这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需的,这些在实际科学研究中都有所体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2 / 15 教师 2:我看课程内容的第一页,也就是主题一和主题二,我发现里面没有几个化学名词,全都是关于研究方法的表述,那么我不知道我在教的时候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师 3:看完课程内容,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关于活动与探究的建议。因为我想知道,这些建议里的实验探究活动和

4、我们传统演示实验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看到这么多活动与探究建议,还使我有一点担心。我们现有的实验室条件能否满足这些活动和实验的开展?如果这些活动和实验都无法开展的话,能否达到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各种要求?教师 4:我很喜欢课程内容的这种呈现方式,因为传统的教案大纲只是以核心概念的形式呈现内容,显得比较局部。而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比如主题一“认识化学科学”、主题二“化学实验基础”都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呈现的。教师 5:看完内容标准后,有几个地方使我眼前一亮。内容标准用的几个词,比如主题一“欣赏化学科学”中用的“欣赏”、“安全运行”中的“安全”。我觉得课程标准中用的这些词

5、,都是比较正面的介绍化学。我觉得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总是喜欢用负面的例子去介绍化学。这样别人一听说你是一个教化学、学化学的,就觉得特别可怕。我觉得以后我们在教案过程中,应该更多从正面去介绍化学。化学有很多优越性,化学在生活、生产中作用很大。课程标准很多内容条目都是跟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这比以前只教理论,然后给负面例子好很多,至少让别人觉得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教师 6:我看到这个内容以后,发现课程标准研究的内容挺多,但是有点乱。如果跟过去教案大纲相比,知识体系线索不是很清楚。课程标准和过去教案内容相比,在每一个知识点上,讲的非常到位。比如讲“同位素”,过去书上都讲核素,因为如果

6、不讲核素,有同学就区分不开同位素和元素的概念。只有讲了核素以后,认识到核素是一种原子,同位素是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从过去认识论上来说,教案大纲周期表以前的知识和周期表以后的知识安排是不一样的。比如学习卤族要先学氯气、学氯化氢,然后卤族元素。那么在周期表后呢?是先学了一个族的通性,然后再分开去学。知识体系、脉络特别清楚,现在课程标准好像完全不一样了,显得比较乱。教师 4:我感觉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发展。比如,“化学键”这个概念,大纲有化学键这个概念,在化学2 和选修模块同样也有。化学键在教案大纲是B 要求,而在课程标准必修化学2 陈述为“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到了

7、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化学键成为一个主题。在选修模块中,“化学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3 / 15 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个主题强调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我的直感就是化学键是一个微观的概念,然后物质的性质是宏观的内容,这样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了。教师 1:课程标准里面要求的深度、难度和大纲相比不是那么明确,那么老师在参照这个课程标准教案过程中,用什么方式把握深度难度呢?或者说我们参照什么来把握深广度? 胡久华 总结:一线教师普遍关注了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内容和减少的内容,比如一线教师注意到了在课程标准里面增加的

8、一些应用内容和一些学科思想的内容,并且关注具体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疑惑,比如活动探究建议要求不要求?课程标准内容很零散,系统性差?对于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案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 胡久华 我们都知道,课程标准是一种指导性的文件。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建议老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但是,很多一线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觉得课程标准太粗,弹性太大,实际指导意义并不大。那么,一线老师在看课程标准的时候,应看到什么?怎样去看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王磊 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课程标准是干什么的?课程内容,特别是我们老师课堂教案当中,教案内容的内涵外延,深广度的把握是不是都要由课

9、程标准来规定?课程标准做不到那么细的程度。即使是原来的化学教案大纲,也没有办法完全来规定。每一个老师课堂上会有自己教案内容的内涵外延和深广度。课程标准是面对全国范围,对化学学科教育当中某一个学段、或者是某一个具体模块,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课程标准仅仅是一种规划性的。同时,课程标准还要留一系列的空间给各实验区去具体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教案内容;同时还要给教材一定自主弹性的空间,由教材来去阐发具体的要求。比如对某一种元素的学习,由教材去具体规定应该学习哪些代表物,应该讲些什么样的反应;还有老师们在自己课堂教案设计中,也需要有自主创设的空间;再加上不同的作业、习题、测验、考试。如果

10、把这些合起来,经过一轮或两轮的实验以后,我们可能就会形成这一个课程时期,某些教案内容具体的内涵外延和深广度,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4 / 15 拿到课程标准以后大家看什么?听了大家的很多的观点和看法,我觉得有很多很好的看法和闪光的东西,但是也反映出我们在看课标的时候缺少整体性认识。比如拿课程内容来说,它有几个基本的特点是我们要关注的。首先从课程标准中能看得出来的它是“模块化”的。和原来教案大纲课程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实际上是按模块来进行组织的。其次就是它的“主题性”,在每一个模块中,

11、模块会规定有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在每一个主题下面会有若干个内容标准。所以课程标准的知识点,实际上是在模块下面的主题来阐释的。产生这样的一种变化,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在于价值取向被规定了。内容标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价值取向在什么地方。具体知识是为了主题的认识发展,而主题的认识构建又是为了体现了模块教案的核心功能。模块化和主题化是第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看具体教案内容的变化。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已不再仅仅是原来传统狭义的知识点了,它有很多联系实际、联系工业生产的内容,还有很多是涉及到实验方法、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容。设置这些

12、内容条目,实际上是支持三维度课程目标的。三维度课程目标是落实到三条内容线索中,是贯穿在每一个模块当中的。那么具体的内容标准条目也应该支撑三维课程内容的。内容线索包括了核心的化学知识、技能,核心的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及学科思想方法,还有体现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这就体现了“多元化”。课程内容还体现了它的层次性。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内容在必修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认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甚至包括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内容,它也是层次性递进的。最后就是课程内容的“建构性”。建构性有两个特点,第一

13、是它的情景化,它不是裸露的讲知识,一定是要密切的结合生产生活,或者学生已有的经验。还有一点就是它的教案过程活动化,就是我们在课程标准中专门设计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就是要求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探究过程,去达到所要求的内容标准,这是课标给出来的明确指示。因此,我们看课标内容的时候,要关注大的方面,不要局限在某一点上去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5 / 15 杨梓生 课程标准是作为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因而我们老师都要具有课标意识。特别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对我们教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对内

14、容标准的学习,应该经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是通读。看每个模块、每个主题它有哪些内容。第二要思考选取这些内容有什么意义。比如说像“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个主题,它融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胶体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都不属于元素化合物的范畴。但课标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安排在这里,有什么意图?第三应该站在各个模块的角度考虑具体知识点,在必修模块要求到什么层次,在选修模块又提出怎么样的要求?这样才能立体把握内容标准。第四还要结合教材。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教材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整合在一起来进行教案设计。我想通过这四个层面来研究内容标准,可能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内容标准。 刘克文 课程标准和过去教案大纲首

15、先在结构上就体现出了不同。教案大纲,就是必修选修两部分,而课程标准更加细致。为了发展学生的多样性,照顾学生的选择性,课程标准采用了模块这种课程结构。如果我们还要拿过去的观点来看待现在的课程标准,在教案理念上就会落后。现在我们具有新的教案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每一个模块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实现高中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之间,内容有什么关系?严格讲,在设置这个内容时,每个模块应该说都是平行的。虽然平行,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比如关于电化学,生活模块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关注的角度就是不一样的。生活模块着重介绍电化学技术在生活

16、中的应用,而化学反应原理注重从反应发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要首先理解课程标准的结构,理解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知识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将来掌握知识可能就是多元化、多角度的。 王磊 教师心里头一定要树立一个课程内容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的横轴是不同的模块,纵轴就是每一类知识。比如说元素化合物知识,它在不同模块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概念原理知识也是同样的。对同样的一个知识,我们一定要找到在这个坐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6 / 15 系当中它坐标点,包括水平的坐标点以及它的模块取向。当你把这

17、些东西在自己心里描述清楚后,应该说就实现了对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一种整体性把握。总结:看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该高观点、大视野,关注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主题化”、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以及它的“结构性”和“建构性”。同时看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该要看到维度的不同和主题的不同。当看到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时候,还要看到具体知识点所属主题和模块,具体内容在模块里面有怎样的价值。不同的模块定位是不同的,不同模块中的同一知识点定位也是不一样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的模块中,有不同的模块的特色。二、如何看课程内容中关于“大学内容下放”问题 胡久华 另外,很多老师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时候,都产生了这样一种

18、认识,觉得好像把很多大学的内容下放到了中学,尤其是看到学术性的选修模块中有焓变、熵变、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方向等原来大学里学的内容后,产生疑问:怎么都拿到中学来了呢?是不是有大学下放的倾向?首先老师感觉学生能不能接受?学生的水平跟不跟得上?把这些内容放到中学后,大学做什么?关于课程内容中关于“大学内容下放”问题,我们首先看看学科专家是怎么看的。场外采访: 物理化学学科专家1 北京大学高盘良教授 我刚开始参加教材编写的时候,看完课标,感觉可以把大学内容往下搬,减轻大学教案的负担,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现代教案提出,要使一些大学内容逐步在高中有所体现,但是并不是用它代替大学的教案。那么首先想

19、到过去我们中学化学到底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个问题来考虑如何解决。我们过去中学化学教案,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跟现代学科、现代社会脱节。只是学了书本上的化学,并没有给学生创造出未来发展的平台。比如现代化学已经从定性研究过渡到定量研究,从宏观物质深入到了微观世界,但是我们高中教材到底多少地方提体现了定量思想?多少地方体现了微观分析呢?又比如量子化学,这是20 世纪发展最快、发展最显著的一个学科,但是我们的同学不知道量子化学是什么,不知道量子化学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教案要不要对同学在这个领域开一个窗口,让大家了解我们现在化学各个新的领域。可是我们原来高中没有这些内容。精选学习

20、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7 / 15 所以我觉得我们把一些现代成果放到中学里,并不是把大学教案放到中学里,而是给同学一个视角,一个观点。让大家将来升入大学以后,有比较好的基础;或者走向社会以后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用我们新的视角来观察、解决、认识。把大学的一些东西放到中学来是使我们中学教案能够建立在一个新的观点,新的视野上。 有机化学学科专家2 首都师范大学曹居东教授 有人提出现在中学增加若干内容以后,大学应该怎么办,大学还学什么?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在用凝固的观点看教案。实际教案是不断发展的,1950 年、 1990

21、 年、 2000 年和现在大学的教案内容一定是不一样的。大学的课程内容在不断的变化,那些古老的、陈旧的内容大学也在不断的删除,最前沿的内容在不断进入大学,中学也应该是一样的。为了使学科本身学习更容易、更深入、掌握更牢固,我们必须增加一些看起来过去没有,但是现在必须增加的东西。这个应从学科本身的发展讨论,例如反应规律,如果以后学生不学化学,那些规律都忘掉了,但是他以后处理其他问题的时候,他可以规律的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混乱思考问题。 结构学科专家3 北京师范大学李宗和教授 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因为现代化学的概念和理念和以前所学的化学是有所区别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念有两个,一

22、个是轨道、一个是量子。你了解了轨道和量子之后,才会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质结构。所以这些内容将来在中学化学当中是必须要引进的。只有懂得轨道和量子数后,才有可能去了解原子结构。比如对能级这个概念,如果没有轨道、量子数的相关知识,也就没法引进这个概念,也就没办法了解原子结构,更没办法来理解元素周期律。谈到化学,必然要讲到化学键。化学键在中学必修阶段只是认识其是一种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而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到化学键的各种类型。那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以后研究一些化学反应,讨论一些化学反应的立场等问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老师可能会提出,现在我们给出的结构与大学内容有什么差别,

23、我觉着差别还是相当大的。在中学只是做了一些定性的介绍,而在大学里头,将会详细的从基本的原理上来考虑,或者是从数学方程上来讨论,大学当中将从定性分析转入定量计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8 / 15 刘克文 关于大学知识下放的问题,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学生上了高中学习什么?从教案方面来讲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次还要向高级学校输送人才。那么在具体内容设计上,我们希望那些将来要从事化学和与化学有关专业的学生就学习得相对深一些,对于将来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我们希望学得相对浅

24、一些。这也就是从学科发展,从学科需要人才这个角度出发考虑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加入了一些大学内容,比如熵、焓,这实际上是为了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学科的一些本质问题。大学知识下放均是在选修模块里面,而选修模块的对象是将来乐于从事化学或化学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我觉得有必要使这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科本质的东西。 杨梓生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注意大学内容是加在选修模块里面。而选修模块更多面向对化学有兴趣,希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是能够有兴趣主动学习的。其次我认为下放的内容,更多只是简单初步了解,没有要求理解甚至掌握。所以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可以接受的。 王磊 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25、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思考这些内容加进来的价值。几位学科专家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已经谈了大学所下放的内容都是各自学科领域中非常核心、成熟的内容。如果我们学习理科,特别将来要搞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没听说,没有了解的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重要的遗憾。其次,这些下放内容是在课标中首次引入,实际上它的水平要求都是控制在最基本的要求,只是让学生搭起认识框架,而不是要求学生在实际的能力上要求多高。第三,我觉得学生能不能接受还要看老师的教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老师是不是对这些内容很了解,是否善于用恰当的方法,深入浅出的让学生建构起这些知识。当然,我们现在的教材也都在做自己很好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做一

26、些跟踪性的研究,特别是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新课程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我还想举一个补证,清华大学化工学院的金涌院士看到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以后,非常激动。他就说估计将来上清华学化工的孩子可能会站在一个比较好的起点上。金院长说,现在我们中学化学教育给孩子树立起来的都是家乡小化工的落后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9 / 15 貌,所以他们要花重金从欧洲聘请国外的教授来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扭转这种看法,要让他们体会到现代化工是什么,这就是教案内容时代性的问题。 刘克文 在编化学

27、与技术教材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通常教材对侯式制碱法介绍比较多。但我们查了好多资料,资料显示,国内采用侯氏制碱法的碱产量只有三分之一。对于侯氏制碱法,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说其副产品氯化铵可以作化肥。可是现在氯化铵这种化肥基本上已经不用,因为氯化铵对土地有不好的影响,那如何处理侯氏制碱法副产品就成为了问题。过去索尔维制碱法下游产品氯化钙无法处理,但是现在注重环境保护,氯化钙现在是溶解剂的主要成分,索尔维制碱法解决了副产品的使用问题。化肥发展了、溶解利润剂发展了,这对教案内容的影响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教案内容体现时代性的例子。总结:大学教授分别从自己的视角,从自己的专业对大学内容下放了阐述了

28、自己的观点,都认为在新课程中应该有部分大学内容的下放。化学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应该在中学阶段给予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否则学生无法认识到化学发展的趋势。学科教案论专家认为新课程对于新增内容控制在了最低要求,实际增加的是学生的认识视角,并且新增加内容均是出现在学术性选修模块当中,这些知识对于将来从事化学或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是有必要的,并且如果教师教案处理得当,学生是完全可以接受。 胡久华 我们应该从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来看新增的内容,我想课标组专家在研制课标的时候肯定也在力求从各种角度来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那么,还有哪些角度或者哪些方面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王

29、磊 这次高中课程改革对时代性的要求是很高的。本次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为21 世纪上半叶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作的奠基性课程,因而课程内容必须要体现能够适应21 世纪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21 世纪社会发展公民需要什么?21 世纪学科发展的形势是什么?特别是在国家对科技创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到史无前例高度的时候,基础教育应有怎样的贡献?我们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要考虑到可能性的问题。可能性就是因为这种课程结构多样化之后,才有可能更好的体现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10 / 15 代性。比如,时

30、代性要求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化学与技术在原来的课程里是不可能当主角的,同样,化学与生活只能在原来的课程中当边角,等讲完了正当的东西,有时间、有兴趣就多讲一些,仅仅是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附属品。如果这样,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直面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新课程当中,由于必修模块之后有选修模块,我们专门开设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这样的直面社会发展需要的模块。这个实际上是从模块设置层面上体现时代性的一个特点。另外一个就是把密切体现社会发展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一个基本准则,并且贯穿到所有模块当中,通过各种形式去体现。既使是像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样的学术性模块,其中也有很明显的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内容。我们还

31、考虑到,不仅只有社会生活时代性的问题,学科发展也要体现时代性。21 世纪的化学科学已经不是狭义的四大分类的化学了,本身像应用化学就已经是化学核心内容之一了。我们能不能够在中学阶段让学生体会到一些现代化学发展的脉络?如果中学阶段看到的永远的是瓶瓶罐罐的实验手段,他是没有办法迅速跟上创新的时代脚步。 刘克文 应该更好的利用教案资源,课程标准标实际上给了大家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好多其他的现代内容,比如反映学科发展,反映学科本质性的教案内容,老师们可以随时在自己教案中使用。 胡久华 概括地说,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仍然要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看,在知识上它是怎么体现时代性的,在态度情感上是怎么体现时代性的

32、,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上又是怎么体现时代性的。但我想这个时代性不仅在课程内容,在课标上来体现。我觉得实际上教师在教案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具体内容的时代性。因为课标它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不可能是随时随刻修改的,但是教师在教案过程中,随着社会每天的发展变化,可以把社会中一些随时发生的事件或事实进行探讨。总结:本次高中课程改革时代性要求很高,对于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仍然要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看,在知识、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上分别是如何体现时代性的?同时,时代性不仅在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上来体现,实际上教师在教案过程中也应该体现教案内容具体的时代性。课程标准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不可能随时修改,但是教精选学习资料

33、-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11 / 15 师在教案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把社会中的一些即刻发生的事件作为很好的教案素材使用。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削弱了基础性” 胡久华 在看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们发现必修中的内容要求比现行课程明显的降低了。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担忧:新课程削弱了基础性,会导致所有学生的基础化学水平降低了? 杨梓生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首先是我们一些老师对教材的表面现象所蒙惑了。现在我们的教材,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删掉大量过去那些繁杂的知识,仅仅突出的是主干核心内容,所以老师感觉到知识删了很多。那是

34、不是基础就被淡化了,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其次是我们要理解,必修模块仅仅是我们高中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修模块根据它承担的功能,肯定不能涉及大量比较深的内容,它只能根据基础的要求,根据课时的要求,安排具体内容,这可能跟我们老师的一些误解有关。 王磊 实际很多教师还是拿着原来的知识体系作为内容深广度的参照系。比如说就拿元素化合物来讲,具体的代表物减少了是不是基础降低了?我们反过来思考,从课标到教材我们非常凸显的是元素。八大典型元素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元素。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有价值的元素都还在,不仅没有被削弱,实际上还更加突出了。我们要树立一个更加符合真正基础的基础。 刘克文 现在课程注重选

35、择性,选择结果对谁来说低了?如果将来就要学化学专业或者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模块教案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是低了。我们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一个向高走,一个向低走。过去是不分层次的,而现在分层次了。将来不从事化学专业的学生只是学习普通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那么要求肯定跟过去就不一样。不能笼统的说学化学与生活的学生基础就弱了。这些学生学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这是原来没有的。所以对于高低的判断,实际上还是拿着原来的标准来衡量新课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12 / 15 王磊 从认知角度来讲,不应该看

36、知识点多了还是少了,而应该关注化学认识是否发展了,并不是知识点少了,学科认识就低了。我担心由于老师理解不到位,结果表面上是知识点少了,但化学核心认识教师又没有重视,最后只可能是基础降低了,这是大家要警惕的。实际上,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基础,我们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基础性。此外,螺旋上升的这种课程结构本身也是有利于基础的。螺旋上升比单纯的线性的课程结构其实更有利于打基础,因为核心的知识是需要循环上升的。 胡久华 但有的老师反应现在新课程这种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设计,有点浪费时间,这种认识是否合适? 王磊 部分一线教师认为螺旋上升的课程结构比较浪费时间,但是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现在教案当

37、中,存在大量违反基本认识规律的做法,教师总希望讲课可以一竿子插到底,但教师忽略了教案对象是有区别的。虽然一部分学生可以一竿子插到底,但是却牺牲了另一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竿子插到底这种认识方式实际上是教师的认知方式,而不是学生的认知方式。教师感觉一竿子插到底讲痛快了,但是实际很多学生可能接受不了。我们的教案不是面对少数学生,而是面对每一个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还应该注意,看东西不是像钻井似的,一个钻头打下去想打多深就能打多深,实际上是需要像挖树坑似的,首先需要破面,破面以后才能够伸下去的。如果要在必修模块当中就把某一个知识讲到了高考水平,实际上已经在钻下去了,学生理解是不到位的。总结:不能用原来的

38、判断标准去衡量新课程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体系。新课程是注重选择性的,必修模块只是高中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修模块根据其功能,不能涉及大量比较深的内容。同时,对于基础性的判断不能局限于看知识点的多与少,而应该关注学生的认识是否得到发展,应该看全面的基础性。我们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该给他什么样的基础,这种基础水平到底在什么样的阶段水平上更合适,在多少的维度上更合适。在实际教案中,不能将教师的认识方式等同于学生的认识方式。如果不注重学生认识的螺旋发展和水平阶段,会牺牲大量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系统性“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39、-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13 / 15 胡久华 老师在看看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时候,也普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课程的课程内容非常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如原来的课程内容。各位嘉宾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梓生 我们跟老师座谈的时候发现,老师们拿到教材后,普遍反映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强。我认为这是属于教师认识的问题,老师喜欢用过去的体系来衡量新的体系。比如元素化合物的研究,老师们最初就从结构到性质、到制法、到用途、到保存,这样的系列下来,他们认为这才是系统,当拿这个系统来衡量我们新教材的时候就会感觉不系统了。普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个人认识上的不足。我们

40、应该看得到,新教材是非常有系统的,只不过是系统改变了。 王磊 这实际上是老师们认识方式的问题。老师的脑子里不是空白,当面对这新课程的时候,老师们有大量原有的经验,因而无意之中就把原有的、熟悉的知识体系当作了参照系。我们充分理解老师们的这些看法,但我认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会逐渐体会到新课程的系统是什么,这个系统与以前的系统存在哪些差异。就像很多实验区老师都觉得新教材越用越顺手,因为老师开始理解新的系统,并且理解新系统的价值和功能了。我也提出一个问题,系统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所谓系统应该是有联系、有组织、符合逻辑的。那我们再来看看,有联系、符合逻辑,它的更深层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追求学科本质、

41、追求事物本质的东西,我们不要被系统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元素周期律系统,但老师真的想一想,我们理解了元素周期律为什么能成为系统吗?最后我想跟老师们交流的是,我们看待系统还要考虑到价值判断的问题。把什么内容放入一个课程或者一个教材,放在哪个地方,是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的。每一个教案内容都有它的教育教案价值,我们要考虑把它放在哪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我们要服从价值最大化原则。 刘克文 从课程改革来讲这实际是课程重建的问题。课程重建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课程结构的重建,第二是学科之间的重建,第三就是学科内容的重建。学科内容的重建就是改变原来的组织方式,创造一种新体系。比如说碳原子的组成,

42、我们没有发现巴基球的时候我们认为碳主要是石墨结构和金刚石结构,当突然出现了巴基球的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14 / 15 候,这又是怎样一种新结构呢?我们新课程的这种局面就相当于巴基球这种新结构。现在新课程结构可能更符合人的发展,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学习会相对容易些。 胡久华 也就是,我们看现在的课程内容的结构性,不是站在老师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而是要在新课程的视角下看课程内容的结构性。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结构性的改变,实际上他是有具体教育价值的,是充分考虑学生因素的。我觉得老师们觉得新课程内容系

43、统性差,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改变,同时还有其他两个维度类的系统性问题。比如说多了过程方法,多了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个两个维度同样具有它们的系统性。但老师们较难自己认识到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这两个维度的系统性。 王磊 对于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内容系统性也是从大到小、从主干到枝杈这样一个层层结构关系。我们也要关注到必修和选修在这个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它的层次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举两个例子。首先是过程方法。有老师特别关注的实验的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应该是历来考试的重点。但是在新课程当中,我们讲目标浓度溶液配置的时候,我们的误差分析的要求是降低的。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对学生这方面就都没有要

44、求了,实际上不是的。对于学理科,或者是将来要从事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实验化学模块会对他进行误差分析的系统和严格的训练。我们觉得在必修阶段只要使学生有精确化的意识就可以了,不再像原来弄20 多个误差分析的问题条目。再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关于应用方面的东西,也有层次性的问题。比如硫酸工业制法,在必修不能讲到现在的工艺的程度,只要求基本的化学反应就可以了。对于每个模块一定要挖掘他特有的过程方法内涵,挖掘思想方法内涵。比如对于结构模块,挖掘结构模块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它特有的思想方法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必修模块很难替代的。 胡久华 另外,我觉得老师们产生系统性问题,还有一个突出的直接

45、原因,就是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组织。原来我们元素化合物是按照族和周期组织的,而现在是以元素为核心组织。老师们觉得这个系统性明显的不如以前。各位嘉宾怎么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15 / 15 王磊 以前按族、按周期进行元素化合物内容组织,这肯定是一个很好的系统。但是要看在新课程特定的情况下,必修1 和必修 2 它们各自的功能确定之后,包括学时数的限制,如果在必修1 中,用很大时间比例去谈周期和族的问题,就需要考虑价值权衡了。 刘克文 这实际上就是说不同的课程模块承担的教育教案的价值和功能是不一样的

46、。必修模块不承担过去所谓学术性的教育教案的价值和功能。所以我们现在处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时候,肯定是和过去不一样的。 王磊 从整个现代化学发展上来讲,元素化学这些经典化学所占的内容比例在大学的课程内容当中也减少了。我们实际上还是要培养学生核心的元素观,如果学生能建立起来很好的元素观,他是可以触类旁通的。另外,周期律并不是不学了,只是放到了化学 2 中。总结:关于新课程课程内容结构性的探讨,不应站在老师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而是要在新课程的视角下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结构性。思考结构性改变的原因和教育价值。同时,关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不仅需要关注知识结构的改变,同时还需要关注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维度的系统性问题。过去按照周期和族组织元素化合物知识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组织方式,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教案价值发生了变化,因而组织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元素观,学生有了很好的元素观,对于很多内容都是触类旁通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