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历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教案人民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历史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教案人民版 .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教案: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人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一) 、内容:1. 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1) 秦朝的统一;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 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1) 刺史制度; (2)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3) 察举制; (4) 编户齐民 3.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 匈奴的兴衰; (2)张骞通西域; (3) 西南夷与百越4.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 与朝鲜的关系; (2) 与日本、越南的关系; (3) 与西亚、 欧洲的往来; (4) 丝绸之路 5. 秦汉时期的文
2、化: (1) 科学技术 (2) 哲学与宗教 (3)史学与文学 (4)雕塑与绘画。(二) 、分析: 秦汉王朝,从公元前221 年到公元220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1)政治上:从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走向封建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得以巩固。(2)经济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制度上: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4)民族关系上: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并得以发展,边疆各族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5)对外关系上:中外交往开始发展,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
3、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6)文化方面: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科技文化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教学重点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秦汉与匈奴的关系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三、教学过程:2. 1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朝的封建专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秦末农民战争, 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
4、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是也有较大的损益变化。汉代的刺史制度、察举制、编户齐民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问题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引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缘于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交替、巩固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长期分裂割据、巩固统一的要求。【精讲 】原因( 1)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2)政治根源
5、: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理论法家“集权”理论影响。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史;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迁移 1】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D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解析:
6、联系郡县制内容,通过与分封制对比可以知道,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并且不能世袭,实际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故选D。问题 2 西汉王国问题是怎么一回事?怎样解决的?有什么影响?【引思 】认识西汉王国问题产生的原因应从汉初分封的目的和王国势力的发展上来分析,注意解决的办法及其结果与分封的目的具有统一性。【精讲 】 (1)由来:汉初统治者,错误认为秦朝亡于没有实行分封。所以主张分封同姓王。这也反映了异姓王威胁统治,所以用同姓王来代替。 目的是利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来巩固政权。诸侯王在封国内有征收租赋,铸造钱币,任免官吏等特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
7、的管理体制。(2)解决:汉武帝的“推恩” “夺爵”。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孙,建立侯国,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没有力量对抗中央。( 3)历史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迁移 2】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C )A. 都是中央集权制B. 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 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 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解析:西周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而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中央集权和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故A 、B项可排除;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是统治者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不是因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西
8、汉的社会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自始至终未发生变化,故 D项也不正确,两个时期分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答案应为C。问题 3 应怎样正确理解“汉承秦制”而又有所损益?【引思 】比较秦汉的中央和地方机构组成以及统治政策来解答本题。【精讲】“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1)两汉沿袭“皇帝制度” ,而且皇权不断加强。 (2)沿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时形成“中朝”与“外朝”,汉武帝进一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加强尚书台。(3)西汉进一步加强监察制度,设刺史监察。(4)初汉承
9、袭秦朝郡县制,但又推行封国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解除王国对中央威胁。东汉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制。(5)秦朝实行皇帝任免官吏的制度,汉朝进一步完备选官制度,建立“察举制”“征辟制”。 (6)汉朝承袭秦朝的“上计制度”,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管理。(7)秦朝建立户籍制度,汉朝进一步完备、严密,实行“编户制度”。总之,两汉承袭了秦朝建立的经济制度,但是又有所损益发展,使皇权至上的中央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迁移 3】 “汉承秦制”的特点未包括( D )A. 中央机构的建制 B. 地方行政区划C. 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D. 严刑峻法统治人民解析: 依托备选项再现秦汉政治制度,确知ABC三项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应
10、予以排除。又由秦朝运用法家思想统治人民,而汉代则主要运用儒道墨三家的思想维护统治,故其正确选项为 D项。小结在本小节的学习中,关于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应从社会基础、 实力条件、 理论基础、人心所向、 主观条件五个方面掌握,紧紧轻围绕国家的统一这一问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注意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学习中要注意分析这些措施的两面性,既要分析积极影响,又要分析消极影响。例如,军事上南攻越族、北攻匈奴既拓展了疆域、缓解了北方的威胁,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外, 从汉承秦制归纳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与秦朝制度的异同。2. 2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秦汉时期,边疆得以开发
11、,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开辟,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造纸术的发明,地动仪的创制,以及天文历法, 医学方面的成就,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重点问题分析问题 1 两汉之际, 中原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这些关系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应怎样看待这些关系?【引思】首先从再现史实(中原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观点;其次运用相关史实加以印证;最后在正确理解史实的基础上联系两汉之后的有关史实谈谈认识和影响。【精讲】 (1)两汉之际,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其一是矛盾和战争(如两汉对匈奴的战争
12、) 。 其二是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如昭君出塞、 张骞通西域) 。 其三是设机构进行管辖(如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 (2)影响:两汉对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贵族对边疆的威胁,有利于北方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王莽对少数民族的战争加深了各族人民的痛苦激化了阶级矛盾。汉时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双方人民的生活,有利于生产技术提高和民族融合,西南郡县设置加强了内地与西南的联系。(3)总结趋势是民族间的关系以友好往为主流,有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矛盾和战争是统治者和贵族发动的,是违
13、背各族人民的愿望的,是支流。【迁移 1】秦汉对匈奴的战争被看作是正义和进步的,主要因为它(C )A.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保卫中原汉族地区C.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反掠夺 D.是反抗外族的防御战争解析:衡量一场战争的正义和进步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发展。故选C项。问题 2 “两汉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亚洲。 ”试分析两汉对外交往活跃的条件,并简要谈谈你对两汉对世界影响的理解。【引思】 本题属于对外交往专题的分析评价题。题目实际上是以两汉为例,要求学生分析对外交往的条件及影响。解答的关键是寻找分析条件及影
14、响的角度。一般来说, 影响对外交往的因素主要可以从政治、经济、 文化、对外交通及统治者的对外政策五方面分析,而其影响又可以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世界人民生活、扩大中国影响。【精讲】(1)条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大发展。道路畅通,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统治者实行与各国友好往来的对外政策。( 2)影响:一方面,两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 其对外交住保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另一方面,各地区文明对两汉文明也起着有益的影响。【迁移2】 后汉东夷传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
15、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 。上述材料表明( B )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 B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C秦朝语言中有外来词汇 D秦朝的边疆东达大海解析: 从材料中的辰韩的语言、称谓都与秦相似,再结合教材中秦文化对辰韩的影响可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问题 3 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说明两汉文化大发展的原因、两汉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引思】 本题是道综合归纳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两汉文化发展的原因可联系该时期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 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等来分析,特点及地位来参照课本叙述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题目的限定条件:(1)概括。 (2)结合史实。【精
16、讲】 原因: ( 1)政治稳定: 全国统一, 政治相对稳定时间长。 (2)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手工业成就辉煌,商业繁荣。(3)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昭君出塞、张賽通西域。(4)中外交往活跃:与朝鲜、日本。越南的交往;丝绸之路。特点及地位: (1)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秦“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独尊儒术; 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 (2)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中亚、印度文化随丝绸之路注入中华,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造纸术、九章算术等领先于世界:“汉人”“汉学”。 (4)气势恢弘: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史记。【迁移 3】 秦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它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B ) A . 统一的社会局面 B . 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C. 频繁的对外交往 D . 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解析: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文化现象,对秦汉文化发展影响不大。故选。四、作业布置完成学案相应练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