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2.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5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一、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私人物品,即可以在市场购买到的那些商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
2、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的强制性。公共物品与私人产品不同的另一个属性是公共物品的消费或使用具有强制性。私人产品是通过市场供应的、消费者单独享用、单独受益的,消费者消费什么、不消费什么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消费者拥有完全的、自由的主权,任何人不能施以外部的强制。公共物品则不同。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公共物品的这一性质,提醒人们必须注意公共物品的质量和
3、数量。公共物品的废品、次品决不能流入社会,一旦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私人产品。公共物品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危害性也是明显的。公共物品生产供应过度,对社会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二、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物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被发现,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公共物品的这种性质,使得私人市场缺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
4、场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此外,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的“免费搭车”现象。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政府经济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
5、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2 / 5 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
6、就无法收回成本。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三、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所谓“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而由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物品大部分是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如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等。准公共物品尤其是俱乐部
7、产品的存在为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提供了可能。(一)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则需要一系列的条件: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由于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政府可利用其规模经济和“暴力潜能”优势来较为经济地提供。而私人提供纯公共物品不是交易成本太大就是不可能。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私人不能提供纯公共物品并不意味着私人不能涉足这个领域。这里我们要把某些纯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区分开来。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正如布鲁贝克尔和史密兹所认为的,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
8、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这即是戈尔丁提出的公共物品使用上的“选择性进入”方式。纯公共物品如国防等,由于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因此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等外部性问题。公共资源产品也存在这个问题。而俱乐部产品,由于存在着“选择性进入”方式即排他性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外,因此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私人提供产品的交易成本,从而激励私人提供某些公共物品。相反,如果缺乏某种排他性技术,则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难免会陷入“公共地悲剧”。在科斯的灯塔中,港口即是一种排他性技术,即进入港口的船只必须交纳灯塔税。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较
9、为成功地将灯塔的“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外。总之,技术性和机构性创新为具有竞争性的私人企业参与迄今为止仅限于公共部门的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按照阿尔钦的定义,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产权的一个特点是其强制性,只有强制性的产权才能使产权所有者形成对产权的良好预期,从而有足够的激励来行使产权。因此,只有界定私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产权,并且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的行使,这样私人才有动力来提供某一公共物品。再以科斯的灯塔为例,私人从政府那里取得修建灯塔的专利权,即是从法律上获
10、得了对灯塔的产权。(二)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3 / 5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私人的完全供给指公共物品的投资、生产以及修缮由私人来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指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私人和政府形成了某种联合。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指私人与社区通过有条件的联合来提供公共物品。第四章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一、外部效应的含义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
11、,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与公共物品问题一样,外部效应也是市场失灵的一种主要表现,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二、外部效应的类别(一)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积极影响。(三)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消极影响。(四)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指企
12、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企业和人产生的消极影响。(五)公共资源问题。公共资源有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三、外部效应治理与庇古税最早研究外部效应的是20 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指出,如果存在外部经济的话,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将不是帕累托最优,这主要表现在外部正效应与外部负效应两个方面。从这两方面分析出发,他提出了相应解决或消除外部效应的两种方法,这就
13、是罚款或收税和财政补贴。其中罚款或收税主要用于克服外部负效应;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克服外部正效应,也可以用于克服外部负效应。(一)罚款或收税治理原理与方法,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二)财政补贴治理原理与方法 1、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收取较低的价格,增加消费。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私人企业的边际生产成
14、本,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这一补贴被称为庇古补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4 / 5 2、当存在外部成本时,比如对污染性的企业,政府除了可以对其征收排污费(税)外,还可以向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其扩大投入采取消除污染的措施,改进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纠正外部性的目的。原则上补贴额应等于污染治理的边际社会收益与企业的边际私人收益的差额,但后者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补贴额就应等于污染治理的边际社会收益。四、外部效应治理与科斯定理(一)科斯定理的含义“科斯定理”指的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
15、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很显然,“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所谓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在市场体制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进行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权利的界定。不建立产权,私人企业制度就不能遵循价格机制而正常运行。而产权的界定有赖于法律。在“科斯定理”中,除了
16、强调产权,还强调了交易成本(费用)的重要性。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包含的内容分成以下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成本,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等花费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存在的问题、监督、契约的履行或改变、修正条款乃至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科斯认为,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这个结论又被后人称作“科斯第二定理”。与前一命题(科斯定理)相比,“科斯第二定理”才是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部分。“科斯第二定理”把权利安排即制度形式与资源配置直接对应了起来,使人们认识到权利(产权)的初始界定与经济运行效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二)科斯定理
17、与外部效应治理科斯写作社会成本问题的最初目的,是揭露庇古在对私人成本(收益)和社会成本(收益)之间差异所进行的分析中存在的缺陷。科斯认为,传统的方法掩盖了问题的实质,“人们一般将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不可避免的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是避免较严重的损害。”要解决这一问题,科斯认为,必须明确产权,即明确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没有这种权利(产权)的初始界定,就必然产生外部性问题。依据这一认识,科斯提出了一个解决外部效应的新思路。这一思路具体如下:假设外部效应只涉及到两
18、方,即行动方和受害方,同时不考虑双方的交易费用(即交易成本为零)。科斯给出了消除外部效应的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对外部不经济性的受害方规定了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害方有免受外部不经济性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是可以转让的(以接受同等数量的外部不经济性损失补偿向行动方转让)。也就是说,地方当局可以根据受害方的要求,强制行动方把外部不经济性减为零,而且受害方和行动方可以进行交易。第二个途径是,规定受害方没有免受外部不经济性的权利,除非他愿意购买这种权利。这样,无论哪种途径,只要明确产权,都可以有效地解决或消除外部不经济性。这一结论就是前面所说的“科斯定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5 / 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